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后,到新加坡来,说要让我们参与斯里兰卡的发展。他对政治那种讲求实际的办
事手法使我对他另眼相看。他说服我于1978年4 月到斯里兰卡访问。他说,他将给
予贾夫纳的泰米尔人自治权。但是我却不知道,他对僧伽罗人凌驾于泰米尔人之上
这个课题是绝不可能让步的。僧泰两族的纠纷在1983年引发内战,摧毁了斯里兰卡
走向繁荣的希望,多年以后,甚至是几代以后它都将无法振作。

    杰耶华德纳有一些弱点。他想创立航空公司,因为他相信这是进步的象征。新
加坡航空公司雇用了一名能干的斯里兰卡机长,我能割爱吗?当然可以,但是一名
航空公司的机师如何去管理一家航空公司呢?他要新航帮忙,我们照办。我劝他,
他的当前急务不是开办航空公司,因为这类企业需要很多有才能和卓越的行政人员,
才能使业务步上轨道。他需要这些人才来从事水利、农业、建屋、工业促进与发展,
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项目。成立航空公司是一种骄人的工程,对斯里兰卡的发展没
有多大意义。但是他坚持己见。于是,我们协助他在六个月内把航空公司办起来,
调派80名新航职员到新的航空公司帮忙三个月到两年,并利用我们的全球营业网络
协助他们,还帮他们设立海外办事处,训练职员,创办培训中心等等。但是新公司
没有健全的高层管理。当前面提到的那个机师——现已当上新公司的主席——不听
我们的劝告,坚持购买两架二手客机时,我们决定抽身俪退。运载能力扩大五倍,
现金周转不灵,缺乏训练有素的职员,服务不可靠,乘客不足——新公司注定要失
败。结果确实以失败斯里兰卡以新加坡为仿效模式,是看得起我们。他们宣布将睬
纳新加坡式的限制区执照计划以减少进入市区的交通流量,结果行不通。他们以新
加坡的建屋计划为模式,在1982年开展住房计划,却没有充足的资金。他们建立了
一个范围比新加坡面积稍小的自由贸易区,要不是“泰米尔之虎”,这个贸易区倒
有希望成气候。“泰米尔之虎”的恐怖策略把投资者都吓跑了。

    杰耶画德纳铸大错杰耶华德纳铸成的最大错误莫过于在分配干旱地区填土地段
的问题上。他利用外来援助恢复一个古老的水利计划,靠水库储存山间湿地引来的
水。不幸的是,他把土地全给了僧伽罗人,有史以来就在这片干旱地区耕耘的泰米
尔人,什么也没有分到。受到这样的剥削和排挤之后,泰米尔人组成泰米尔之虎发
动攻势。杰耶华德纳的私人秘书告诉我,那是主要的错误。这个秘书是贾夫纳泰米
尔人。对杰耶华德纳忠心耿耿。随后爆发的战争导致五万人死亡,更多人受伤,还
有许多领袖被暗杀。打了超过15年,战事还看不到缓和的迹象。

    杰耶华德纳在1988年退休,这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无计可施。他的继承者拉纳
辛哈。帕雷玛达沙是个僧伽罗沙文主义分子。帕雷玛达沙要驱逐印度军队,这是不
明智的做法。印度军队是在香斯里兰卡执行不讨好的任务。印度军队走了,帕雷玛
达沙的处境更糟。他尝试同泰米尔之虎谈判,但是失败,因为他不愿意做出足够的
妥协。

    他当上总统以后,我在新加坡同他有数面之缘。我力图说服他:这个纠纷不是
靠武力就能解决的。惟有政治对策——一个贾夫纳泰米尔人和世界各国认为公平的
政治对策,才能奏效。这一来,泰米尔自治运动的温和拥宪派系泰米尔统一解放阵
线就没有理由拒绝。我说,他的目标必须是通过选举给泰米尔人以自治权,使恐怖
分子丧失广大群众的支持。他却深信自己有能力歼灭他们。1991和1992年,他派遣
斯里兰卡军队同泰米尔之虎拼个你死我活,结果无功而返。1993年,一个身怀炸弹
的敢死分子在五一劳动节游行大会找上他肥他和许多人一起炸死。他的接班人,也
就是班达拉奈克夫人之女钱德里卡。古玛拉堂伽总统,尝试采取谈判和战争二者兼
施的策略。她收复了贾夫纳半岛,但是没有歼灭泰米尔之虎,战事依然不断。这个
国家的古老名称“seen p”是英文字“Seehp ty”(有意外发现奇珍异宝的本领之
意)的词源,现在却成了纠纷、悲痛、哀伤和绝望的代名词,真是可悲。

    新加坡和巴基斯坦两国在1968年建交,但是多年来在贸易或其他方面甚少往来。
在国际事务上,我们没有共同的立场可言。一直到80年代,阿富汗和柬埔寨纠纷—
—两国都由苏联提供援助——才把新巴两国拉在一起。

