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及渔船用的马达。他准备用柬埔寨著名的内陆湖洞里萨湖的鱼来交换,那里每年都
会涨水,出产最好的鱼。不过,这个物物交换的贸易最后没有落实,他们在后勤方
面有困难。因此,我们和他们很少有什么贸易或其他来往。

    越南和柬埔寨的关系越来越糟,频频发生边境冲突。越南在1 叨8 年进攻柬埔
寨,并且在1979年1 月攻陷它。之后,只有通过我们进出联合国争取支持票,防止
越南傀儡政府接替柬埔寨在联合国原有的席位,以及通过我们支持抵抗部队在泰柬
边境作战,柬埔寨在我的意识里才存在。

    1981至1991年之间,我同西哈努克的儿子拉那烈亲王见过几次面。他父亲安排
他掌管在柬泰边境的亲王族部队。拉那烈的声音、姿势、表情、身势语言跟父亲相
似,不过比较瘦小、黝黑,情绪稳定得多,比较不会凭一时冲动行事,其他方面大
致是出自一个模子。他像父亲那样法语说得很流利,在接管王族军队前,曾在里昂
大学教过法律。

    我在80年代到他们在泰国东北的训练营视察时,发现那里的组织不好,而且士
气低落。那已是拉那烈所能够做到的最好情况了,因为就像他一样,他的将领和军
官花在曼谷的时间比花在军营里的时间多。由于当时我们正为他们提供武器和无线
电器材,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免感到失望。1991年的和解过后,富有的捐献者接手。
1993年,拉那烈的政党在联合国监督的大选中获胜,他成为第一首相(洪森则成为
第二首相)。那年8 月我们在新加坡会面时,我警告他联合政府是个不稳妥的安排。
军队、警察和行政部门都效忠洪森。拉那烈要生存下去的话,就非得把洪森的部分
军队、警察和一些省长争取过来不可。否则,让军官和军队都忠于洪森,而仅仅是
自己被称为第一首相,让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国防部长,都无济于事。他大概没有认
真听取我的意见。他或许以为自己的王族血统能确保人民支持他,确保他是无可替
代的。1993年12月,我在新加坡同洪森会面。他的性格完全不同,是个强硬的红色
高棉生存者,80年代由越南人委任为总理。但是够机灵,懂得跟越南人保持距离,
让自己为美国人和西欧人所接受。他给我的印象是强悍而冷酷。他了解也坚信枪杆
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当红色高棉一式微,而拉那烈再也无法跟他们合作并向他挑战
时,洪森便在1997年把拉那烈撵走,完全掌握了控制权,在名义上保留作为第二首
相。

    西哈努克在1993年大选后再度成为国王,但是他的身体衰弱,经常为了到北京
治疗癌症而无法长期留在柬埔寨,很快地就被淘汰出局,退出现由洪森和他的军队
占据着的权力斗争舞台。

    柬埔寨就像个被砸成无数块碎片的瓷花瓶,要把它们再粘补起来将是漫长而费
力的工作。就像其他打碎的瓷器一样,它承担不了太大的压力。它现在缺乏的是一
个井然有序的政府。人民长久以来习惯于不受法律约束,以致现在也不再奉公守法。
只有枪杆子才让人害怕。

    柬埔寨的人民是输家。国家衰败了,经济一败涂地。因为洪森的政变,柬埔寨
加入东盟的计划挪后了。它最终在1999年4 月加入东盟,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再
花20亿美元,供联合国再次行动,举行公正的选举。自1970年朗诺发动政变推翻西
哈努克以来,柬埔寨历经27年的战争,兵战不断灰难深重。
       19、东盟的未来

    到了80年代中期,东盟作为理性的第三世界组织的声誉日隆,逐渐成为发展中
世界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东盟定期对话的对象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接着
是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东盟逐渐发展成一个深具凝聚力又能贯彻始终的组织。
对主要课题也采取一致的立场。越来越多国家要求成为东盟常年会议的对话伙伴,
讨论政治和经济课题。但是成员国都知道在经济合作方面的进展将会非常缓慢。我
们之所以联合起来,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就是为了寻求稳定与安全。东盟的成立
固然成功地加强了区域的安全与稳定的意识,实质的有形的进展却一如先前所料,
没有多大作为。1972年4 月,我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东盟外长会议上发表演讲时
提醒大家,东盟拟议的合作项目之多,同最后真正落实的寥寥几个项目,在数量上
根本不成正比。我们每年总会提出约一两百个建议,最终付诸实行的往往只有区区
十几二十个。

