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我会的惟一的谋生本领。老爸去世了,他留给我很多、很多钱和沿密苏里河尽头靠近莱克星顿、密苏里的大片土地。开始时,我经营农场,很快大萧条席卷全国。我做农民的第一年,帐本上全是赤字,我只好用一块土地做抵押,到银行借钱开新帐户,付帐单。形势越来越糟,我只好赔钱卖了做抵押的土地。这成了我的经营方式,如果我缺钱,我就用土地抵押,或是卖农场。”    
    “后来,算总帐的一天终于来了。那天,我忽然发现自己不动产和现金全没了。如果我想活,我就必须找份工作干——想想,这辈子我哪里干过活!我慌了,睡不着觉。我的旧拐杖——签支票,咯嚓一声在我的身下断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往下走。”    
    “一天夜里,从恶梦中惊醒后,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顺风车没的坐了,小伙子,’我对自己说,‘你现在是一个男人,该有个男子汉的样子。长大了,该出去干点活了’。”    
    “我开始想困难之外的其它事,我想到了我相信的东西。我一直说,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任何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尽管经济形势仍然不好,工作机会稀缺,但我有不少优势啊。”    
    “我身体健康,有大学文凭,而且有从商的经历,还有从失败和犯错误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我应该做的事就是停止自怨自艾,那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我要走出去,行动起来。”    
    “我重新安排了自己的生活,思想也全变了。可是,找一个工作并不容易,无论什么工作都很难找。每当快要我灰心的时候,我都强迫自己,不要怀疑和害怕,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这个时代能给一个锐意进取的人一个位置。内心的信仰,支撑我决不放弃。”    
    “我相信的东西没有辜负我。我真的在堪萨斯市联合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4年。然后我辞职,回到我热爱的行业里,经营农场。这次顺利多了。渐渐地,我有了信誉,我开始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买卖农场,我还大胆涉猎了其它的领域。我的成功,远远超出自己当初的想象,感谢我早年失败的经历,现在我懂得怎样做。”    
    “我输掉了父亲给我的产业,现在,又赚回来了,这次我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我要把它作为遗产,馈赠给我的两个儿子,它远比金钱更宝贵。”    
    “我学会了我们必须有信仰,但如果只信不做,这种信仰,就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实际行动的信仰等于没有。”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相信是行为的源(2)

    特伦查德先生的故事,是成长故事中的励志篇——一个被宠坏了的男孩,一夜之间突然长大了,他明白对他所相信的事,必须在行动中实践。此前,特伦查德先生曾像孩子一样逃避现实。他的信仰,帮他面对现实,助他成长为一个堂堂男子汉。    
    正如《怎样过一年中的每一天》的作者约翰·A·斯琴德莱所说:“成熟是学回来的。”太多时候,人们是在逆境中,在心碎的时候学习。    
    住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莉莲·海德理太太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习的。海德理太太同其他女人一样,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和母亲。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她的生活就会这么简简单单、平平安安地过下去了。那天,她坐在车里,车突然翻到深沟里。    
    最开始,医生以为海德理太太只是脊椎骨骨折。X光显示,她的脊椎骨没有骨折,但是,脊椎骨上的骨刺跟周围的组织的连接却被撕断了。医生指示她卧床3星期,还说情况不容乐观。    
    他说:“海德理太太您得做最坏的准备,您的脊椎硬化很严重。”他接着说:“五年后您可能会完全动不了。”    
    海德理太太在谈到那段经历时说:    
    “我当时惊呆了。我一直是一个乐观活跃的人,喜欢到处走走。从小我就知道遇事要泰然处之,我就是这么长大的,可现在,你让我怎么泰然?卧床三星期变成了四星期、五星期,接着是六星期。我的勇气和乐观情绪,一点一点蒸发了。恐惧紧紧扣住了我,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弱。”    
