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都北京-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元代铸钱显得格外珍贵。发行于元代的纸币“至元通行宝钞”,是1959年在西藏萨迦寺内发现的,纵31厘米,横21。8厘米。这枚“至元通行宝钞”弥足珍贵。显然,元代大都的金属铸币与通行纸币,在当时促进商品流通、加快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这枚“至元通行宝钞”,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学术的价值。
  四域富商大贾,八方奇珍异宝,车载舟运,齐集大都。据载:当时举凡“天生地产,鬼宝神爱,人造物化,山奇海怪,不求而自至,不集而自萃。”文明门外满舶着南来的船只,顺承门外聚居着南方的商客,平则门外多留居西方的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说,汗八里城住着许多商人和外国人,这座城像是一座大商场。世界上再没有别的城市能运进这么多的宝货。每天运进的丝就有千车。汗八里城周围各城市的商民都要来到这里买卖货物。他赞叹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科技文化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元代是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谓天文历法,一是观测,代表仪象;二是历算,代表历法。观测和历算,要有司天台即天文台。北京早在金代就设置司天台,元政府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大都设置司天台。后来明、清两代的观象台,也都设置在这里。今存观象台为明代所建,台上仪器则为清代所造。
  郭守敬是一位勇于创新、勤奋好学的科学家。他在前人基础上,设计制造了测量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的简仪,并制造了测量日影长度的圭表等天文仪器。古书记载:“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影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就是说,圭表用来测量日影长短,所以又叫做量天尺。元代的圭表,圭为石制,表有石制、也有铜制。在大都的圭表,据记载表为铜制,圭为石制。表通高50尺,宽2尺4寸,厚1尺2寸,石圭以上表身高36尺,表上端铸有两条蟠龙,龙半身附表侧,半身凌空擎起一根6尺长3寸粗的横梁,自梁心至表上端为4尺,自石圭上面至梁心40尺。石圭长128尺,宽4尺5寸,厚1尺4寸,座高2尺6寸,圭面中心和两旁均有刻度。这是中国古代最高大的圭表。在大规模仪器观测的基础上,郭守敬主持编制的新历《授时历》,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天为一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其准确程度与现行公历相同,但公历的使用要比《授时历》晚300年左右。
  郭守敬还进行了恒星位置测量工作,测量出前人未命名的恒星1000余颗,使记录的星数从1464颗,增加到2500颗,并编制成了星表。还有,札马玣丁制造了“苦来亦阿儿子”等七种天文仪器。“苦来亦阿儿子”的“苦来亦”(kure)意为“球体”,“阿儿子”(arz)意为“地球”,即为早期的地球仪。据《元史·天文志》记载:“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就是说,在木制的圆球上,七分为绿色的海洋,三分为白色的陆地,并画有江河湖泊。在球面上用经纬线画成许多方格,以便进行幅员宽广远近的计算。这是中国史籍最早记载的地球仪。此外,元顺帝妥跆帖睦尔曾设计制造过计时宫漏。《元史·顺帝纪》载:宫漏“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为匮,阴藏诸壶其中,运水上下。匮上设西方三圣殿,匮腰立玉女,捧时刻筹,时至,辄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悬钟,一悬钲,夜则神人能按更而击,无分毫差。当钟、钲之鸣,狮凤在侧皆翔舞。匮之西东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子、午时,飞仙自能耦进,渡仙桥,过三圣殿。已而,复退位如前。”这架计时宫漏,以水激转匮内的机械,使飞仙神人,按更报时,配以凤翔狮舞,其精巧构思,精绝技术,令人赞叹不已。这位“鲁班天子”会做木匠,但不会做皇帝,他玩物丧志,腐败已极,终被赶下宝座,逃往蒙古大漠。
  元朝皇帝崇奉佛教。皇帝、皇后、贵族、官员等,不断建造新寺。所以大都寺庙比前代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精严雄伟,雕华壮丽。佛教的高僧,尊为国师,佩以玉印。先是,旧蒙古文识者很少,成吉思汗调发兵马,用结草或刻木记事。忽必烈时,高僧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为喇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闻其名,召置左右,从受佛戒。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尊之为国师,赐玉印。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献所制蒙古新字,颁行全国,是为八思巴字。第二年,升其号为“帝师”,进封“大宝法王”。佛教受到特殊的荣宠,就连皇帝、皇后、妃嫔、公主,都因受戒而向他们顶礼膜拜。佛僧享受着特权:民众殴打佛僧者,断其手;詈骂佛僧者,断其舌。而有的佛教僧侣恃势恣睢,气焰薰灼,殴打王妃,作恶多端。
