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者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者调查-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在短短十几年,30家企业的全面创办与先后获利,使黄振业的益通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集 科、工、贸、投资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只是在那些 传统的行业里展身手,做文章,并取得了成功。    
      从黄振业成功的例子可看出传统行业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对于财富的积聚,无论是建筑 、纺织、化工,还是服装、餐饮、日常用品生产等,这些传统的领域都极具魅力。事实上, 许多如黄振业这样的中产者都是在传统的行业起步、腾飞的,他们或在这些行业中创业,或 从业,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最终达到中产。    
      传统的行业从业人数多,并且市场已经成熟,竞争更激烈,利润更少,为什么传统的行业中 许多人仍然能够获取较多的财富,有较大的发展呢?这是因为传统行业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 息息相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例如,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人们都 离不开服装、餐饮、建筑……等传统行业的生产,另外,传统的行业,对于大多数来说,一 般比较熟悉。选择在传统行业创业有如下优势:    
      (1)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2)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商品有市场、有前途,知道不同产品优劣及消费者的需 求,知道市场的发展方向。    
      (3)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4)朋友多,门路熟,人际关系好,办事渠道畅通。    
      这样,事业兴旺就有了充分的条件。相反,如果所选择的为新兴行业领域,则人地生疏,信 息闭塞,办事门路不熟,事业发展就会受到许多制约。 对于从业者来说,选择传统行业也容易有较快或较大的发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选 择一个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作为发展事业的基地,往往需要很长的熟悉时间和适应阶段,甚 至有的工作需要从头学起,并且前途未卜。选择传统的行业容易较快进入职业角色,并且有 所作为。    
    


