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10 月23 日,大西泷治郎中将曾向舰队司令部拍发了如下的请求电:“必须给栗田舰队配备战斗机进行直接的空中掩护。
  但是,马上配备战斗机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请求将向荣特湾突进的作战计划推迟两、三天。”可是,当时栗田舰队已经踏上了出击的征程,正在进军航行之中,如果中途停止前进,在海面上游荡两三天,一则没有那么多燃料,二则又因为小泽、西村舰队也早已出动,因此,栗田不得已只好在没有一架飞机掩护的情况下向锡布延海进发。
  栗田舰队的作战海面本来是日本基地航空兵活动的最佳区域,基地航空兵协助舰队作战也是莱特湾作战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即使把全部机种都集合起来也只不过才100 余架飞机,况且,驾驶员技术非常低劣,虽然动用了驻台湾福留繁中将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但驾驶员无力胜任海上攻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大西终于决定采用“特攻”战术。
  所谓“特攻作战”指的是实施自杀性攻击的作战方法。起初,这种作战方式在日本海军中是不允许的,海军的作战指令是以九死一生为前提的。无论士兵们具有多么旺盛的斗志或激昂的请求,都应尽量取消这种毫无生还希望的作战方式,这是日本帝国海军传统的作战方针。同年6 月19 日,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吃了大败仗,战局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官兵之间就曾以此自杀性攻击为话题,议论纷纷,因此,关于采用这种非常战术——肉弹攻击战术,已经在一部分将领的头脑中萌生了。
  在同一时间,飞机驾驶员发生的飞行训练事故与日剧增,因训练着舰技术发生事故而导致死亡的年轻士兵,每天竟达四、五名之多。目睹这一惨状的飞行员逐渐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同样都是死,与其坐着训练而死,还不如一头撞到美舰甲板上与美舰同归于尽更好。独自一个人携带着炸弹实施攻击,不是还可以炸沉1 艘敌舰吗?”此种想法,逐渐在日军中蔓延开来,终于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航空队司令大林少将、“千代田”航空母舰舰长城大佐一起向小泽司令献计献策,要求把年轻的飞行员编成特攻部队投入到作战中去。
  但是,丰田大将却不允许,结果,形成了相持的局面,最后只好等待时机,这时,有马少将沉不住气了,就在台湾附近的海战中(10 月14 日),决心以肉体撞沉美航空母舰。激战中,有马少将进行自杀攻击,将一美战舰炸伤(大概是重型巡洋舰“休斯敦”号),自己也在舰舷侧阵亡了。不言而喻,有马将军的这一举动,给部下正在如火焰般燃烧的特攻精神一个非常强烈的刺激,于是,大西中将终于答应了要求参加自杀攻击的请求,并于10月21 日从宿务基地派出了第一神风特攻队“大和队”的两架飞机,23 日又从同一基地同一战斗队派出了另外两架,这4 架飞机出击后无一架归舰,从此沓无音信,于是,24 日和25 日,大西又派出了由“敷岛队”的5 架、“山樱队”的2 架、“大和队”的7 架、“若樱队”的4 架、“菊水队”的2 架、“朝日队”的2 架组成的22 架飞机,以歼灭美航空母舰为目的,向着莱特岛——塔克洛班方面出击了,结果,通过无线电获知,只有“若樱队”的1 架突进莱特湾内向美舰进行了攻击,其它音讯皆无。
  只要在空中看不到直接护卫的战斗机,就无法获知“神风特攻队”的战果。结果,连直接护卫机也投入了以自杀为目的的特攻作战,所以,战果除从美方获知一二之外,别无他法。在这一期间,还有一个有关战术方面的惊天动地的报告没有传来:24 日上午9 日38 分,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向美海军哈尔西舰队中的一群——“埃塞克斯”、“朗格来”、“列克星敦”、“普林斯顿”4 艘航空母舰发动了袭击,结果用炸弹击沉了“普林斯顿”,同时,前来救援的美巡洋舰“伯明翰”因“普林斯顿”的最后大爆炸而遭受重伤,失去了作战能力。
  上述情况皆为战后获悉。
  此时的大西中将并不罢休,除了在26、27 日派出了“大和队”的7 架自杀飞机之外,又分别从第二神风特攻队的“忠勇队”、“义烈队”、“纯忠队”、“诚忠队”各派遣了3 架自杀飞机,拼死出击,可是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又白白地葬送了若干飞机。这样,在莱特湾之战中,日本基地航空部队杀身成仁的特攻作战一无所获,而均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即使是特攻,也需要高超的技术。发现美舰,发动奇袭,回避炮火,力求命中,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此后不久,由于美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被击毁,其他它美舰只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伤亡,从而使“神凤特攻”战术成为日本海军的“最有效的战术”,但这已是莱特湾大海战以后的事情了。
  至此,日本海军方面终于承认由于基地航空兵力量极其薄弱,从而在莱特湾海战中无所建树这一铁的事实。那么,这一结局是不是因为日本海军的潜艇在这一海战中没有发挥作用而造成的呢。美国方面当时以Where issubmarine ?(潜艇在哪里?)的通栏大字充斥着每天的报纸版面。
  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状况是,开战时拥有64 艘,战争中又增加了126 艘,合计190 艘,约25。4 万吨。这一实力雄厚的潜艇部队,至莱特湾海战爆发之际,究竟还拥有多么大的实力呢?