  大都的佛寺,华严宏大,宝刹林立,僧徒众多,香火繁盛,其中大圣寿万安寺,精严壮丽,坐镇都邑。忽必烈营建大都时,在今阜成门内,敕建宏伟华丽的白塔。建筑这座白塔,花了8年的时间,还邀请著名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设计,并通过他把尼泊尔白塔的形制传入了中国。又以白塔为中心,历时10年,敕建一座规模宏大、一如内廷的大圣寿万安寺。元朝皇帝即位和正旦的朝仪,多在寺内演习。元末寺被雷火焚毁,明代重修寺院,改名妙应寺,所以这座白塔称做妙应寺白塔,相沿至今。
  妙应寺白塔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白塔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的基座面积800余平方米,基高9米,叠起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上面用24个莲花瓣围成圆形莲座,莲座上有5层迭收的环带,使塔从方形折角基座,过渡到圆形塔身,自然而富有装饰性。塔基上面托起一个硕大的覆钵形的塔身主体,直径为18。4米,有7道铁箍环绕,以加固塔身。主体顶上有小须弥座,座上再托起节节拔高的锥体13相轮—用13重圆环形铁圈迭套的塔刹底部。它的顶部,承托一个如伞状之盖,称做华盖。华盖直径9。7米,厚木作底,铜瓦作盖。华盖四周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华謦,每副长2米,各悬小风铃。华盖上竖起一座重4吨的铜鎏金宝顶,也呈塔形。它的顶端有8根铁链,牵固着华謦。白塔落成后,大都市容为之生辉。元代碑文赞道:“非巨丽,无以显尊严;非雄壮,无以威天下!”它巨丽、雄壮、秀拔、威严,其“制作之巧,古今罕有!”
  白塔中珍藏着许多宝物,其中一宝是1978年夏,北京市文物部门维修白塔时,在塔顶发现一尊“赤金舍利长寿佛”,佛身嵌有44颗红宝石,手中捧着一颗舍利子,圆润晶莹,光泽夺目,是一件文物珍品。
  大都与佛教相关的建筑,有居庸关云台。元代的首都在大都,陪都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大都和上都是元朝的两个政治中心。皇帝每年四月至九月,都要到上都去避暑,许多军政要事都在上都处理。大都与上都之间的交通联系,就成为元朝的政治动脉。居庸关是大都往来上都之路的交通咽喉,元帝几乎每年都要经过居庸关,正如元僧诗中所说:“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但居庸关一带山险路隘,道路难行,所以元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塔寺,以求佛保佑行路平安,并装点山路风光。元至正五年(1345年),在居庸关修建云台,上设过街石塔三座,车马行人从塔下券门通过。云台券门上的浮雕象、狮、大龙神、金翅鸟和洞券内壁的浮雕四大天王、侍从等神像,造型生动,雕刻精美。券洞内壁石刻梵、藏、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汉六种文字的《陀罗尼经咒》等,是研究佛教经典和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
  元朝皇帝不仅崇佛,而且尊儒。国子监是元代的最高学府,主要教授儒学。它建于大德十年(1306年),在今安定门内成贤街。入学的监生有蒙、回、汉、女真等族的学生,还有高丽(今朝鲜)、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和日本的留学生。现国子监建筑经明、清两代重修。
  孔庙位于国子监的东侧,是祭祀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庙堂。早在成吉思汗起兵之后,攻城略地,掳掠焚杀。耶律楚材向蒙古大汗谏言,要尊儒,用儒生,后被采纳,儒学成为国学。孔庙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明、清时又重修和扩建。孔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和崇圣殿。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内有祭孔用的礼器、乐器,殿外四周有石护栏。殿后过崇圣门为崇圣祠。它是供奉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孔庙院内古柏参天,气氛肃穆。矗立着元、明、清进士题名碑198块,记录着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颇为珍贵的文物。
  元朝皇帝,不仅崇佛尊儒,而且重道,道即道教。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道教主要经典《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相传姓李,唐朝的皇帝也姓李,唐高宗就以老子为李氏祖先,上“太上玄元皇帝”尊号,令各州县建道观一所。宋徽宗又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一时道教大盛。但中国正统的儒教和印度传来的佛教势力也很大。所以金代道士王重阳创立以道为主,兼融儒、释的全真道,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教派。他的学生丘处机,入穴居住,乞食度日,行携一蓑,精心求道,称长春真人。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成吉思汗在阿姆河畔营帐里,会见了丘处机。成吉思汗和丘处机论道三日,并请他讲授长生不老之术。丘处机针对蒙古军的屠杀和焚掠,讲述了治国和养生的观点:
