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一亩二分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宅男的一亩二分地-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欣儿啊,不要伤。心。相信你老公我,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什么诺言,但林嘉欣却从中听出了自己男人言语中所蕴含着的沉重。她明白、她知道,自己的男人并不是一个喜欢轻许诺言的人,所以在听了这很简单的一句话之后,她止住了泪水,用双手轻捧着对方的脸庞,说道:
“宇,我相信你。”
同一时间,孙伟、姚健还有陈玮婕先后接到了刘晓宇的电话,电话的内容很简单,“我不管你在做什么,放下手头的事,以最快的度回到谷里,我有事要宣布。”没有理由,更没有说明什么,电话里是刘晓宇难得的深沉。
跟着刘晓宇有段时间的姚健深知自己老哥的脾气,所以在接到电话之后的一时间他就开着车冲回了山谷。而在刘晓宇打这电话过去的时候,正好姚军他们一家人都在一起,所以这次回来的人,可不只姚健一个,而是整个姚家四口。
二个到达的是陈玮婕,跟姚健不同,原本就算没有这个电话她也是准备当天回到山谷中的,毕竟那只被取名为黑豆的黑豹还养在山谷中,平时没事的时候她都会回到谷里去看看自己这独一无二的宠物豹的。
最后一个到达的是孙伟,刘晓宇的电话打过去的时候,他正在外面应酬,一桌酒刚喝了一半电话就响了,在接了电话之后,幸好还没多喝的他立马就觉得有事要生了。自从见识到了刘家那强硬的背景之后,孙伟一下以来都是保持着极低的姿态,不光是对刘家人,顺带对姚健也是相当的和气。
虽然明知道自己这顿饭要陪的客人来头也不小,但在心里权衡了一下之后,孙伟还是找了一个借口开着车往山谷赶去。而酒桌上的那几位仁兄则是在他离开之后,很是惊异的相互看了看,不约而同地心想,这打电话的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我们孙大少这么听话啊。
这几位背景也不浅的家伙不是没想过这电话可能是孙伟的父亲或者爷爷打的,可是谁叫孙伟在接电话的时候看到是刘晓宇的号码,很随意的就开口喊了声宇哥。能让可以说是地头蛇的孙大少主动喊哥的,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了,这也难怪那几位会在那里乱猜一通了。
等一帮子人齐聚桃源谷中,在刘晓宇的主持之下,一界谷民会议在尘音道人的那片竹舍中开始了。而会议的主题就是尽快成立一家名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明面上主要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农资农技推广服务、相关农产品的加工等业务,私下则是主要经营农产品研究与改良的项目。
之所以这样去做,是因为刘晓宇知道哪怕自己再有钱对于那些饥饿指数报告中的国家来说那也只是杯水车薪的。更何况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他才会想到通过成立这么一个公司,来尽快的提高全球的农业产业。
其实不管是孙伟也好还是姚健也罢,他们都曾经打过谷里那些改良过物种的主意,可是都被拒绝了。在刘晓宇看来,自己以前搞刘家大院也好,去老家村也罢,除了是想让空间主脑尽快升级之外,也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更好一些。
可现如今,要钱他有钱了,要关系也有了关系。已经足够他在南京这一亩二分地上逍遥过日子的了。再加上空间的展现如今也算是上了正轨,已经不需要他再为了一点能量而忙来忙去的了。于是就搞了这桃源山谷这么个世外桃源来逍遥自在了。
要说去当一个什么救世主之类的存在,刘晓宇可是一个兴趣也无。可是他这一次如此的兴师动众并不是为了那什么名声,而只是为了求一个心安而已。他实在是没办法在得知有人随时可能会饿死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无悠无虑的吃吃喝喝。
当然了,这一次的会议也被刘晓宇偷换了概念,他直接在会上说明,自己之所以想这样做也是为了能累积足够多的功德。这修仙吗,没有功德肯定是不行的,而功德就象2o12上方舟的门票一般,而尘音道人所在的玄宗自然就是方舟了。
会议进行的相当顺利,一屋子的人都被刘晓宇播放的那些视频资料给深深的震撼了,不只是同为女人的陈玮婕和姚健的妻子、母亲一个个看的是泪眼婆娑,就连从军一辈子的孙老与陈老也是渭然长叹。
讲完了功德这个理由之后,刘晓宇也不忘搬出利益这个大饼出来诱惑了大家一把,想想也是,虽说现在地球科技相当的达,可农业却一直都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单单从稻米上来讲,从当初亩产几百斤展到现在的亩产近千公斤,可我国依旧没有放弃让亩产进一步提高的研究,这就意味着农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可以说没有农业,哪怕你国家再强大,也不过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城池而已,随时都有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沙尘之下。所以这里面所蕴含着的商机并不比工业、商业来的差。
