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我们不胜其烦。我告诉吴庆瑞,这是行不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马来穆斯林
同情他们的伊斯兰教兄弟——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我们会激怒他们。哪怕以色
列人决定撤退,我们也答应不了。当他们知道这行不通时,特拉维夫来电说他们了
解新加坡的处境,还是愿意帮助我们,但是希望我们最终会允许以色列在新加坡设
立大使馆。

    1967年6 月阿以六日战争爆发,以色列设战败,这使我们感到宽慰,否则新加
坡武装部队会对以色列教官失去信心。联合国大会就谴责以色列的议案进行辩论期
间,吴庆瑞来见我,要求我下令身为外长的拉贾拉南,指示新加坡代表团千万别投
票赞成,否则以色列人会离开。拉贾拉南一向支持亚非国家,他全力赞成谴责以色
列。

    由于未能出席内阁会议,我把自己的立场写了下来:我们非支持一切小国的生
存权利不可。所有国际航道,无论是蒂朗海峡还是马六甲海峡,都应该自由通航。
在敌对状态结束时,联合国就应该在维持和平或解决问题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即
使新加坡投票支持亚非议案,相信以色列顾问也不至于离开。我主张投票时弃权,
内阁赞同我的看法。结果我们在投票时弃权,以色列人也没离开。既然以色列人在
新加坡已家喻户晓,我们于是决定让他们在新加坡派驻外交使节团。他们要求设立
大使馆,我们决定让他们在1968年10月先设立商务处。1969年5 月,新加坡和本地
区的马来穆斯林都习惯了以色列在新加坡有官方代表之后,我们允许他们升级为大
使馆。

    后备军人改名称为了强调后备军人随时可以作战,我们在1994年把名称改为战
备军人。他们每年都回营,到原来的单位受训几个星期,并建立情谊。每隔几年,
他们就奉派到台湾、泰国、文莱或澳大利亚,参加旅级的野战演习或营级的实弹演
习。

    大家都认真对待回营训练,雇主也不例外。执行人员和其他雇员每年服务中断
几个星期,雇主们得蒙受损失。要真有实效,新加坡武装部队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参
与防卫活动。我们通过“全面防卫”概念,让校长、教师、家长、雇主和社区领袖
加入整个支援网络。这么做也提高了大伙儿的士气。

    30年来,国民服役对新加坡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已成了我们男性青年的
必经之路,也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从而把人们团结起来。我们的年轻人学会了
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所有宗教,从佛教、印度教、伊
斯兰教、锡克教到基督教和袄教的习俗都受到尊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食物禁忌
也受到尊重。无论你     0@ @5       P01@@!! 褾绤H@〃 偡8b菾 D0     N @ BAD)@!@垁9!刪@B
倗P0PPP袪夲(R0X@4DD…勑B4粞〖该 b优秀的见习军,颁羷@@dF〃逗〃虰 EP8▓聝狟P ‘!%01 %!腁 Hd笱溃薅镣暾奈
&摹hF泛b绽叾J
@载夑敤F@@  D4%!寑垚@ p
捲诠饬粞谒繟憪L纮繱8爟D括牥婻1PjD0◎垜@h浠岜 伒矫拦蛴⒐薅0B姡∧M
Ht槀:堾HB @亽伬仮V0P A0%D0A5⒊F @啤·V醼 独劺*PD国或袪9BB @X塂0!@槪0@1蓬〃馚羺…缾
 %p*@H0的一琉BA!〃 〃辈@膊A巍ㄌ £ (q〃@@4择留载@BFD@T 摚。05迹。 @稹ńB羺!螒 1080政官8A!6  8 睧 %5@垼081# U
个主张极易争取到工党和工党议员的支持。保守党前部长,现任影子内阁财政与经
济事务部长的伊恩。麦克劳德告诉我,党内有许多“欧洲人”(主张英国同欧洲结
成一体者)渴望撤军。

    我相信威尔逊已经做了承诺,至少在任期内会让英军继续留在新加坡和马来西
亚。美国必定提出了交换的条件,要求英军留下来。一些友好国家的大使告诉我,
美国正在协助英国支持英镑的币值,条件是英军继续留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美国大
有理由希望英军继续留下来。到1966年1 月,派到南越的美军人数达到了15万名,
美国空军正在轰炸选定的北越目标。后来,布朗向我证实,有关的条件是美国扶持
当时估值过高并且面对压力的英镑。

