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顺治之路 作者:徐小溪(晋江vip2014-05-25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同人)顺治之路 作者:徐小溪(晋江vip2014-05-25完结)-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布木布泰笑了:“难得回来一趟,一定要多住些日子。若是你们夫家有意见,让他们尽管来找哀家,哀家这个老太婆跟他们说去!”

    不得不说,有了女儿的照顾就是不一样。雅图、阿图和仁娜相处了几日,发现脾气相投,很快就要好了起来,几个人一起尽心尽力的伺候,再加上心情好,布木布泰的病一天比一天好转,已经能下床走上两步了。

    福临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把心思放到朝政上来。雅图不是白来的,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在科尔沁,已经大半个蒙古,最有权威的并不是亲王,更不是皇帝,而是活/佛。

    蒙古人信藏传佛教,已经到了一个接近走火入魔的地步。活/佛的地位高得吓人。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财产,还拥有极大的权力。据说,有的喇/嘛甚至以“传福”的方式,专门去找漂亮女人下手,而那些漂亮女人的家人,则是欢天喜地的将自己的女儿/老婆/儿媳送上喇/嘛的床。。。。。。

    难怪历史上的康熙要用控制活/佛的方法来控制蒙古。福临却觉得,这种方式无疑于纵容。他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给甜枣,一方面则要开启蒙古的智慧以及商路。

    陈总舵主,又到了你发光发亮的时刻了!

    作者有话要说:

    钻到钱眼里的某溪回来了!

    礼拜天接了一个活,六十几页纸的中译英,礼拜三就要交货,做得我是昏天暗地,终于完成了,第一时间赶来写文。因为实在觉得对不住大家啊鞠躬!

    另外,太后的盒饭在后面一两章,某溪正在精心搭配菜色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按照历史上;顺治时期是册封了达/赖喇/嘛的,可现在的福临并没有这么做:一方面,他不信教;另一方面,他认为神权已经够大的了;若是皇权再加以承认,那就代表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是出个有异心的造造反;他都没处哭去。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民族和睦相处这一点,不过;西藏这一块一直不太平,蒙古也一样,这种不太平反而有利于他的治理。而且;他的民族融合主要方针并不是在思维的方面,而是在经济方面。福临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经济是他当政之后的主要目标,因此,蒙古和西藏都跟着受益,直接表现在牧民的羊毛毡子都能出口了。

    福临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做歪打正着的缓和了民族问题。牧民们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生活安稳了,家里的东西相应的也越置办越多,生活水平高了,他们也越发的追求安稳的日子。传统的游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想着的是和中原的百姓一样,住在青砖大瓦房里,守着房前屋后的地,不用到处奔波。

    人的*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一个人孤家寡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你对他说造反吧,他说不定袖子一挽就跟着你走;如果一个人小有家财,有父母妻儿,你对他说造反吧,他多半会觉得你神经病。现在的蒙古就是这样。科尔沁是太后以及皇后的娘家,雅图长公主也嫁了过去,自然是致富带头人,朝廷的采购凡是要从蒙古买东西,第一选择就是科尔沁。因此,科尔沁的人一向是一颗红心向朝廷。至于其他部落,看着科尔沁发财眼红不已,也开始慢慢的向朝廷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力量就显得没有这么大了。宗教最为虔诚的信徒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很穷的,全心依靠着神佛去帮助自己摆脱如今的窘境;一种是很富的,希望神佛能够帮助自己保持着现有的财富,当然,能更富最好。以前的蒙古和西/藏,两种人都有,最多的却是第一种。西、藏还是农奴制度,奴隶主肯定要愚化奴隶们的思想,情愿出大笔大笔的钱去讨好活/佛。而一些自由身的牧民,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喇/嘛们又说自己会降雨降雪的,加上他们还是比较熟悉天气变化的,有时候会弄出点神迹出来,让牧民们几乎要顶礼膜拜。

    所以,朝廷的挣钱方针让百姓们生活富裕了,对宗教的依赖无意识的减轻,直接后果,便是让喇嘛们发现自己地位的下降。

    此次太后生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在漠北最为有势力的是达/赖,他已经是二代了,之前的达/赖喇嘛曾经带着三千弟子入京,想收皇帝做弟子来着,结果被皇帝无情的拒绝了。于是,他也继承了上代的期望,一直梦想着将势力布满天下,第一步就是要浸入相对富饶的漠西蒙古。于是,他便派了许多弟子前去宣扬自己的法力,并声称他可以治百病,希望能够将此话传到雅图长公主的耳朵里,让长公主带自己去京城为太后治病。

