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国家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候、冯玉祥将军是“带着兴奋的心 情”还是一种沉痛的心情,暂且不去计较,总之,他的行动使许 多人觉悟了,梦醒了。
  当时的合江只是个二等县,人口四十来万,连遭三年天灾,同 时多次遭受敌机轰炸,满目创伤。但他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献 金达一千二百五十多万元。
  冯玉祥也被人民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爬上城外赤水河与长江 会合处的马街渡口悬崖,运足底气,挥毫写下四个斗大的字:还我河山!
  并在这四个字后头附跋一段:“民国三十二年春,余以节约献 金救国来合江,此间同胞,爱国超居前人,突破各地成绩,为书 武穆遗训以作纪念。”
  在内江,金台旅馆经理李焕章向冯玉祥表示,从今后每年向 国家捐献黄谷六百担,直到抗战胜利为止。
  在自贡,盐商余述怀一马当先,捐了一千万块;自流井大老 板王德谦不甘落后,捐了一千五百万元。
  在献金高潮中,有人献了六百万元而不留姓名,感动得冯玉 祥一口气写下好长一首打油诗“……祥受大感动,感动泪沾衣;何以报大德,打过鸭绿去!”
  川省主席张群捐了一万块,在他的带动下,成都献金顿呈高 潮;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丐帮队伍走上献金主席台,将各人多年 讨来的共计二千二百五十元钱,双手擎着交给冯副委员长。冯玉 祥含着眼泪代表政府将钱接过来,又代表政府庄严宣布,将这笔 钱回赠给乞丐们。但他们说啥也不再接受政府的回赠。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永远和国家、民族的命 运同博动。
  内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学生,家乡沦陷,生活非常艰苦。时 已严冬,许多学生尚无寒衣。学生郑德信、熊汇莹等人发起每人 捐十元运动,很快就有百多人签名认捐。
  在江津,许多来自沦陷区的大中学生,成群结队到轮船码头 扛大包、下苦力,到大街上替人擦皮鞋,挣钱捐献。
  在江津召开的献金大会上,出现了某大学先修班、新本女中、 女师学院附中、聚奎中学等校学生爱国献金的竞争场面。各校学 生竭尽全力,一再追加捐款数。沦陷区迁来的国立第十七中学的 学生在再也追加不出钱的情况下,宣布全体节食一天,追加一万 元。
  在前方,张自忠将军在就义以前曾对部属说:国家到了如此 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别无其他办法!
  在后方,青年学生们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献出良 心,别无其他办法!
  重庆《大公报》赫然通栏标题:我们都跪下了!
  报道的是白沙一次献金大会情况。
  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大会,当商会代表宣布献金六十万元时, 全场各界民众议论纷纷,都认为商会献得太少了。但商会对此却 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参加大会的各校学生代表自动聚在一块开会,商议促动商会 献金。一个学生代表提议,每校选五名代表,到台前向商会跪求。 得到大家赞同。于是,各校学生代表在台前跪下!
  商会代表不得不宣布增捐十万元。
  学生和各界民众仍感觉商会太抠,他们齐声呼喊“两百万”的 口号。
  商会心痛钱财,不肯再增加。
  学生的呼声越喊越强大,并纷纷参加到跪求的行列。最后,全 场一万多名男女学生都一齐跪下了!
  全场一片惨痛的哭声!
  冯玉祥将军再也忍不住了,淌着泪哽哽续续地对全场青年学 生们喊道:“你们的这种爱国热情,就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的!”又 对商会的人喊:“我们对这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要本着自己 的良心啊!”
  商会代表终于被感动了,答应捐款二百万元。
  随问冯玉祥参观献金运动的美国友人罗斯先生,见此情景,也 被感动得泪水直淌,他对冯将军说:“我真是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夜里,冯老将军躺在床上,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了,眼前老是 浮现出那一大片黑压压跪下的青年学生;耳畔老响着那成千上万 个青年学生为苦难祖国哭泣的声音……深夜了,那哭声越来越大, 他再也躺不住了,从床上坐起来,用他那当兵人朴实的语言,用 他那颗被感动了的心灵,一连写下了五首五言诗,以颂扬那些为 苦难的国士跪下的青年学生。
  青年跪地哭,请君快救助;献金救国家,不作亡国奴。
  青年跪商人,请快救沉沦:财富千千万,敌来化浮云。
  青年捐衣服,为复我国上;不畏饥与寒,雪耻最为主。
  青年血泪哭,赤诫复国上;流血作警钟,同胞齐御侮。
  白沙献金多,热烈如荼火;各地皆如是,一定能救国。
  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公布,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五亿多元。
  那不是钱,是大后方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是万千青 年学生同苦难深重的祖国一起跳动的心!
