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Q 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
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 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 正传》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
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边城》
当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飘动的裙子,飘动的袍角,精致的鞋跟,鞋跟,
鞋跟,鞋跟,鞋跟。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烟灯的火焰往下一挫,七巧脸上的影子仿佛更深了一层。她突然坐起身
来。低声道:“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钱不是容
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
人的当——叫你以后提防着些,你听见了没有?”长安垂着头道:“听见了。”

——张爱玲《金锁记》
风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郭沫若《凤凰涅槃》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我软软的柔波。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李金发《有感》
让死水醇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闻一多《死水》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戴望舒《雨巷》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艾青《煤的对话》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穆旦《春》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而我把我的夕阳抛下了
抛成一个升起给另一个天空

——任洪渊《黄昏时候》

在此处处是“新大陆”的意味,遍地看出鸿濛初辟的痕迹。国内一片苍
古庄严,虽然有的只是颓废剥落的城垣宫殿,却都令人起一种“仰首欲攀低
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呵!

——冰心《通讯十六》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鲁迅《这个与那个》

且让我们稍稍窥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似有美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
蹈。你看那玉羽雪白,雪白得不沾一点尘土;而鹤顶鲜红,而且鹤眼也是鲜
红的。它踯躅徘徊,一飞千里。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鸣,姣妙、娟丽,
变态无穷。在深邃的数学领域里,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编者序

在这部导读即将问世之际,我们感到有必要将编写此书的一些考虑和情
况向读者朋友作些说明。

首先,这部书选取作品是以20 世纪为时限的。这并不是我们对这个纪元
数字有什么迷信,而是中国文学最近百年的发展正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阶
段。中国文学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比较显著的标志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而
这一运动恰恰就发生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当然,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不
是一次彻底的文学改革运动,彻底的文学改革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但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确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如本书所选的梁启
超作于1901 年的《自励》诗,虽然诗体仍是七言,语体仍是文言,但其“誓
起民权移旧俗”的思想却是亘古未有的;而鲁迅发表于1913 年的小说《怀旧》
——本书所选的另一篇作品,除了语体是文言之外,则不仅思想已与古人判
然不同,叙事方式也是全新的。所以许多专家认为,自晚清文学改良运动至
“五四”文学革命实际上是中国新文学史的第一个时期——孕育期。这种观
点是对于过去通行的那种按照社会史断代模式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文学
视为近代文学的观点的大胆而有力的否定。至于那种依据政权和社会制度的
更替而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新文学割裂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断代
方法,其不合理性也是明显的。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固然具有十分重要的
历史意义,也曾对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新时期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
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从今天的历史高度来看,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
意义,对于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那种依据某一阶段的历史性变革就
把新文学史划为两个时代的作法乃是特定历史时期内思维局限性的表现。从
文学自身的发展情况看,这种断代方法也是不能被接受的。“十七年”的文
学精神与40 年代解放区的文学精神、30 年代的左翼文学精神有着明显的继
承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这种文学精神与“五四”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人
道主义文学精神在联系中有对立的话,那么,新时期以来人道主义文学思潮
的重新激荡则可以说是“五四”文学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回归。几个阶
段的联系十分复杂,也十分密切,无法找到从中间断代的依据。总之,中国
20 世纪的文学,虽然不同阶段呈现着不同特征,虽然发展过程中有过曲折和
偏离,但是其共同的现代性特征是明显的。早在 80 年代中期一些专家就提
出了中国 20 世纪文学的断代观念。现在全国已经有约一半的大专院校中文
系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课合而为一,说明这种观念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
到了人们的认同。

其次,这部书是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社会上喜爱文学的朋友提供的。
学习任务繁重,生活竞争激烈;时间有限,找书困难。因此一部能够反映全
貌而又比较精练的选本是大家所渴望的。同时,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其实并非
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孤立地阅读文学文本时。因此借助一些专业工作
者所提供的作品产生的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的语境信息和理解、
感受作品的体会,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这两方面的需要就是这部导
读产生的依据。在编选时,我们没有凭个人的审美趣味或想象中的读者的审
美趣味去决定作品的取舍,而是力求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包容百年来在中国文
学史上发生过影响的各类优秀作品:为人生的、为艺术的,高雅的、通俗的,
写实的、浪漫的,一向受重视的、曾经被埋没的,等等。有少数作品从纯审


