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者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中产者调查-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置身这样的场合,人们忽然感觉到,这分明是一个全球化的缩影……对于刚刚迈进新世纪的我国中产者来说,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如何面对它呢?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全球化,应当是指由于高 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 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扩散和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互动过程。 来自美国马 里兰大学的厄内斯特?威尔逊教授则指出,对世界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是一种状态,也是 一个趋势、一个过程。还有一些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经济全球化可以说 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继续和发展。还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 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 流动。”在纷纷扬扬的全球化探讨中,这些解释或明确或晦涩,不一而足,一个权威的定义至今谁也 决定不了。    
      然而,毫无疑问,全球化的浪潮是以经济为浪尖和动力的,随着地球村的变小,全球化已经 迈过了单纯的经济范畴。社会的、文化的、观念的东西在东西方交融,互动着,世界正朝着 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已是不争的现实。    
      2001年9月,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结束长达14年马拉松式 的谈判历程,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它使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直面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但却是发展大势,对于谋求富民强国、民族复兴的中国而言,机 遇大于挑战。在把握全球化趋势上,中国决策层有着很强烈的紧迫感。江泽民曾在一次全国 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说:“政治多极化和经济 全球化趋势都在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发展的紧迫感,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只争朝 夕地去增强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争取在21世纪的激烈国际竞争 中取得更加主动的地位。”在全球化浪潮一浪比一浪高涨的形势下,这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不只中国决策层有,学术界、地方官员也有,行业 人士和企业界的大小老板们更显得焦急。全球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加入WTO后,企业该怎 么办?如何才能避免被“外来军团”吞噬?人们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也在理性地思索 着对策,积极投身于这一浪潮,争做弄潮儿。    
    


第六部分第181节 全球化

    如今,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似乎都能嗅出全球化的气息。一 台美国IBM电脑、一架日本佳能相机、一辆德国大众汽车,你既可以说它是那个国家的产品 ,又可以说它不是那个国家的产品,因为它们当中可能包含着全球各地生产的零件。身边的 “家乐福”、“麦当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早已经不是遥远的异国名字,深 深地映入了中国中产者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全球化——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国内热热闹闹的各种各样全球化论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除了“全球化”,恐怕就要数 “ 机遇”和“挑战”了。国内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宝 贵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① 全球化:文化的认同有鸿沟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过生日。在生日的晚上,来自欧洲国家的几个同学为她 端来了极精美的生日蛋糕,留学生很兴奋, 竟忘记周围的朋友都是外国人了,一股脑儿凭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礼仪习惯(先考虑别人, 后考虑自己),自然把蛋糕分成几块,每个朋友得一大块儿,最后只留给自己一小块儿。她 自以为,这种分法会让人们感到她很大方,且好客。然而,出乎她的意料,朋友们只是安静 地吃着分给他们的大块蛋糕,并未发现他们很愉快,或者像中国人那样,很客气地推掉大块 蛋糕,主动要求吃小块的,这使这位女留学生感到有些别扭。    
      不久,轮上她的一位西方朋友过生日了,这位留学生和其他中国学生一起去参加他的PARTY 。分蛋糕时她才发现,他分蛋糕的方式与她截然不同。分蛋糕之前,他会问各位:“要 大块还是小块?”出于中国式的客气,她要了一小块儿,他果真尊重她的意见,切了象征性 的一小块儿给她,这令这位留学生颇不太高兴,心里嘀咕:“真小气。”因为按照中国人的 思维及礼仪,朋友是因为客气才要小块的,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应违背客人的表面要求,强 迫客人吃大块儿的,以显示主人的大方和对朋友的厚待。这时其他中国学生也学着她的样子 各自要了一小块儿,结果有约二分之一的蛋糕留给了主人自己,他也不高兴地吃了一小块儿 ,便把剩余的放进了冰箱,终因蛋糕久置变质。    
      事实上,西方人的思维及为人处事的方式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可能较东方人简单。有人据此 把其语言表达的 特点可概括为“表里一致”、“话里无话”,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如:到主人家吃饭,若感觉饱了,就说“吃饱了”,没有饱,就说“不饱”。相比之下 ,人们认为,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的意思较为复杂,常依场合而定,有时会出现 “表里不一 ”、“话里有话”的现象,如:到主人家吃饭,即便感觉不饱,也要向主人说,自己饱了, 以表示客气和减少主人的麻烦。    
      这就是不同国度或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 加密切,许多异族变成了生意伙伴、同事,甚至一个公司里就有来自好几个国家的雇员。不 同文化之间的认同就是一个大问题。    
      在一些中产者比较集中的公司或企业,一个公司的老总或者管理层是外国人,雇员是中国人 ,相互之间在生活习惯、语言表达、思维决策、工作方式等等也有许多不同,相互之间常常 因此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达到认同,往往是许多白领金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全球化要求不同地域的人群互相认同和了解,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顺利地融入经 济全球化的大潮。一家市场研究机构访问900家将资讯科技工作设立在海外的大型美国公司 ,大部分公司投诉在沟通和赶工限期上遇到困难。原为澳大利亚一家投资公司副总裁的佟式 铮2002年年初跳槽到了国内一家民营企业,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在外企,中国员工无论 英文多好,沟通起来都有障碍。”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外来民族的文化认同,这对于未来中国的中产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莫 大的首要的挑战。    
      ②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大。    
      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入同一个的经济圈内运转,不仅国与国之间的竞 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会空前激化。    
      这首先对于有实力的中产者企业家是一种考验。    
      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 品、服务和投资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产者企业家在国内一些产品竞争剧烈的情况下,将 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外实力强大的企业的竞争。这些竞争不仅涉及到产品质量、价格、生产技 术的竞争,而且还涉及到人才的竞争。    
      同时,那些“走出去”了的企业家也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遭遇到更大威胁。据国家有关部门 统计:2002年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0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合计涉案金额近 1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为42起。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有效遏止,国外反倾销将成为我 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六部分第182节 竞争压力

