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哲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点中国哲学-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
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
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
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韩愈(约768…824 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唐宋八大家”
之首,中华五圣之首———文圣,继孔孟之后又一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文学上,
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后人称他为古文运动的领袖。

    在哲学上,极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教育上也卓有成绩。韩愈
的“性三品说”在哲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
;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就是说,人性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情是后天产生的。
性的内容表现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喜、怒、哀、
惧、爱、恶、欲(七情)。性情人人都有,但程度不同。韩愈认为,这种差异也
是天生的,因而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相应的情也有三品。根据这种理
论,韩愈提出对上等人用“教”的办法,对下等人用“制”的办法,使之“畏威”。
这种理论同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是一
脉相承的。性三品说,必然导致英雄史观。韩愈所谓的,历史由“圣人”创造,
是性三品说的必然逻辑结论。

    /* 189 */ 第四部分不为情所动,就可成圣人

    不为情所动,就可成圣人,这是唐朝思想家李翱提出来的,即所谓的“灭情
复性”。

    李翱(公元772…841 年),字习之,陇西成纪(现在甘肃奉安东)人,贞元
年间中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庐州刺史、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山东南道节度使。
在政治与思想上都受韩愈的影响,而且他们还是挚友。他对韩愈极为尊敬,说从
孟子之后,韩愈是最杰出的学者和儒家代表,所以他的字“习之”就是向“退之”
学习的意思,退之是韩愈的字。

    他对韩愈的性三品学说(人分为圣人、中人和恶人三个品级)进行了发展,
他认为将人性分成三个品级,等于是把人性的先天差别说得太绝对了,不利于宣
传和被大家所接受。因此他不但从思想上发展、补充了韩愈的性三品,而且还专
门写了《复性书》。

    他认为,“桀、纣之性犹尧、舜之性也,其所以不睹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
昏也,非性之罪也”。意思是说圣人与凡人的人性本来是相同的,人人都是性善
的,圣人与凡人或者恶人的区别在于,一种人天生就能体现天赋的本性,不为情
所诱惑,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有的人则沉于情、色之中,而使本性迷
惑,这样的人是凡人。他对此评论道:“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
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
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本
性,都是先天地符合封建伦理准则的,这种本性就是成为圣人的前提。而有的人
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受到情的诱惑与干扰,七情不断地迷惑人的本性,
使性善无法发展。

    李翱还将情比作泥沙,比作烟雾,泥沙使河水变得浑浊不清,烟雾使火花不
能显露。

    为了使人人都能恢复本性,就必须限制生活中的情欲,即“灭情复性”。

    他设想的具体内容是:人人都有天赋的性善属性,而复性之后达到的境界就
是《中庸》里所说的“至诚”。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人就可以具有照明万物的
能力,然后去感应万物。把复性和知人、知物、知天统一起来,到那时,我就是
万物,万物就是我。在这种状态下,“心寂不动,邪思自息,唯性明照”。李翱
的这种思想和禅宗非常相似,而且他还向惟严禅师请教过禅宗的真谛,并写了诗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就是说人要像云动水静那样,一任自然,炼成只有呼吸没有思维的人。

    在中国古代社会,性善论之所以被统治者选中,作为正统的人性论,主要是
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百姓以及各阶层的人,劝谕、引导他们从善,最终达
到天下平安、国家无事、自己稳坐江山的结果。

    李翱的观点体现了融合佛教、道教(人人都可以修炼成仙)的思想倾向。这
种立论方法到了宋朝就成了理学的先驱,到南宋时,朱熹就是像李翱这样融会各
家而形成了儒学的新成就———理学,此后,成为元、明、清各朝的正统统治思
想。

    /* 190 */ 第四部分祥瑞

    由国家组织编写的正式史书,曾专设《符瑞志》一项,记载前代或历代出现
的祥瑞。祥瑞之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河图》、《洛书》,它们被载入《符瑞
志》之首。祥瑞又称“符瑞”,被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
如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等。儒学认为,
这些现象出现是天对皇帝的行为和所发布的政策的赞成或表彰。观测和解释这些
现象,是儒者的重要工作。

    据说周武王进攻商朝时,有白鱼跳到了船里,有火焰降到了武王的房顶,然
后化为一只鸟。这些祥瑞,被认为是上帝任命武王为天子的象征。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据说他做皇帝时,五大行星曾一字排列出现于天上,此外还有其他许多祥
瑞。此后,几乎每一个皇帝即位,都有一些祥瑞出现。以儒者为主体的臣子们,
也把发现祥瑞作为自己政绩的表现,向皇帝汇报。因此出现了许多弄虚作假的情
况,甚至越是朝政败坏的时代,祥瑞越多。

    《河图》、《洛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记载的是上帝任命的君主的言
论。因此,与朝代兴亡、皇位更迭有关的祥瑞,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祥瑞。

    从唐朝初年开始,英明的君主李世民说,真正的祥瑞是搞好政治,并且发布
命令,以后发现的祥瑞,一般不再向中央政府报告。此后儒者们也开始反对过分
寻找祥瑞,揭露出许多造假行为。但是直到清朝末年,儒学并未从原则上否认祥
瑞是天意的表现。

