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者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者调查-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事长任志 强的年薪700万。像徐铁峰、任志强这样的年薪,在一般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在 企业领袖CEO中并不少见。    
      在CEO中,其年薪具体到每个人很不一样,甚至差距甚远。 在2002年9月的“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02届年会”上,作为国内地产界领军人物之一,任志强向外界披 露了他的个人收入和纳税情况。由于在他主持华远集团工作时取得了公司总资产扩 大200倍、超过100亿元的惊人业绩,任志强目前年薪高达700万元。这一数字引来同行的羡 慕,同为地产界两大“旗舰级”上市公司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其年薪就与任志强相差甚远。 王石称,他的年薪不到60万,加上奖金也不超过100万。    
      除了年薪以外,时下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也造就了企业领袖们的巨额财富。    
      国内的首个MBO案例是美的股份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美的股份公司工会以及公司董事长何享 健等20多位管理人员,出资设立的美托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股份转让一跃成为美的股份公司的 第三大法人股东。之后较有影响的还有,由宇通客车董事长兼总经理汤玉祥等管理层控股的 上海宇通创业投资股份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郑州国资局下属的宇通集团89。8 %的股份。管理层收购股份,实际上是占有财富,通过MBO,这些企业的领袖所得到的岂止千 万?另外,股票期权也是企业领袖的财富来源之一。    
    


第二部分第27节 引入股票期权

    引入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是业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尽管各种探讨之声和举棋不定延缓了国内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脚步,但是,股票期权早已 在许多国内公司中实行了,并且,这成为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巨大财富的获取形式。    
      2002年5月,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决定,向其附属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及 北京开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开思软件有限公司共22名高层管理团队和主要技术骨      
    干, 授予总额为562万股、市值近千万港元的股票期权。此举使该公司的高官们获得了一笔为数 巨大的收入。    
      据统计,像金蝶集团这样做的,估计目前全国不下200家。此举造就了不少的百万千万富翁 。尽管如此,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领袖来说,他们却多是通过个人创业的方式 积累财富的。    
      这一批人早已将自己和企业连在了一起,他们无所谓工资、奖金、期权,整个企业就是他的 财富。他们和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14位的上海新 高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新康就是个人创业迈入巨富之列的典型代表。从1973年起, 20岁的陶新康以1万元的资金办起的蔡桥家具厂一步步发展,如今,新高潮集团总资产已超 过22亿。    
      “无论什么时候,新高潮都是我的‘自留地’。尽管钱来得看起来有些‘老土’,但这却是 最殷实可靠的。”陶新康自豪地说。    
      在资本运营成为企业扩张的聚财方式后,广泛的参股、收购上市公司也使一些企业领袖 成为巨富。    
      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大赚其钱的典型,当数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 。    
      1992年,袁宝离开曾供职的中国建设银行,在北 京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启动资金 20万元,公司主要靠租地卖物种赚钱。后来,随着公司业绩的好转,袁宝 决定参股一些他所 看好的企业。建昊公司先后参股三九胃泰、四川蜀都大厦等企业,不久,那些企业相继改制 成功,股票纷纷上市,大幅度升值。此时,建昊公司抽身而退,抛出股票,积累了大量资金 。    
      拥有了巨额的资金后,袁宝走的是一条更省时、 更便捷、更能快速见出成效的路子,即收购企业,投资经营,结果,建昊公司的雪球越滚越 大。到1996年秋,建昊集团在北京成立,4年时间其拥有下属企业达60多个,资产总额已高 达30个亿。    
      企业领袖是企业的无价之宝,他们的身价也和体育明星一样,常常是天文数字。跳槽也 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的跳跃,并且,这也成为众多才华横溢的高级管理人才获取巨额收入的 途径之一。    
      用友集团现任总裁何经华从原先供职的宏道资讯北亚区总裁位置上跳槽,实现其身价的飞跃 ,就是此中代表。    
      据说,何经华2002年初受邀到用友集团演讲,由于演说精彩,受到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的 赏识。用友集团是以年薪人民币500万元的重金,掳获何经华之心。这个诱人薪水不但是何 经华任职宏道资讯时薪水的数倍之多,同时在当前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两岸网络界,也是数一 数二之高。何经华应邀而来用友,结果,这次跳槽也把他的财富数字提升跃上了一个大台 阶。    
      中国企业领袖的收入来源远不止上述列举的这些,但这各种各样已知的和未知的名目,却造 就了他们成为中产者中最富有的群落的现实。    
      企业领袖是目前我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上层群体之一。    
      7演艺影视界:来钱最易的时尚先锋    
      2001年9月11日北京千龙新闻网报道:“小燕子”赵薇7个月赚2160万港元(约480万新元), 成 为30岁以下收入最高的女星,陈慧琳紧追赵薇,2001年头7个月就赚了2150万港元(约477万 新元),只比赵薇少了3万新元。接下来的季军是容祖儿1620万港元。    
      同时期,香港的一家《资本杂志》披露了30岁以下女星在2001年头7个月的收入。    
      10位榜上有名的女星除了前三名的赵薇、陈慧琳和容祖儿之外,还有郑秀文(372万新元)、 章子怡(346万新元)、林心如(335万新元)、梁咏琪(303万新元)、舒淇(282万新元)、杨千 (280万新元)和张柏芝(270万新元)。    
      演艺界的高收入,使他们大多数人早早步入了中产之列,成为富裕人士,对于影视演艺界的 高收入,一直以来人们颇有微词,唱一首歌三四万元、露一次“脸”六七万、演一集电 视剧也上万,相对于其他人的“劳动”来说,影视演艺圈是最容易造就高收入的“中产者” 了。    
      演艺界的高收入来源于国外同行的影响,在我国最初起源于“走穴”。    
      “走穴”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但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行为最初阶段时,它被认为 是“不合法”的。    
      对于最初的“走穴”,广州《时尚》杂志主编殷一平先生在他的《高级灰——中国城市中 产阶层写真》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那时演员背着单位私自外出演出是不允许的,如果是义务的也还说得过去 ,但收钱卖票是绝 对不行的。然而,专业演出团体不能填补演出市场的巨大空白,“穴”存在了,那些“精力 充沛”的演员偷偷地开始了走穴。    
    


