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钢铁大亨- 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省市辐shè。要是将旅游观光、餐饮酒店以及物流等等环节都考虑进来,我觉得花溪二期可以直接建造五十万平方米以中小商品集散为主,包括家俱、建材、家居、电子等诸多专业市场在内,又辅以旅游观光、餐饮酒店的综合xing商业集散区。这样除了省纺织集团的印染厂要迁出,周边的棚户区改造也可能同时推动进行。而考虑到综合批发市场的特xing,花溪二期建成后,差不多可以直接拉动北塘区及周边近十万人的就业。围着花溪市场商品集散的特点,也更有利于促进徐城周边中小企业群的发展。花溪市场二期扩建,省国资办受益反倒是比不上徐城市的,所以还要你一起来出力推动啊……”
“……”听沈淮这么说,李谷沉吟稍许,抬头问道,“你这是打定主意要将周伟民挖过去啊?”
“就看你动不动心了?”沈淮悠哉优哉的说道。
李谷忍不住摇头而笑,说道:“你真是会挑切入点啊,不过花溪市场二期建成,真能达到你所说的效果?”
“这个只能ri后再验证了。”沈淮摊手说道。
李谷拿沈淮没辙,转头跟坐在身边的鲁俊生说道:“你将这事记下来,这两天就找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尽快形成议题……”
鲁俊生点点头,表示将这事记在心里,却暗感沈淮做事找切入点的能耐真是一流。
花溪市场二期,照五十万平方米的规模进行综合开发,抛开土地方面的因素不说,加上综合配套,至少还要投入十三五亿的资金。
要是省市都想尽快推动这个大型综合项目上马,那由省国资办组建大型地产集团开发建设,是效率最高的。
现在省市国企改制都到关键时期,最大的阻力就是那么多的企业减员增效,淘汰出局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怎么解决?
zhèng fu救济只可能是暂时的,民生的根本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化解最大的矛盾跟阻力,才有可能形成经济学上的良xing循环。
很少有什么十数亿规模的投资项目能直接创造十万人级数的就业机会。
徐城市这几年发展较好,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也就十三四万人的样子;沈淮的话有再多夸张的成份,哪怕花溪市场二期建成,能新增三五万就业岗位,都是值得市zhèng fu直接花大力气推动的。
花溪市场一期工程,四年发展了近两千家商户,以每家商户或直接或间接创造十个就业岗位计,也差不多拉动了小两万人的就业。启动二期工程,难怪只是将花溪市场的贸易经营规模再扩大一倍,也是值得大力去推动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沈淮推动省国资组建大型地产集团是想虎口夺食,但在沈淮、李谷、熊文斌等人的层次,真正主要考虑的还是地方上的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以及更重要的创造就业等经济要素。
“你手里土地是有了,建设花溪综合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市场前景也应该不错,将周伟民拉过去,人也就有了,但你前期哪里筹集这么多的启动资金?”李谷既然愿意叫沈淮“拖”下水,自然也就问得更详细一些。
厂区外迁、土地置换及开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新组建的地产集团作为省国有独资企业,能从梅钢借用到的资源就很有限,融资渠道就成了极大的问题。
省国资体系目前最大的资金源省国投集团还在蒋益彬的控制之下,徐沛即使支持沈淮组建省国资地产集团的计划,也多半不会让省国投掏多少资金出来;淮海融投资产庞大,但目前手里掌握的资金不多,最大的资金来源就只能依靠银行贷款。
沈淮当前不仅是要组建大型省国资地产集团,推区厂区外迁,更要将近两百家系统单位、拆分重组成三十家左右的大型国有独资或控股集团,要搞产业、技术升级,要搞产能扩张,所需要的资金更是天量。
省里交到沈淮手里的盘子,看上去是有超过一千一百亿的总资产,但其中有五百亿的债务,主要就是拖欠各大银行的贷款。
各大银行在省国资体系里已经沉淀了近百亿的贷款,还愿意,或者说还有多少资金能掏给沈淮?
