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域往事-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过了多久,热依姆突然松开丈夫惊叫道:“老大呢?我的鄂斯满呢……” 
  “放心吧,他留在库车。他还在家里等着你呢!”鄂对用手帮妻子擦去眼角的泪水,自己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外直涌。他一边流泪一边告诉妻子说:“巴郎子已经长大了,他在库车给大清办差,全城的乡亲都在夸他呢!”这时,热依姆才重新扑到丈夫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这天晚上热依姆就在鄂对的营帐住下了,夫妻俩说一阵话,哭一阵;哭一阵,又拥吻一阵。热依姆的精神和身体都恢复了很多,鄂对小心地一点一点检视妻子身上的伤痕,一边流泪一边轻轻地抚摸着、亲吻着,小声地呼唤:“热依姆,我的热依姆,我对不住你……你为我受苦了!我们的巴郎子……” 
  提起孩子,夫妻俩又抱头痛哭。鄂对告诉妻子,是自己亲手埋葬了孩子们。他还想告诉妻子关于伊玛木的一切,但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他实在不想再给热依姆增加伤心事儿了,还是等以后慢慢地说出来吧。 
  第二天天不亮,清军就开始起营向乌什开拔。兆惠将军在十分紧缺的马匹中,专门拨了一匹马,让鄂对护送热依姆回库车。没想到夫妻俩一听都不愿意。热依姆说:“要不是惦记着鄂斯满,我也要跟着队伍去追杀叛贼!现在将军给我一匹老马就行。我一个人能回库车,让鄂对跟着您去杀敌吧!” 
  考虑到热依姆身体虚弱,鄂对伯克还是执意让关玉川、关玉红两人护送她回库车。 
  兆惠将军挺立在马上,温和地挥挥手,说:“那就照热依姆的意思办……热依姆,我们一定为你报仇。要是不消灭和卓叛贼,我绝不来库车见你。咱们一言为定!” 
  太阳出山之前,热依姆便打马上了库车的路,而清军大部队呼啦啦直扑乌什。这时的霍集占已经在乌什吃了闭门羹,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色提巴尔第的父亲霍集斯,是个老谋深算的伯克,在地方上的势力根深蒂固,当年协助清军擒获准部大汗达瓦齐的时候,事情就做得滴水不漏。 
  霍集占带着几千人马,不敢奢望霍集斯能满足他多大的要求,只希望霍集斯给队伍提供个吃饭睡觉的条件。霍集斯满口答应,说:“这个好办。可有一条必须先讲好,要是清军来了,你们不可以在乌什城里打仗。可以在城外什么地方开打,怎么打都没有问题……”这一军把霍集占将到家了,等于宣告乌什的维吾尔人拒绝合作。很明显,霍集占想依托乌什城有什么作为,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左思右想,三十六计走为上,干脆还是往喀什噶尔去比较保险。 
  清军追杀到乌什时,霍集占已经向喀什噶尔方向逃跑了。色提巴尔第代表父亲霍集斯,赶到几十里地之外迎接清朝大军,又和鄂对、噶岱默特两个老朋友见了面。大家抱在一起,个个高兴得像个孩子。色提巴尔第乐呵着说:“现在就差阿什默特了,也不知他回到和阗以后,是个啥消息!”兆惠将军打趣说,“一起上路吧,一起往南追杀叛贼,和维族民众打交道,你们几个派用场的地方可多啦!”将军这番话让鄂对这几个好朋友很受鼓舞。   
  兆惠受命(3)   
  清军8月30日进驻乌什城,霍集斯大大地铺张了一下,为兆惠将军、当然也是为儿子的几位朋友接风。席间,前方侦察人员报告:霍集占逃离乌什之后,带了大约三千人马,先到喀什噶尔,和博罗尼都会合。兄弟俩约定各守一座城市,彼此互相支撑和声援。博罗尼都带了大约一万多人马,负责把守喀什噶尔;霍集占则带着几千人重新回到叶尔羌,准备据守叶尔羌,和清军顽抗到底。 
  兆惠将军深感下一步进军事关重大,是擒获大小和卓的关键。他希望听听霍集斯的意见。霍集斯笑了笑,说:“三天前我就想着今天将军要问这件事。这件事我倒是真有那么一点想法,也不见外,说出来供将军三思……” 
  谁也不曾想道,霍集斯提供出来的这点想法,差点就把赫赫有名的兆惠将军送上了绝路。     
  第六章 全守卓越   
  引子(1)   
  时间:2004年9月15日地点:库车城南乌恰村果林一大和卓博罗尼都和小和卓霍集占不大一样,这个人很狡猾、很阴险,比霍集占心眼儿多。霍集占要是没有他,肯定也搞不成。可是他在整个反对清朝的过程中,一直很摇摆,从开始就动摇,不想干,是霍集占硬叫他干的。后来不干也不行,就一步一步干了。这中间,清朝背地里也派人做了他的工作,他也有好几次想不干了,可是,没有停得下来。凭良心讲,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大和卓本来就是清朝派到南疆来的,他不说自己是巴图尔汗,实际上也是南疆的王,南疆维吾尔人都得听他的。当然,有些“黑山派”穆斯林不听他的,反对他,可要是清朝支持他,那些人慢慢也会听他的。他刚从准噶尔回到南疆的时候,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那边很有威望的。可是他跟霍集占搞分裂、闹独立,那就不一样了。清朝要追剿他,维吾尔族群众也慢慢不支持他了。尤其是他们兄弟俩在库车的那些暴行,对我们祖先做的那些事,伤了人心。人心啊,这个东西很重要。人嘛,都是一个样子的。穆斯林也想过好生活,仗打起来,一百一千的,死的全是群众。这个话嘛,没法说啊! 
