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私家像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beyond私家像册-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狟eyond带来了两个奖项,第一个是无线的“十大劲歌金曲奖”,第二个是商业电台的“叱咤乐坛流行榜组合奖”的银奖,至于香港电台,由于在88年3月份,唱片公司KINN'S与乐队为了抗议港台在排行榜上的不公平手法而公开抵制,结果仍然是要面对多一次的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大地”并未在港台方面得到任何奖项。


第二部分Beyond的第一次(6)…(图)

  1990年3…4月 Beyond第一次担当主角与电影〃开心鬼第四集〃的演出,再电影内,Beyond分别饰演文、武、英、杰四个角色, 并且为电影撰写了主题曲〃战胜心魔〃及插曲〃文武英杰宣言 〃。


第二部分Beyond的第一次(7)…(图)

  1990年7月6日Beyond第一次以“光头”形象出现,是无线替Beyond拍摄“战胜心魔”音乐录映带的造型,导演是萧潮顺,由他执导的其他Beyond音乐录映带包括:“大地”、“无声的告别”及“旧日的足迹”等。


第二部分Beyond的第一次(8)…(图)

  1991年2月1…8日是Beyond第一次从事慈善的探访工作,目的地是非洲的肯雅,这次探访工作是经过香港世界宣明会的大力帮助才能成事。通过这次经历, Beyond对音乐及人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并且完成一首抱着世界大同思想的新曲“AMANI”,回港后,Beyond随即展开忙碌的工作,包括灌录新碟、拍电影、拍电视特辑及开演唱会等,原来打算出版的非洲写真便被推延下来,直至91年7、8月间,本来负责出版着本写真的出版公司觉得写真内的相片质素不够理想,有意放弃整个计划,于是出版非洲写真的计划便被逼搁置;同年10月份,出版写真的计划向唱片公司(新艺宝)提出,得到的答案是由于Beyond公司的新和约未明朗化前,不希望有任何新推出行动,非洲写真第二次被搁置;92年Beyond与日本经理人公司签约后,出版写真计划第三度提出,但日本经理人公司以从来未有出版过海外艺人写真经验婉拒计划,写真第三度被搁置;92年6月,香港华纳唱片负责Beyond新唱片的发行,出版写真计划第四度提出,华纳的宣传部十分有兴趣,但经过实际的市场调查后还是放弃了出版计划,原因是不想冒风险。出版这本写真的最原来目的是把所有收益捐赠予Beyond于90年11月成立的 “第三世界基金”,没有人会想到这本写真会四度被拒绝出版,更没有人会向想到这本写真能够在92年7月出版,而且在一夜之间卖出三万本以上。当所有人了解这本写真的出版过程后,相信没有人会接受能够拥有这本写真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家驹。


第二部分一辈子陪你走(1)…(图)

  海阔天空 就是这个20多年前弹着吉他唱着摇滚的男孩,以他独特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平庸;同样也是这个弹吉他的大男孩,让无数的乐迷们知道了什么是音乐,什么是永恒……


第二部分一辈子陪你走(2)…(图)

  家驹!你做到了!曾记否,你说过“在最光辉灿烂的时候把生命一下子玩到尽头,就是永恒!”  你做到了,1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只能流着泪唱着歌怀念你的时候;在我们只能遥望夜空说声“祝你愉快”的时候,你!还好吗?天堂中是否依存你的光芒?天堂中是否又有另一个Be yond……“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每一天望海,每一天相对。盼望你现已没有让我别去的恐惧,我即使离开,你的天空里……”歌声中,你走了!


第二部分一辈子陪你走(3)…(图)

  阿Paul在歌中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如今,你远走彼岸,告诉我那边天色好吗?家驹!你真的好吗?在天堂中,是否真的海阔天空。我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只能遥遥地祝你愉快,只能遥遥地祝你能够真的自由自我,高唱我歌,走遍千里,海阔天空……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1)…(图)

  “死就是再也不回来,就是使过去的甜蜜变得更加甜蜜。”但对于家驹10年前的突然遇难,能让我们品尝到的,却从来都只是一大口有若黄连的苦涩。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2)…(图)

  娱乐圈本是一个名利场,其实在哪儿都一样。然而1992年,Beyond乐队还是抱着独树一帜的野心,毅然选择离开香港,远赴日本发展。可没曾想,时间预留给他们的,竟是一地的鲜血和几个瞬间就被击得粉碎的音乐理想。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3)…(图)

