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敦刻尔克撤退开始后,布鲁克奉伦敦的命令先行一步回国,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蒙哥马利来代理军长一职,尽管蒙哥马利在他属下的3 个少将中是年资最浅的一个。告别时的情景令他终身难忘。布鲁克当时情绪很激动,部队尚未撤退完毕,要丢下他所珍爱的部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他们面对面地站在沙丘上,布鲁克抑制不住自己,佝偻着肩背,老泪纵横。蒙哥马利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劝慰着,设想着他们胜利时重逢的那一天。。。
  正是在那战火纷飞的法国战场和险象环生的敦刻尔克撤退中,布鲁克同他麾下的两个师长——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结下了生死之交。正是由于他在那些关键的日子里对这两位将军的赏识,才导致他在中东司令部改组之际,力荐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担任重要职务,并且总是十分坚定地支持蒙哥马利。
  可是现在,他的蒙蒂到底在干什么呢?
  “报告司令,中东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他的参谋长麦克里里少将,还有国务大臣凯西一行前来视察。”德·甘冈推门进来说道。
  “噢?怎么事先没打招呼?”蒙哥马利正在审阅一份写着代号“增压”的作战计划,对此事他有点诧异。
  “事情明摆着,对于我们重新调整部署,伦敦感到惊惶不安。”
  蒙哥马利一拍后脑勺:“唉,我真是太大意了。真想不到,我自认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军事行动,竟会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上司面前。”
  接着,他又显出善解人意的样子:“也难怪,他们远在伦敦和开罗,对前线局势只能凭印象作出判断。快把他们请到作战室去。”
  在那个阴郁的日子里,经过一整天的周密思考后,蒙哥马利的头脑清醒了,行动计划明确了。26 日中午,他即发布了第一组命令:命令高地师继续在第一目标地带内扫荡;命令澳大利亚师准备在28 日夜间向北作第二次进攻;在此期间,第30 军除了协助第1 装甲师推进到腰子岭以外,将不进行任何重大战斗;第7 装甲师则继续休整。后3 天行动的主要精神是,各部队养精蓄锐,只进行小股部队的袭击战。因为此时蒙哥马利正在酝酿一个新的大规模进攻。他决定实施一次机动,并通过重新部署部队,建立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以便于实施猛烈的最后打击。
  蒙哥马利笑容满面地走进作战篷车。
  “看他的样子不像打了败仗。”凯西咕噜了一句。
  亚历山大正襟危坐,含笑不语。这是他早已料到的。
  蒙哥马利先介绍了作战形势,然后开门见山地说:“根据战斗的进展情况,我已于27 日开始抽调一些师留做后备队。具体做法是,让开战以来一直担负主攻的新西兰师撤到休整区域,把本战役中尚未参加过激烈战斗的南非师和印度师从侧翼调往北边补缺。由于隆美尔已将其全部装甲部队调到我们的北部走廊对面,为减少伤亡,我已把该地区作为防御正面,那里的第1 装甲师也抽出来作为预备队。诸位想必急于知道,我重新部署部队加强后备力量的目的何在。”凯西死死盯着蒙哥马利,生怕漏掉一个字。蒙哥马利皱了皱眉头,咳嗽了一声,麦克里里赶紧知趣地掐灭了烟头。“这就是,实施决定性的最后打击。我把这个新计划称作“增压”作战行动。在澳大利亚师占领北面更多的地盘后,派出经过加强的新西兰师来突破海岸上的,也就是原来的北部走廊稍偏右处的德军防御工事,从而打开一个缺口让第10 装甲师开进,穿过开阔的沙漠,绕到德军阵地的后面并将其消灭。”
  来访者们瞪大的双眼顺着蒙哥马利的手势在地图上移动着,一个个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看,突破点可以再往南一些,避开敌人组织严密的防御阵地。”麦克里里提出自己的见解。“是的,是的,可以考虑。我们的参谋官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北部雷区既深又密,德军的准备也更充分。”蒙哥马利点头称是。凯西清了清嗓子说道:“你知道,蒙哥马利将军,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向你转告伦敦的有关意见,并从你这里了解到真实情况。”
  “请讲吧。”蒙哥马利不动声色。“伦敦方面确实有些担忧,认为‘捷足’行动进展不够快,有点迟缓误事。”
  “我一直预计要打10 天的混战,现在刚过了一半。”
  “那么请问,你的下一个“增压”作战要打几天呢?”