  二经济发展了,边疆才能安定,这是最根本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是这个道理嘛。过去,我的祖先在这个上面,也做了许多事,想了很多办法。很多啊,历史都有记载的。可是呢,这个事情,一直就没做好,清朝政府也没做好。派来的地方官,那时候叫办事大臣,贪污腐败,搞得不像样子,群众很有意见。真正的从思想上统一起来,有明白的看法,有具体的政策,把群众发动起来,见到明显的结果,那还是最近这几十年。从1981年前后吧,靠共产党的政策,那啥——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吧,群众腰包里面有了钱了,鼓起来了嘛,看个电视啊,出去旅个游啊,都不再只是梦里的念想儿。大家心里没啥意见了,手就牵到一起了!经济就更好了。现在有个新说法,那啥——全球经济一体化,讲的是全球观念,发展经济要讲联合,一个行业要联合,一个地区要联合,一个民族要联合,一个国家更是要联合。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不联合那哪行啊!要搞环境建设,探索高科技,什么上天啊,去月球啊,去外星啊,等等,全世界、全人类都要联合嘛。搞独立,搞分裂,搞恐怖,杀人放火,过去没人赞成,现在也没人赞成,将来还是没人赞成。 
  三大小和卓那个搞法,实际上很不得人心。清军援兵到了阿克苏,呼尔璊战役后,许多维族人都不跟他们干了,拉着牲口跑了。那一仗,清军把和卓打得很惨,博罗尼都受了伤,他自己也跑了,从叶尔羌跑到喀什噶尔。当时博罗尼都就跟霍集占提出来,要向清朝投降,不干了。这一次他动摇得真是很大,养着伤,坚决不干。他那时很明白,再干下去,肯定死路一条,早一天迟一天的事。当时清朝援兵很强大,好几万人马,从乌鲁木齐过来,那真是浩浩荡荡的。和卓的队伍呢,七零八落的,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群众能跑的都跑了,一来害怕清朝队伍,二来不想跟着瞎折腾。他们跑啊,白天黑夜的跑啊,几百人、几千人地跑啊,不跟大小和卓干了。这么个情况,咋还能干下去啊!博罗尼都一定要投降,可是霍集占还是不愿意。这个人嘛,前面说了,跟阿睦尔撒纳是一路货色。汉族同志讲不见棺材不落泪,他见了棺材也不落泪,就这么混。他死活不愿意投降,大和卓就没办法了,只好依了他。两人也不能等死呀,就准备逃跑,派人到巴达克山那边,到浩罕那边,等等,到处联系。 
  巴达克山那地方,比较偏僻,是深山里头的一块小地方,外面不容易进去。那年4月份的时候,清朝援兵还没到阿克苏,霍集占就准备逃跑了,把家眷啊、行李啊,都迁到羌呼勒的赫色勒塔克,为最后逃到巴达克山做准备。那是叶尔羌西边的一个小地方。今天看,就是阿克陶、塔什库尔干和莎车三县交界的地方。说明他也知道,肯定打不赢清朝。可是他就是不投降,对抗到底。   
  引子(2)   
  库尔干风光当时,兆惠将军从“黑水营”脱困后,就带着人马去了乌什。为啥又回去呢?那是因为叶尔羌啥都没了,队伍没法补充给养,自然也休整不了。回到乌什那边,有个霍集斯嘛,他儿子色提巴尔第,很支持清军的。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嘛。1759年6月,清军分成了两路,一路就是兆惠,从乌什出发;还有一路就是富德。富德将军解了叶尔羌的“黑水营”之围,接着又去了和阗,解了和阗六城的围。这两路人马最后是一个目标,一起进攻喀什噶尔。每一路都有一万五千人马,很强大的! 