  在历时3 年的战争中,日军大本营报道部没有发表任何关于潜艇部队的消息。潜艇部队是否还健在呢?这一不解之谜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其实,这个谜并非难解,一句话,潜艇部队仍然健在!这就是三轮义茂中将为司令的第六舰队。然而,这支舰队的实力与上述潜艇数目相比,已经是秋风扫落叶之势了。三轮义茂和部下大和田、石崎、鱼住、工藤等专家(司令、少将)常常聚集在一起,为该舰队日益枯竭下去而叹息不已。当时,日军剩余的潜艇数仅有32 艘(除210 艘老朽不堪之外),其中有两艘专门用于运输,有4 艘用于破坏印度洋交通线,13 艘正在修建过程中,换言之,能够参加莱特湾海战的仅仅只13 艘潜艇。
  本来,“捷一号作战”是日本海军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死拼搏的一场战斗,对日潜艇部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即便是由13 艘潜艇组成的小规模舰队,也应该抢先一步在莱特湾战场待机。可是,潜艇部队出击的时间比小泽舰队还要晚,这似乎可以证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已经对潜艇部队不抱多么大的希望了。由于发生了一些事故,最终只有11艘潜艇出击成功。
  按计划,应该于24 日在拉蒙湾布下3 艘,在萨马岛海面布下4 艘,在苏里高海峡布下4 艘。但是,由于拖延了航期,潜艇在25 日到26 日间才布置妥当。在这期间,日潜艇发现了许多舰只,也许是栗田舰在激战,也许是美机动部队在激战。可惜的是,由于担心发生误伤,只有“伊—56”号潜艇发射了几枚鱼雷,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接到关于日潜艇的攻击报告。来自潜艇的关于美军一方损失的报告,除美护航航空母舰受轻伤这一消息以外,几乎等于零(“伊—56”号潜艇攻击了美运输船1 艘,航空母舰1 艘)。而结果却有5 艘日本潜艇没有返回,这个数目也不亚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其它舰队所蒙受的损失。
  第三节 “死亡进行曲”
  1944 年9 月,西南太平洋的战局更趋紧张。美海军各路主力陆续向菲律宾附近海域集结;日军的潜艇也在这一海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战。一些军事家预测: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将要在菲律宾海域爆发。
  10 月3 日早晨,美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和驱逐舰“罗亚耳”号、“谢尔顿”号等多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正航行在吕宋岛东部海域,执行例行性的巡航任务。突然,数条鱼雷航迹自远而近奔驰而来。“谢尔顿”号规避不及中雷受创。显然,这是来自日本潜艇的袭击。
  特混舰队遭袭后,加强了对水下的搜索警戒。“罗亚耳”号一边搜索,一边照护着正在进水下沉的“谢尔顿”号。不一会,声纳听到了1 艘潜艇发动机工作的噪音。“罗亚耳”号舰长凭直觉判断,这就是刚才偷袭的日本潜艇。遂下令投掷深水炸弹,并向旗舰报告敌情。几分钟后,两架鱼雷机从“中途岛”号起飞,并迅速发现了潜航的潜艇。飞机一面将目标位置通报就近的“罗亚耳”号,一面自行反潜攻击,但未取得战果。
  13 时10 分,“罗亚耳”号根据飞机指示的位置,声纳很快捕捉到了目标,舰长下令用舰首“刺猬”型火箭深弹对其攻击,并继续与潜艇保持声纳接触。接着,又两次发起猛烈攻击,直听到水中发出沉闷的爆声,看见海面泛起油渍、破片,潜艇必沉无疑,攻击才告结束。
  正当“罗亚耳”官兵欢庆胜利的时候,指挥部传来了美海军久经沙场、战绩卓著的潜艇“老将”——“海狼”号失踪的消息,虽经多方寻找,音讯全无。战后调查得知,当初攻击“谢尔顿”号的是日本潜艇。但狡猾的偷袭者实施鱼雷攻击后迅速撤离,安全返航。而在附近航行的“海狼”号却成了替死鬼。
  攻潜中放走了敌目标,击中了自己潜艇,这是海战史上的最大误会和奇闻。事后,美联邦调查局欲要追究“罗亚耳”号舰长的刑事责任,但有人以“舰上对潜识别器落后”为理由,为那位舰长辩解。确实,“舰上对潜识别器落后”是酿成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改进水下识别器直到现在仍是各国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项目。
  1944 年6 月19 日上午8 时许,美潜艇“大青花鱼”号从潜望镜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件令人垂涎欲滴的猎物——引人注目的日本海军的新型装甲航空母舰“大风”号。
  “大凤”号是小泽的旗舰,是日本海军新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其标准排水量为32000 吨,舰长253 米,宽28 米,约载100 架飞机。在建造中,日本船舶工程师汲取了太平洋海战中的教训,为对付美国海军俯冲轰炸机的致命攻击,首次采用了100 毫米厚的飞行装甲板,它能够经受500 公斤航空炸弹的轰击。同时舰上还采用了先进的区域火灾控制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防高爆炸弹引起的火灾。因此,当“大凤”号于1944 年3 月在川崎重工业公司的船坞竣工时,日本海军吹捧它:“真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啊!”“大风”号一个月前才服役,这一次出征还是它的处女航呢!
