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缓缓而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里缓缓而吟-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鼎少时家境非常贫寒,住在村野处,家里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拜相后,生活过得奢侈起来。临安相府他觉得不够气派,于是派人另造新宅。院子里植满了奇花异草,堂屋的四周,摆放着巨大的青缸,缸里燃烧着香木,烟气氤氲,缭绕着望去如同仙府。家里的歌女也是众多,相府里成天呈现着歌舞升平的盛况。
  赵鼎的这种做法让人颇有微辞,不过他为人非常正派。在抗金的事业上,他鞠躬尽瘁,从来没有一点动摇。赵鼎比岳飞大上十八岁,他对这个年轻将士非常赏识。绍兴四年,赵鼎任参知政事一职,当时正值金兵南下,赵鼎向朝廷力荐岳飞收复襄阳失地。
  虽然他做过宰相,但是却也没几天好日子过。南宋朝廷一直都倾向议和。他的名声在金王朝那边倒是很高。每次有宋使赴燕山时,金主必问李纲赵鼎是否还在。随着秦桧的日益受宠,赵鼎的相位受到严重的威胁。又由于他一直都主张抗金策略,引起了宋高宗赵构的强烈不满。后来赵鼎因为反对议和被罢相,又受到秦桧等人的排挤,被贬到潮州。
  赵鼎在潮州一呆就是五年,一直过着闭门谢客的日子。在众人面前从来不谈论国事,他变得沉默起来。是因为经过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但奸臣还是不放过他,又将他顺势贬到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在厓县,赵鼎写了一幅对联,〃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耿耿于怀,于是又加以打击迫害。赵鼎不堪秦桧屡次羞辱,一代名相最后绝食而亡,让人不免对奸臣贼子秦桧的憎恨又深了几分。
  赵鼎不仅是一代抗金名将,还是一位有名的词人。他的词大都慷慨激昂,但也少数流溢着愁苦之音。报国终日无门,迫害日甚一日,大好的河山沦陷,朝廷中奸人当权,国将不国,这一切如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中。无尽的贬谪,让他渐渐地从悲凉走入凄苦。末世中的英雄,唱响的尽是悲歌。他最有名的词便是那首《满江红》: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城,掳走徽、钦二帝北去。赵构在南京即帝位。九月金兵进犯,赵构命赵鼎先行去建康,修建城池,准备朝廷南渡。赵鼎泊舟在仪真渡口,见到浩荡迷蒙的江水,作下了此词。
  惨淡的秋阴将一片抹不开的乌云凝聚。西风送来秋雨,空气中弥漫着霏霏的寒湿。他凄伤地望着天空,看见征鸿匆匆地向沙漠那边飞去,鸟是要归巢,而他却是不知家在何处。江面上的云水浩荡,迷离了他的眼。都分不清哪里是南,哪里是北。只见到一抹寒淡的青色,隐现在耸拔的青山间。漂泊在江上,他成了天涯中的浪子,愁肠欲断。如霜的白发爬上了他的鬓际,空自搔手。江面上回荡着他的叹息。谁会料到,垂暮之年,还要去国还乡,如断梗的浮萍,无处为根。举杯,他饮下的是无穷的寂寞。世人都说醉后能消得烦愁三千,但是酒也是有饮尽之时。他将滚滚的长江倾入杯中,浩浩汤汤地,想要冲洗掉心中难平的怨意。
  虽然赵鼎给人铁骨铮铮的英雄气象,但是也有极其清丽婉约的词作。有一首描写春愁的《点绛唇》,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深婉。
  香冷金猊,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春梦醒来,金炉里的余香飘散已尽,屋里迷漫着寒气。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帘内还存有幽幽的暗香。夜,静悄悄的,醒来之后他再也不能成眠。江南的春又去,看到飞花,他的眼里盛满了忧郁,在这静寂的夜,他深深地叹息。春的思念日夜折磨着他,让他渐渐消瘦。正如柳永词中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走不出心中的烦愁幽幽。又到了清明,闹春的杏花被吹落殆尽。他站在花下,无语,任春花乱飞。夕阳坠了下去,黄昏也要尽了。寒风不知疲倦地吹,一阵阵,直吹入他的心里。