  “4 天,”蒙哥马利毫不犹豫地答道,“4 天足够了。而且,它将大获全胜,并带来我们所需要的决定性胜利和转折。”亚历山大将军频频点头:“很好,蒙蒂,就按你想的去做吧,我们都支持你。伦敦方面由我去解释。”凯西向德·甘冈招招手,把他叫到一旁问道:“你对于战局如此发展,是否感到很满意?”他显然是想从政治角度了解德·甘冈的看法。“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先生。”德·甘冈却未能领会上司的意图,只是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他。凯西稍加沉思,又说道:“尽管如此,我们需要给首相发封电报,使他在思想上对失败有所准备。”
  “如果你发那种电报的话,我敢说你的政治生涯就会结束。”德·甘冈一点也没客气。目送着客人们满意离去的背影,蒙哥马利意味深长地对德·甘冈说:“有一些关于隆美尔部署的新情报,这意味着一个变化。”
  “是什么,司令?”蒙哥马利看看他的沙漠专用手表:“这样吧,吃过午饭你到我的作战篷车来。”
  “情报处处长威廉斯刚给我送来情报,德军第90 轻装甲师已调到北部。”蒙哥马利一脸的喜悦。“确实可靠吗?”德·甘冈有点不放心。“没错。澳大利亚师在昨夜的进攻中发现,与之交战的德国部队为第90轻装甲师的第155 战斗群。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弗雷迪?”
  “这说明隆美尔的全部精锐部队已投入了北面作战地段,更重要的是,这表明隆美尔现在手头已没有德军预备队了。”德·甘冈不假思索地回答。
  “完全正确。噢,不,我纠正一小点,更重要的是你所说的第一点,全部德军已调往北部战区。还记得威廉斯原来提到过的德、意部队“交叉部署”的问题吗?”
  “当然记得。”
  那是在修改“捷足”作战计划期间,威廉斯曾向蒙哥马利提到,由于隆美尔不信任意大利部队,因而将德军与意军交错地配置在一起。如果能把它们分隔开,那么突破纯由意大利部队构成的正面就不成问题了。
  “现在我门的机会来了,”蒙哥马利接着说道,“你看这里的地图,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恰恰在我们原来的北部走廊的北端。因此,我决定立即改变计划,像麦克里里建议的那样把“增压”作战的出击线向南移动,让新西兰师进攻德、意部队的接合部,同时进攻战线正面的意大利部队。你认为怎么样?”
  “我觉得很好,司令。我马上打电恬告诉麦克里里将军。”
  “另外,你通知第30 军,让澳大利亚师仍加紧进攻海岸,给敌人造成我们要沿着海岸公路线发动决定性进攻的假象。”
  “是,司令。”
  夜色朦胧,淡淡的月光投洒到海岸公路上,十几辆大小汽车正轰鸣着沿公路向西驶去。隆美尔坐在他的指挥车上,浓眉微耸,双唇紧闭,嘴角边的线条更深了,显出一副严厉的神态。坐在一旁的威斯特法尔上校知道,元帅的心绪很乱。
  自昨天中午起,隆美尔就获悉英国装甲部队在腰子岭一带集结。他估计,蒙哥马利再次企图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可是,整个下午没有动静。隆美尔想先发制人地发起反击的企图也被英国空军的一通轰炸给粉碎了。晚9 时,来势凶猛的英国炮火开始轰击腰子岭以西地段,紧接着数百门火炮又集中轰击腰子岭以北地区。一小时后,英军沿海岸线的进攻开始了。据前线部队报告,进攻部队是澳大利亚师,这是曾死守过托卜鲁克的作战英勇的英军精锐师。隆美尔把剩下的所有火炮都集中起来使用,才暂时打退了这次进攻。然而,异常激烈的战斗持续6 小时后,德军被打垮了。与此同时,隆美尔同他的集团军司令部不得不踏上西撤的道路。
  这一夜,隆美尔和他的司令部官兵是在海岸公路度过的。这里离前线已有一段距离了,但仍能看到炮口连续不断地发出闪光。炮弹在黑暗中爆炸,雷鸣般的炮声不断在耳边回响。英国夜航轰炸机编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把炸弹扔到德军头上。降落伞照明弹照亮了整个战场,就像白昼一样。
  司令部一行抵达原作战指挥部旧址已是午夜过后了。隆美尔全无睡意,一个人来到海岸边踱步,他要好好理一理思绪。战局会如何变化?下一步该怎么办?在英军进攻的压力下,能否继续抵抗一阵,对此隆美尔是有疑问的。何况英军真正的大规模进攻还未开始,压力会继续增加,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当然不行,要寻找一条生路。那么,主动向西撤退?