会后,被刘晓宇所构画出来的利益大饼砸晕了的孙伟立马就开始去筹备农业科技公司的各项事宜了,而姚健、陈玮婕甚至孙老他们也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为这个有着宏愿的目标而努力着。
仅仅一个星期,这家名为新世纪的农业科技公司在南京被正式注册了,至于公司的厂址也被定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区(原名南京新港工业区),而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其紧靠南京港新生圩外贸港区,具备进出口的条件。而且离二桥也相当近,交通异常便利。
厂址确定之后,刘晓宇又安排人去**区搞了一块试验基地,毕竟做农业科技的,如果手头上没有地也实在是说不过去。毕竟有些东西光靠理论数据是没办法让人信服的,毕竟得有实际的东西才行。
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新世幻农业,以免有读者朋友说我在凑字数。)头一年的目标除了是把位于港口开区的厂房建设好以外,主要的任务还是在位于**那边的试验基地里。考虑到了还是循序渐进为好,刘晓宇一开始只是拿出了经由小诺亚初步改良过后的一个稻种出来。
以目前国内的稻子的产量来说,一般平均亩产量在四百公斤左右,级杂交稻最高亩产能达到八百公斤左右,当然了,产量上去了,这稻米的味道自然也就下来了。这也算是有一得必有一失了吧。
这款稻种被刘晓宇定名为新世纪I号,初步亩产量估计应该为每亩八百公斤左右,仅此一项就已经能达到目前级杂交稻最高的产能了。至于品质与味道方面刘晓宇也只是保留了市面上中档大米的口感与质量,在他看来,量产米与高档米还是要区别一下的好。
至于新世纪I号稻种的种植期与成熟期还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刘晓宇都做了适当的调整。适应能力上下的功夫最大,成熟期还是维持在一年两熟的基本情况下。也就是说,除非冷暖两种极端的环境,不然任何一个地域都能保证这样的成熟周期,当然了,如果环境、水土适宜,一年三熟其实四熟也都不是问题。
以南京地区的气候与环境,新世纪I号稻种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除了过冬时的成熟周期略长需要四个月之外,春、夏、秋三个季节也可以成熟两次,就凭这一点,这款新世纪I号稻种的优势就足够让市面上那些稻种无地自容了,更别说如果是种植在老家村或者桃源谷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做到四熟的表现了。
因为正好是三月份,这个时候正是播种新世纪I号稻种的好时节,于是试验基地里八成的田地里全都种上这种稻子,而且还有相关的人员全程跟踪记录,不但留有相应的照片、视频做为资料,还有每个不同阶段生长期内的详细数据做为留存。毕竟这些现实的数据可比理论上的那些数据要能更加让人信任。
至于试验基地里剩下的两成田地,刘晓宇思量了一下之后还是又拿出了两个品种,不过这两个可不是稻米品种,而是一种玉米、一种红薯。虽然在现如今的生活中玉米并不能做为主食,但刘晓宇本人却很喜欢吃这玩意,要不当初刚拥有空间的时候,他也不会专门种这个出去卖了。
而且玉米这东西的产量可比稻米可要大上许多,再加上它的一些特性,所以除了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玉米胚芽油或者当成饲料和工业原料来用。在增加了亩产量之后,刘晓宇也不忘把成熟期加快了一些。
原本我国各玉米区的成熟期一般分为: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区;华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寒山区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区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浅山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
刘晓宇以南京这边的气候与环境为基础,将手上的玉米与红薯的成熟期全部改为了最低一年两熟,气候环境好的地方一年三熟甚至四熟都不是问题。
而之所以把红薯弄出来也正是为了方便两者这种相互套种的栽培模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省田地的使用,也能增加亩产量,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红薯这玩意不能与玉米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跟稻米这类的主食相比了。而且人吃多了还容易胃酸、胃疼等现象。但现在已经有人通过相应的技术利用这东西来制糖、酿酒和制造酒精了。也算是一物多用吧。