    1975年4 月底,西贡沦陷。东盟必须更有效地发展经济,以减少国内的不满情
绪。1975年9 月,在巴厘岛同苏哈托进行双边会谈时,我尝试说服他在印尼主持的
第一届东盟峰会上为东盟制订经济目标,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从每个成员国在一
些选定的项目上减少10%关税做起,最终把东盟发展成自由贸易区。我以为他支持
这个意见。为了让这次峰会取得成功,我们同意集中讨论一些能够凸显区域团结的
课题,“而把可能引起分歧的争论点搁置一边。

    苏哈托的亲信莫托波后来告诉我们的大使李炯才,苏哈托同我见过面后,受到
技术官僚力阻,劝他不要接受自由贸易。自由贸易让人联想起一个谁都可以参与的
自由竞争,印尼将在这场竞争中成为其他东盟国家货品的倾销市场,反而不利于自
己的工业化进程。

    不过,从政治上说,1976年2 月在巴厘岛举行的峰会却是成功的,东盟在一个
极度不安定的时刻展示了团结精神。对印尼这个东道国来说,这次峰会还有个额外
收获。峰会是在印尼占领东帝汉而引发危机后紧接着举行的,它有助于改善苏哈托
的国际地位。只是苏哈托在这些正式的峰会上往往深感不自在。他只会说印尼语,
无法用英语流畅自如地同别人交流。他比较喜欢双边会谈,这么一来他就能够用印
尼语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到80年代末期,他已能用一些英语词汇和短语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第二次峰会于1977年在吉隆坡举行,我再次看出他的不自在。所以下一
届峰会要在隔了10年之后,才于1987年在马尼拉召开。轮到新加坡主办峰会时,那
已是1992年了,当时我已不是总理,所以没有参加。

    虽然我们没能成功降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税,但是,东盟各国部长和官员
之间定期而频繁的会议,使得个人和合作关系更加密切。这种良好关系,有助于使
双边问题在演变成外交部之间正式照会以前,就先通过非正式途径解决。官员和部
长们建立起某种工作方式,使争端即使没能获得解决,也不会公开加以宣扬,大家
都逐渐养成一种合作的态度。他们总会在见面协商时打高尔夫球,在挥杆间互探对
方的观点和建议,即使意见被推翻也不在正式会谈时出现争执冲突的情况。他们也
会在晚宴后一起唱歌,每个部长都有义务引吭高歌一曲家乡歌谣。新加坡的部长们
在国内没有公开演唱的习惯,总是觉得难为情。菲律宾人。泰国人和印尼人则都是
天生的表演家,唱歌原本就是他们竞选活动中少不了的一环。外国使节恐怕要觉得
这种活动毫无意义可言。事实上,这种活动对消除隔阂是必要的。我们这些在地缘
上靠得这么近的邻居,实则形同陌生人,毕竟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殖民统治的不
同势力范围把我们隔离开来,互不来往。正是通过这些定期的会晤协商,通过这些
在议程中同等重要的商务和消闲活动,才养成相互合作、彼此妥协的习惯。东盟官
员总会设法避免发生冲突,以寻求共识为目标。即使无法达成共识,也必会寻求妥
协原诺相互合作。
       东盟成员国在面对发达国家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齐心协力。同美国人、欧洲
经济共同体中的欧洲人以及日本人协商时,我们认识到政治合作的重要性。对这些
工业国来说,他们比较喜欢以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同东盟的关系。他们鼓励东
盟在一些国际论坛上采取理性而温和的立场,争取实际的成果。他们也希望其他发
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能效仿东盟的务实做法。

    一个例子可以反映出东盟组织对成员国的重要性。叨8 年10月,澳大利亚尝试
改变民航条例,宣布了新的澳大利亚国际民航政策,在新政策下,只有昆达上航空
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的客机能够在澳英之间往来载客直航终点,而且机票格外便宜。
中间站如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的首都,则被排除在外。因为直达机票以特价销售,
乘客不能途中停留。澳大利亚人也打算减少作为中间站的东盟国家的航空公司的载
客量,并且削减新加坡航空公司来往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的班次。他们也不准泰国
航空公司。