  隆美尔头脑中第一次想到撤退,他试图想点别的办法,但是,撤退这个字眼的诱惑力太大了,无法把它从脑子里驱逐出去。
  不过,撤退势必要丧夫大部分非机动化步兵兵力,其原因一方面是摩托儿部队战斗力有限,另一方面,所有的步兵本身又都已经卷入战斗,难以迅速脱离战场。那么,就打消这个念头,再试着以顽强的抵抗迫使英军自动放弃攻击?唉,成功的希望渺茫啊。
  又是一阵沉闷的炮声传来,将隆美尔的思路拉回到眼下面临的实际情况上来。如果今天上午他们就发起大规模强攻呢?所以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好。撤退时要尽量把坦克和武器装备撤出来,以利于再战。
  权衡再三,隆美尔决定,假如今日上午英军压力过大的话,就要趁战斗尚未达到高潮时,向西撤往富卡防线。此时东方已经破晓,隆美尔不觉一阵倦意袭来,可是他不能睡了,谁知道白天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上午,英军在强烈炮火的掩护下,继续进攻德军阵地,并取得小范围的胜利。但隆美尔所预料的主要攻势在29 日这一天并没有来到。于是,隆美尔抓紧时机,小心翼翼地瞒着他的意大利上司,开始策划西撤的计划。
  下午,隆美尔把威斯特法尔召到他的司令部内,一言不发地用红笔在地图上圈了一道。威斯特法尔马上心领神会:“您是说我们将撤到阿拉曼以西60 英里处的富卡防线?”“是的。因为眼下阿拉曼战线北部已经不在我们手中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富卡为部队准备另一条防线,以便伺机撤到那里。你看怎么样,上校?”“我看是可行的。富卡像阿拉曼一样,也是一个理想的防御地域。特别是南边的卡塔腊佳地的倾斜度较大,英军绝不可能从侧翼突破。”“对,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另外,所有非作战部队可以撤到富卡以西更远的地方,比如马特鲁地区。”
  威斯特法尔惊讶地看了一眼元帅,他是怎么了?准备更远的撤退,要一撤到底吗?这在无帅的经历中可是前所未有的事,他的信条一直是“前进,前进,勇猛前进”啊。
  “撤退的事宜是否需要向最高统帅部或元首本人报告?”威斯特法尔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不必了,”隆美尔手一挥,坚定地说,“作为战场指挥官,我完全有权力根据战局的发展做出进、退的决定。你拟定一张撤退时间表吧。”“是,司令。”也许是由于这两天前线相对平静无事,也许是由于安排好了退路,也许是由于一艘意大利船历尽坎坷,终于运来了600 吨燃料,隆美尔精神状态好一些了,也能睡着觉了。但愿我能渡过这个难关,他这样想着。
  第九章横扫千军如卷席
  11月2日凌晨1时,“增压”行动开始了。500门英军火炮轰击隆美尔的主阵地达3个小时之久,成群的英国轰炸机对德、意军部队展开地毯式轰炸。接着,大批英国步兵和坦克在移动弹幕掩护之下开始向西进攻。
  战役发起之时,“魔鬼的花园”已完全落入英军之手,德军北部战线已向后移,且多处被英军突破。新战线仅由少量的部队及火炮和装甲车防守。英军两个步兵旅在第23 装甲旅的支援下,很快在德军新阵地打开一条长达4000码的通道,第9装甲旅穿过步兵队伍疾速向前挺进,力图在日出之前揳入隆美尔的炮兵屏障阵地。
  不久,隆美尔即接到报告:大批英军已突破著名的28 号高地西南面第15装甲师的防线,四五百辆坦克从缺口蜂拥而入,直向西面挺进。另据炮兵观察所报告,在地雷区以东,另外还有400辆英军坦克正在严阵以待。
  “我们怎么办?司令?”威斯特法尔担心地看着隆美尔。
  隆美尔失去了往日的坚定神色,一缕麻木不仁的神态模模糊糊地从他眼中一掠而过。他全身微微一震,似乎刚从梦幻中回到现实中来。
  “准备反击,”他命令道,“集结所有剩余装甲部队,掷弹兵团,炮兵以及包括工兵、参谋人员和后备队在内的作战分队。”
  “是,司令。”
  上校转身布置任务去了。隆美尔伸开攥得微微出汗的拳头,掌心里是一封卡瓦莱罗对他两天前的一次反击“胜利”表示祝贺的电文,电文恰好是在英军的“增压”作战开始时收到的:
  隆美尔元帅勋鉴:
  领袖授权我对于你这次亲自领导的反攻成功,深表欣赏之意。领袖也要我向你表示,他对于你具有极大的信心,认为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会战,在你的指挥之下,一定可以获得胜利的结果。
  这每一句话都像鞭子一样抽打着隆美尔的心。电文与其说在赞赏他,不如说在嘲讽他。看来,罗马和柏林方面对于非洲的战况都是一知半解。隆美尔深深感到负有盛名其实是一种痛苦。他深知自己的能力限度,但是元首却希望他是常胜将军,能创造奇迹。如果这一仗他彻底输了呢?他不敢再想下去。
  “司令,先吃饭吧!”隆美尔的翻译官阿尔布鲁斯特端来一份鸡丁盒饭。
  隆美尔仿佛又恢复了充沛的精力,他匆匆往嘴里扒了几口饭,饭碗一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