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者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者调查-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有我们今天呀!”目前,我国的中产阶层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是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 济制度的坚定支持者。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产阶层对于现实的国情,甚至社会上尚存在的一些弊 端也有一个较为理性的、全面的认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现存的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上的一些弊端,让许多人深恶痛绝,惩腐治贪的呼声很高。中产阶层由于与地方官员过往甚密,通过这些交 往,他们中不少人认为,当今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各级官员,是建国以来 最热心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对于各种腐败,一般百姓不加分析,但是,中产阶层人士对此有 较为恰当的看法,一项调查表明,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群体对一定程度上社会弊端表示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例如,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一位从事房地产经营的中产企业家说:“‘一大二公 ’的所有制实际上就是毫无指望的‘无人所有制’。现在一些国有资产流失到个别人的手中 ,这种过程确实充满了灰色地带,也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性。然而,我认为,这些资产流失到个别人手中后,他本人与其家庭可能消 费一部分,但是,这充其量只是他们全部拥有的资产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他们会把其 余的绝大部分资金通过最为精打细算的方式,投入到市场经济的生财过程中去。事实上,大 多数对于自己拥有的财产的使用量是很谨慎的。例如,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上一个房产项目,不得不在一块地上反复考虑整整三四个月,在充分地考虑了可行性以后才作出决定。    
      以市场规律来合理地配置其余百分之九十甚至千分之九百九十的资源,把它们用来创造就业 ,发展生产,这种生财行为,不但有利于自己,也同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尽管这样的说法不一定正确,但是,这反映了中产阶层对于现行社会弊端的分析态度。在许 多国家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实行过程中,中产阶层是最热心的支持群体。    
      中产阶层认同中国目前选择的先经济后政治的发展模式,并且认为这是中国进步的希望所在 。    
      他们比较关注中国新的市民社会的出现,认为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温和的知识分子、知识型的企业家与新一代的技术专家这三种社会力量的结合,将会使中国逐步为实现中国民主和社会进步创造必要的经济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香港某报纸因此评价说:“改革20年以后的当今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成为主张在保持政治稳定的条件下的渐进变革的‘新保守主义’改革思想的社会基础。”    
    


第六部分第163节 对中国的现状与前景

    2对中国的现状与前景: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中产阶层是一个具有自信的社会阶层。    
      他们不仅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充满信心,而且对于国家的发展前景,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2001年11月12日,《北京晚报》报道,由日本调查中心、北京世研中舆联合实施的“中      
    国中 产阶层状况第一次调查”,在被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人对社会持乐观 态度,86。5%的人认为中国“社会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最新的《2003年中产阶层生 存状况调查》也显示:有将近90%的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乐观的态度。    
      中产阶层是一个在改革中普遍获益的群体,其收入的提高反映出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利好,为 此,他们从自身的深切感受中对中国的现状满意,对未来充满乐观。    
      当然,前方的道路也不一定平坦,但是,中产者们相信,由于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与国力 的增长,国家有足够的能力与资源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与困难。    
      在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横祸中,中产阶层显示出对政府战胜疫情的信心。4月18日 ~19日,在非典瘟疫在全国蔓延,人心最惶恐的时候,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对广州、深圳、佛山、湛江等10个地级市的2033名常住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过半居民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非典”,但是,逾8成居民表示对政府彻底战胜“非典”有信 心。对政府最后一定会彻底战胜“非典”疫情不同程度表示有信心的居民高达84%;其中, 表示“有 信心”的近70%,超过14%的人表示“较有信心”,而表示“信心不大”或“没信心”的人合 计仅为2。7%。    
      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份调查表明:尽管有70的人认为“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有较大影响” ,但 是有92%的中产人士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不会因此受影响”,大多数人对我国8% 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信心。    
      展望未来,中产阶层对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 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强大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3爱国,具有正义感    
      作为一个新兴起来的社会群体,中产阶层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 的知识分子情结,他们爱国,有一定的正义感 。    
      在我国目前的中产群体中,无论是私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企业CEO、大学教授、科研 人员,还是各类白领,他们都希望国家尽快进入一个进步、民主的社会,人人享有幸福;他 们 比较关注中国的统一问题,认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行 为坚决反对。    
      互联网上有一个关于中产者对于日渐嚣张的“台独势力”的态度调查,有973%的人反对分 裂国家,反对“台独 ”,认为“‘台独’是逆历史潮流、背叛祖先和民族的行为”,有984%的人认为“‘台独 ’不 利于中华民族的强大”,有90%的人对“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应该对其实施武力”,甚至 有人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反对“台独”的战争,为捍卫国家的统一而战。    
      另外,中产阶层大多数希望国家早日迈向宽裕、小康大道,迅速强大起来,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应有的作用。同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表示关注 。    
      我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发展历程也无不证明: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是现存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毫无疑问,中产阶层对于我国现存秩序 的积极肯定,对未来的巨大信心,对国家统一的愿望是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助力 器。    
    