  为治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
  长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深契其言,赐号“神仙”,掌管天下道教。两年后,成吉思汗命丘处机住持今北京西便门外的道观太极宫(今白云观)。
  白云观在今北京广安门外,金代为著名的太极宫。成吉思汗将太极宫赐给丘处机(1148~1227年),因丘处机称长春真人,而更名为长春宫。丘处机仙逝后,将其遗骨埋葬此处,又改称白云观。正月十九日是丘处机的生日,人们来这里会神仙,祭真人,车马喧嚣,络绎不绝:“或轻裘缓带簇雕鞍,较射锦城濠畔;或凤管鸾箫敲玉版,高歌紫陌村头。”至夕阳落山,才人影散乱。
  白云观是北京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道观,曾经历代多次修葺和扩建。它的建筑布局,由数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都布置在中轴线上。观前有木牌楼、石狮和山门。进山门依次是灵宫殿,供奉总执天道最高之神玉皇大帝的玉皇殿,供奉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七位真人的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的天祖殿,供奉四位天帝的四御殿。四御殿是二层建筑,上为三清阁。三清阁供奉着高于四位天帝的三清,即居于天上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阁旁的藏经楼,珍藏着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所刻印的一部道教经典《道藏》,计5305卷,分装480函。这是今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集。道教和佛教有两个共同点,这就是崇拜多神与经典庞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有同上述宗教相反的两个共同点,这就是一神崇拜与一部经典。当然它们各有其因,也各有其果。
  前述元帝崇佛、尊儒、重道的政策,它的一个结果是在大都城内留下许多的殿堂、宫观和寺塔。这是元代文化的重要成就。元大都的文化,除科学技术、殿寺建筑外,诗文发展、戏剧繁兴、书法崇古、绘画荣盛、雕塑精细、瓷器精丽,均达到新的艺术水平。
  大都的诗文,在元初一洗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元代诗文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前期的元好问、郝经,中期的赵孟、虞集,后期的萨都剌、欧阳玄等,都曾在大都生活过。他们用汉文写下不少描述大都的诗文。在大都留居的文人中,除汉族人外,还有蒙古人、维吾尔人、回回人等,他们用汉文写下许多诗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各兄弟民族之间在大都的诗文交流,众多少数民族文人的涌现,为大都文化增添了光彩。但是,由于元代复杂的社会矛盾,许多文人心怀悲怨,其郁愤之情,溢于诗文。赵孟在《岳鄂王墓》诗中,对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坟的离离荒草、漠漠西湖,伤感地写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另一诗人周驰,在《送李伯英》诗中,更将心中的苦闷诉诸笔端:“休向蓟门寻古迹,黄金台上草连天。”大都的统治者常对士大夫施以淫威,钳制舆论。时医家用纸开具药方,以蜡丸装地龙散,用酒服下,此方大行。大都人范中为此赋诗云:
  嚼蜡谁知滋味长,一杯卯酒地龙汤。
  年来纸价长安贵,不重新诗重药方。
  大都城的纸不用来写诗而用作写药方,这同崇尚骑射的元世祖忽必烈排斥诗歌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他认为:汉人惟务课赋吟诗,何关修身?何益为国?元代皇帝和贵族虽大多贬抑诗文,却普遍爱好戏曲,尤其是杂剧。
  大都是元杂剧的摇篮。在通称“元曲四大家”中,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都是大都人;白朴虽不是大都人,也长期在大都生活和创作。《录鬼簿》一书称关汉卿在大都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但多已散失,仅传世10余种。他的《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脍炙人口。《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窦娥3岁丧母,7岁离父。她父亲是个穷书生,把她送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10年以后,她的丈夫早死。婆媳二人过着清寡的生活。一日蔡婆婆外出,赛卢医谋财害命,企图勒死她。地痞张驴儿和父亲将蔡婆婆救活,遂乘机要挟,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