玉米与红薯这两样东西,刘晓宇直接给区分成了量产品与优等品两个档次。量产品的玉米以原本市面上的那种普通黄玉米为样本,除了产量被提升了五成之外,口感上也适当的做了一些提升,当然了,尽管是这样也没办法跟普通的甜玉米和糯米玉米相比。
而优等品的玉米则是以市面上比较觉的甜玉米与糯米玉米为样本,两者结合改良出了一种鲜食时完全是甜玉米的口感,熟食时却是糯米玉米口感的品种。至于味道方面确实要比市面上现用的那些玉米要好上不少,不过同样的,为了保持一种平衡,在产量方面刘晓宇也做了限制。
而红薯就简单了,量产的品种跟玉米一样,提升了五成左右的产量,味道方面除了甜度更高一些外并没有其它优势。而优等品的红薯则不同了,刘晓宇直接以市面上的紫薯为样本改良了一个品种出来,除了颜色是漂亮的紫色之外,这种优等品的果实长成后的个头大小几乎一样,那味道更是普通紫薯所没办法比的,只是同样的,在产量方面也被做了限制了。
按刘晓宇的话来说,这好东西吗,还是稀少一些的好。老话不是说物以稀为贵吗,反正这些优等品的紫薯、甜玉糯都不是针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的,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好东西原本就应该贵。正好刘晓宇可以用这些优等品来赚钱盈利,来填补量产品可能会出现的亏损。
一个稻种、两个玉米种、两个红薯种,刘晓宇估摸了一下这五个大米外加粗粮的品种暂时应该是足够应付现阶段新世纪农业的业务了。不过这些东西想要正式对外推广也得等一批收获成功之后,毕竟得有充分的现实数据和足够数量的种子才行。
不过,在这些东西刚播下地之后,孙伟就开始跑起了业务。不但找了相关渠道,而且居然还请了两位比较有名望的农科院教授亲自到自己的试验基地里做全程跟踪……
ps:厚着脸皮继续向大家求收藏、推荐、月票与打赏,另公告一下,不久之后情节会出现大逆转哦,希望大家能支持尘埃,让本书平稳过渡,谢谢。

第二六八章 管家子辛
说来也好笑,开始请这两个老教授时对方还不怎么乐意。毕竟以他们的身份去一个刚成立的农业公司实在是有些自掉身份的意思。可是在孙伟拿出那五个品种的样本和理论数据之后,这两位教授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也难怪,别看现在农业来科技达,可是真正能提高成熟次数、提升亩产量可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没看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想把级杂交稻的亩产从八百公斤提升到一千公斤是那么的困难,研究了很长时间却依旧没办法攻关下来吗。
所以在看了孙伟提供的那些理论数据之后,这两位教授的一反应就是质疑。幸好在上门之前他就从刘晓宇那里要了一些个样品,所以在对方提出质疑之后,孙伟很从容的把一小口袋稻种和一小口袋成品大米放在了二位教授的面前。
至于那红薯与紫薯他到是没急着拿出来,反正在他看来,有了这新世纪I号做为诱饵还怕对方不上钩?
这新世纪I号在培育的时候,刘晓宇就有意在外形上做了一些改进。不但颗粒饱满而且个头明显比普通大米在大上近五成。以两位教授的眼力一下子就看出来这种稻米是目前市面上所没有的新品种。
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们。不上钩,这不,后面也不用孙伟再去陪着小心说好话了,当天这两位教授就屁颠屁颠的跟着他身后去了试验基地。不但如此,他们还各自带了几个得意门生一起,这到是让孙伟心里那个美啊,真是钓了个大的还顺带了几个小的,这生意做的真是赚啊。
好在当初在规划试验基地的时。候,孙伟就已经考虑到相关人员的住宿和办公问题,所以早就联系了一批房材,在基地里盖起了一溜排的二层楼的彩钢活动房,不但有宿舍区、办公区、洗浴室、食堂还准备了几间试验室和一个大型的仓库。
地方虽说看起来简陋了一些,。但好在各方面的设备还比较完善,而且现如今的活动房质量相当好,拆装又方便,除了感觉方面不如楼房来的厚实之外,从使用上来说根本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试验基地正式的大楼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有了孙伟这个八面玲珑的家伙出面办事,刘晓宇。只需要在家里动动嘴皮子,提供一些实物就可以了。到是省了他在外面四处奔波的忙碌了。不过,人家教授也提出了问题,说想见见培育这新品稻种的人材。这不,孙伟被问的急了只得回到山谷里向刘晓宇求救了。
这培育稻种的实际负责人肯定是不能对外公布。的,而且就连目前桃源山谷里的居民也都以为这些东西是由尘音道人师门出面搞定的。所以被孙伟把对方的要求这么一说,刘晓宇思来想去也只有自己出面了,不过他要求孙伟把这见面的时间往后推上一推,他需要点时间来准备一下,毕竟人家一教授这见面一试就能看出来这人材是真还是假了。
三天的时间,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