    他没有料到的是,雅图不信教。古代的女人都是一样的,将男人当作自己的依靠,雅图在娘家的依靠自然是她的弟弟,更何况,她家弟弟从小还天资聪颖,布木布泰的几个孩子一直都相处融洽,感情很深。雅图和福临在一起混久了,也被弟弟带得不那么信教起来。到福临亲政后,对宗教互相抢地盘的事情视而不见,雅图才真正明白,原来皇帝弟弟不信教,那自己也没有必要信。达/赖的弟子们在科尔沁的一系列动作,把她给弄烦了。她是长公主,是科尔沁地位最高的女人,想干嘛就干嘛,于是她就把其中一个蹦达的最凶的割了舌头。

    这下糟糕了,她彻底得罪了达/赖一派,以及漠北蒙古,就连她的额驸都不满了,嘴上不说什么,等雅图一踏上进京的路便买了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奴进来。雅图身上到底流着爱新觉罗家的血,华丽丽的迁怒了。

    都是这个死喇/嘛不好!雅图对达/赖恨之入骨,反正本公主要进京,找皇帝弟弟告状去!

    阿图是和姐姐一条心,再加上福临绝对是偏心的,姐姐们一吹风,当弟弟的就决定要给姐姐出气。达/赖在草原上没有等到皇帝的宣召,反而看到了一堆堆有官兵护着的和尚道士,甚至还有洋人的传教士,整颗心都凉了。

    从此后,蒙古草原成为了各大宗教斗争的地盘——这里也是个富饶的地方啊,之前他们都不愿意来,真是瞎了眼,本来都是迫于无奈来到这里的和尚道士传道士们,也开开心心的在这里扎下了根,然后顺利的依靠着蒙古,将势力慢慢延伸到了青海和西/藏。

    当然,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雅图和阿图得到的直接好处,就是皇帝正式下旨,将她们的儿子册立为世子,又承诺派老师亲自前往教育她们的孙子,另外给两个姐姐无数赏赐,并派专人去科尔沁申斥雅图的额驸好色荒淫,暗示他可以早点让位给长公主的儿子,明晃晃的向天下人表示:朕就是偏心,朕就是向着姐姐们!

    两个长公主住在宫里的这段时间,珊瑚也常常入宫。她嘴甜,又得宠,很快就讨得了两个姑妈的欢心,而跟在她身后百依百顺的额驸纳兰性德也成了宫中一景。

    婚后,纳兰性德便将自己从小到大为珊瑚做的画拿了出来,没幅画上还配了相应的诗词。不得不说,这种小浪漫很是打动了女汉子珊瑚的心,珊瑚深深的被感动了,两人很是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纳兰性德也做出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珊瑚立刻就进宫向皇帝炫幸福,某个女儿控便迅速将明珠父子给宣了进来,大大的表扬了额驸这种情深不悔的精神,明珠嘴上谦虚,心里恨不得把自己这个二货儿子掐着脖子摇一摇——你要不要这么蠢啊,这种承诺也是轻易做的?这下好了,在皇帝面前挂了名,就算以后公主不能生养,你也只能守着她一个不能收通房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很快就传了出去,纳兰家顿时成为众多为女儿议亲人家的首选——惧内啊,还是祖传的惧内!明珠自己就是个没有通房小妾,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的,现在他大儿子也一样,可见他的另几个儿子也是有优良传统的。这种人家就算没有首辅大臣也是一定要嫁的啊!顿时,纳兰家车水马龙,明珠的福晋只要出门就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两位长公主叹为观止,不由得都想起了早逝的妹妹。如果当年妹妹也能像珊瑚一样泼辣一点,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份,也不至于会去得这么早。想到这里,两人便打算去拜祭一下妹妹阿娅的坟墓,而布木布泰听说了,也一定要去。

    福临本来不是很愿意。端献长公主阿娅的坟墓在郊外,太后身子刚刚才恢复,哪里经得起长途折腾。可布木布泰一意孤行,人年纪大了,总是会想到以前的事情。她觉得,现在的日子多好啊,皇帝孝顺,国家富强,若是阿娅还活着,不知道该多好。

    作为太后最宠爱的女儿,阿图很后悔提起妹妹,使劲想要劝说额娘打消这个念头,布木布泰摇摇头,道:“小时候,你们三个里面,阿娅和福临关系最好。他们年龄相仿,就连恶作剧都是一起的。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次趁着你睡着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在你脸上画了胡子,你还不知道,结果被人笑话了,害得你哭了半天?”