  其实赵鼎的伤春也是因为对国事的忧伤,春去了,他的国也亡了。剩下的是他们这些失去了根的游子在尘世里作断肠的吟唱。他曾经和一个女子感情深厚,南渡后两人匆匆而别,后来再也没有相见。赵鼎重游当年两人约会之地时,感慨万千,作下一首《蝶恋花》: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整日的东风,不息地吹,吹来了春,也吹绿了树。欲晚的时候,到处迷漫着轻寒,一片惨阴。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直要催得花落。本来是青春正好,却因为有了离思,顿愁绪不断,渐渐地凄苦起来。他不堪忍受这春的清寒,但又是无法避开。记得那年,两人相拥着,在秦楼上望着门前脉脉的流水,把盏共斟,饮完一杯就要离别。她为他调丝拔弦,奏着伤情的《金缕曲》。他问着:〃楼前的流水,你匆匆地是要流向何方。是要和我一样,从此漂泊天涯么。〃凭栏远眺,远处的暮烟四合,氤氲在一起如同剪不断的愁情,化也化不开。赵鼎这词用了唐人杜牧一首诗的意象,〃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后来晏几道也作词说:〃吴姬十五语如弦,能唱‘当时楼下水'〃。赵鼎和晏几道都是一脉相传,但各有千秋。看着赵鼎这一段悲剧,只能说他们的爱情是一个错误。想起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来: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如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
  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我是过客
  曾经读到这首诗时,是一个野有蔓草的季节,看着每一个字在我的眼前溢动,我悲得泪流满面。那女子的窗扉紧掩,让人欲推不开,真的是要落寞在一个有爱的黄昏。他不忍成为过客,但终究还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对赵鼎来说,她也只是和他有一场美丽的邂逅,然而烟花开到荼蘼,剩下的只有离别。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死后,人们在岳飞墓前铸上秦桧的铁像,他长跪着,生生世世为被他〃莫须有〃罪名害死的忠良谢罪。秦桧作恶多端,很多正直臣子受他迫害,以为致妻离子散、终生流徙。赵鼎从相位一直被贬为岭南编管,便是拜秦桧所赐。但即使赵鼎远在天涯海角,秦桧对他还是放心不下。他害怕赵鼎的子嗣前来寻仇,又罗列罪名,欲诛杀赵鼎全家。赵鼎忍不下秦桧的百般羞辱,于是选择绝食自杀。他在岭南作下一首词《洞仙歌》: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空山新雨过后,明月朗照。初酿的酒醅,浓香四溢。月光浮在水杯上,泛出的碎色如银。正是开怀畅饮的时刻,可是他举起酒杯,却是无端生出惆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没有人来与他共同分享,一个人独饮,还自无滋味。寒风中悲歌漫吟,他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将如霜的胡须都给捻断了。独酌无味,悲吟伤情,不如睡去。可是孤衾独卧,又怎生得睡呀。他听着窗外的西风,彻夜地吹打着翠竹,发出潇潇之声,扰得他也是一宿无眠。但纵然真的是万籁俱静,他就可以安然睡去么,奈何他的愁肠百结,心中盛的是万觞的苦恨。岭南隔着汴京有着千里之遥,何日才他才可以重返帝京呐,恐怕是这一辈子都没希望了。流不断的陇头之水,遮不住的秦川之云,在梦魂中,他还是要越过这些,与故都相会。
  赵鼎选择了自尽,秦桧的迫害也到了一个尽头。但赵鼎从来没向任何人屈服过,他的铮铮铁骨,让人由衷地叹息。临死前,他在为自己准备的灵幡上写了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状本朝〃,呼出了他这个末路英雄最后的临空一啸,顿时是流光溢地,气贯长虹。
  【小传】赵鼎(1085-1147)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绍兴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时,因争地界,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再移吉阳军,仍被秦桧胁迫,忧愤国事,不食而死。能诗文,善词,多思念故国河山之作,凄楚劲峭。有《忠正德文集》,词集有《得全居士词》一卷。

 
'楼主'  '35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14 19:07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三三】韩元吉


  【派别】豪放派
  【文集】《南涧词》
  使节的悲哀