美角度看或许算不上精品,如胡适的诗《蝴蝶》、独幕剧《终身大事》。但
它们在新诗和话剧创作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也一并提供给读者。由于
篇幅所限,本书只收录短篇小说、较短的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独幕剧,
长篇小说、较长的中篇小说、多幕剧则只列出篇目和提供导读文章。为了反
映文学史原貌,大部分作品选用的是初版本,但个别作品遵照作者的意见以
修改本收录。

第三,这部书是全国20 余所大学的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长期工作
在教学第一线,深感缺少优质实用的新文学作品的导读书,因而决定自己动
手来完成一部。大家齐心协力,现在终于可以奉献给读者了。对于此书的编
写,王富仁先生自始至终给予热情支持和指导,我们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水平和时间限制,书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真诚地希望听得到
读者的意见,以便将来有机会修订此书时改正。

钱振纲邵子华

1998。8。12。于北师大


20 世纪中国文学
名作导读上册


怀旧①

鲁迅

吾家门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岁实如繁星,儿童掷石落桐子,
往往飞入书窗中,时或正击吾案,一石入,吾师秃先生辄走出斥之。桐叶径
大盈尺,受夏日微瘁,得夜气而苏,如人舒其掌。家之阍人王叟,时汲水沃
地去暑热,或掇破几椅,持烟筒,与李妪谈故事,每月落参横②,仅见烟斗
中一星火,而谈犹弗止。

彼辈纳晚凉时,秃先生正教予属对③,题曰:“红花。”予对:“青桐。”
则挥曰:“平仄弗调。”令退。时予已九龄,不识平仄为何物,而秃先生亦
不言,则姑退。思久弗属,渐展掌拍吾股使发大声如扑蚊,冀秃先生知吾苦,
而先生仍弗理;久之久之,始作摇曳声曰:“来。”余健进。便书绿草二字
曰:“红平声,花平声,绿入声,草上声。去矣。”余弗遑听,跃而出。秃
先生复作摇曳声曰:“勿跳。”余则弗跳而出。

予出,复不敢戏桐下,初亦尝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秃先生必继
至,作厉色曰:“孺子勿恶作剧!食事既耶?盍归就尔夜课矣。”稍迕,次
日便以界尺击吾首曰:“汝作剧何恶,读书何笨哉?”我秃先生盖以书斋为
报仇地者,遂渐弗去。况明日复非清明端午中秋,予又何乐?设清晨能得小
恙,映午④而愈者,可借此作半日休息亦佳;否则,秃先生病耳,死尤善。
弗病弗死,吾明日又上学读《论语》⑤矣。

明日,秃先生果又按吾《论语》,头摇摇然释字义矣。先生又近视,故
唇几触书,作欲啮状。人常咎吾顽,谓读不半卷,篇页便大零落;不知此咻
咻然之鼻息,日吹拂是,纸能弗破烂,字能弗漫漶耶!予纵极顽,亦何至此
极耶!秃先生曰:“孔夫子说,我到六十便耳顺;耳是耳朵。到七十便从心
所欲,不逾这个矩了。。。”余都不之解,字为鼻影所遮,余亦不之见,但
见《论语》之上,载先生秃头,烂然有光,可照我面目;特颇模糊臃肿,远
不如后圃古池之明晰耳。