    印尼人因为对澳大利亚官员的傲慢态度感到愤怒,恫言如果澳大利亚人坚持实
行新国际民航政策,印尼将不允许澳大利亚飞机飞人印尼领空。澳大利亚外长皮科
克为了缓和情况,专程访问新加坡。澳大利亚后来同意让新航维持原来飞往澳大利
亚的载客量和航班,也允许其他东盟航空公司增加载客量。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次
事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978到1991年之间,越南占领柬埔寨,使东盟的团结面临严峻考验。越南人在
1978年12月25日攻入柬埔寨后,拉贾拉南身为新加坡外长,主动提出于1979年1 月
12日在曼谷召开东盟外长特别会议。在一份联合声明中,东盟外长同声谴责越南的
侵略行为,呼吁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而后,当越南继续向柬埔寨挺进直逼泰
国边界时,形势益发危急,直至于1979年2 月中国自卫反击战打响,才稳住了局势。
但是在这之后,问题却在于如何制止由越南人在金边一手扶植的韩桑林政权,强行
把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府逐出联合国。红色高棉灭绝自己族人的行为引起了
全世界的深恶痛绝,但是要想不让越南人的傀儡政权受到国际承认的话,除了支持
红色高棉政府,我们别无选择。

    拉贾拉南是个天生的社会改革运动斗士。越南侵人柬埔寨,给了他一个很好的
理由发挥他的理想主义。他写了强而有力的备忘录,传送给不结盟国家,详细说明
越南这个东南亚的普鲁士怎么欺人太甚,对国土面积还不及越南十分之一、柔弱温
和的柬埔寨人怎么地极尽蹂躏和欺压。拉贾拉南的性格讨人喜欢,既不傲也不畏缩,
总是友善热情、诚意十足。他所做的努力,使身在纽约的许通美,以及来自其他国
家的大使和官员,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会议上更理直气壮地争取支持,反对越南。
最难得的是,拉贾拉南还能同时做到不让印尼外长莫达感到难堪。莫达奉了总统之
命,不孤立越南,因为苏哈托希望有个强大的越南,足以抵御中国向南扩张势力。
拉贾拉南和马来西亚外长利道了双双劝服莫达,至少不反对泰国的政策,避免影响
东盟的凝聚力。孤立越南的政策持续了整整10年,拉贾拉南在这段期间可说是功不
可没。

    一年后,1979年12月24日,苏联突然人侵阿富汗,震惊全世界。这是个重要的
转换点,诚如卡特总统所说,总算让他擦亮了眼睛。美国政府开始更强烈地采取反
苏反越的立场,对我们的两个伊斯兰教邻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态度上也有了改变。
苏哈托总统和马哈蒂尔首相在反对苏联的立场上,态度强硬。他们开始怀疑苏联的
动机,认为苏联是在利用越南达到目的。印度则是惟一承认韩桑林政权的亚洲国家,
结果处于孤立状态。

    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显示,17万越南占领军控制了柬埔寨的所有人口中心和多数
乡村地带,而韩桑林政权,约3 万人的军队则士气低落,甚至溃不成军。这份情报
获得泰国的证实。也有报告指出,柬埔寨民间的抗越部队力量高涨,让我们大受鼓
舞。红色高棉部队已经退至西边靠近泰柬边界的深山里。在朗诺旧政府部队的指挥
下,一直同红色高棉对抗的多个非共抵抗组织,如今联合抵抗越南。我们的官员千
方百计地想拉拢西哈努克和前首相宋双,跟红色高棉一同组成联合政府,但是西哈
努克和宋双两人对红色高棉却是又惧又恨。

    宋双同西哈努克的关系其实就好比平民与王子一般。1981年,宋双同支持者在
新加坡会面时,接到我们一名官员的通知,说西哈努克要立刻接见他们。整团人突
然之间紧张起来,惊惶失措,不敢违抗指示,尽管当时西哈努克已大权旁落。

    要到一年后,西哈努克和宋双才在中国、泰国和新加坡的劝服下,同意在吉隆
坡会面,签署成立“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的正式协议。泰国和中国说服三方,新
的联合政府将由西哈努克亲王担任总统,乔森潘担任副总统,宋双出任总理。我吁
请三方在吉隆坡而非北京签署协议,避免造成民柬联合政府有中国在背后撑腰的印
象,影响了联合国的支持。我认为重要的是让越南人看到,成立民柬联合政府不是
泰新一手促成的结果,整个东盟支持民柬联合政府的立场是一致的。马来西亚外长
加查利能干而积极,想让马来西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我成功说服马哈
蒂尔首相支持这个计划。成立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的协议一旦在吉隆坡签署,印尼
要想不承认,就得面对被东盟孤立的风险。果然,印尼外长莫达终于同意,东盟必
须支持非共的第三力量。

    西哈努克擅长搞政治宣传和外交手段。真正拥有实权的是红色高棉领袖。因为
同西哈努克和宋双在民柬联合政府中攀上关系,红色高棉突破了受国际排挤的困境,
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实力。柬泰边境一带红色高棉所控制的宝石厂和伐木业,也是他
们的收入来源之一。

    民柬联合政府的成立对越南人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