第三部分第70节 致富的催生器

    “别人卖电脑,卖技术,卖知识,我们干的纯粹是‘泥瓦匠’的行当。”某工科大学建筑系 毕业的小王是北京建筑总公司某工地的项目经理。他说:“不能说传统行业的工作不重要, 1998年 整个建筑行业4级及其以上的企业完成总产值就达到了1万亿,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还 多,这说明传统行业还是大有前途的。并且,我们身边许多人早已提前跨入了中产,虽然工 作环境没有写字楼那么好,一天工作下来满身尘土,但是,天天我开着自己的车上班下 班,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潇洒。”从2002年9月份开始,日本调查中心和北京世      
    研中舆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 同时进行了一次中产阶层调查,也证明了在传统领域中产生和存在大量中产阶级的事实。 其中,中产阶层所属的行业比例最高的是服务业,各行业比例具体数字为:行业百分比(%)服务业20。2制造业13。9流通业(批发、零售)7。6交通邮电业7。0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6。6建筑业4。0金融保险房地产业4。0卫生体育福利业3。9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3。7其中,还有比例低于3%的行业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矿业及土木采掘业、农林牧渔 业等。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中产阶级在传统的行业还是占据着较高的比重,传统行业仍然是中 产阶层有所作为的舞台。    
      在同一时期,亚洲市场调查公司(AMI)也历时两个月,完成了一项对“当代中国精英”的 调 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从职业特征来看,中产阶层的成分比较庞杂。一般工作在主流的或 流行的行当,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包括那些以脑力劳动为主,兼具体力劳动的职业 ,如高级技工等。”其中所谓的主流行业,多是传统行业,主要是机械制造、纺织、化工、 商业、服务业等等,从事决策、管理或技术工作。    
      毫无疑问,并非所有的中产者都是在那些尖端的高科技行业,传统行业仍然是许多人施展本 领,向小康和中产进军的领域。    
      2新兴的Internet:致富的催生器    
      所谓的IT、电信行业就是中产阶层们“致富”的“流行的行当”。    
      新兴的Internet是许多人迈向中产的财富催生器。    
      由于Internet的诞生和普及,当今社会成为了一个“网”,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使全世界 的人都变成了邻居。在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就了无数个网络英雄。先点鼠标,再 点钱,不是幻想,而是世纪之交由神话演绎成的现实。    
      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负责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 很清闲,但他可以常常接触电脑。    
      1994年,在孟超的指导下,丁磊在宁波建起了一家BBS站。有在电信局工作的便利条件,他 负责 国内的转信服务,当时,台湾地区的BBS站点也非常多,而另一位网友负责往台湾的转信。 本 来两岸的网民们在上面多谈的是技术问题,但是谈得多了,就难免会牵涉到政治。丁磊的站 点刚刚建成不久,就碰到对方的“双十节”,于是大陆的3000网友便与台湾的几百万网友 在 他的BBS上激烈地争吵起来。对此,台湾一家多媒体杂志《光碟月刊》1995年1月号第8期上 便出现了这 样一则消息:“各位一定很难想像中央政府尚未开放直航前,两岸已经透过电话线展开‘第 四通’……”丁磊也没有想到,本来是玩玩,结果却玩出了个“第四通”。    
      正是这段BBS的经历,让丁磊意识到信息时代真的来了。    
      几个月之后,1995年5月,丁磊辞职去了广州。    
      他先在一家外资公司打了一年工,凭着在电信局的两年工作经验和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他又 应聘 到广州飞捷——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当总经理技术助理。这时候,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 ,丁磊开始深入地接触了互联网,也就是在这家公司里,丁磊制作了他的第一个个人主页, 主页的名字叫“网络大少爷”。    
      在广州飞捷干了一年,他又辞职走了。    
      “我一直有一种想法,就是自己做点什么。”丁磊说。1997年5月,丁磊拿出了自己几年的 积蓄,加上向父母、弟兄们借的钱,凑足50万元注册了他自己的公司。公司起名为“网易” ,英文为NETEASE,意思也是“网易”。    
      50万元很实在地就花出去了,买了几台电脑,几台服务器,租房子,装修,账面上就不剩 什么了。    
      这一年丁磊25岁,而公司总共有3个人,平均年龄是22岁。    
      3个人,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屋里写软件。公司成立两个月后,网易便推出了免费个人主页空 间服务。由于是新公司,知道的人并不多。第一个月,前来注册的网民不过100多个,于是 丁磊买下了北京在线、中网、瀛海威等国内5个站点3个月的广告,一下便在网民中引起轰动 。因为这时虽有几家公司提供免费的主页空间,但是地方很小,只有几十K,网易一下子 推出20M 的免费空间,在网上居无定所的网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天地,纷纷投奔网易,安家立“页 ”,两个月后,网易个人主页用户便达到10000个。网易因为免费主页服务,在网民中声名 远扬。    
      1997年12月,丁磊他们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软件开发出来了。    
    


