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哥马利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回报,加拿大师在西西里战役中打得十分出色。由于他们训练有素,很快就学会了战场上至关重要的作战经验,成为第8 集团军中一个富有作战经验的师。
  英军的进展大大刺激了美国第7 集团军。
  “布莱德,蒙哥马利已经渡过了萨尔索河,正向北追击赫尔曼·戈林师。我们却还在这里停滞不前,不能总这样下去。”巴顿阴沉着脸说道。
  “我考虑过了,将军,有一个办法我们不妨一试。”
  “快讲,是什么?”
  “我们可以使用在巴勒莫的小型海军部队,对北部沿海公路之敌的防御阵地实施‘蛙跳’式两栖攻击。”
  “好!好!这个主意好!陆路行不通,我们就改由水路,这是我们的优势。”
  “可是,这种行动是要担风险的啊,”布莱德雷担心巴顿会命令部队去实现力所不及的目标,提醒道,“我们必须严格控制行动的规模,否则部队会受到灾难性的挫折。”
  “没有那么严重吧。”巴顿果然大大咧咧,仍然沉浸在热情之中。
  布莱德雷离开后,巴顿立即把罗斯维奇中士叫来,像往常一样,向他口述日记。
  通过长期共事,中士已经摸透了巴顿的脾气,他能根据上司在口述日记时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判断出他的心情变化。
  巴顿开始叙述这两天的所见所闻。话题突然转到访问前线野战医院之事,谈及伤兵勇猛作战,情绪乐观的表现。
  罗斯维奇中士只顾埋头快速记录着,屋子里回荡着巴顿洪亮的嗓音和笔尖触纸的沙沙声,突然,中士觉得巴顿的声音不对劲了,他的语气转为愤懑:
  “竟然有人假装负伤的样子。我问他哪儿负伤了,他回答说怕死了,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我不觉怒从中来,骂了他一声‘混蛋’,用手套打了他耳光,把他赶出了医院。各连都应该处理这类士兵,如果他们贪生怕死、玩忽职守,就要受到审判并枪毙。明天我要为此发布一项命令。”
  罗斯维奇木然地望着司令官的脸,难道他不觉得自己的行为过分了吗?巴顿全然不觉,仿佛还不过瘾似的,又补充了一句:
  “为了使一个婴儿成长,有时要打他一个耳光。”
  “好啦,你可以走了。”巴顿冲着目瞪口呆的中士挥挥手。
  第3 师前进受阻,他已经决定进行“蛙跳”登陆,为它解围。并且,艾伦部队的作战结果只是在几个制高点上站住了脚,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打士兵的事一眨眼已被他扔到脑后。
  特罗伊纳之战打得如此艰苦,是艾伦始料未及的。该地区地形之坎坷,德军防线之坚固,都是他头一回遇到。加上美军内部经常出现盲目乐观情绪,以及情报上的误差,“大红师”在进攻的头3 天连吃德军的几记闷棍,艾伦真有点发懵了。
  经过艰苦战斗,艾伦的部队好不容易在8 月3 日占领了关键制高点巴西利奥山。中午时分,德军便开始反扑,企图夺回这一制高点,先是猛烈的炮火袭击,接着德军步兵发起进攻。美军步兵和机枪手在密集炮火有效支援下,进行顽强的抵抗,粉碎了德军企图重新夺回这一关键山头的反攻。但是巴西利奥山的两面都易于遭受纵向射击,艾库托山和特罗伊纳地区的德军不断猛轰巴西利奥山的美军。
  占据巴西利奥山的美军营尽管成功地守住了阵地,但他们已无力再发动进攻,切断特罗伊纳以北的公路。艾伦觉得必须在其他方向采取行动,便命令第39 步兵团先头营进至距迪塞索山800 码处。团长弗林特一口答应了,说道:“那里现在无人防守,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占领它。”
  然而,美军一个连傍晚开始向该高地进发时,突然遭到德军炮火袭击,接着德军步兵进行反击,击溃美军部队,将其逐回出发线。
  实际上,德国人曾在电文中谈到他们的意图,但是第1 师司令部的情报人员已关机睡觉了,未能截获该情报,在战斗发生的一个半小时前,美军第26 步兵团觉察到德军正在其右翼渗透,团长波温上校当即向师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但师部显然未能把这一情报告诉第39 团,更为奇怪的是师长艾伦也不知道这一变化。
  到进攻发起的第4 天,第1 师尽管没有占领特罗伊纳,但还是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第16 步兵团和第39 步兵团曾一度被德军的反击击溃,但他们牢牢守住了威胁着特罗伊纳城的阵地。而占据巴西利奥山的第26 步兵团可以对特罗伊纳以外的第120 号公路实施远距离拦阻射击,从而破坏德军的交通运输。