  当时,日机正一架接一架地飞离甲板,前往攻击美舰队,突然,“大凤”
  号上的观测兵发出惊恐的喊叫:“发现敌人潜艇!”只见一架潜望镜在汹涌的海面上划开“人”字形浪,向“大凤”号逼近,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大扇面射击角度,连连发射了6 条鱼雷,然后迅速下潜。“大凤”号适值迎风直航,很难做出规避动作。当时,小松雄兵曹长驾机刚刚升空,立即发现一条鱼雷向“大凤”号飞窜而去,情形万分危急,他立即按下机头,以自杀性的俯冲,在鱼雷到达目标之前把它撞爆。但是,第6 枚鱼雷终于准确地击中了“大凤”
  号的燃料舱。“大凤”号重铠厚甲,初时无甚感觉,仍能继续航行,后因进水太多而逐渐倾斜,甲板上层建筑和高大的桅杆被炸得横七竖八,破片纷纷抛向大海,灼热的气浪把炮手也掀到半空,舰体剧烈抖动。原来,最初的鱼雷爆炸造成加油管道破损,汽油蒸气充塞舱内,结果导致了灾难性的大爆炸。
  15 时32 分,“大凤”号在塞班以西海面悲惨地沉没了,2150 名舰员中只有500 人幸免一死,小泽狼狈不堪地乘驱逐舰“若月”号逃命,先将他的司令部移到重巡洋舰“羽黑”号上,后又以航空母舰“瑞鹤”号为旗舰。
  岂料祸不单行,就在“大凤”号遭到鱼雷攻击后不到2 小时,10 时48分,美潜艇“棘鳍”号也在追猎另一个大目标——饱浴战火的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
  “翔鹤”号是参加偷袭珍珠港以及珊瑚海海战的“老兵”。该舰1937年下水,1941 年8 月服役,排水量为25675 吨,载96 架飞机,是日本现役3 艘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
  当美潜艇“棘鳍”号从潜望镜中发现“翔鹤”号之后,便以水下状态向其接近,抢占有利的攻击阵位。此时,日舰载机正在频频起飞,护航的巡洋舰位于“翔鹤”号前面,驱逐舰位于右舷,“棘鳍”号巧妙地突破了警戒,隐蔽地向“翔鹤”号发射了鱼雷,海面上立刻出现了六道白色的鱼雷航迹,直趋“翔鹤”号。“翔鹤”右舷的一艘驱逐舰见此情景,开足马力,直扑“棘鳍”号,“棘鳍”号迅速深潜规避,成功地躲过了日舰连续投放的105 枚深水炸弹,轻伤逃走。
  “翔鹤”号接连被三条鱼雷命中,巨爆声此起彼伏,大火向四处蔓延,舱室淹没,舰首部开始沉入水中。不久,海水涌到了飞行甲板,水通过舰首部飞机升降机舱口流进飞机库。“翔鹤”号失去稳定性。3 小时后,舰内发生大爆炸,全舰1263 名官后只有少数人活命。19 日15 时零1 分,该舰终于葬身马里亚纳海深渊。
  最后,当战争延至1945 年初,德、意法西斯的败局已定,日本帝国主义也四面楚歌,它在太平洋的交通运输线已被切断。这时,美国政府为防止日军加害美军战俘,通过中立国瑞士出面达成幕后协议,允许日军少量运输船为美国战俘运送生活物资。在日军急运输所难的时刻,双方因有利可图而达成协议。日方指派新式大型快船“阿波丸”执行这一特殊使命。开航前,“阿波丸”得到了美军发的“安导卷”(通行证),并按照美军的要求,将船体漆成乳白色,船舷、烟囱、甲板上添有醒目的绿“十”字标志。夜间加电灯边框,每天12 时向瑞士报告船位。该船打着给美战俘运送救急物资的招牌,大量承运军事物资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