    齐亚。哈克总统在1982年到东南亚巡回访问时,访问了新加坡。他告诉我,他
访问新加坡的惟一目的是同我见面。他推崇我为新加坡现代化的功臣,我以自己一
贯的答复告诉他,现代化的新加坡是整体合作的成果。我们谈论了印巴关系。新印
双方当时因为对柬埔寨问题存有歧见而发生摩擦。我同意齐亚的看法,就是苏联的
战略和意图造成了阿富汗和柬埔寨的战争。

    他邀请我到巴基斯坦访问。我在1988年3 月成行,他隆重地欢迎我,就跟马科
斯总统在1974年迎接我的情形一样。我们乘搭的商用客机一飞越拉合尔附近的印巴
边界,六架F -16型战斗机就一路护送我们到伊斯兰堡。我检阅了阵容强大的仪仗
队,礼炮鸣放19响,数百名挥舞彩旗的儿童、身穿传统服装的舞蹈员在机场迎接我。
伊斯兰堡的环境显然比德里干净,打理得整齐多了,不像德里那么儠遢,市中心也
没有贫民窟和人潮汹涌的街道,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宾馆和酒店水平也比较高。
齐亚体格粗壮,一头乌黑的直发细心地往后梳理,胡子浓密,声音响亮,流露出满
怀自信的军人风范。他是个严守教规的穆斯林。他下令巴基斯坦军方官员禁酒,一
如其他民众。作为他0 的宾客,我们在宾馆可以喝到当地酿造的啤酒。齐亚在晚宴
上即席发表演讲夸奖我——不单就新加坡而言,而是特别针对我敢于驳斥西方新闻
界一事。他一直留意新加坡政府和西方媒体一来一往的辩论,并为我们喝彩。他曾
经在他们笔下吃过苦头,因此为我们的并不忍气吞声而高兴。他颁给我一枚巴基斯
坦的“伟大领袖勋章”。

    在离开巴基斯坦之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我赞扬齐亚总统勇于冒险为阿富汗提供
后勤支援。如果他是一个胆怯的领袖,当初宁可采取视若无睹的态度,世界局势会
变得更糟糕。不幸的是,5 个月后,新巴两国关系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展,他就在
疑云重重的坠机事件中丧生了。

    新巴关系再次陷于低潮,直到1990年11月,纳瓦兹。谢里夫当上总理。谢里夫
体格健壮,身高中等,但是以巴基斯坦人的标准而言,算是矮小的。他不过是个40
多快50岁的人,头顶却已光秃。谢里夫和布托家族的两位领袖不同,他不是封建地
主阶级出身,而是来自拉合尔一个做生意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在巴基斯坦军事领袖,
包括齐亚统治期间,创立了钢铁、白糖和纺织公司。他在1991年两度访问新加坡:
一次在3 月,静悄悄地到来探求新加坡经济繁荣进步的原因;另一次在12月,这回
是邀请我到巴基斯坦访问,并在开发巴基斯坦经济方面给他提意见。他说,巴基斯
坦以新加坡为模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令人心惊的数字他给我的印象是
急切盼望推行改革,使巴基斯坦的经济更加倾向市场。我答应在第二年前往访问。
他应我的要求,派遣巴基斯坦财政部秘书长赛义德。库雷希到新加坡为我先做一番
介绍。库雷希跟我见了三次面,每次长达三个小时。我们讨论了他早些时候送来的
资料。用不了多久,巴基斯坦所面对的非常严重又棘手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他们
的计税基数低,所得税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许多土地交易没有档案记录,逃
税事件屡见不鲜。农业、铁路服务和钢铁厂获得政府津贴。他们的国防开支占预算
的44%,债息占35%,只剩21%用于国家行政。所以,他们的预算赤字在国内生产
总值的8 %到10%之间,通货膨胀则快达到双位数。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向他们指出解决办法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地选民没受过教
育,地主又控制着目不识丁的佃农的选票,从而掌握立法权,要在这样的国家行使
政治意志,谈何容易。推行土地和税务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地贪污十分猖
獗,国家财产被大量偷取,包括盗用电力。

    1992年2 月28日,我到巴基斯坦访问,前后逗留了一个星期。我同谢里夫和他
的主要内阁同僚,包括财政与经济部长萨尔塔杰。阿芝斯举行过两次会谈。阿芝斯
是天生的乐观派。回国后,我给了谢里夫一份报告,随附一封私函,简要地告诉他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谢里夫是个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人物。他同情的士司机的处境,
便降低的士税收,尽管这引起对其他车主有欠公平的问题。他的商业背景使他相信,
企业私营化是解决增长缓慢的途径,他急于推行国有企业私营化措施。但是在巴基
斯坦,这些国有企业不是通过公开招标出售的。交情,尤其是政治交情,决定了哪
个企业该落谁家。他总相信,无论什么问题,一定有改善的办法。问题是,他往往
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耐心先进行全面的研究,然后才决定采取哪一个解决方案。总的
来说,我相信他比贝娜齐尔。布托更有能力治国。当时贝娜齐尔是主要的在野领袖,
后来接替谢里夫成为巴基斯坦总理。不管有没有达官贵人关照,就经商而言,谢里
夫比贝娜齐尔或她的夫婿阿锡夫。阿里。扎达里都在行。