  那群无聊的日本人根本就不理睬Beyond的音乐,他们需要只是让几个香港乐手穿上花花绿绿的衣裳,在舞台中央上窜下跳,聊博一笑。  曾无数次想像过这样的画面:他们几个在高处挤作一团,舞台某处突然塌裂,家驹随之坠地,然后生命像弦一样地断掉,只是“哗”的一声,连一个音节都没有……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4)…(图)

  就这样,这个庸俗不堪的电视游戏节目不仅仅杀死了一个血性青年,也葬送了一颗“香港乐坛的良心”,成为Beyond神话的“魔鬼终结者”。  是家驹的血,惊醒了萎靡的香港原创音乐;也终于让Beyond乐队得以看清了娱乐圈的真嘴脸,知道音乐的Beyond到底该怎样继续前行。然而,这一切的代价都太过于惨重:  一位母亲不会再听见儿子唱《真的爱你》;诚挚的歌迷们不会再跟着谁晃动手里的ZIPPO打火机;而过去的band房——“二楼后座”现在也终于人去楼空,安静寂寥,只有飘荡在记忆里的笑和眼泪……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5)…(图)

  “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在黄贯中后来的声嘶力竭中,Beyond已经不得不去承认香港就是自己的故乡。可对于已经客死他乡的家驹而言,他至死却都没有获得过一个清晰的故乡概念。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6)…(图)

  理想、音乐、故乡……家驹没有死在任何一个怀抱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整个香港唱片工业的悲哀。  不过,现在我们也终于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咀嚼家驹生前的愤怒: “香港乐坛表面热闹,其实是一个没有音乐的空壳”,“香港没有乐坛,只有歌坛;没有音乐圈,只有娱乐圈。”……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7)…(图)

  楚布·拉德说过:“当一个人种树时,明确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在这棵树下乘凉,但他在发现人生意义的方面,至少有了一个开端。”  的确,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批判者,家驹的人文关注、人性思考确实已经明显超越了摇滚音乐,跳出了香港。由他呕心创作的诸多励志歌曲,温暖过无数个结冰的心房,也带动了更多的摇滚青年操起吉他,高唱自己的理想与爱。


第二部分弦断如泣不成歌(8)…(图)

  所以,家驹肯定是约翰·列侬所说的“梦游者”,他不光自己做梦,还指引了一个时代的梦想,为不毛之地的香港偷来了可以燎原的“火种”。  英才多罹难,造物总弄人,可惜家驹走得太早。


第二部分世间已无黄家驹(1)…(图)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Beyond,你都会很自然地换一个相对比较尊重、带一些敬意的语气。无论在哪个城市的KTV,他的歌曲都是一群人很快获得认同的方式——你简直可以放心,在真正用耳朵听音乐的人群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与你齐声高歌。无论过去多长久的时间,这个名字引起的种种叹息与思考都不会被湮没。


第二部分世间已无黄家驹(2)…(图)

  是的,Beyond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香港这个城市的一种标签。或者再说得更准确一点,我们尊敬、认同与铭记的,是有黄家驹的Beyond。〖BT3〗音乐:是妥协还是勇气?  说到Beyond的音乐,很难逃开这样一些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的描述:从《再见理想》、《永远等待》开始尝试摇滚的几个理想主义青年,在自费出版唱片和小型演出不被重视以后,坚持不懈的同时改变音乐走向,开始唱一些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歌曲,配合4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第二部分世间已无黄家驹(3)…(图)

  《大地》、《真的爱你》打出知名度以后,他们歌曲的题材倒是越来越丰富,音乐本身却保持相对的纯朴,试验性的东西一直做得很谨慎。黄家驹最后的作品《乐与怒》又开始多了一些比较激越的编曲方式,开始摆脱比较传统流行的步调,但是一片专业人士的叫好声中,真正流传成为一种现象的,还是延续以往风格的歌曲《海阔天空》。于是,很多人叹息:在极度商业的市场,音乐人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东西。他们说,音乐人只有用商业化的东西打开市场,才有机会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音乐。  每每听到这种评论,反而更加涌起对黄家驹的敬意。


第二部分世间已无黄家驹(4)…(图)

  你是否相信,一个音乐人可以写着不属于自己理想范围以内、但是内心明白注定会被市场欢迎的歌曲,赢得商业的青睐以及歌迷的拥护?反正我不信。我只坚信,在黄家驹的带领下, Beyond抹去了以往作品中青涩以及灰色的一面,用比较流畅的旋律和比较简单的转折,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共鸣——起码在传唱率上,Beyond胜了达明一派不止一筹。这不是妥协,是音乐探索的胜利。  每次在KTV重看大汗淋漓的演唱会现场,每次被那些很商业化但就是很打动内心的旋律感动,总是佩服黄家驹的勇气——他找到了一种能够充分抒发激情、引起共鸣的方式,摇滚也可以用这样单纯的音符唱的。