  冯玉祥将军宣布:节约献金运动所得捐款由总会直接呈交国 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用于慰劳前方将士、伤残军人和苦难民众,以 及用于购买飞机、大炮和坦克等军需装备。
  11
  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从精神和经济上支撑重庆政府这座大 厦的,除了国内的民众,还有一根顶梁柱——八百多万华侨。
  海外华侨以地区形成三大集团:
  第一大集团,南洋华侨。居住南洋诸国,人数为六百七十多 万,以陈嘉庚为首成立有南侨总会。
  第二大集团,美洲华侨。主要为美国华人十力余众,以司徒 美堂为首,称为全美洲洪门华侨。
  第三大集团,欧洲华侨,主要是居住在英、法两国的华人,成 立有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这些侨居海外,接受了所谓海洋文化,受过西方文明熏陶的 中国人,对国内的党派之争,多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以 “嫁女”的心情,倾力关怀和支援“娘家”的抗战。
  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统治,愚弄人民,造成了 国民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才导致了大国被小国欺侮,大国 挨小国打的可耻现实。
  他们幻想中国人的脑袋在外人飞机大炮的狠汉轰炸下能“开 窍”——抛弃严重束缚民族手脚、智慧的封建专制,真正接受文 明和科学。因此,这部分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要比国内大 后方人民倾囊支持抗战,要多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他们经 济支援的国民政府,必须保证国内政治上的民主与自由。因此,一 但国内政治集团间出现纠纷磨擦,华侨们总是感到痛心疾首,无 情斥责,并以不给经济支援相要挟,国民党的几次反共高潮,很 快息鼓偃旗,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鉴于这种情况,抗战第一期,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老子 党、家天下的臭架子,宣布各党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 造成国内民主政治假象,这对海外华侨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他们 明确宣言,掏尽腰包,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拥护蒋介石抗战到底。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成立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蒋介石任主 任委员。第一期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大半,以 后,凡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华侨都大力认购。1937年至1942 年,国民政府先后发行了六次救国公债共三十亿元。华侨购买了 十一亿元,占总数三分之一强。
  由于蒋介石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并打着民主共和旗帜,海 外华侨基本上都买他的帐。
  国民政府之下,专门设立侨务委员会。蒋介石经常通过这个 委员会向华侨求援要钱。华侨突击性的捐款已解决了政府不少难 题,但蒋介石苦于常年常月的战费开支,便直接打电报给各地华 侨组织,请求他们搞常月捐。
  常月捐,就是每月都有个固定的捐款数,就像老板给工人发 工资一样,每月都有。
  蒋介石的电报说:“海外月捐,增加长期抗战力量,所关至巨 各地侨团务必努力促进,藉收实效。”
  政府侨委会根据蒋介石指示,通电海外侨胞,请其推行常月 捐。通电说:我国长期作战之基本条件,在于财力有源源不断之补充,而目前国内生产较厚之地,都被敌骑蹂躏,敌机肆虐,损失重大,经济建设,不免困难。我海外侨胞生事较舒,既已热烈输将,迈卜式之高义,然每念前方将士,前仆后继,战区民众,颠沛流离,自当本匹夫有责之心,再接弥励,以争取最后胜利之光荣。
  海外侨胞竭尽全力,按月缴纳抗日捐款,如同按月给国民政 府发工资。
  南洋诸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七百三十四万元;美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五十八万三千元:
  八年抗战中,华侨捐款共计为:十三亿二千二百五十三万余 了
  各地华侨汇兑的侨汇就更多了。
  侨汇:即华侨以赡家费名义寄回国内的款项。它成为抗战期 间重庆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整个抗战期间的侨汇为: 九十 五亿元以上。
  美国华侨为了支援抗战,竟将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汇回国内。 1940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1939年政府 全年的战费开支为十八亿元。这一年,华侨的捐款和侨汇共为:十 三亿三千万元。华侨承担了绝大部分战费开支。
  华侨除捐款、认购公债和侨汇外,还捐助了大批军需物资。
  重庆政府宣布:抗战头三年中,华侨捐献飞机二百一十六架; 救护车汽车一千余辆;坦克二十三辆;其他如棉衣、麻袋、医药 用品等无法计算。
