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6-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86-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月21日,邓小平受大家之请在小型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讲话,他首先讲了会议的安排,说,从现在起,要搞到明年1月10日,连下次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一直搞到明年1月20日。会议讨论的问题,一、国际形势;二、国内形势;三、明年计划的确定和长远计划的初步设想;四、商业问题;五、基本核算单位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成熟,花不了多少时间;六、党的问题,毛主席在无锡找华东几个省的同志谈了一下,回来也跟我们谈,明年要抓工、农、兵、学、商、政、党七个字,明年要大抓一年……所以建议这次会议议一议党的问题。这次会议实际重点是讨论形势、经济计划和党的问题。    
    邓小平在讲话中,又讲了中央书记处报告的情况。他说:关于这几年的具体教训,最近中央书记处给主席和政治局常委写了一个报告,概括了一下,究竟我们这几年在哪些问题上出了毛病,这是主席提出的,他要我们具体研究一下北戴河会议后这三年的文件和指示,看究竟问题在哪里。毛主席的出发点是这样:只讲过去我们错误的责任,应该是中央第一,省第二……各省去传达,就不肯讲中央有责任,自己担起来了,主席说,这不合实际,所以,主席要我们书记处专门研究一下这个时期的文件,系统看一看,究竟中央的责任在哪里,毛病出在哪里。研究的结果,编了两个本本,一本是毛主席在这个阶段的语录,这是确定我们党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的指导思想。在这方面研究的结果,没有错误。这个本本,将来会印发的,因为这些东西过去没有拿出来过,常委还要先议,还要主席批准。一本是具体的中央指示,批转的文件,比如这个部门那个部门搞的东西,批转了,这个毛病就很多了。许多毛病是出在这上面……而这一部分,说到中央的责任,主要是中央书记处的责任。因为这些文件主要是经过中央书记处拿出去的。接着邓小平谈了中央书记处的错误,大体同他12月16日所讲的相同。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第一部分刘少奇、邓小平主持起草大会报告的经过(3)

    在谈到过去的错误时,邓小平还说:过去这几年的事情,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是出在我们“三面红旗”的指导思想错了,还是出在我们的具体措施,具体政策?我们研究的结果,结论不是指导思想的毛病,因此,不是“三面红旗”总路线的问题,而是我们具体政策的问题,具体措施的问题,是执行总路线中的问题。    
    邓小平讲到这儿时,刘少奇插话说:我说,总路线是不错的,是执行中间的错误,广西有人驳我,说我这个话似乎有问题。我看基本上还是执行总路线中的问题,执行的结果,与总路线相反,中间有很多主观主义。    
    关于这次会议要谈的党的问题,邓小平列举了七个方面:一、要立志气。他说,我感觉,过去我们志气太大了,最近志气太小了,所以要立志气。二、要加强纪律性。三、要强调统一领导,克服小天地。四、要有全局观念。五、要提倡实事求是。六、要搞群众路线。七、要严格党的生活。    
    讲到最后,邓小平向大家通报了七千人大会的准备情况。他说:最后讲一讲,我们不是有七千人大会吗?这七千人的大会搞什么?中央发了通知,把大家搞来了,主要的就是八个字,鼓足干劲,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行动。准备在会议上作个报告。这个报告正在准备,来得及的话,最好在我们的工作会议来讨论一下这个报告。通过这个报告,再去讲。这个报告,由伯达同志主稿,想讲三部分的问题:形势和任务,包括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规划要搞个什么样子,这样来鼓足干劲;第二,讲集中统一问题;第三,讲党的问题。党的问题讲些什么,刚才也提了一些。讲这样三个问题,太宽了恐怕也不行。总之,我们这个会实际上也就是为那个会作准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到12月21日,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已经基本成型,中央文件也整理出两个本本,其中一个关于毛泽东在这一阶段的语录,后拟名为《毛泽东同志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中央书记处编印),印8000份,下发七千人大会。另外一个不详,可能没有下发。    
    关于七千人大会的报告,到12月16日,邓小平还在说要有一个提纲,过了5天,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准备在会议上作一个报告,报告讲三个问题,这个报告正在由陈伯达领班起草等等。具体是什么时间决定起草大会报告的,起草班子是什么时候组建的,目前还不太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到12月21日已经在起草了,报告的内容也明确起来了。    
    关于参加起草报告的同志,如吴冷西所说,他负责起草第一、二部分,梅行、杨波、马洪、廖季立、张沛协助,田家英负责起草第三部分,赵汉、潘静远协助。    
    起草班子成立后,参加起草工作的秀才们立即入住钓鱼台。上午,大家在一起扯。参加起草工作的赵家梁回忆说:陈伯达往那儿一坐,就说,我要死了,昨天又没有睡好觉,你们有什么想法先说说。有时候我们说一说,有时候陈伯达又说了,你们不说,我先说,他就谈开了。其实他早就心里有数了。我们改了一稿又一稿,当时的气氛很好。陈伯达的人品不好,但他对起草报告还是很认真的。我们上午扯完了,下午就写,晚上看电影或者看戏,然后再接着写,很紧张。②    
    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中进行的。    
    12月31日,报告开始有了点眉目,陈伯达将第一部分分送邓小平和刘少奇。陈伯达在给邓小平送报告时附信说:    
    小平同志:    
    这是大家议出的报告初稿的前言和第一部分(形势和任务),文字还很粗糙。现在送上六份,请斟酌决定,是否分送常委同志,并请您提示意见,以便修改。    
    少奇同志处,我也送了一份,因为他问过我起草的情况。    
    第二部分(关于集中统一),今晚可以搞完,明天可以送上。    
    敬礼!    