先生讲书久,战其膝,又大点其头,似自有深趣。予则大不耐,盖头光
虽奇,久观亦自厌倦,势胡能久。

“仰圣先生!仰圣先生!”幸门外突作怪声,如见眚而呼救者。

“耀宗兄耶?。。进可耳。”先生止《论语》不讲,举其头,出而启门,
且作礼。

予初殊弗解先生何心,敬耀宗竟至是。耀宗金氏,居左邻,拥巨资;而
敝衣破履,日日食菜,面黄肿如秋茄,即王翁亦弗之礼。尝曰:“彼自蓄多
金耳!不以一文见赠,何礼为?”故翁爱予而对耀宗特傲,耀宗亦弗恤,且
聪慧不如王翁,每听谈故事,多不解,唯唯而已。李媪亦谓,彼人自幼至长,
但居父母膝下如囚人,不出而交际,故识语殊聊聊。如语及米,则竟曰米,
不可别粳糯;语及鱼,则竟曰鱼,不可分鲂鲤。否则不解,须加注几百句,
而注中又多不解语,须更用疏,疏又有难词,则终不解而止,因不好与谈。
惟秃先生特优遇,王翁等甚讶之。予亦私揣其故,知耀宗曾以二十一岁无子,
急蓄妾三人;而秃先生亦云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⑥,故尝投三十一金,购
如夫人⑦一,则优礼之故,自因耀宗纯孝。王翁虽贤,学终不及先生,不测
高深,亦无足怪;盖即予亦经覃思多日,始得其故者。


“先生,闻今朝消息耶?”

“消息?。。未之闻,。。甚消息耶?”

“长毛⑧且至矣!”

“长毛!。。哈哈,安有是者。。。”

耀宗所谓长毛,即仰圣先生所谓髮逆;而王翁亦谓之长毛,且云,时正
三十岁。今王翁已越七十,距四十余年矣,即吾亦知无是。

“顾消息得自何墟三大人,云不日且至矣。。。”

“三大人耶?。。则得自府尊者矣。是亦不可不防。”先生之仰三大人
也,甚于圣,遂失色绕案而踱。

“云可八百人,我已遣底下人复至何墟探听。问究以何日来。

“八百?。。然安有是,哦,殆山贼或近地之赤巾党耳。”

秃先生智慧胜,立悟非是。不知耀宗固不论山贼海盗白帽赤巾,皆谓之
长毛;故秃先生所言,耀宗亦弗解。

“来时当须备饭。我家厅事小,拟借张睢阳庙⑨庭飨其半。彼辈既得饭,
其出示安民耶。”耀宗禀性鲁,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⑩之术,则有家训。王
翁曾言其父尝遇长毛,伏地乞命,叩额赤肿如鹅,得弗杀,为之治庖侑食,
因获殊宠,得多金。逮长毛败,以术逃归,渐为富室,居芜市云。时欲以一
饭博安民,殊不如乃父智。

“此种乱人,运必弗长,试搜尽《纲鉴易知录》(11),岂见有成者?。。
特特亦间不无成功者。饭之,亦可也。虽然,耀宗兄!足下切勿自列名,委
诸地甲可耳。”

“然!先生能为书顺民二字乎。”

“且勿且勿,此种事殊弗宜急,万一竟来,书之未晚。且耀宗兄!尚有
一事奉告,此种人之怒,固不可撄,然亦不可太与亲近。昔髮逆反时,户贴
顺民字样者,间亦无效;贼退后,又窘于官军,故此事须待贼薄芜市时再议。
惟尊眷却宜早避,特不必过远耳。”

“良是良是,我且告张睢阳庙道人去耳。”

耀宗似解非解,大感佩而去。人谓遍搜芜市,当以我秃先生为第一智者,
语良不诬。先生能处任何时世,而使己身无几微之痏,故虽自盘古开辟天地
后,代有战争杀伐治乱兴衰,而仰圣先生一家,独不殉难而亡,亦未从贼而
死,绵绵至今,犹巍然拥皋比(12)为予顽弟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若
由今日天演家(13)言之,或曰由宗祖之遗传;顾自我言之,则非从读书得来,
必不有是。非然,则我与王翁李媪,岂独不受遗传,而思虑之密,不如此也。

耀宗既去,秃先生亦止书不讲,状颇愁苦,云将返其家,令予废读。予
大喜,跃出桐树下,虽夏日炙吾头,亦弗恤,意桐下为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