  这时候,大小和卓已经不行了。他们垂死挣扎,把喀什噶尔的维吾尔人抢了个空。整个城里啥也没留下,连人都不留。大人也好、巴郎子也好,都拉走了,当然路上又跑回来不少。他们从今天的疏附西南,一个叫尤鲁克巴什的地方潜逃。霍集占把维吾尔人的马呀、牲畜啊,抢了很多,还逼着维吾尔人拿钱,凑了四千两银子,往羌呼勒方向逃跑。两兄弟在那里会合后,一起钻到巴达克山里面。 
  四 
  再说兆惠和富德,这两路人马追得很快。我的祖先鄂对和他的朋友——噶岱默特、色提巴尔第,还有色提巴尔第的父亲霍集斯,都跟着队伍上来了。清军很顺利地占领了喀什噶尔,占领了叶尔羌,盯着大小和卓不放。前队参赞大臣明瑞一马当先,追到了霍斯库鲁克山,汉语叫啥——双耳山,山的样子很像耳朵。当时和卓有六千多人马,守在那个山上。明瑞的前队是骑兵,只有九百多人。仰着脸朝山上打,一直打了六个小时,把和卓队伍打败了,败得很惨,可是他们还不投降。他们的马多,打完了又来,打完了又来……那个损失啊!可他们还是抗拒,直到清军再次把他们打败……这一仗打死和卓叛军五百多人,活捉了三百多人。缴获的骆驼啊、马匹啊等一些牲畜,有一百多吧。这一战是很有名的,就叫霍斯库鲁克之战。总的讲,打得很成功,胜利很大。可是大小和卓还是没捉住,还是让他们跑了。一直跑到帕米尔的阿尔楚尔山岭,又在那里设了埋伏等着清军。 
  这时候,富德和鄂对、噶岱默特、色提巴尔第、霍集斯等人,都跟着明瑞上来了。他们商量着把火器营拉上来,用火器营做主力,另外派两支部队,一左一右,两边包抄上去,一下子把阿尔楚尔山岭连锅端了!史书上有记载,这一天是七月初九,清军三千人马,再次打败了和卓叛军,又杀了和卓军一千多人,活捉了五十多人。可还是没有抓到大小和卓。他们带了很少的一点人马,拼命地跑。清军乘胜追击,死死追在后面不放,一天要追上百十里地,追到了伊希尔库尔淖尔,今天是叫叶什勒池吧。那地方已经接近巴达克山边界了。地势很险要,山很高,都是石头,悬崖峭壁,淖尔的边沿上,只能一个人骑着马走。那真叫险隘呀!霍集占带人把守着淖尔隘口,博罗尼都守着山岭。因为地方很窄,大队人马转不开,清军只好把大部队分成小分队,一个小分队一个小分队轮流进攻,从上午打到下午,就是打不下来。和卓拼死抵抗,就是不投降。 
  富德没有办法了,把霍集斯、鄂对等几个人叫上来,让他们给叛军喊话,要跟着和卓跑的群众投降。结果还真有效果。当天晚上天黑了以后,有好几千维吾尔同胞,从山上跑下来。他们拉着牲口,驮着行李、家眷,向清军投降。霍集占在山上大喊大叫拦阻他们,拦不住。最后他气坏了,追着杀他们,杀了好多人。结果逃跑的人更多。霍集占没办法了,只好抢了一些马匹,带着少数死心塌地的家伙,跑到淖尔的岸边,绕过了几座山峰,跟大和卓会合在一起,逃到巴达克山里去了。后来清朝政府还在这个地方建了记功碑。 
  五 
  大小和卓逃到巴达克山时,身后只有三四百人了。清朝派了使者去交涉,要当地头领捉拿大小和卓,献上来有赏钱。最后,当地的头领素勒坦沙,就把大小和卓杀死了,砍了他们的头,献给了清朝。跟他们跑的那些人,全部逃走了。你看看,这个下场,这就是搞分裂搞出来的后果嘛。   
  引子(3)   
  分裂这个东西,很坏的,群众很不喜欢,很多人是糊里糊涂上了当的。搞分裂是要吃大亏的,那时候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有个现成的例子,你可以看嘛:前苏联这个国家,过去多强大,20世纪50年代,咱叫他们是“老大哥”,后来咱叫它“超级大国”。可是前些年,一下子分裂了,解了体。打那以后,是个啥样啊?俄罗斯那边可能好一点,有点老底子嘛,那也比以前差远了。周围那些地区穷得一塌糊涂,治安也不好,像车臣那个地方,唉呀,电视上看,真是……没完没了地打仗,群众那叫啥日子嘛!这个情况我看谁心里都明白。所以,分裂国家那一套,不是闹着玩的,不能搞,也没人听,越来越没人听。 
  六 
  这几年,咱们国家对西部投入很大。西部开发战略刚开始搞,效果已经很明显。像咱库车这边,西气东输工程啊,不得了啊。地方经济都搞起来了,文化啊、教育啊、卫生啊、交通啊、通信啊……都搞起来了,不得了啊!不是国家投资,谁有这么大本事?你一个地区有多大力量?国家一投资,这个力量多大啊,得实惠的是谁?还不是群众嘛! 
  你看看这个果树林子,过去就是一片林子,没这么大,也管不了这么好。现在不同了,年轻人把它承包下来,不光是果子卖了钱,还开发旅游了。林子里空气好啊,环境也好啊,城里一大家子,或者是朋友们,来这里休息一下,娱乐一下,大家在一起坐一坐,喝杯奶茶,唱个弦子什么的,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