“虱子多了不怕咬,”沈淮说道,“省国资整体已经拖欠各大银行近五百亿了,那让他们再凑一百亿给我花花,想来也不是绝无可能。”
“你说起来容易,”李谷笑道,“四大国商行一年在淮海的新增贷款总盘子,就一百二十来亿,农地水电、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就要用掉大半,他们就是愿意相信你,想上你的贼船,印币权也在央行的掌握之中,他们没有办法印钞票给你……”
沈淮笑了笑,说道:“其实还好,新世界广场以及鹏悦现代城,都没有占用徐城市的信贷资源,花溪市场二期,四大国商行今年凑十亿给我们用于地产开发,还是能勉强办的。”
“拆分重组三十家大型省国资集团计划,你打算什么时候执行?”李谷问道。
“这个工作今年是没有办法做,”沈淮说道,“今年能将东狮集团、新的原野集团、地产集团理出一个头绪来,我最主要还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淮能合作,重组成立一家主要为电站及辅配电工程配套的电气集团。”
“你这想动电力集团跟仪电集团的nǎi酪啊。”李谷笑道。
“也谈不上啊,电力改制方向已定,”沈淮说道,“电力集团管电网,淮能跟东江电力以及地市电厂负责电站建设跟运营,那配套及电站、电网设施制造自然也就要从剥离出来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有竞争力、而不是局限在淮海省内发展的电气集团。这件事今年不做,会错过很多的发展机遇,以后想吃后悔丸子都迟了。至于仪电集团,他们要能做好,我也没道理拆掉他们……”
李谷点点头,说道:“淮电东送今年已经正式启动,一期要形成四百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输电规模,其中设备投资就高达四五十亿之多,而到二期、三期,设备投资的规模将更加庞大,这一块的市场要是省内不争,拱手让给其他省市的电力设备厂商,那也的确太可惜了,”又问沈淮,“叶选峰今天过来,大概要算是嗅觉灵敏的?”
沈淮笑道:“他其实一点都不傻……”
第九百九十三章 难堪的觉悟
在宁海路口,与叶选峰分开,看着时间尚早,谢成江猜想妻子这时候应该还带着儿子在他爸妈家没回去,也没有打电话,就让司机直接开车送他过去。。
走进院子,看到大家都在院子里,儿子爬在长满迎chun花的浅池边逗弄池里的锦鲤,心情不是很好的谢成江走过去,将衣袖都是沾湿的儿子从浅池里捞上来,但他儿子没有三分钟的安静,又挣扎跑去抓园子里放养的兔子玩。
看着儿子撒开腿满园子的追着几只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小兔子跑,谢成江的心情稍稍好些。
“晚上吃饭有没有谈到些什么?”谢海诚看到成江脸膛发红,像是喝了不少酒,都知道他与叶选峰叫北塘区委副书记周伟民请过来,陪李谷、沈淮一起吃饭,就想知道吃饭时的情况。
见她爸如此关心叶选峰今晚跟沈淮见面的情形,谢芷也转回身来,下巴磕在椅背上,看着满嘴酒气的她哥。
丰立涂渡板项目虽然过去有大半年的时间,但后续的负面连锁反应想想也是叫人痛彻心扉:
在沈淮的支持,青沙县委书记魏南辉在淮海湾区域合作中发展重要作用,甚至都得到江东省委省zhèng fu的重视,年初就上兼平江市副市长。
鸿奇未能将魏南辉扳倒,在平江市一下子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之前支持鸿奇能在青沙县上位,希望籍此与宋系交好的平江市官员也有意无意的疏淡彼此的关系。
一旦失去支持的核心,局面也就变成一盘散沙,同时叫鸿奇在平江所面临的局面更为艰难。而鸿奇已经调到平江有近三年时间,再调出平江发展,一来对他的自信心跟好不容易在地方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是一个打击,浪费掉的三年时间,对他来说又是何其的珍贵。
陈伟立在沈淮的反击之下,更无招架之力。
虽说陈伟立副市长的位子没有丢掉,但所导致的更深层次影响则更叫他们这边难堪跟窘迫。
徐沛对他们这边失去信心后,计经系与胡系在淮海省的利益交换中,前省委秘书长苏唯君被计经系毫无犹豫的丢弃,退出省常委班子,调到省人大任副主任,与周任军作伴。
周任军离开徐城市长的宝座,好歹还正式得到副省部级的位子,叫苏唯君情何以堪?
