《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称为 《人权法案》,于1791年12月经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 

       《人权法案》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信仰、集会和请愿自由, 

还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力,《人权法案》还规定, 

军队不得住民房等等。《人权法案》所有条款中所涉及的 自由和权利, 

都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在内。 

       《人权法案》的制订,给予人民一定程度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这 

在当时欧洲封建专制制度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经过补 充修正的宪 

法,允许美国人民享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权利,是有进步意义的。 


… Page 75…

                         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 

后的又一次欧洲规模的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它 

不仅首次在欧洲大陆大国内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 

统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1。革命的背景 



      (1)革命前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革命前的法国还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1789年时,全国人口约有 

2500万人,其中有2300万人居住在农村,农业经济占国民收入的3/4。 

但是,18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大量出现,部分工业部门已经初 

步采用机器,法国人自己也发明了机器。 

      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法国的商业贸易飞速发展起来。对外贸易总 

值在1716年为2。1亿锂,到1788年增至11。5亿锂。法国已拥有当时欧 

洲货币的一半,首都巴黎也已经是一个拥有55万人口的大都市。 

      然而,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关系却受到旧的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的严重阻碍。 

      首先,封建的行会制度对手工业作坊使用的工匠及学徒的数量、生 

产技术及生产规模等都有规定和限制。这就妨碍了手工业作坊向手工工 

场的过渡。而专制政府又竭力维持这一制度,因为政府可以通过行会制 

度榨取手工业者。其次,路易十四时代颁布的工业法规仍然有效。根据 

这些法规,监察官可以以产品不合格为名把产品没收、销毁或罚款。这 

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工业技术的改进和工业进步。再次,法国国 

内各地还有许多征收商品通行税的关卡。这些关卡既有政府设立的,也 

有封建领主和教会设立的。货物每经过一个关卡,便须纳税一次。关卡 

既多,又加上道路失修,因此,商品的流通困难万分。最后,法国地方 

的行政区划混乱。本来,法国很早就划分许多省,后来全国又分成司法 

区、军区和总督管区,这些划分与省的划分互相重叠。另外,各省之间 

的法律及司法系统、度量衡也不统一。这些都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发展。 

      对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言,最严重的障碍是法国农业中的 

封建生产关系。封建地主对于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民经常处于赤贫状 

态,这便严重地限制了农民对商品的购买力,致使法国工业品的国内市 

场异常狭小。因此,土地问题是限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关键。 

      在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产生尖锐矛盾 

的同时,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当时,法国的阶级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同 

等级之间的矛盾。 

      革命前的法国仍保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所有 

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 

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 

      第一等级的僧侣,指的是作为法国国教的天主教僧侣。天主教教会 

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它竭力向人民宣传宗教迷信思 


… Page 76…

想,宣传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们守天知命,不要对君主的残 

暴统治做丝毫反抗。对一切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则实行 

残酷的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大力推行蒙昧主义。因此, 

要发展资本主义,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须铲除天主教会。此外,天主 

教会也是法国最大的封建主。当时,天主教僧侣占全国人口的0。5%,而 

教会土地却占全国土地的10%。僧侣和其他的封建贵族一样,剥削雇农, 

榨取封建地租。在天主教僧侣中,高级教士大多出身于贵族,他们主要 

集中在城市里,过着与贵族一样的奢华生活。但低级僧侣则大都出身于 

贫苦之家,他们收入菲薄,生活拮据,对高级僧侣心怀不满,在思想上 

同情第三等级。 

     作为第二等级的贵族,分为两个集团,一是“佩剑贵族”,一是“穿 

袍贵族”。所谓“佩剑贵族”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他们中的大贵族大多 

远离自己的领地,住在凡尔赛,靠领取年金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他们 

靠特权垄断着军队和政府中的要职。“佩剑贵族”中的中小贵族,则长 

年居住在乡间,尽管不能享受大贵族那样的奢侈生活,但由于直接剥削 

农民,他们成为农村中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代表。 

      “穿袍贵族”大多出身于资产阶级,不是世袭贵族,他们的贵族头 

衔是靠钱买来的。“穿袍贵族”主要任各级法院中的法官,并可父子相 

传。他们通过包揽诉讼,收受贿赂,榨取民财,同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 

活。但是,由于其贵族头衔是花钱买来的,受到“佩剑贵族”的歧视, 

甚至不能随便出入宫廷。因此,他们也对“佩剑贵族”心怀不满。 

      第三等级的成份较为复杂。其中资产阶级又有大、中、小之分。大 

资产阶级主要是包税商、军火商、专卖商、银行家等。这些人与封建专 

制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不愿意推翻封建专制政府。但是,由 

于政治上没有任何地位,财产也得不到封建政府的切实保障,经济活动 

经常受到贵族或国王的干扰。而且,大贵族在专制君主的保护下享有种 

种特权,坐吃山空,无所事事,耗费国家大量金钱,而国家却把财政负 

担转嫁到第三等级身上。这一切都是他们所不满的。因此,他们虽然反 

对革命,但却要求改良,希望在不触及他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改 

革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消除旧制度中的某些弊端。 

中产阶级主要是手工工场主和一般商人等。他们深受封建专制政府的欺 

压和勒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他们 

极力要求消灭封建制度,甚至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关系,建立保护资本主 

义自由经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人构成了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 