    回国途中我在卡拉奇停留,前往会见贝娜齐尔。她对谢里夫和总统吴拉姆。阿
末汗满怀怨恨。她说她的政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政府提控她的同僚和夫婿,企图
借此把她和她的政党搞得名誉扫地。腐败的警察在一旁助纣为虐,军队、总统、总
理三巨头恻控制了整个国家。她也说,他们现有的放松经济管制运动始于0 她,私
营化法案也是她当初通过的。

    1992年12月,谢里夫在从日本回国途中到新加坡访问。他要我继续到巴基斯坦
访问,评估他们在落实我的建议之后所取得的进展。他说,列人私营化计划的国有
企业已有60%落实计划,外来投资也增加了。库雷希再次给我做了简要的汇报,结
果发现我的建议有许多并未落实。这正是我一直担心的。我还来不及重访伊斯兰堡,
阿末汗总统和谢里夫总理就因彼此对抗相持不下,双双辞职。巴基斯坦再度举行选
举,贝娜齐尔随后当上总理。

    1994年五月,大选过后不久,我在瑞士的达沃斯见到贝娜齐尔。她一副神采飞
扬的样子,满脑子都是主意。她要新加坡参与一项工程,从巴基斯坦兴建一条公路
途经阿富汗,直达中亚地区。我向她要一份详细的建议书来看。她也要求我们对那
些陷入困境的巴基斯坦企业进行研究,看它们是否还有成功的希望,并加以接管。
她的夫婿兴致更高,他准备在卡拉奇岸外填土造岛,以把它发展成自由港和设有赌
场的自由贸易区。这根本不符合经济效益。巴基斯坦有那么多荒废的土地,哪里还
需要填造一个新岛屿?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国家,有大把钞票,
因此大可以在巴基斯坦投资,使它也成功。

    1995年3 月,贝娜齐尔和她的夫婿到新加坡来访问。她说她采纳了我在达沃斯
提出的意见,并向我保证,她建议推行的一切计划都经过周详的考虑。她邀请新加
坡把劳工密集的工业转移到巴基斯坦。我告诉她,她首先得说服我们的商家。当投
资者每晚在电视上看到卡拉奇的穆斯林以重型武器和炸弹杀害其他穆斯林时,他们
必定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牵涉在内。我没有到巴基斯坦访问。贝娜齐尔在1996年遭她
自己委任的勒哈里总统革职。谢里夫在1997年2 月举行的另一届选举中获胜,再次
坐上总理的位子。

    巴基斯坦根深蒂固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防务开支占用了太多预算。
两大政党领袖之间的敌意浓得化不开,继续毒害着当地的政坛。阿锡夫被控谋杀妻
舅穆尔塔扎。布托,夫妇俩也被控贪污,案件涉及巨额款项,一部分贿款经追查被
发现存放在瑞士。

    巴基斯坦的问题还不止于此。1998年5 月印度进行了数次核试炸,巴基斯坦两
个星期后也进行试炸。两国经济能力都捉襟见肘,巴基斯坦更加不如印度。1999年
5 月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到新加坡访问时,向我保证已经在上个月同印度总统瓦杰
帕伊详谈过,双方都不准备部署装上核弹头的导弹。他大胆表示,由于双方都有核
武力量,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这是大家所衷心盼望的。

    巴基斯坦人是能够吃苦的民族,他们有足够的人才和受过高深教育的人来建立
现代化的国家。但是跟印度冤冤相报的结果耗尽了巴基斯坦自己的资源,致使它的
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5、在欧盟留下足迹

    英国想加入欧共体,是为了摆脱经济增长缓慢而一再带来的问题。因为相比之
下,欧共体成员如德国、法国、比荷卢经济联盟国,甚至是意大利,增长步伐都比
英国快,显然较大规模的市场刺激了它们的增长。我希望同这个新欧洲建立关系,
以防英国日后成功加入时,新加坡被拒于门外。

    英国人在五六十年代对欧洲所采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欧洲人的
看法:欧洲的民情似乎有所不同,又有点古怪,不如一个国家那么团结,又不像英
国那么重视宪制。法国人动辄搞暴动、闹革命或推翻宪制;德国人习惯用武力解决
纠纷。然而当1962年哈罗德。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