    当然记得。阿图也笑了:“还有,大姐学着做女红,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个荷包,本来想送给皇阿玛的,结果被他们两个给剪了。她气得要用戒尺打他们两个的手板心。”

    “阿娅去得太早了。”布木布泰长叹一声,“当年皇帝为了她,将她的额驸罢免,又派人看着,不停折磨,还不让他和他那几个闹得最凶的小妾寻死。这么多年了,哀家听说他们活得生不如死,可见皇帝对阿娅的心思有多重。你们也是,皇帝时时关注着你们,只要你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他就会想方设法的为你们出气。哀家就总是想着,阿娅要是活着该多好,所以,哀家一定要亲口去跟这个孩子说,她当年真的是犯傻,若是早早的跟哀家诉苦,跟皇帝诉苦,她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说着说着,布木布泰老泪纵横,阿图也不好再劝,反而回头去劝福临。福临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仁娜要管理后宫,来自蒙古的另外两个格格被派去,担任起路上伺候太后的重任。

    若是福临能够预料到之后发生的事情,估计他怎么都不可能让太后出宫。原本还算康健的布木布泰,在此行之后,是病得人事不醒,躺着回来的。

    原因很简单,科尔沁一个嫁入京城的女人的贴身丫鬟,在路上忽然闯了出来,用蒙古话大声喊冤,布木布泰宣她觐见,得到的消息却让她顿时气得旧疾复发,瘫倒在床上。

    作者有话要说:

    嗯,太后盒饭烹饪中,包头遁走。。。。。。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清成立初期;为了拉拢蒙古,相互之间的联姻很多。自从大清入关后,慢慢站稳了脚跟,对蒙古的依赖逐渐降低,联姻也逐渐少了下来;而之前嫁过来的那些蒙古姑娘们,其实过得并不太好。

    好在皇帝对太后孝顺尊重,对皇后也很是宠爱;下面的人做事也不敢太过嚣张,给了这些蒙古正妻们应有的面子。但万事都会有例外。

    正红旗都统郎达,其父亲曾经是代善的左膀右臂,为了儿子的前程,聘了科尔沁一个台吉的女儿吉汉娜做儿媳妇。他倒是很想找到太后的亲戚了,无奈自己身份不够,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个台吉据说是跟吴克善混的,据说老婆还是当年在吴克善的某个妃子指派的,估计太后会对她有一些香火之情吧?

    事实证明,不是每一个科尔沁的姑娘都能跟太后扯上关系的。吉汉娜的额娘确实是伺候过吴克善的妃子没错,但她伺候的是侧妃,后来被侧妃派给了自己的大女儿。那个侧妃生了两个了不得的女儿,大的叫海兰珠,小的叫布木布泰。

    这两姐妹本来还不错的关系,早就在皇太极的后宫里磨成了飞灰。海兰珠生下八阿哥宠冠后宫,而八阿哥才两个多月的时候,布木布泰发现怀孕。她旁敲侧击了海兰珠的口风以及哲哲的态度,得知科尔沁寄予厚望的,压根儿就是八阿哥,自己成为了一枚弃子。如果海兰珠不希望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出生,只需要在皇太极耳边说上几句,皇太极绝对会送来一碗药汁。

    还好,最后赢的那个是她的儿子,成为太后的人,是她。但她和海兰珠之间哪里还有一丝半点的姐妹之情,只要想起海兰珠,她便会想到当年苦苦熬过的日子,怎么可能会对海兰珠一系的人青眼相看。郎达直到成亲之后五六年,才知道了实情,肠子都要悔青了。

    此时的吉汉娜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她本身又不是很漂亮,郎达为了前途才娶的她,和她生儿育女,真正宠爱的还是那些小妾们,在证实到吉汉娜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后,郎达开始嫌弃她了。

    首先,他夺了吉汉娜对儿子的监护权,将孩子放到了自己额娘处看管,谁都不能说些什么。接着,他又以吉汉娜汉语不熟练为理由,将她的管家权交给宠爱的一个小妾。吉汉娜为了儿子,一切都默默的忍了,结果她的忍耐换来的别人的得寸进尺。

    再怎么不受宠,她也是正妻,她的儿子就是嫡子,就挡住了别人的路。在郎达的默许下,他的一些宠妾对吉汉娜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欺压。

    吉汉娜在蒙古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心腹的,虽然大多被都被赶走,却还留下了一两个。拦住布木布泰车架喊冤的就是其中一个侍女,仗着年纪小身子灵活,从狗洞里钻了出去。本来她想拜托人写信送去科尔沁的,可她年纪太小,对地址根本就记不清楚,无奈之下只好整天在外面打听情况,想要得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家主子的线索。

    终于,过了大概大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得知有重要的人物要经过这里,据说是要去祭拜端献长公主的坟墓。她也不管是谁了,反正派头很大的样子。当车架来临的时候,她不管不顾的从侍卫们的腋下钻过去,大声的用蒙语叫喊,终于得到了太后的注意。

    不得不说,布木布泰也是护短的。就算那个吉汉娜的娘是伺候过海兰珠的,可她依旧是科尔沁来的,容不得人如此欺负。太后当场下令,命一队侍卫带着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