第六部分第164节 中产阶层的参政方式

    二、中产阶层的参政方式    
      2003年3月7日,一条“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私营老板获空前广泛参政空间”的新闻,从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北京传出。    
      新华网记者于绍良、张玫报道,正在北京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      
    一次会议上,出现了一百多位来自非公经济的代表委员,数量之多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空前 。    
      对此,中国广播新闻网称:“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是‘改造对象’的私营企业主,如今正昂 首阔步走进国家最高权力殿堂。”“民营企业家正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尹明善说 。    
      65岁的尹明善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步入高级政坛第一人,2003年1月,他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紧随其后,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也当选为该省政协副主席。在浙江省当选的8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就有14位民营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徐冠巨说,这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中产阶层参政的一个里程碑。    
      改革开放初期,非公经济在我国是以主流经济形式的“异己力量”出现的。在1989年, 中央文件仍规定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如果是党员,要劝其退党。但是,到了2002年,逾二成的私企主都是中共党员。据中央统战部最新一项调查表明,到2001年底,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注册资金21648亿元。戴建中认为,随着私营老板这些社会新阶层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他们必然要追求政治上的发言权。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顺应形势,把他们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新阶层人士开始空前地登上政治舞台。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委员会新当选的22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民营企业家的人数由上届的两个增加为7个。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已有数万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对于这一现象,国外观察家认为,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动员和吸收新的社会阶层,提高其政治地位,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十六大和2003年的“两会”为标志,随着私营老板等中产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日趋活跃,中国经济的列车也将在高速轨道上隆隆前行,经济的发展,也必将促进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突飞猛进。    
      在不断迈上民主、文明的征途上,我国中产阶层参政已经势不可挡了。但是,我国中产阶层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其参政具有自己的特点。    
      1个性英雄:不合群    
      中产阶层的参政特点首先是由其群体的个性英雄的人格决定的。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在群体“人格”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独立性强,不接受传统体制的束缚,敢于自己闯天下。    
      二是能力强,很多人被称为“能人”,而那些能够取得生存发展、积累起大量财产的人,几乎各个是能人。    
      “独立性”与“能人”的结合,使他们成为“个性英雄”。他们较少与他人进行实质性联合 ,也较少能组织成紧密型的群体。    
      在中产者创办的企业中,他们多数是单独出资的,人数占60%以上;而且,随着年龄递增,创业时的投资者人数递减,即单独投资的倾向增加,二人合伙和多人合伙的减少。另外 ,25岁以下年龄组中由3~4人或5~10人合伙,共同出资的占10~20%左右,26~35岁组中由2个人合伙的占20.2%。这表明,中产阶层投资多数是单枪匹马地干,中年业主即使合伙也是限于二三个人之间,老一代“老马识途”者更倾向于单枪匹马。    
      一般来说,人们在开办或经营企业时,都存在资金不足、生产场地狭小、技术薄弱、原材料缺乏、销售渠道不畅等困难,很难同时具备诸多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因此 许多人采取与人合伙的方式,汇聚几个人的资金,综合各自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来承担 风险。但是,在私有企业中却表现出一个这样的现象:在私营企业中,合伙投资人数却逐年 有减少的现象。    
      在北京一项有关私营企业的调查中,2001年较1999年在总体上,独资企业增加了0.8%,2人合伙与3~4人合伙分别减少了0.2%和0.9%,10人以上的合伙稍有增加,但这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而不是合伙企业。从年龄上考察,25岁以上组表现为3~4人或5~10人合伙的减少,2人合伙或1人独资的增加;26~35岁组表现为2人以上合伙的减少,1人独资的增加。并且,在能够延续和生存下来的合伙企业中,多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合伙,而不是无亲缘关系的朋友之间的合伙。    
      在中产阶层中,不仅私营企业家表现出不合群的倾向,另外像律师、自由撰稿人、文化人等也都是独立人,他们在自己的空间中生活、工作;公司中的白领也表现出与其他人相对强的独立性——这往往以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体现出来,他们的工作很少有 协作的特色。    
      事实上,中产阶层多是“独立人”组成,他们倾向于单枪匹马地创天下,独立地进行工作, 表现较弱的群体性。    
      尽管中产阶层涉及到各行各业,甚至是不同的人群,但是,在不同的中产阶层成员之间,一般却较少来往。甚至,他们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是如此,彼此之间除了业务上的往来 之外,较少有人际或人情往来。    
    


第六部分第165节 业务纽带

    在不同行业中,中产阶层之间因为没有业务纽带,彼此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很少凑在一起。 他们绝大多数是从其他所有制单位、其他职业上转化过来的,以前在地位、职业上形成的“落差”还影响着彼此的看法,官员出身的看不起有过“监狱史”的,科技人员出身的看不起没有文化的“暴发户”,他们之间不仅较少沟通,而且常常不相往来。在中产阶层中,平常来往的朋友多是同乡和过去的同学、同事,其中包括机关干部、企业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普通工人、务农农民等,以及在经营过程中认识的业务人员和政府官员,限于有业务关      
    系的范围之内。    
      中产阶层的这一特性,表现在同行之中也是如此。相对来说,交往比较频繁的企业界 也是“难相往来”。    
      在资金流动和投资方面,中产阶层之间相互融通和相互投资很少。一项关于私营企业的调 查表明,1992年,私营企业主中向自己企业之外的投资只有4.1%,25岁以下的业主100%没有向其他企业投资,46~55岁的业主中向其他企业投资的较多,也只占5.7%。所有被调查的业主,取得5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投资分红的只占0.3%。尽管这种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是资金和投资仍然没有构成私有企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