第二部分是争取眼球还是本着良心(1)…(图)

  《光辉岁月》、《Amani》、《长城》、《农民》、《大地》……这些歌名在当年起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透着新鲜,而是震撼!  太多的人习惯了流行曲就是情天恨海,顶多添加一些励志题材,或者空泛的人生道理作味精。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乐队革命不仅仅带来新鲜的音乐冲击耳朵,更深远的影响,是乐队被默认可以涉及比较少主流歌手踏足的题材。


第二部分是争取眼球还是本着良心(2)…(图)

  在乐队大潮中,是黄家驹首先对媒体公开说:“这一次不是60年代乐队潮流的复苏,是革命。”在和词人刘卓辉比较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时期,他带领下的Beyond乐队几乎尝试了从政治到种族、从非洲局势到历史遗留问题从弱势人群到都市顽症……种种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题材,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也终于赢得商业与口碑两个层面的成功。


第二部分是争取眼球还是本着良心(3)…(图)

  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歌曲,似乎已经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正因为当初销量与排行榜上的成就(与他们音乐的简单架构和亲和性绝对相关,呵呵),令这些貌似旨在争取眼球的作品走进中文流行曲的世界,从更高的层次拓展了题材,让习惯风花雪月与形势大好的中文流行曲开始面对流血流泪的真实世界,开始从流行歌曲这个渠道,接触不够浪漫但不能忽视的真实世界。  更有价值的是,Beyond虽然让我们睁开眼睛看清残酷的世界,但是他们绝对不用阴郁的姿态赢得浅薄的喝彩,也不是简单地煽起我们内心的恐惧或者愤怒。以充满激情的歌声为传播介质,Beyond努力让一切创痕在阳光下被正视。这种冷静、客观但又充满希望的态度,真正值得激赏与景仰。


第二部分态度:是原创还是销量(1)…(图)

  相信很多人喜欢黄家驹,或者说喜欢有黄家驹在的Beyond,是因为他会写非常好听非常容易学会的歌,还能同词人通力合作让歌曲拥有一个非常棒的内涵,同时,他的声音能把这样一首歌曲唱出分寸正合适的激情,不流于简单的煽情,也不枯燥。  但是痛失一个精彩的歌声、一个敢大声疾呼的声音之后,香港流行乐坛感到的不仅仅是惋惜,接踵而来的,是深层的反思。因为黄家驹更有建设性的真正成就,是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以及一些本着良心的言论,让沉迷于商业成功的人们开始有机会思考繁华景象的背面。


第二部分态度:是原创还是销量(2)…(图)

  香港流行音乐节一度沦落到依靠挑选外文歌曲甚至台湾中文歌曲填词生存。如果整个工业的基础建设在这样一个冰山上,拿什么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公众的耳朵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唱歌的人们以及为流行音乐工业服务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是高速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销量,还是原创力量?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意外,他的猝然离去,让更多的失声痛哭的人在震撼中,开始面对他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开始认真面对需要改变的现状,同时开始大张旗鼓地认知振作原创力的必要性了。


第二部分态度:是原创还是销量(3)…(图)

  从此,我们发现有了力推原创音乐的电台节目,开始有机会注意到一些作曲人比如周启生、 C。Y。Kong、陈辉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香港来说,黄家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好听的歌,更是一种思路。 Beyond的成就不仅仅是一堆销量数字,以及惊人的K场长青点唱率,更是一种从音乐根源引发的,关于创作与表达的态度。  所以,不管是不是喜欢黄家驹以及他的歌曲,提及这个名字,总会引发一声浩叹:世间已无黄家驹。


第二部分Beyond:光辉在远方(1)…(图)

  有胆连续在红馆开5场演唱会,这应该是青年们的张狂之事。所以说,20年后重新站到一起的Beyond依然是新青年。 'BT3'彼时与此时在中国年轻人1993年的记忆里,家驹的意外离去比百强的自毁要更让人疼得多。但是艺术对意外是忽略不计的。从各方面看,家驹去世是Beyond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Beyond 是香港乐队中最流行最积极也最朴素的一支,他们甚至还唱过一首名叫《农民》的歌。他们是平民化的,他们做到了遍尝人间百味后,再去温暖每一颗疼痛破碎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