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顺治之路 作者:徐小溪(晋江vip2014-05-25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同人)顺治之路 作者:徐小溪(晋江vip2014-05-25完结)-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语不合,打吧!

    双方都有火炮,互相轰了一阵后,葡萄牙人落了下风。可他们占据地利人和啊,当即派战船将马六甲给封了,声明如果不把清船打下来,就不放任何商船通过。

    这么一来,高塞的对手就不仅仅是葡萄牙人了,而是所有想要通过马六甲的商船。这年头的商船配备都很先进,再加上高塞等人无法上岸补充淡水粮食,想要绕路,路又被堵上了,一下子进退不得,被葡萄牙人连人带货带船,统统俘虏了去。

    常舒是弟弟,高塞逼他换了衣服,又命一些人拼死护着,脸上涂黑,发辫打散,戴上帽子装成土人,趁乱逃了出去。他们也不敢正大光明的瞎逛了,只是跟着一艘货船,说是去金门寻亲,千辛万苦的才踏上了祖国的国土。

    不料,南方还在打仗!从金门到京城,怎么着都要路过南明朱由榔的地盘。常舒心一横,扮作流民吧!若是身份挑明,这不是送上门的质子吗?他可不认为,他的皇帝弟弟会为了他跟朱由榔谈条件。

    就这样,一路辛苦到了江浙一带,常舒也破罐子破摔了:他这么艰辛,怎么着也要让皇帝看看啊。何况,他身上也没有多少钱,他拉不下这个脸去找当地官员表明身份,就这样,省吃俭用的到了京城,常舒很坏心眼的决定立刻进宫,找皇帝诉苦。

    不得不说,爱新觉罗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护短。福临见自己的哥哥这副蓬头垢面的模样,又听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苦,就算知道常舒是自己作的,也怒火冲天:葡萄牙人也太欺负人了,居然敢抓朕的哥哥做俘虏,找死!

    第二天上朝,福临立刻就表示了出兵马六甲的愿望,遭到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朱由榔还在蹦跶呢,而且又要科举了,国家有这么多大事,就被再跟洋人计较了吧。什么?辅国公高塞还在洋人的手里?这个简单啊,出点钱,把他赎回来呗。我们大清是泱泱大国,不在乎这么一星半点的,就让着洋人一点呗,当做施舍了。

    靠之!福临的脸越来越黑,都快在朝廷上骂脏话了,对常舒使了一个眼色,常舒会意,跳了出来,开始第二次苦难历史的回顾,把洋人说得嚣张无比,把自己的那段路程说得比小白菜都苦。

    “奴才也曾大声告知,奴才乃是大清的辅国公,可那些洋人却不以为然,对我们大清和皇上大声谩骂,极尽侮辱之能事,那些言语奴才都不敢说出来,怕污了皇上的耳朵!皇上,奴才此生一无所长,只是一心为国分忧,不料洋人们如此不将大清和皇上放在眼里,奴才和六哥自然气结,接过洋人人多势众,活生生的欺负了奴才和六哥去啊,还请皇上为奴才和六哥报仇,让那些洋人知道,我大清不是好欺的!”

    常舒一行泪一行说,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那拉豸塞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出兵,他是常舒的老丈人,自然要向着自家女婿一点,可其他人照样不怎么买账。常舒生母地位低下,到现在不过混了个辅国公,那拉豸塞职务又不高,很没有什么号召力。

    大学士王永吉也站了出来,表示不妥。现在朝廷的重点必须在南明身上,要知道,想要对抗洋人,必须要有个安稳的国内环境才可以啊!而且,在他眼里,洋人就是蛮夷,如果正式发兵去和洋人打仗,那也太看得起他们了。不就是个马六甲海峡么,我们不从那里走不行吗,我大清地大物博,自产自销,没有那些洋人的东西也无所谓,不跟他们做生意了。

    他的话得到一片拥护,福临心里发凉。天朝大国的思想在这些人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却不知道,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最后导致的结果只是挨打。

    福临仿佛看到了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看到了八国联军的枪炮,一时有些眩晕。当满朝文武都和自己抱反对意见的时候,就算是皇帝,他也不得不妥协。终于,他决定采用王永吉的法子,用钱将高塞等人赎回来,接着,平定朱由榔!

    迁怒也一向是爱新觉罗家的特长。福临一腔怒火统统烧到了朱由榔头上:都是南明不好,若不是他们起来造反,也不至于不能出兵打马六甲!