    同样,在其他行业的中产者也遇到空前的竞争压力。    
      例如,在大学里,一个大学教授的岗位可能受到国外众多教授的竞争,尤其是外语专业其竞 争力更强。另外,科研水平、教学方式等等都是竞争的砝码。至于其他白领职业,更是中外 人才争抢的饭碗,竞争性更强。    
         
      除了工作职位的竞争外,资金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都会空前激化。在白炽化 的竞争中,风险也倍增。无疑,这些都是中产者即将要面临的挑战。    
      ③人才标准发生改变和提升。    
      对于中产者来说,在全球化一体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自身素质要与全球化要求相一致的挑战 。    
      某网站曾就全球化经理人的基本要求做过一个采访记录,我们稍作整理如下:全球化经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中国经理人怎样才能成功地发展成为全球化经理 人?网站编辑Stephen Chen带着这些 问题,在北京采访了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科技总监刘小稚博士。    
      刘博士早年在国内接受了多年中国的传统教育,后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 她在通用汽车公司(GM)的全资子公司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欧洲分部从事销售工作。在跨 国公司的工作生涯中,她不断得到提升。刘博士现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科技总监兼总工程 师。作为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刘小稚博士认为在全球化浪潮的经理人应该具有如下 素质。    
      ①一个全球化经理人应该有在几个国家的教育背景。    
      ②要尊敬人。    
      不要分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下级,哪怕是扫马路的,你都要有一 种坦然,要能够尊敬他们。    
      ③高超熟悉自己的工作。    
      国际性公司的管理都有比较严格的系统和很好的流程。要对公司所有的流程都掌握,而 且要掌握公司近期和远期等各方面的目标,理解给你的这个工作,明白你要做什么,然后 非常集中精力地在这方面好好工作。    
      ④交流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没有人知道好在哪里的话,你这个工作还是没做好。我们中国 人比 较大的一个失败,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交流。做了很多工作,自己感觉极好,结果发 现没有人知道。    
      ⑤要不断地虚心学习。在一个大公司里,人才太多了。你一定要坦然地在这个精英团队里虚 心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    
      ⑥要培养你的人。    
      要让他们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第一,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第二,要特别愿意开发每 个人的思维。第三,提倡在干中学,更多的是提供很多比较有压力、有挑战性的工作。事实上,全球化不仅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较多的要求,而且对其他中产者人才的要求也大大 提高了门槛。    
      有关专家为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归纳出6种主要的能力:    
      ①具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    
      ②能够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与科学工作方法,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不断更新的 社会需求。    
      ③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和能力。    
      ④善于吸收和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    
      ⑤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环保。    
      ⑥能够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与人文艺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有 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3精神家园:面临文化的双重挑战    
      中国中产阶级在面临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的冲击的同时,还面临着文化的挑战。    
      首先,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千年的文化传统全方位地受到侵蚀,老祖宗代代相袭,如家庭观念 、幸福标准、道德理想等等都面临着挑战,甚至人们日常说话用的语言习惯也开始在中产阶 层失去本色……在外企业工作了几年的杨小平与朋友游玩回来时,突然手机响了,他接听时说:“我们一群friends(朋友)去香山onfoot(远足),非常happy,you should e with us(快 乐,你应该和我们一起来)。我回去再call(呼)你,我们可以找个bar,talk(酒吧,聊)一晚 ,That's all right(好吧),Bye…Bye!”杨小平同游的朋友之间说话也几乎与杨小平的方式同出一辙:“张Sir(先生),你每天除了w ork(工作),还做什么?”“Too difficult(太难了),你知道我很busy(忙),no time to play(没时间玩),像今天这 样可以爬爬山,看看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我真是很难得的enjoy(享受)。”可以说,中英文夹白目前已成为三资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动声色地同人们外 语水平的提高而改变着中产者们的语言,使中国说了几千年的汉语变了味。    
      分手时说“bye…bye”,复印文稿说“copy”,乘出租车说“打的”或“taxi”,分担费用 说“AA”或“share”,谈论“非典”说“SARS” ,在家工作说“soho”,这样的现象在中产者群体中已司空见惯。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就是在平时工作中也是这样。他们不说“市场推广”说“marketin g”,不说“电脑”说“PC”,不说“预算”说“budget”,不说“办公室”说“office” 。很多中产者,尤其是外企白领金领们已将中英文夹杂使用当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很多 时候,他们在思维上都习惯于用英文反应。    
    


第六部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