第二部分第28节 “八面威风”

    最初参与“走穴”的演员并没有今日这般“八面威风”,他们认真地唱念做打,某著名影 星一人一晚上要演上六七个节目,并且是连演数晚,又唱又跳,走一回穴如同生一回病。但 能有这种机会已属不易,为挣钱也就顾不得累和苦了。其中,比明星更累的是那些“填空” 的无名演员,演员下场休息时就由他们补台,他们模仿明星,哗众取宠,由于不是票房保证 ,所获甚微。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补台填空的演员一晚也就挣百拾来块钱,但是,走穴 的演员收入却不菲。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穴”才渐渐变得了名正言顺,并渐渐演绎成了商业演出,但是由 于这时国家对演员参与此类 演出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管理一直不很严格,不少人一方面不断提高出场费,一方面又不缴 纳税费,这使得演艺圈的灰色收入迅速增加,许多人因此,跨入“中产”。    
      走穴的高收入使演艺圈的人对财富的意识整体得到了提升,片酬出场费比着赛地往上涨。 20世纪80年代初拍电视剧的主演一集片酬不过二三百元,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主演的片酬 就变成了一集5000元,10年间翻了20倍。知名度高的明星接拍一部电影动辄几十万或上百万 ,小有名气的也是一开口十万、八万的。 尽管演艺圈收入高,但只限于明星,无名小辈是难入“中产”的。人前高贵的明星背后的成 名之路却是十分曲折、艰辛无比的。    
      许多如今红得发紫的有名气的女演员和明星,当初只身来到北京闯天下时,一个个都是吃尽 了苦中苦,他们租着 近郊农民的平房,为了能上戏,天天都穿梭于北影、八一厂之间,像猫人一样寻找机会。初 次上镜,只露了个背影,也欣喜若狂。如果得到一个小角色,为了保住这些角色,他们经 常出钱请摄像、请灯光,甚至请剧务吃饭,或给他们送礼,甚至,剧组里的每个人都是 他们苦心巴结维系的对象。对于导演、主演,他们更是恭之又恭,甚至不惜性命身家相许 。其打拼的结果是:幸 运的,得到大牌明星提携,得以在剧中扮演第一男、女配角,一夜走红。“倒霉”的,赔了 夫人又折兵,懊悔不已,永远“默默无闻”下去。    
      当然,进入21世纪,无论是演艺圈,还是影视界,对个人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了,要成为明 星除了漂亮的脸蛋和演技外,还需要高学历;这使许多“闯天下”的女孩们难了许多,由于 电影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的一些年轻人往往成为导演们垂青的对象,由此也造就了巩 俐、赵薇、黄磊等一大批明星。因此,要入中产,先进学校,成为了演艺影视界许多人的 选择。    
      目前,影视明星赚钱的路子主要是进行演出活动。尽管演戏、唱歌是他们一种赚钱的手段, 但是对 于一般演员来说这并不是惟一,也不是最便利最高效的手段。一般演员演戏,每集也不过几 千元而已,每集上万元的报酬也并不多见。而很多时候,一些名导演、名制片出马,许多演 员是“义务劳动”,例如,重拍《射雕》时,就有很多演员眼巴巴地等着机会,一些演员大 呼:不要报酬出演某某。所以大多数只靠演戏、唱歌的演员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富有,只 有那些大牌明星才可以获得巨额的片酬或出场费,明星才可以进入“中产”之列。    
      涉足商界是演艺明星赚钱的另一招式。利用自己的名气,在商界闯荡是很多明星涉足以求财 富的事情。    