  8 月3 日晚上,艾伦命令已投入战斗的部队连同从南部调来的援军再次发起进攻。他指示第18 步兵团团长史密斯上校将其第2 营前调,负责右翼地区,这样,史密斯不仅指挥他自己的两个营,同时还指挥已在该地作战的第16 步兵团第1 营。艾伦希望,通过在两翼部署2 个团来实施钳形攻势:第18步兵团在南面,第26 步兵团在北面,中央以第16 和第39 步兵团对该城实施正面进攻。
  由于不知道这次进攻能否奏效,艾伦心中忐忑不安。攻占特罗伊纳对这次战役太重要了。德国人从战役一开始就表明,他们必须要坚守的一道防线是沿埃特纳山南部底座延伸的防线,而特罗伊纳位于120 号公路边,将这条防线从埃特纳一直延续至北部海岸。特罗伊纳无法迂回,只有占领了它,美军才能突破德军防线,直奔北海岸。换言之,攻克了特罗伊纳,整个埃特纳防线将炭炭可危。
  艾伦如果知道这几天的进攻给德军第15 装甲师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增加一些必胜的信心。德国部队至少损失了1600 人。此外,在8 月3 日夜间,德国第14 装甲军已将其最后一支预备队派给了第15 装甲师。
  第14 装甲军军长胡伯将军不仅密切注视特罗伊纳的局势,他还十分关注紧挨南面的地段,英军加拿大师正在那里沿121 号公路前进。早在7 月30日,在一阵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加拿大部队便猛打猛冲渡过了迪泰诺河,为新近抵达的英国第78 师提供了一个桥头堡。接着,英军对左面的雷加布托和右面的森图利普发起进攻,德军这两个在阿德诺防区的主要前哨分别于8月2 日晚和8 月3 日早上落入盟军手中。
  如果英军越过雷加布托施加压力并切断特罗伊纳—阿德诺公路,胡伯便面临加拿大师向北转,切断特罗伊纳以东120 号公路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第15 装甲师的撤退便是势在必行了。不过,胡伯实在舍不得放弃特罗伊纳堡垒,只要德军能保留一条东撤的路线,他就打算坚守下去。尽管盟军到8 月4 日已严重地威胁到埃特纳防线,但并没有攻克它。德军撤离西西里取决于尽量长时间地守住埃特纳防线,胡伯决心尽全力做到这一点。
  在特罗伊纳之战的第5 天,艾伦师的处境仍然不妙。德军在120 公路以北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反击,美军损失惨重;公路以南的德军也顶住了美军的进攻,守往了阵地。到中午,艾伦师进攻受阻,后劲全无,迫切需要援助。
  应布莱德雷将军的要求,午后,36 架盟军飞机出现在空中,对德军实施大规模空袭。下午5 时,第2 批36 架飞机再次支援步兵作战。整整一下午,美军飞机和大炮重创特罗伊纳及其周围高地的敌人,不过,阿库特山逃脱了,飞行员没有发现这个目标,但这已经足够了。盟军的空袭及强大的炮兵火力轰击压得德国人几乎抬不起头来,德军的抵抗被大大削弱了。
  艾伦4 个团的部队利用德军瘫痪之机迅速推进,猛攻几个俯瞰全城的高地,并且在南面取得较显著的战果,第18 步兵团一部消灭了当面之敌,直捣南面的特罗伊纳通路;同时,加拿大师越过雷加布托发起攻势,渡过特罗伊纳河,牢牢控制了特罗伊纳—阿德诺公路的一段。
  然而,艾伦师的优势保持时间很短。至此,布莱德雷已命令正向尼科西亚开进的埃迪第9 师准备接替第1 师。
  至8 月5 日,德军的防御战还是成功的,不过,第15 装甲师师长罗特将军知道,他在特罗伊纳坚持不了多久了。由于部队损耗严重,人员疲惫不堪,他请求胡伯批准他撤至5000 码外的一条新防线上,但遭到拒绝。罗特最担心的是特罗伊纳的以北美军部队的威胁,尤其是巴西利奥山上的第26 步兵团,他们正在攻击该城以东120 号公路。为阻止美军切断他撤出特罗伊纳的唯一逃路,罗特竭尽全力对付公路以北的第39 步兵团。他还担心同左翼的赫尔曼·戈林师失去联系,该师在英军第30 军的打击下,正缓慢地向埃特纳山退去。尽管英军对罗特左翼只作出微小的突破,但德国人在岛上已经没有后备部队了,罗特怀疑赫尔曼·戈林师能否长时间地顶住英军的攻击。
  胡伯接到罗特要求后撤的电报后,曾一口回绝了他。他要遵照元首的指示,待更多的部队撤到东北部之后,再考虑撤退问题。他担心后退一步,就会再也顶不住盟军的推进而一路败退下去。可是现在来看,形势十分严峻,不退不行了。