苏恺闻换了一个职务,调到市直机构,但也没有能当上一把手,仅仅是到市商业局担任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甚至还不如留在渚南。
谭启平也将退休,所谓的“谭系”官员,也就周岐宝还继续留在霞浦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受到的影响不大。
淮能集团在淮海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而他们压制沈淮的目的也没有得到半点实现:
沈淮虽然调离东华,到国企工委以及新成立的国资办都担任副职,但眼下的形势省委书记钟立岷、省长徐沛都支撑沈淮在国资办内部抓权。比他在东华时,沈淮的权势以及梅钢的发展跟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半点的削弱。
至少在一刻,他们在淮海省再没有能限制沈淮及梅钢系的手段,而沈淮所主导的淮海省国资企业大改制,利益及牵涉面巨大,淮能以及谢家要不想被完全边缘化,此时就不得不去忍泪含辱的主动恢复跟沈淮的关系。
想到这里,谢芷也都觉得她哥他们真是没有什么骨气,见她哥蹙着眉头,心想沈淮那浑球大概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沈淮在省国资推动的动作很快,”谢成江回想刚才饭桌上的谈话,由心的感慨道,“比外人所推测的都要快——李谷那边的配合态度也十分的明确,六月底之前,新原野及地产集团的事情就可能会有眉目。那接下来,沈淮大规模拆分重省国资企业,成立三十家大型集团的事情,下半年就会逐步的展开。”
“李谷那边配合不难猜测,毕竟他要在徐城站稳脚。除了省里徐沛的支持外,在徐城市他也需要跟熊文斌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守住市zhèng fu地盘不让崔卫平书记有插手行政事务的机会——不过沈淮在省国资体系要搞这么大的动作,就算徐沛、蒋益彬等人不给他制造什么障碍,他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用啊……”谢海诚蹙着眉头,疑惑的问道。
梅钢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而且徐沛以及省里也不可能允许梅钢无节制的对省国资体系进行全面渗透、控制。所以在沈淮主导的国资企业大规模改制重组过程当中,梅钢可以适当的投入资源参与,但不会起主导作用。
就比如说东狮汽车厂与原野乘用车部门重组整合成立东狮集团,梅钢系最终也只认购四亿可转债——摊算下来,梅钢系在东狮集团所占权益仅16%,这样的权益比例还比较容易叫各方面接受。
谢成江说道:“叶总昨天跟建设省行的人交流,目前几大国商行对沈淮也都持看好的态度……”
听成江说及这点,谢海诚也是沉默。
在梅钢系崛起的初期,建设、工商、中行、交通等商业银行对梅钢的发展都不看好,沈淮推动梅钢二厂、新浦钢厂等项目建设时,几大商业银行提供的支持都极少,甚至在梅钢二厂建设期间,几家国商行还对梅钢压缩过信贷额度……
几家国商行的僵化保守,是业信银行在淮海得到大发展、东华城商行迅速崛起的一个关键xing因素。
东华银行业过去四五年间的高速发展,近七成的增长份额都叫业信银业、东华城商行占去,几大国商行至少在淮海省行一级对此的态度是懊悔不已、追悔莫及的。
现在对几大国商行而言,不仅仅是要赶上末班车的问题。
省国资体系拥有逾一千一百亿的经营xing资产,负责超过五百亿,而在超过五百亿的负债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几大国商行几十年累积下来、沉淀其中的贷款。
几大国商行要想降低在淮海的不良资产比例、降低坏帐率,他们必然期待省国资企业整体往更良xing的方向发展。
与其说沈淮调进国资办抓权,有省委书记钟立岷、省长徐沛等人的支持,不与说各方面都对沈淮主持省国资体系改制重组有所期待。
虽然省里很是低调,没有怎么宣扬东华这几年来经济崛起的事迹,但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心里都清楚这几年东华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叶总还得到一个消息,”谢成江说道,“省国资内部正在列举一个清单,清单据说涉及到省电力集团、仪电集团、省机电公司、电力仪表研究所等单位与发电机组、配电电器、中低压终端、线缆、变压、变频、断路输配电等电气、电力设备生产、研发部门以及电站、电网工程承包部门跟主要负责人……”
“哦,”谢海诚问道,“选峰认为沈淮想干什么?”
“不管消息是不是沈淮故意透露出来的,”谢成江说道,“等新原野以及地产集团的事情有了眉目之后,沈淮很可能将以省仪电集团为骨干,最先重组成立一家为电站、输配电工程配套为业务核心的大型电气设备制造集团。而且,鸿基投资、长青集团近期跟施耐德、阿尔斯通、三菱重工等公司的电气部门有所接触,可能也是为电气集团成立之后的大规模合资做推动工作……”
电站、输配电装备制造业是电力产业最重要、最核心的上游链端,也是当前国内重点支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之一。
淮海省境内发展火电、水电的资源丰富,但在省国资体系里,电力设施装备制造最早分散于仪电局、电力工局、机电局、省钢铸造、省一机等部门,从来都没有凝聚形成以电力设施制造为核心的集团。
这些年来虽然淮能、东江电力在淮海发展迅猛,电网改造也进入起步阶段,省内的电力装备制造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但远未能形成相应的规模跟核心。
这恰恰也应该是宋系,或者说淮能系或者说梅钢较为擅长的产业领域。
淮能集团当前主要在淮海湾发展煤电联营体系、主导徐东铁路复线工程;涉及到的电力装备制造,主要是金鼎集团负责投入。
不过,由于投入的资源、资金有限,负责金鼎集团的谢成江,近年的jing力主要放在地产、旅游开发、证券等业务上,实业方面仅仅是收购、投资徐城的中南开关厂等企业,远谈不上有什么规模。
东江电力组建以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