    “一天早晨醒来后,我头脑特别地清醒。五年时间够长的了,我跟自己说。我要好好利用这五年,帮帮自己的家里人。靠治疗,靠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也许,我还能帮助自己战胜病魔。我只是不想先放弃,我还没同疾病斗过呢。只要有可能,我都要试一试。有了这种信念和决心,我立刻紧张起来了,我要找点什么办法出来。我不再感到虚弱无力和害怕了。我从床上挣扎起来,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我用三个字作我的座右铭,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    
    “那是五年半以前的事了。最近我又照了X光,我的脊柱,再过五年也没事。医生们要我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我对生活的热情,往前走。这正是我的信念,只要我还能活动,我就会一直往前走。”    
    海德理太太是激励我们的榜样,她的成熟人格来自有信念,并努力按照自己的信念,走下去。    
    信念本身,并不足以帮助我们塑造自己成熟的人格。当我们面对考验转身就跑,那么,相信有勇气比懦弱强,又有什么用呢?除非我们按信念去塑造我们的生活,让信念指导我们的行为,否则,教条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有时我们的行为会证明,我们原以为自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其实我们并没有。有一次,一个女人告诉我说,店里的收银员多找了她50分钱。她大声笑着说。我问她有没有告诉人家,然后把钱还回去,她被惹恼了:     
    “当然没有!”,她冲口而出,“那是她的错,应该她自己赔。如果她少给了我,吃亏的就是我。”    
    如果有人叫真儿,问在这件事上她是否表现诚实,她很可能觉得受了侮辱;对自己的这种欺骗行径,她让无辜的收银小姐做了替罪羊。尽管看上去像个体面人,她的低劣的行为却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其实,她是个不诚实的人。    
    一位会计师有一次告诉我他去面试,想应聘一个掌管巨额资金的职位。公司的心理学家额外对他的性格和人格进行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溜进电影院看一场你特别想看的电影,还不用花钱买票,你会这样做吗?”心理学家知道,一个有机会在小事上骗人的人,碰见一个可以卷款逃走的机会,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我们的信念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耶稣说:“从他们结的果子,能知道他们。”是的,行为能说明一切。世界上有很多高尚的人生哲学,如果我们不用它指导生活,我们就没有受益。我们的果是苦的,我们的生活是伪善的。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相信是行为的源(3)

    一旦我们有了坚强的信念,我们就必须按照这些信念,确立我们行动的准则。    
    有一位住在檀香山的颇有名气的地产商,他坚信决不放弃。因为他坚信这一原则,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后来成了一位成功人士。他就是保罗·莫里哈隆。    
    1931年,莫里哈隆先生在各种建筑和工程公司之间来回奔走,想找一个工作。他年轻,没经验,看上去也没可能获得那些必要的经验。无论他到哪,结果都一样。那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没人请工程师或是绘图员。工作机会稀缺,有经验的人,还常常被炒鱿鱼。    
    “我情绪很低落”,莫里哈隆先生承认说。“后来,我想,既然找不到工作,不如自己干。我从亲戚那里借了500元,开了一间自己的小建筑公司。”    
    “艰难吧?你可以想象得到。谁会请一个既没经验又没业绩的人帮他盖房子呢?但我下定决心坚持,就像喇叭狗那样,咬住就不放松。凭着这股韧劲,我不时接到一点小活干。”    
    “我记得我的第一份合同,是建造一栋2500美元的房子。由于报价时没经验,最后反倒赔了200元。在后续的工作中,才慢慢把亏空补好。因为我坚信不放弃,我才走出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轻言放弃,这种观点决不能成为信念。我们应该成为这样的人,无论怎样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根据信念去做,就是低估了信念的力量。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先研究 后行动(1)

    “先研究明白你要做的事,然后再做”,对那些天生的急性子来说,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忠告,尤其是前半句。做决定并按其行事,这种能力,是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但首先要有准确无误的判断,对影响判断的每一个因素,我们都要清醒的认识。    