    /* 191 */ 第四部分“革命斗士”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
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做柳州刺史,又称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并且有大志向。但在早年的时
候,为了考取进士,他的文章单纯追求辞藻的华丽。贞元九年(793 年)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越来
越严重,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唐顺宗
永贞元年(805 年),以王叔文为首的一些人执政,企图进行某些政治改革,柳
宗元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王叔文等人推行削夺宦官的权力,反对藩镇割据,免除
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但是,同年8 月,宪宗李纯继位后,改革
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也被贬谪到僻远的地区。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
马,十年后,调为柳州刺使,后来在柳州去世。

    柳宗元写过不少批判各种落后思想的文章,具有反对地方割据,主张中央集
权等进步的政治、历史观点。他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曾写了《天对》、《天说》
等有名的论文,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进行了批判,并且否认封建帝王“受命
于天”的谬论。

    在文学上,柳宗元和韩愈一起提倡散文革新运动。他认为作文应该“辞令褒
贬”,“导扬讽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他反对南北朝以来骈体
文的华而不实的颓靡文风,主张文章必须有充实的内容、朴素的形式和生动的语
言。他写了不少优秀的杂文和寓言,对统治者的残暴作了尖锐深刻的揭露和讽刺。
他的游记也极其有名,不仅写景生动,而且常在写景中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
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
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
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
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
》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
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包
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

    /* 192 */ 第四部分“宾客”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年),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安史
之乱后,父刘绪迁居南方,刘禹锡是在苏州诞生和长大的。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
庭,唐德宗时中进士,作过监察御史,屯田地员外郎。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集团
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个集团主张限制贵族大地主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政
治改革。唐宪宗即位后,在藩镇、宦官及腐朽官僚们的反扑下,改革失败,王叔
文被杀,王伾病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到远州作司马。刘禹锡先被贬为
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改为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县)刺史。
穆宗以后,调任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境)、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
苏州等州刺史。晚年回长安任集贤殿学士,后回洛阳任太子宾客,最后官至检校
礼部尚书。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哲学论著《天论》,阐明了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天是物质的、无意志的观点,提出事物发展到极限就
向它的反面转化,等等。他这些新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历史观还是唯
心主义的,他的革新主张不可能触动封建制度本身。

    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比较接近人民,喜爱民间歌谣,
并从中吸收了营养,产生了许多有独特风格的优秀诗篇。他的《竹枝词》、《杨
柳枝词》、《浪淘沙》等诗词,语言生动,风格清新,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
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他还写了一些抒情咏物
的小诗,不论是写登临怀古或感慨身世,都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好友白居易、柳
宗元,对他的诗歌造诣都很佩服,评价很高。当然,刘禹锡也还有一部分抒发亲
情逸致、解说佛理之类的作品。一些较好的作品中,有时也包含着消极成分。他
的诗文都收存在《刘宾客集》中。

    /* 193 */ 第四部分永州八愚

    唐代时的永州,荒凉偏僻,人迹罕至。但是,著名的九疑山耸峙在它的南面,
盘绕在它北面的是衡山徐脉,绵亘在西南的有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奔
腾的湘江和潇水横越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
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非常雄奇美丽。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他的住屋门前有一条小河,原来叫冉溪。在那里住下
后,他自比古代愚公,把小河改名愚溪。他把溪边的小丘叫愚丘,把附近的清泉、
小沟叫作愚泉、愚沟;他砌石拦起一个水池,取名愚池;在池东造了一座小屋,
叫作愚堂;在池南建了个小亭,叫作愚亭;又把池中的小岛叫愚岛。这就是“永
州八愚”。

    每天,柳宗元扛着铁锹整治风景,栽培花木,种黍种菜;有时,他仰望青天
白云,散步唱歌,临溪钓鱼;有时,他又聚精会神地著述;有时,他同朋友一道
喝酒,或和猎人渔夫相互来往。悠闲中,他期待仍能为社会干一番事业。他还就
这些风景写了《八愚诗》(已失传)和《愚溪对》。在《愚溪对》中,他假托梦
中有“溪神”向他提出抗议,说它本身既清且美,可以灌溉农田,又便利舟船运
输,朝夕载货渡人,为什么要名不副实地安上“愚”的名字来侮辱它呢?柳宗元
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愚者是“诚无其实”的,只不过被那
些称为“智者”的人看成“愚”罢了。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五都五千余里”
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独犯了自称“聪明皎历,握天子有习之柄”的腐朽势力而
已。

    柳宗元以“八愚”自居,一方面表达他努力宣传进步思想的决心,另方面表
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懑。

    /* 194 */ 第四部分柳、刘的自然观

    唐代佛教、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唯心主义继续泛滥,从反面刺
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继承了王充、
范缜的唯物主义理论和战斗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其
中以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杰出代表。柳宗元和刘禹锡是同时代人,他们
的自然观基本一致,关于自然观的理论集中表现在柳宗元的《天说》、《答刘禹
锡〈天论〉书》、《天对》和刘禹锡的《天论》上、中、下三篇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