  到8 月5 日晚,德军整个战线局势紧张:第15 装甲师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没有后备队,盟军已突破塞萨罗地区的埃特纳防线,有可能在德军的后部实施登陆。于是,胡伯接受了罗特的建议,决定撤到一条较短的防线去。这条防线从埃特纳山后东海岸的加利延至北海岸的奥兰多角,胡伯命令部队边打边撤,他希望在新防线能再坚守一星期的时间。8 月5 日夜,德军战线东部和中部地段的部队开始奉命撤走。东海岸的赫尔曼·戈林师实际上在8月4 日晚间便开始从卡塔尼亚撤退,只留一支后卫队在第二天上午抵御英军。
  8 月5 日晚,罗特开始将其部队从特罗伊纳撤走,沿120 号公路向塞萨罗移动。8 月6 日夜幕降临时,罗特的部队在塞萨罗西部占领防线,而大部分重型装备已经上路前往墨西拿,准备撤离西西里岛。
  尽管盟军巡逻队已发现德军的撤退迹象,但艾伦吃够了苦头,仍小心翼翼地制定了8 月6 日的进攻计划。计划人员详细规定了骚扰和火力准备的任务;参谋人员要求至少派72 架轰炸机轰炸特罗伊纳东面最后半英里的公路,并对远至兰达佐的公路进行扫射。不过,艾伦还是将进攻时间延至中午,如果德国人真的在撤退,那就最好让他们走。
  进攻计划确实已没必要实施了。8 月6 日拂晓,德国人已撤退一空。8点以后,第16 步兵团巡逻队进入特罗伊纳,只遇到了零星抵抗。
  特罗伊纳遍地尸体,满目疮痍,只有几百名市民出来迎接美国人,大部分人已逃到山里。空气中充满灰土和尸体的恶臭,碎砖烂瓦堵住了一条街,一枚200 磅的炸弹躺在教堂中央,尚未爆炸。
  当天下行,艾伦将该地区移交埃迪将军,之后,第47 步兵团绕过特罗伊纳前往塞萨多。艾伦也交出了指挥权,他和他的副手罗斯福将“大红师”交给了许布纳少将和怀曼上校。艾伦将军将返回美国指挥第104 步兵师,后来他率领该师在西北欧打得十分出色;罗斯福将军先是在意大利担任第5 军联络官,后来任第4 步兵师副师长参加1944 年的诺曼底登陆,获荣誉勋章。
  特罗伊纳之战结束了,留给艾伦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它足足花费了得到1 个团加强的第1 师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消灭最初以为仅用1 个团就能消灭的德国人,如果7 月底的情报估计能更准确的话,如果艾伦在首次失利后能抓紧时间投入更多的兵力,而不是等待观望的话,仗也许不至于打得如此艰苦,部队消耗也不会如此之大。这个缺憾只有留待以后去弥补了。
  第十章墨西拿美英会师
  在德军开始撤离特罗伊纳的那一天,巴顿将指挥所移到海边的一片橄榄树林,这里离前线更近了,已处于敌军炮火射程之内。指挥所刚安顿好,德军就开始炮击。弹叶呼啸着从头顶上空飞过。盖伊有些着急:
  “将军,我们是不是太靠前了?这太危险了。”
  “不!只能这样。我必须尽可能地接近‘蛙跳’进攻地点。”巴顿眼皮都不眨,但他内心并不平静。他焦虑的不是自己的危险处境,而是恃拉斯科特的第3 师进展缓慢。
  特罗伊纳之战打响后,第3 师抵达圣斯特凡诺,占据了处于第2 军北部进攻轴线上的第45 师的阵位。像艾伦一样,特拉斯科特也面对崎岖的山地和顽固的敌人。从利卡塔到巴勒莫,第3 师基本上是在地势平坦的地区作战,有机动的空间,有补给的公路铁路以及可供选择的前进路线,现在一切都变了。113 号沿海公路状况良好,地面坚硬,可以容纳两路军车并行,不像西西里其他公路那样狭窄。但是,它的转弯处很多,适于设置路障,在公路的内陆一面,有几条横向公路,它们通常截止在群山里,是死路。这样,特拉斯科特将军只能让其主力或者沿公路前进,或者穿过卡洛涅山北坡,迂回德军沿海防线。
  另一方面,德军则具备几个有利条件;他们可以通过火力射击、破坏道路和敷设地雷等手段阻止美军使用公路;他们还可以沿山峡深处的若干山脊线,布置几块防御阵地,迟滞美军的内陆运动。为此,特拉斯科特决定,第3 师主力穿过山峦前进,其余部队沿公路推进,从而对敌人不断实施压力,但是,几天来第3 师的进展并不顺利。
  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但特拉斯科特将军有一张艾伦所没有的王牌:可以实施两栖登陆,北海岸沿线的敌人无论在哪儿立足,都容易受到这种作战的打击。早在7 月30 日,巴顿和布莱德雷便打算实施这种两栖作战,协助第45 师攻克敌人的圣斯特凡诺阵地,但敌人先撤退了,他们只好取消了这项计划,8 月3 日,巴顿决定利用海军第81 特遣队运送部队登陆,援助第3 师。考虑到船只有限,一次只够运送一个加强营,第7 集团军选择了4 个登陆点,均位于预想的敌防线之后。
  “司令,我想具体登陆时间交由我们第2 军来决定,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