    “起跳前看看”和“投资前先调查”,并不是要把我们引入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泥沼。它们是在警示我们,避免那些鲁莽、激进的行为。通常那些行为都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的。    
    医生为病人做急救手术,如果没有搞清楚病因所在,会发生怎样的灾难!是的,在那种情况下,要当机立断,但手术成功的前提,是术前的诊断。    
    现在我们来讨论几个没这么极端的案例,比如西奥多·考丝太太,她现在住在新墨西哥州。几年前,考丝太太遇到了点麻烦。她妈妈那时住在布鲁克林市,身患重病。照料妈妈和她的大房子,花费巨大,她有点支撑不住了。帮她打理财务的一个叔叔,打电话给她,问能否缩减费用,比如降低妈妈那两个女佣的工资。    
    考丝太太觉得这个提议不太稳妥。她告诉叔叔说她再想想,然后会打电话给他。她知道叔叔为她妈妈做了很多,她现在想反过来帮他一下。    
    “我用笔思考时,效率最高,” 考丝太太写道,“于是我拿出一叠纸,在上面列出妈妈的收入,有她的证券收入,还有叔叔给的钱等;接着我又列出她所有的支出。我没花多少时间就算出来了。其实,花在妈妈吃饭和穿衣上的钱很少,但花在她的大房子上的钱太多了!那个大房子共有十一个房间,每年煤就需要24吨,煤气费是每月20到30美元,需要两个女佣打扫,再加上保险和税什么的。我看着这些白纸黑字的数据,明白了:房子必须卖掉。”    
    “但是,妈妈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我不知道让她从家里搬出去是否可行,而且,她以前还说过,希望在自己的家里,度过她人生的最后时光。我心里太难受了,没法儿想清楚。于是,我就去找一个医生咨询,他是我们家的朋友。他建议我去找一个开私人护理中心的女士,那个中心不大,离我家只有三分钟的路程。”    
    “那位女士很善良,也很能干,她可以帮我们照顾妈妈,收的费用,我们也能负担得起。我决定了,把妈妈搬进了护理中心。”    
    “大家都很高兴。妈妈一点也没意识到她搬家了,还以为她一直住在家里。对我来说,也更方便了,以前我每星期去看她一次,现在每天都去。同以前比,护理中心的照顾也更精心。我叔叔那里的财务问题也解决了。这件事告诉我,如果我把一个问题摆在纸面上,认真、仔细地研究清楚相关事实,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后来,这就成了我处理问题的程序。”    
    成功的行动,来自事先正确的分析,考丝太太的故事就是一个证明。假设考丝太太事先没有收集、研究相应的财务数据,就做了决定,会怎么样呢?她可能既把妈妈的生活搞糟了,又没解决捉襟见肘的财务问题。    
    把所有的情况都写在纸上,让数据自己说话,这种处理程序对财务问题尤其有效。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没有这样、那样的财务问题呢?年轻的杰克·考丝夫妇就有。他们俩住在伊利诺伊州。像许多新婚家庭一样,考丝夫妇发现,蜜月还没结束呢,帐单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杰克被批准加入了海军,可所有的帐单都没有付清。    
    “后来”,杰克·考丝说,“我和太太决定不再瞎着急了,担心并不解决问题。我们坐下来,算了算。情况是这样的:镇上的每个店,我们都欠钱。每个店都不多,可加起来数量就大了,在我参军前的日子里,我没法还清。没办法,我们决定做我们惟一能做的事,那就是跟每个店老板联系,保证我们每个月分期还钱。”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先研究 后行动(2)

    “我一生中最难开口的那次,就是同第一个店老板谈话的时候。我告诉他我马上就要离开镇里了,没法跟他结帐,但我会每月还他一部分钱。老板很和气,听了我的话,非常体谅,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面对其他老板时,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他们全都理解我的苦衷,也像第一个老板一样的善良。后来,我付清了所有的欠帐。二战后,有一个老板还专门跑到我家里,感谢我讲信用。”    
    “事实上,是坐下来认真分析我们的问题,帮我作出了决定,我因此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但我们中太多的人不能像杰克一样——坐下来,好好看看,困扰我们的,究竟是什么。相反,我们彻夜难眠,胡思乱想,尽量把做决定的时刻往后推。实在不行了,情急之中仓促行事,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面对现实,收集信息,研究信息直到我们抓住我们问题的要害是我们该做的;但我们却不愿这么做。    
    我丈夫曾采访过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院长赫伯特·霍克先生,在采访中,我丈夫注意到,像霍克院长这样一个大忙人,办公桌上却干干净净的,没有堆积的文件或卷宗。我丈夫非常惊讶。    
    “管理这么多学生,”,我丈夫问:“您一定有很多事要处理。但您看上去心平气和,一点不焦躁,也不担心。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嗯,” 霍克院长说,“是这样的。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