          伯达    
                 12月31日上午    
    陈伯达在给刘少奇送报告的第一部分时附信说:    
    少奇同志:    
    这是大家议出的报告初稿的前言和第一部分(形势和任务),还很粗糙,现在送上一份,请提示意见,以便改正。    
    第二部分(关于集中统一),今晚可以搞完,明天可以送上。    
    敬礼!    
     伯达    
                12月31日    
    1962年的1月1日和4日,陈伯达又先后把报告的第二、第三部分送给刘少奇审阅。并附信说:    
    少奇同志:    
    这是报告草稿第二部分,请审阅。 伯达  1日    
    少奇同志:    
    送上报告草稿第三部分,请审阅。 伯达  4日    
    从后来陈伯达送报告的情况,未见给邓小平的信。这其中的情况不甚清楚。刘、邓看了报告的第一部分是什么反应,没有文字记载。有一段比较著名的是吴冷西的回忆。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第一部分刘少奇、邓小平主持起草大会报告的经过(4)

    吴冷西说:12月22日,刘少奇看完第一稿专门到钓鱼台找陈伯达、吴冷西、田家英和胡绳谈话。他“劈头就说,报告的起草,还是1959年庐山会议上讲的那两句话,一是成绩讲够,二是缺点讲透。具体意见主要有:(一)过去四年的缺点、错误要摆开讲,有多少讲多少,放开手讲,不要吞吞吐吐,重病要用猛药,要使人出一身大汗,这才能接受教训。(二)这几年的错误,中央负主要责任,要在报告中代表政治局作自我批评,否则下面不服。一年来中央逐步改正错误,要求各地、各部门也改正错误,不能自行其是。(三)关于分散主义要列举表现事实,每个省、每个部都要有例子,一个也不能缺,这种现象太多,太普遍了。(四)这几年的错误,同党内过火斗争,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只反右不反“左”、后半段否定前半段、会后又在党内普遍进行反右倾斗争,有很大关系,党内民主不够,使许多错误不能及时改正。少奇同志特别嘱咐我们:秀才们不要怕这怕那,束手束脚,要敢讲老实话,讲过头了也没有关系,反正是草稿,中央政治局还要讨论,错了政治局负责。”     
    刘少奇的这段话,我们在访问赵家梁时,得到一些印证,他对刘少奇讲的秀才们不要怕这怕那,错了由政治局负责的话印象很深,说有这回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刘少奇认为报告稿在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方面,关于中央的缺点错误讲得还不够,还有点吞吞吐吐,没有放开,因此主张要放开讲,要讲够。关于反对分散主义问题,他认为列举的事例还不到位,因此每个省、每个部都要有例子。在党的问题上,他特别强调了这几年党内反右倾的问题。其实这是中央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少奇抓到了点子上。    
    但刘少奇是不是讲了这个话,什么时候讲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12月31日才起草出报告第一稿的第一部分,而吴冷西说刘少奇是12月22日看了报告的第一稿讲的,首先在时间上就不相吻合。    
    从胡绳的日记和回忆来说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    
    1962年1月1日晚饭时,陈伯达找到胡绳,邀请他加盟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这之前的1961年12月31日,陈伯达已将报告的第一部分送给了刘、邓,之所以次日晚饭时陈伯达找胡绳参加起草工作,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刘少奇对第一部分提出了不少意见,修改的任务比较大,所以陈伯达赶紧加强力量,请胡绳加入进来。    