  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韩元吉,心中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故国的残影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中。他的眉头紧锁,为的是那沦陷的半壁河山。悲凉凄苦,成了他们这一群南渡士人共同的心声。
  韩元吉的生平资料很少,宋史里找不到他的传记,所以很多关于他的记载都不可考。这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才子,人们只能在浩如烟海的史料笔记中找到一些关于他的事情。韩元吉身为南渡遗老,主张收复中原。他常常有流露触出神州陆沉的感慨。韩元吉平生交由广阔,与陆游、朱熹、辛弃疾、范成大等一些爱国名士交好,多有诗词唱和。
  宋朝理学盛行,韩元吉是尹焞的学生,尹焞师从于理学大儒程颐。韩元吉曾随从老师尹焞在洛中聚众讲学,朝廷见他们的名声远扬,有意召入京师,但被尹焞拒绝。后尹焞被朝廷封为〃和靖处士〃。韩元吉继承了他老师的学风,弘实笃行,最终也成为了大儒者。
  绍兴二十六年,建宁县设封国监,铸造供朝廷使用的钱币。铸钱需要大量用水,朝廷派人引一条名为倍岗涧的河流入监内,供铸钱用。后来水道渐渐淤塞起来。因为水池干涸,铸钱的事务也被迫中断。绍兴二十八年,韩元吉担任建宁县知府,兴修水利,重新引涧水入水池,并在河道的两侧大量植树,池边建了一个很大的亭子,供路过的行人歇息。又在亭边造了一座五仙堂。铸钱之事的恢复,韩元吉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建宁位于福建沿海地区,地势偏僻。民生凋敝,县府能够收到的赋税很少。这个地方唯一的优势就是产海盐。古代煮海盐民的生活非常清苦。土地盐碱化,种植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他们只能靠煮盐为生,常常是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柳永在他的诗《煮海歌》中描写过盐民生活的惨况。韩元吉针对建宁的实际,联系到闽北地区行销食盐的情况,办起了运售食盐的买卖,他将所获的利润补贴县府的支出,拿出部分盐资救助当地穷苦的盐民,并大力兴办学校,使建宁县在短短的时间内繁华起来。
  韩元吉在建宁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编写了《建宁府志》。自汉代设置了会稽南部都尉以来,时逾千年,竟然从来没有一本史书对建宁的历史做过详细的记载。韩元吉组织一批幕僚官员,亲自考察建宁山川形势,户口繁耗以及政教得失,并综合史书上零星的记载,撰成一书,共四十八卷。后来人们做建宁史志时,都以此书作为底稿。
  韩元吉作词往往从他个人志趣出发,与辛弃疾、陆游词相近。陆游称赞他词说:〃落笔天成,不事雕镌。如先秦书,气充力全。〃在南宋诸多名家中,韩元吉长期被遗忘在角落里。但是他那些清峻不俗的词作,让人读后记忆尤深。试看他的一首《霜天晓角》: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历史上把安徽采石矶、南京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合称为〃三矶〃。三个地方都是固守长江的险要之地。当时金兵渡过淮河继续南侵,韩元吉赴镇江途中路过采石矶,登上蛾眉亭,见到前线形势的紧张引发感慨而写下这首词。
  仰望那一堵倚天的绝壁,直耸云霄。登上峰顶,俯视不觉又是悬崖万丈,宛若一双凝恨的翠眉不展。见到风吹草动,他心中生出的愁,一直横亘到了天际。夜色降临的时候,怒涛暗涨,江风吹急。他在帐营里独自饮酒,却是意兴阑珊。听着塞外的笛声幽幽,如江水般一点点浸漫在他的心里。想到以前的那个水中揽月的谪仙人,采石矶里再也找不到他那飘逸的身影。一抹远烟隐隐若碧,绵延在青山之外,无迹无踪。后有吴师道说题咏词,这首《霜天晓角》独占魁首,后世无有能继之者。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证明有人赏识韩元吉的词。
  孝宗九年,南宋朝廷任命礼部尚书韩元吉为使节大臣,赴金国祝贺万寿节,为金主完颜壅庆生。作为一名爱国词人,韩元吉见到自己的故国沦落在金人之手,内心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而表面上又不得又作屈辱性的强颜欢笑。在金人的宴席中,韩元吉百感交集,写下一词《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心中幽微的心事只能用典故来寄托。此时他的心声王维是懂的。当年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在长安城禁苑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