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下子叫您做这,一下子要您做那呢?”

  老禅师非常欣慰道:“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不甚了解,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有句俗谚说:“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宝!”信徒供养僧众,大都也是供老不供小,护持僧众也是护老不护小。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当中更普遍。很多人也往往因此端着架子倚老卖老,也许他并没有什么本事,只是资历老,便对比自己年轻的领导颐指气使,顶着来。最近,这种端着架子过活的人也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文凭高,本事大,往往对才能不及自己的领导横挑竖挑,这也不干,那也不摸。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相反,放下架子的人往往会收获很多。

  一种人生:

  做人要放下架子,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人生百态,这样不仅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而且在为人处事上也会更加顺利,从而换取事业的成功。

  5。生命如琴弦

  一句禅语: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来。

  一日,一位禅师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弹奏。

  “你的弦拉满了吗?”禅师问。

  年轻人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把它放松了吗?”禅师又问。

  他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怎么调它的?”禅师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松不紧,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禅师庆幸道:“生命,就是一场游戏,正如此琴般。若众生对待每一件事,皆轻松却不轻浮去面对,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来。”

  年轻人听后,谢过禅师点化,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渐渐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乐趣。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师徒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又寿郎问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你的忠诚仆人,需时多久?”

  “哦,那样也许要10年。”武藏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学习,需时多久?”

  “嗯,也许30年。”武藏答道。

  “这怎么说啊?”又寿郎问道,“你先说10年而现在又说30年。我不惜吃任何苦,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

  “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70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

  “好吧,”又寿郎说道,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留下来跟武藏学剑。

  武藏给又寿郎的训练是:不但不许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要他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对于剑术只字不提。

  3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仍是做着这些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凄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从又寿郎他背后蹑进,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时候,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向他袭击。

  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得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时时刻刻都品尝着遭受剑击的滋味。

  他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渐入佳境,武藏也绽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又寿郎成了全日本最精湛的剑手。

  一种人生:

  其实,学习、生活、做事都一样,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一种不松不紧的状态。急功近利则“欲速不达”,不松不紧则“事半功倍”。说白了,急功近利也是一种欲望的驱使,只有放下它,才会获得快乐人生。

  6。俗眼无珠

  一句禅语: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人世间自在人。

  佛陀在灵山会上时,手中拿了一颗什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分别答道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里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真实地告诉四方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四方天王听后皆有感悟。

  所谓摩尼宝珠,是用来比喻我们的真心佛性。世间所有的人,每天都在忙碌着,所希求的都是一些荣华富贵、珍宝古玩、过眼浮名等一些身外之物,而往往对最宝贵的真爱、真情孰视无睹,随意丢弃。相信下面这则故事会让你有一丝感动。

  一天,一位先生要寄东西,问邮局的小姑娘有没有盒子卖?小姑娘拿纸盒给他看。

  他摇摇头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小姑娘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他连忙说:“是的是的,贵重物品。”姑娘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似乎是在测试它的舒适度,最后,他满意地朝小姑娘点了点头。接下来,他就从衣袋里掏出了所谓的“贵重物品”——居然是一颗红色的、压得扁扁的塑料心!只见他拔下气嘴上的塞子,挤净里面的空气,然后就憋足了气,一下子吹鼓了那颗心。

  那颗心躺进盒子,大小正合适。

  直到此时,小姑娘才彻底明白了这位先生要邮寄的乃是一颗充足了气的塑料心。

  这使小姑娘想起了古代那个砍断了竹竿子进城的愚蠢的人,她强忍住笑说:“其实您大可不必这么隆重地邮寄您的物品。我来给您称一下这颗心的重量——喏,才6。5克。您把气放掉,装进牛皮纸信封里,寄个挂号不就行了吗?”

  那位先生惊讶地(或者不如说是怜悯地)看着小姑娘,说:“你是真的不懂吗?我和我的恋人天各一方,彼此忍受着难捱的相思之苦,她需要我的声音,也需要我的气息。我送给她的礼物是一缕呼吸——一缕从我的胸腔里呼出来的保真的呼吸。应该说,我寄的东西根本没有分量,这个6。5克重的塑料心和这个几百克重的木盒子,都不过是我的礼物的包装呀。”

  听完这位先生的讲述,小姑娘的脸莫名地发烫。

  一种人生:

  人世间什么才是最宝贵的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世俗之人视荣华富贵为生命,佛陀的真心佛性是他最看重的,而对于懂得真爱的人来说,一缕呼吸就是全部。

  7。圣人无名

  一句禅语:名利如浮云,用平常心对待一切。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儿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只有沉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 txtMtxt?小?说?天堂



第3章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3)


  不料,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是啊,所谓“闲名”者,就是没有用的名望。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加之于人心反而是一种沉重,不得自由。不过,大多数人不仅不懂得除去闲名的道理,反而极其功利地去追求,最终弄巧成拙。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的呐喊,“他给人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拉什!”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

  一种人生:

  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相信自己的名字会永垂不朽,自己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因此要求别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要仰视。这种人往往是一个超极自恋狂,他越是如此,在别人看来越是低贱,只有那些看破名利,谦虚自然的人才能被人们真正的崇敬。

  8。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一句禅语: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拿着这个葫芦,先装满水,再把这把粗盐溶化进去,这样子你就可以开悟了!”

  学僧一切照办,过了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太小,盐块太多了。我装进盐去怎么搅都化不了,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问道:“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恍然大悟:时时刻刻急于开悟的人是永远无法开悟的。

  当一个人过份执着于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变得僵硬、呆板,不懂得变通,没有回旋的余地,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一个过路的人大起胆子去问一个卖鬼的人:“你的鬼,一只卖多少钱?”

  外乡人说:“一只要200两黄金!”

  “你这是搞什么鬼?要这么贵!”

  外乡人说:“我这鬼很稀有的。它是只巧鬼。任何事情只要主人吩咐,全都会做。又是只工作鬼,很会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抵得100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不但可以赚回200两黄金,还可以成为富翁呀!”

  过路的人感到疑惑:“这只鬼既然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自己使用呢?”

  外乡人说:“不瞒您说,这鬼万般好,惟一的缺点是,只要一开始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因为鬼不像人,是不需要睡觉休息的。所以您要24小时,从早到晚把所有的事吩咐好,不可以让它有空闲,只要一有空闲,它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工作。我自己家里的活儿有限,不敢使这只鬼,才想把它卖给更需要的人!”

  过路人心想自己的田广地大,家里有忙不完的事,就说:“这哪里是缺点,实在是最大的优点呀!”

  于是他花了200两黄金把鬼买回家,成了鬼的主人。

  主人叫鬼种田,没想到一大片地,两天就种完了。

  主人叫鬼盖房子,没想到三天房子就盖好了。

  主人叫鬼做木工装潢,没想到半天房子就装潢好了。

  整地、搬运、挑担、舂磨、炊煮、纺织。不论做什么,鬼都会做,而且很快就做好了。

  短短一年,鬼的主人就成了大富翁。

  但是,主人和鬼变得一样忙碌,鬼是做个不停,主人是想个不停。他劳心费神地苦思下一个指令,每当他想到一个困难的工作,例如在一个核桃核里刻10艘小舟,或在象牙球里刻9个象牙球,他都会欢喜不已,以为鬼要很久才会做好。

  没想到,不论多么困难的事,鬼总是很快就做好了。

  有一天,主人实在撑不住,累倒了,忘记吩咐鬼要做什么事。

  于是,鬼把主人的房子拆了,将地整平,把牛羊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