    希利才智过人国防部长希利是继威尔逊之后我必须会见的一位最重要的领袖。

    我很欣赏这个人。他有过人的才智,有如电脑那样,当你给他更多资料时,他
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随时可以放弃自己原先的基本立场。他能言善
道,头脑灵活,很诙谐,有很多有趣和我想多了解一点的人物的有用传闻,同他共
进晚餐的人都会感到很惬意。但是,他对人的评断往往也很人骨。有一回谈起一位
共和联邦国家的总理,他边指着自己额头两端边说道:“他从这里到这里都是木头。”

    他向我介绍了工党每个部长的立场。他说,英国政府要把远东驻军维持到70年
代是可能的,不过会相当困难。在内阁中,多数部长主张今后五年内分阶段撤退,
只有威尔逊、斯图尔特和他本人——“一个很难应付的组合”,盼望在今后十年内,
继续在苏伊士运河以东驻军。我见过外长斯图尔特,发觉他为人稳健可靠。

    希利说,工党内部有一派强烈主张英军完全撤退,不再承担海外的义务。驻扎
在远东的英军与其说是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工具,不如说是成了区域政府互相争吵时
可以利用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希利警告说,英国的远东军事政策可能改变,
甚至会在现任工党政府任期内就改变。英军驻扎期限不定,一直使我担心我离开伦
敦不久,工党便向威尔逊施加压力,要求削减海外的防务负担。在1966年6 月举行
的工党国会议员会议上,威尔逊不得不力图打动会众的社会主义情感:“坦白说,
只需要考虑自己的话,我们将乐于尽快离开新加坡。然而我们不能像在亚丁那样说,
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不需要我们。作为跟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人同样优秀的左派民主
社会党人,李光耀肯定要我们留在那里。让我们记住,在共产党人渴望控制的东南
亚,他在这个地区的政治斗争和他本人的选举斗争中,显示出跟共产主义进行斗争
的巨大勇气。
       “按照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政府的了解,我们所认识的新加坡政府是东南亚惟
一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府。

    “他的社会记录,例如建屋计划,是最先进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过去的一切努
力都无法比拟的。”布朗主张撤离东南亚离开伦敦后,我到斯德哥尔摩出席社会主
义国际大会,同英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党领袖交流。我跟布朗共进午餐。他直率地
说,他主张撤离东南亚,越快越好。他承认自己属于少数,却准备坚持到底。他说,
威尔逊和希利颇能体恤我和新加坡政府的处境,他却对以此为借口留在苏伊士运河
以东,感到十分厌恶。在1965年10月发表的防务报告中,他主张明确地宣布撤军,
表决的时候却被挫败。我争辩说,如果他们真的撤军,美国当时就不会支持英镑,
这将造成英镑的贬值,工党会在第二次选举中失败。他不满地嘟嚷说,长远来看,
约翰逊一威尔逊协议对英国没有好处。

    1966年7 月,希利访问新加坡,告诉我驻新马的英军人数将削减到对抗之前的
水平。他到过吉隆坡。他正经八百地说,他告诉了报界,吉隆坡没有反英情绪,英
国之所以没有援助马来西亚,除了因为英国遭遇经济困难之外,并没有其他原因。

    他眨眨眼睛说,马来西亚人发现,他们所谓马来西亚的“憎恨英国月”造成了
坏印象,收到了反效果。马来西亚领袖气恼英国媒体批评他们的种族主义和语文政
策,因此对英国人板起面孔。到他抵达的时候,已是“热爱英国月”。他心情愉快,
态度温和,叫人安心。有些时候,我觉得英国将能继续逗留十年,直到进入70年代。

    有些时候,我又感到威尔逊和希利时日无多。英国工党国会议员当时都是极力
主张削减海外防务开支,把资源集中到英国本土的。

    1967年4 月22日,希利第二次访问新加坡。他表明到70年代末期英国将撤离亚
洲大陆。我促请英国设法让人们对本地区的安全保持信心,不应有突如其来的变化。

    希利表明,撤军决定是基于经济的考虑,不是基于军事,因怕不大可能改变。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英国的财政问题。人们担心英国会被卷人
“越南式”的战争,越南的流血把英国人民吓坏了。

    在两天后的第二次会谈中,他谈到将向新加坡提供大量的援助,设法减轻新加
坡蒙受的打击。无论如何,他谈的是削减驻军而不是完全撤退。他认识到信心因素
的重要性,会设法在这个问题上劝说他的同僚,但是他必须为英国防务订下长期的
计划,而要零敲碎打地进行是不可能的。他问起新加坡对军港船坞有什么计划。我
告诉他,新加坡准备让斯旺与亨特公司(英国一家造船公司)接管船坞,作为民事
用途。我已经计划让它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