阶级共和派。 

      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城市居民。他们主要是小商贩和小作坊主等。这 

些人既反对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又痛恨封建专制制度的无穷盘剥。同时, 

他们还反对无产者,害怕革命会使无产者摆脱旧日的政治经济地位,从 

而危害到他们的利益。不过,他们更仇视的还是僧侣贵族及专制政府。 

      第三等级中最受压迫的劳动者或半劳动者是城市贫民,他们在政治 

上毫无权利,经济上负担沉重。一般工场手工业工人工作日长达16至18 

小时。帮工的生活更是困苦,他们还要受行东的剥削。这些城市贫民在 


… Page 77…

                               ① 

     当时被称为“无套裤汉”。他们迫切要求推翻现存制度。因此,他们在 

    革命前不断地举行武装起义,在革命中,与农民一起成为革命的主力。 

          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他们遭受着残酷的封建剥削,不仅 

    要向地主缴纳地租,而且还要向地主交纳各种苛捐杂税。此外,还必须 

     向国王交纳土地税、人头税、所得税,向教会交纳什一税。经过层层盘 

    剥之后,农民所剩无几,很难维持温饱。18世纪后期,法国进入了历史 

    上的“封建反动”时期。国王又恢复了农民修筑道路和建造营房的徭役。 

    地主则竭力提高封建地租,同时还强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使广大农民 

    更加贫穷困苦。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夜,法国2300万农民中,竟有150万 

    人沦为乞丐。因此,在第三等级中,农民阶级最痛恨封建专制制度,最 

    富有革命精神。 

          总之,到18世纪末期,法国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异 

    常尖锐的程度,在第三等级内部也存在着矛盾,但在反对封建制度这一 

    问题上,则是一致的。因此,第三等级与以国王为首的僧侣和贵族之间 

    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得到解决。 



          (2)封建专制制度危机 

          1774年,路易十六继承王位之初,法国专制制度面临着严重的危 

    机。这种危机首先表现在政治的腐败上。中央各部大臣之间彼此独立, 

    分别向国王负责。各部的权限更不明确,往往同一事件,两个部门同时 

     出面干预,以致各部之间为了争权而互相倾轧。各级官吏最关心的,不 

    是如何奉公守法,忠于职责,而是如何取得君主或上级的信任,保住自 

     己的既得利益。地方行政机构和司法制度也十分混乱,中央政府甚至不 

    知道全国法院的数目,而对于各个法院所辖区域的大小更是无从得知。 

    法院的名目繁多,有王家法院、宗教法院、封建法院,此外还有其他的 

    特种法院等等。因为法院的名目很多,人们遇有诉讼案件,往往不知道 

    应该归什么法院去审判。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吏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的事情比比皆是。 

          更为严重的是,在路易十六即位后法国的财政已濒于破产的边缘。 

    这主要是由于专制政府的庞大支出造成的。国王及王后奢侈无度的生 

    活,耗费了国库的巨额金钱。国王对大贵族的赏赐,也在支出中占有很 

    大比重。另外,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军事警察机构,每年也要从国库中 

    支付出巨额款项。为了打击商业和殖民劲敌英国,法国加入到了援助北 

    美殖民地独立的行列,这一行动所花的战费也高达20亿锂。 

          为了维持庞大的支出,法国专制政府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横征暴敛,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直接税有军役税、人头税、廿一税,间接税有盐税、 

    酒税及内地关税等等。即便如此,法国的财政状况仍然入不敷出,财政 

    危机没有得到丝毫扭转。 

          由于第一、二等级享有免税权,所有税收都落到了第三等级,特别 

    是广大中下层人民的身上。因此,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人民群众的不满 

    情绪日益加强,农民暴动此伏彼起。1775年,巴黎附近的若干地方出现 

    群众暴动;巴黎市内出现饥民抢劫粮仓、面包店的事件。此后在1782年 



① 当时贵族穿紧身的套裤,而平民都穿普通的长裤,因此被贵族讥讽为“无套裤汉”。 


… Page 78…

至1783年间,法国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暴动。1786年,里昂发生暴动,手 

工工场工人与军队发生冲突,虽被军队镇压下去,但一直到革命爆发前 

夕,里昂几乎常常成为暴动的中心。 

     为了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路易十六在1774 

年至1787年间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 

     路易十六在1774年即位以后,任命杜尔哥为财政总监。杜尔哥相信 

重农学派的学说。他就职后不久,拟定了一套改革的计划,主张谷物自 

由买卖,废除行会首脑和师傅,简化税收,归并各种赋税为单一的土地 

税,免除农民的徭役,取消各省之间的壁垒,同时,这一计划还规定, 

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也必须与第三等级一样,以同样的税率向 

国家纳税。这一改革计划触及到特权阶级的利益,因而引起了强烈的反 

抗。杜尔哥在1776年5月被迫辞职。 

     继杜尔哥之后任财政总监的是克吕尼。6个月之后,克吕尼被内克 

所代替。 

      内克取消了杜尔哥的大部分改革措施,采取发行公债的办法弥补财 

政赤字。发行公债,需要有信用,需要向公债认购者公布政府收支情况。 

于是,在1781年,内克公布了一份政府财政报告,其中虽然没有完全暴 

露政府收支的真实情况,但报告中却包括有国王每月赐予贵族的年金、 

赏赐等项目,同时还透露了政府的预算赤字。国库的内幕和浪费的真相, 

至此才被世人所了解。内克也因此遭到宫廷的反对,1781年5月,内克 

被迫辞职。 

     1783年,卡伦(一译作卡洛纳)出任财政总监。卡伦实行大举借债 

的作法以弥补财政亏空。但是,在人们对政府的偿还信誉发生怀疑的时 

候,借债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卡伦发现,只有向特权阶级征 

税,才能挽救目前的财政危机。于是,他在1786年8月向路易十六提出 

了一项涉及税收、经济和行政三方面的改革计划。卡伦提出,在税收上, 

对所有土地征收“领地特别税”,所有土地所有者都不能豁免,这就意 

味着僧侣和贵族两个等级也必须纳税;在经济上,实现谷物贸易自由、 

取消国内关卡、统一国内市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