    工部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打造佛郎机,连火枪什么的都先放在一边,将那种小型的可在马上使用的佛郎机做出来就好。而这几十上百驾各种规格的佛郎机送到前线,朱由榔遭到了灭顶之灾。

    顺治十五年四月,皇帝亲自举行殿试,以与洋人的关系为题。这个题目太过怪异,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对洋人的讨厌,默契的不多说甚么,只是苦了新科进士们。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长大的,谁闲着没事干去关心洋人?几乎就没有人的答卷可以合乎皇帝的心意。还好,另外还有一题,是中规中矩的治国之题,举子们才齐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当一个人的思想,领先于一个时代的时候,他能做什么?看着举子们的文章,福临感叹了。看来,他大力发展商业,大力发展火器,走得还是过快了。举子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未来洋人们的威胁,反而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股子沾沾自喜的大国味道。

    这样不行。福临决定,要派一些年轻人多出洋走走。只有看过了别人的长处,才能更好的明白自己的短处。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有眼光有思想能看得长远的人才,而不是只敢保守己见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官员。

    顺治十五年五月底六月初,南明倾覆,朱由榔逃亡至台湾,被郑成功擒获,送到了京城。云贵与广州终于平定,福临派科依勒为广东员外郎,李率泰为两广总督,并命令他们以休养生息为重,万事以民为重,严禁贪腐。广州,在福临的心里是下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趁着广州从战火中恢复的时间,他要严格挑选出洋的人选,要从这里,走向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事事都顺心的。说实话,当时的清朝真的是躺在天朝上国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却丝毫没有想到,这个天朝上国是明朝打下来的基础。

    而福临是穿越的,他的思想领先于一个时代,他又是皇帝,他知道做什么会对国家有利,偏偏大家都看不到这一点,对他来说,是一种悲哀。

 第七十七章

    “阿玛;阿玛;”珊瑚是正月初一的生日;现在已经虚岁两岁半了;其实在福临看来,也就是一岁半的年纪,最是好玩。

    珊瑚很喜欢这个时常来跟自己玩;还经常送自己亮闪闪东西的阿玛;每次看到福临便叫个不停,顺便伸出小手求抱抱。

    “阿玛的乖女儿诶~~”福临就吃她这一套;一把将她举了起来转了一圈,珊瑚大笑道,“再来,再来,”

    “不再来了,你怎么又重了?”放下女儿,福临顺便又掂了掂二儿子景额,发现这个也重了不少。

    福全在一旁凉凉的说:“阿玛,二弟最喜欢吃糯米糕了,薄荷的,玫瑰的,豆沙的,只要是糯米糕,他就往肚子里塞,吃这么多甜的,不长胖才怪。”

    景额急了,冲告状的大哥嚷道:“你才胖,额娘说了,我这叫结实!”

    “噗。”福临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现在是六月份,正是最热的时候,屋里摆着冰盆丝丝的冒着凉气,孩子们都穿着单薄的夏衫。景额戴着一个大大的空心金项圈,项圈里装了小珠子,只要他一活动便会叮当作响,他又穿得红通通的,整个就像是个会活动会响的红色小球,滚过来又滚过去。

    见阿玛也笑他,景额终于扁了扁嘴,想要哭出来,不料珊瑚蹦到他跟前,笑嘻嘻的道:“二哥二哥,额娘也说珊瑚结实,像个球一样。二哥是大球,珊瑚是小球。”

    福临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皇后又羞又想笑,一手抱了一个孩子,想想又不舍得说什么重话,只是笑着顶了顶女儿的额头:“你个鬼精灵的。”

    福全有些羡慕的看着他们三人母子情深的样子,仁娜很快就意识到了,笑着冲他招招手:“大阿哥还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到额娘这里来。”

    “嗯!”福全应了一声,欢快的奔向了她的怀抱,然后仗着年纪大,把景额给挤到一边,弄得景额一个劲的嘟囔坏大哥。

    福临在一旁看着,有些心满意足。这些天,政事很多,他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已经很久没有时间进后宫播种以及看几个孩子了,真不知道那些能生许多孩子拥有许多女人的皇帝哪里来的空闲。他派桑吉收集一些豪门里不受宠的嫡子或者庶子的消息,想着将这些人从小培养起来,做为第一批送出海学习的孩童。这种做法只能暗地里进行,颇费工夫,而且还费钱,之前高塞和常舒被抢,他亏了很大的一笔,又要出钱去赎常舒,可能价格也不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帝也被没钱闹得焦头烂额。

    而且,他的一些施政措施也遭到满洲贵族或明或暗的不满。前一阵,他任命卫周祚为吏部尚书,兼任内院大学士,同时还有刘昌为工部尚书,胡世安等人为大学士,都是汉人。从多尔衮时期开始,朝廷便重用汉人,满洲贵族们似乎很少有能位列大学士的。现在皇帝又弄了个南书房,洪承畴走了,他又把金之俊给提了上来,就不知道把这个位置给满人吗?