  重庆国民政府统计宣布:从1937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 的总收入为:二百二十六亿元。其中华侨汇款为:五十三亿元,相 当于国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将近国府军费开支的二分之一。
  国民政府对此评价:华侨庞大之外汇,对于祖国之抗战,实 予以巨大之助力。
  华侨,您们那一颗爱国的心,将与祖国同在!您们付出了如 此巨大的努力,期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战争在中国南方、北方和东方前线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战争是对社会经济的大消耗,大破坏。
  蒋介石尽管在整个抗战阶段中始终没有放弃过其反共的一 面,尽管从他那不可能改变的立场出发始终不会承认毛泽东的 “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然而,事实上正是民众—— 大后方的民众、敌后的民众、海外的侨胞、前线和敌后英勇抗敌 的数百万军队,才能在这战争的重负之下,挺起民族的胸膛,担 负起民族独立的重任,从而,挽救了国家、挽救了民族,也挽救 了他那地处一隅的国民政府。 from:大唐中文
  第五章 战机转旋1 1938年夏季。
  日军锋芒毕露,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则处于节谮抵抗、节谮 后退的局面,然而,此时中国的两大政党领袖却在深入分析形势 后,同时对战争作出各自的重要判断,认为战争已进入大转变时 期。
  毛泽东认为:中日战争,由于有敌后千千万万民众武装起来 反抗,大难中的中国将有转旋之希望。这个希望,除坚信能取得 抗战胜利之外,还有更深意义上的希望。
  蒋介石认为: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在总体上与德、意两国 的对外扩张政策是一致的,这就势必损害美、英等国的利益。因 此,他坚信中国的孤军奋战状况,定有转机。
  1939年10月底,在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曾向他的 将军们鼓劲打气。他说,自德、意两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起,东 方和西方的战争就紧紧联在一起了,因此,中国的抗战就决不是 孤立无援的。蒋介石心中有数:日本人要打败中国不可能,中国 人要单独将日本军队打出中国去,至少在短期内也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他在会上提出,中国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世界问题的解决; 中国问题的解决,必将得到世界民主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我国我 军今后的任务就是坚决抗战,决不和谈,决不妥协,力争取得最 后胜利。
  其实,这一场已经在东方和西方打起来的战争,使世界许多 国家都感到有被卷进战争旋涡的危险,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在世界 各地有众多“利益”的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是:要嘛参加战争 保卫“利益”,要嘛坐等失去这些“利益”。
  美国总统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对外宣战的大权,但是,罗斯福 要让美国参战,却绝对没有像大日耳曼民族的“伟大领袖希特 勒”和意大利的“伟大领袖垦索里尼”那样,凭个人或几个人的 意愿就可宣战那么方便。
  美国的政治制度,制约着总统个人的意志,避免了美国过早 和盲目参战,因而使美国得以在别国相互杀得鲜血淋淋的时候,自 己却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最终使美国成为那场旷日持久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胜负的仲裁者。
  美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将美国人民的子弟送去做无谓的牺 牲”的反战运动,使得罗斯福政府不得不服从于国民心理。在二 次大战前的一个较长时期中采取了“中立”政策,尽一切努力避 开大战旋涡,就是在希特勒德国大肆入侵波兰,英、美利益受到 严重威胁时,罗斯福还发表演讲,向持反战态度的美国人民宣布: “这个国家将仍是中立国家——我希望美国能避免这场战争,我可 以向你们保证,再保证,你们的政府将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尽一切 努力。”
  为了避免惹火烧身,美国政府对苦战中的中国和欧洲反侵略 国家,采取在不过分刺激侵略者的情况下,悄俏给予一些经济援 助。同时,美国政府和商人,与日本等侵略国家的商贸往来照做 不误,大赚其钱。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了意在恫吓美国,阻 止其援助被侵略国家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中用十分露骨的字眼 警告美国:“如果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 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警告,赶紧向美国人民发出警报: “美国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