    1月2日,刘少奇、邓小平来到钓鱼台谈对报告的修改意见,因为任务急,胡绳抱病前往。具体刘、邓讲了什么,胡绳日记没有记载。会不会就是吴冷西回忆的刘少奇那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显然,刘少奇的那段话,是针对整个报告讲的。但其实到1月2日,刘少奇还没有看到报告的第三部分,吴冷西既然把具体的时间搞错了,也很可能把刘分几次讲话的内容记忆成了一次。或许是另一种情况,刘少奇在报告初稿没有出来以前,找秀才们谈谈报告的写法和内容,这也是有可能的。但从吴冷西的回忆本身来判断,又显然说是刘少奇看了报告稿以后提的意见。至少刘少奇讲话的第四点内容,从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起草委员会的那个讲话来看,还没有如此大胆。总之,吴冷西的这段回忆也有待推敲。    
    从1月2日起,胡绳负责修改报告的第一部分“形势和任务”。    
    三天之后,1月6日上午,邓小平来到钓鱼台审看改后的第一部分,边读边议边改,直到14时通过。邓小平走了,刘少奇随后就到了。有意思的是,邓小平通过的第一部分,在刘少奇那里没有通过。胡绳回忆:    
    下午,少奇又来看,看后他找到我,问:你看下面县委书记一级的同志们对形势的估计会满意吗?我说差不多了吧。他举了下面的一些情况,说了有些县委书记的意见。意思就是说,我们把当时困难的经济形势估计得太轻了,讲得不够。好像对前两年工作的检讨也提出了意见。总的感觉,少奇没有通过,表示不满意,于是大动干戈,一直改到凌晨3点钟才大体完成。好像也不只是内容不行,还包括逻辑上的问题。    
    通过胡绳的回忆,可以看出,刘少奇坚持要把困难的形势讲透,那么吴冷西的有关回忆可能也是确实的。最后下发大会的报告稿,基本体现了刘少奇所讲的精神。比如,报告在谈到国内形势时说:“应当承认,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是严重的。196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通货发行过多,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的吃、穿、用都感不足。”“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成绩的,而且成绩很大;另一方面,我们又遇到了困难,而且困难相当严重。”    
    1月7日,邓小平来钓鱼台审看报告的第二部分,没费太大的周折便通过了,对第一部分的修改也表示同意。邓小平走后,刘少奇又来了,通读第一、二部分,这次刘少奇没有提出大改的意见,较顺利地就通过了。晚上,胡绳又帮助田家英突击第三部分,胡绳写了这个部分的“帽子”,虽只千余字,胡绳说搞得好辛苦,也搞到夜里3点钟。搞完如释重负,倒头便睡,那里吴冷西、田家英还在统改第三部分。睡梦中,吴冷西、田家英曾两次催促他起来和他们一起审改第三部分,但无论如何,胡绳也赶不走睡魔,“已不能读稿了”。    
    1月8日,邓小平上午9时就来到钓鱼台,审读报告的第三部分,比较顺利,通过了。之后,刘少奇也来审读第三部分,未提大的意见,基本通过。    
    通过上面胡绳日记的记述及回忆,也可以印证吴冷西讲田家英的第三部分改动不大,通过得比较顺利一事。    
    在刘、邓审改第三部分的同时,为了抓紧时间,听取参加小型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对报告的意见,刘、邓吩咐将报告的第一、二部分先发到与会者手上进行讨论。参加小型工作会议的同志是8日和9日上午看稿子,9日下午进行了讨论,议论甚多。    
    刘少奇在钓鱼台同起草班子一同改好稿子之后,还不放心,又将稿子带回家中继续琢磨。8日夜12时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上批示:    
    胡绳同志:    
    此件我又把前面几段看了一遍,有一点修改。国内形势部分还有些地方是别扭的,请你们明天好好再改一遍。    
    1月9日,起草班子在钓鱼台将全稿重读一遍,进行文字修改。他们本以为半天就可以完成,结果因为刘少奇对第一部分还不满意,他们一直弄到深夜才将稿子全部改完。这一天刘少奇再次来到钓鱼台定稿,邓小平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