      香港女星张敏利用自己的美丽、名气在内地开办美容院,庾澄庆则在台湾开饭店,不时请圈 中好友前来捧场。而一些老艺术家也有不甘心寂寞者,下海经商。刘晓庆的商海浮沉颇 有传奇色彩。而以“林妹妹”出名的陈晓旭对于演戏早已不再留恋,生意经也念得不错。这 些艺人兼商人为其他明星 做了典范,演而优则商,歌而优也商。名气本身的资本升值很快,明星们也就很快地富裕起 来。    
      在时下,做广告也是明星们发财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当年李默然作为第一个食螃蟹的人,曾经遭到了众多的非议。而现在,一个明星如果不做广 告,似乎就少了才气,不是红星。许多人一旦走红,成为明星就提高力度,把自己和广 告联 系起来。在眼球经济越来越热的时代,他们做一个广告,或做一次代言人,少则几十万元, 多的几百万元,上千万的也有的是。2000年,巩俐拍摄盖中盖口服液广告的费用是220万 元。目前,国内广告酬劳最高的红星,是 能导又能演的姜文,身价是介于200万至300万人民币之间。    
      在中产阶层队伍中,影视演艺界的明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除了杰出的表演才华和巨额 的财富外,他们还多是时尚和潮流的先锋,引导着社会时尚的流行风。    
      8传媒界:靠山吃山的中产者    
      北京是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媒体从业人员也是人才济济。其薪酬和福利虽各有不同, 但是,其中也造就了一批高收入者。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这些高收入人群也是中产阶 级部落之一。    
      把媒体从业人员,列入中产之列,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外。事实上,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媒 体从业人员的收入并不比其他中产部落群体差。    
      (1)传媒界的收入秘密。    
      在目前的北京,从事传媒的编辑、记者的收入已完全走出了计划经济的工资色彩,大多数 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已经转型为工资加稿费的模式了。    
    


第二部分第29节 媒体新闻界

    在媒体新闻界,工资通常是不变的,而可变的、占收入大部 分的是稿费。目前,媒体中计算稿费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的 部分和超额完成的部分一并算稿费;二是给定一个任务量,完成任务的部分不算稿费,超额 完成的算稿费。如果是采编分离的,那编辑就没有稿费,只有工资加版面费,记者则 是工 资加稿费,有的是根据完成的条数算任务,有的是根据字数算任务……虽然各媒体根据自身 情况 有所不同,但基本计算薪资的方法大概如此。其中,通常按字算钱的稿费在60…300元/千 字不等,按等级来算      
    稿费的从800…30000元/篇不等。    
      媒体圈中收入较高的是跑IT、房产、汽车这些行业的记者。    
      在媒体圈里,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举办单位通常都要给 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不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往往就能跟工资 收入持平。在北京的主流IT媒体中,大多记者编辑的工资收入在3000…5000元/月。有少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