    因此,福临又任命巴哈、费扬古、巴特玛、巴泰等人为内大臣,加封费扬古南书房行走,以平息满洲贵族的不满。费扬古年纪不小了,也是半退休状态,他是打仗出身,对一些文绉绉的东西搞不懂也没兴趣,不过脑子还很灵活,心知肚明自己是皇帝的门面,每天也尽职尽责的去到南书房坐坐喝喝茶,表示自己还是每天努力干活的。

    福临对费扬古的这种态度非常赞赏,直接表示在给他的赏赐上,费扬古心里更有数了,对南书房的事情能不插手就不插手,君臣间心照不宣,倒是默契得很。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转眼秋去冬来,出事了。

    今年其实还是挺风调雨顺的,这么大一个国家,时不时的这里旱一下那里涝一下,这里地动那里日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今年这种事情却没有太多。前一阵,福临和多尔衮聊天的时候还感慨了一句:“风调雨顺,实乃国之大幸啊!”

    事实证明,有些话是不能乱收的。十月的时候,荆州、襄阳、安陆等地重涝成灾,江水决堤,数万人受灾,几千人被淹死。偏偏又是冬天,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过几天,冻死饿死的又有上百。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福临头都大了,他来不及去追究官员的责任,当务之急是赈灾。户部早就有一套完善的赈灾流程,户部派人亲至灾区,又带着丰厚的赈灾粮以及医药等物,皇帝又从内库里拿出了几柄如意,昭告天下,若是有人为灾区做些有益的事情,便会御赐如意,以示表彰。

    为了钱,皇帝越发的不要脸面了。众臣们嘴角抽了抽,还是默许了这种类似明火执仗的行为,毕竟经过与南明的战争,国库不是那么的丰盈,能省一点是一点。

    而众多的商人们和学医的都沸腾了,商人开始自发的捐款,大夫们则是带着有钱人捐助的药材纷纷往灾区赶去。京城里,布木布泰也吩咐减少自己的份例,为灾区尽些心。福临自然不愿意,对他来说,太后可是相当重要,更何况,她省又能省到多少去。仁娜尽责的站了出来,动用了中宫笺表,申明整个后宫,除了太后外用度都要减半,又捐了一千两白银出来,给灾区百姓解困。

    皇后这么做,其他的人自然会跟着。几个格格各自出了八百两,就连福全都拿着自己的小荷包来找福临,说要将存的压岁钱捐出来。

    这种举动自然会引发京城贵妇圈的效仿,那些贵妇们也开始争先恐后的捐款。她们自然不能越过皇后去,你六百我五百的,就连那些受宠的妾室也不甘落后,一两百的捐,一时间,也凑了不少银子。

    福临才没有什么“妇人的银子不能用”的想法,他老婆都出钱了,大家的老婆都要出钱。不过,钱多了也是个问题,这个年头没有红会,而且就算有,谁知道钱落在红会的手里,最后又会变成什么,说不定是某个女眷头上的首饰呢。

    这种事情,只有皇室才可以做。福临将最小的弟弟博果尔宣了进宫,笑得像只狐狸。博果尔的福晋去年年初生了一个阿哥,前一阵又生了他的二儿子,这下博果尔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也知道了要上进,总是吵着问皇帝要差事。

    说道博果尔的二儿子,正好与顺格格的孩子,福临的三皇子常宁相差两天出生,满月之后,布木布泰就时不时的让佟腊月将孩子抱进宫来,看着两个差不多大的小阿哥头并头睡得很香,她便满脸的笑。

    博果尔兴致勃勃的来了:“皇帝哥哥,可是哪里有仗要打?弟弟我义不容辞!”

    “少来!”福临很想隔空给这个不着调的弟弟一巴掌,“打仗难道是什么好事吗,尽想着这些!”

    博果尔撇撇嘴:“济度都去宁古塔了,皇帝哥哥不如也派弟弟去吧,弟弟定然不给皇帝哥哥丢脸!”

    福临正色道:“别闹了,朕真的有差事要你去做。”他将成立皇家救济会的念头讲述了一遍,又道:“朕有意让你去负责此事,你看如何?”

    博果尔有些不乐意:“皇上,奴才想要打仗,您却尽让奴才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怎么能说是鸡毛蒜皮!”福临板起脸,“此事事关重大,朕是对你信任,才让你来担此重任,怎么,你不肯为朕分忧!”

    博果尔并不傻,立刻跪下表忠心:“皇上放心,奴才定然全力以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福临上前将他扶起,大棒打过了,该给甜枣了。他将皇家救济会的事宜说得重要非常,要分管天下捐款,要让账目分清,要表彰善事做得多的人,等等,总之是麻烦得不行。这就算了,更重要的是此事没有前例啊,都是要自己从空琢磨的,难度比打仗来说,大了不是一星半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