第三部分第71节 免费邮件系统软件

        
      最初,丁磊设想自己经营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但是电信部门不批;进行合作经营,电信也不 干。    
      对于当时的情况,后来丁磊回忆说:“我开始拿着可行性分 析到处寻求合作,结果很多人对我们的东西根本不懂。我不得不提出合作经营并且提出利润 六四分成,我们得四,这一下对方醒了,他们看到我们投了钱反而不担心,觉得会有前途, 于是提出要购买整个系统      
    。当时我的想法是在国内独家经营,不希望出售,于是答复不卖。 ”“最后,我看再拖下去也没有意思了,于是答应出售。可是对方又提出要同时附送域名。 ”丁磊只好同意。本来一套软件应该能卖100万,但是,实际上,他的第一套软件只卖了25 万,还送给了人家一个163域名。    
      1998年3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163开始提供服务。谁也没 有想到,网民们的反应竟是那么强烈,每天注册用户达2000多人,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达到了 30万用户。看到163的成功,先前对丁磊冷眼相看的公司纷纷打电话,要求购买邮件系 统。而后的几个月内,使用网易电子邮件系统的首都在线(263)、金陵热线(99 0)、河南商都信息港(371)、云南信息港(ynmail)、金华热线(18 8)、香港国中网(freemail。china)和香港免费电邮(freemail。hongkong)纷纷 开通。    
      如果说1996年中国人刚刚开始了解互联网,1997年网民们开始进入互联网,那么1998年 ,中国网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应该是几乎每个人都忙不迭地去申请一个甚至几个免费的电子 邮件地址。163、263、188、126……这些简单易记的数字化的邮件地址让对互联网感到 陌生的中国网民对Internet的感觉一下子亲近了许多,而“免费”更让人感到Internet离自 己真的并不太远。    
      这样,丁磊的软件也卖出10余套,价格也远远高于当年的25万。    
      免费邮件系统软件的成功使丁磊信心大增,于是网易“变脸”,建立网络用户,此后不到一 个月,访问量大增。    
      在1998年7月的CNNIC十大中文网站评选中,网易获得了第一。据同期发布的《中国INTERNET 发展状况季度报告》显示,网易在中国Internet用户中受欢迎程度仅次于Yahoo,是中 国最受欢迎的中文网站之一。1999年1月,网易在十大中文网站的评选中再一次获得第一, 丁磊 被评为1998中国十大网民之一。涉足网络经营刚刚两年,27岁的丁磊,成为了当今中国ICP( 网络信息提供商)中不可小视的人物。    
      “网络大少爷”变成了真正的网络少帅。2000年6月30日,网易在美国NASDAQ 成功上市,丁磊的个人资产达到1。34亿美元。    
      网络中孕育着无限商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许许多多的白领们跨入了IT电信 行业。    
      国际互联网和其他信息网络的突然出现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好机会,这些机会被称之为现代淘 金。这个比喻看来很恰当,因为人们的情绪与1849年在旧金山淘金时,以及商业电视最初开播时的情绪是一样的高涨。    
      国际互联网和其他网络通过PC机、电视、移动电话和电缆将信息带进生活,它们提供 的机会比过去任何时代所提供的机会都更为美妙。    
      Internet的无穷魅力,使得各路英雄们都把它当做了发展的最佳竞技场。Internet承担了 中产者催生者的角色。    
      由Internet催生的新中产者太多了,我们抛开杨致远、王志东、丁磊等大腕级人物不谈,光 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新贵和IT白领,就很难一下数得清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正在有增无减 。    
      在这个行业中,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年龄都是20岁上下,Internet是年轻人的翅膀,它帮助他 们飞向成功。    
      3知识产业:智本+资本+权本+创意    
      目前,知识新经济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髦的热门话题,而且是许多中产者致富的一个实在的 现实渠道。    
      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高文 化、高谋略为策划的发展经济模式,智本+资本+权本+创意,已成为成功致富的公式。李阳以他的疯狂英语疯狂了大半个中国,提前跃入中产之列;从 美国归来的段祺华律师5年为中国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多美元,自己也获取了巨额的报酬。    
      作为新一代生产力的重要表现,知识产业已经是现代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知识产业包括 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策划产业等等一系列新产业群;它以文化、脑 业、知识、人才、信息、科技、创意构成自己的最基本的经济要素。这些文化的、经济的因 素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如策划师、咨询师、会计师、律师、审计师等等。其中 大多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大潮中起舞弄潮成为中产阶级。    
      知识在其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地生长出大经济因子,这些因子又继续生长,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全方位地交叉,而这个时代的大机遇往往就存在于这些交叉点上。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日益生长出大知识因子,不断地向文化知识生活领域全方位交叉拓展,这些交叉点也是机 遇点。只要这种拓展在一直进行着,机遇也就一直不断地出现。虽然这种出现是一闪而过, 不会有长久的停留,但是能在这个时代抓住机遇的人,就能够成为财富的英雄。    
    


第三部分第72节 新的天地

    最年轻的私立大学校长秦和就是一个这样抓住机遇投身知识产业而迈入中产者行列的典型例 子。    
      大学毕业后,秦和被分配到长春市一所高中当英语老师。当时的她几乎跟她的学生一样大, 但是,很快,秦和就创造了一套特别的教学方法,整堂课都用英语教学,并采取口语 与手势 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一切在20世纪80年代一所普通高中里是极其鲜见的。每到秦和      
    的课, 教室里就爆满,连走道上都是慕名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