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起来。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
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棒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
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
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无缘无故的,他只是
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这就是家母。”

世舫挪开椅子站起来,鞠了一躬。七巧将手搭在一个佣妇的胳膊上,款
款走了进来,客套了几句,坐下来便敬酒让菜。长白道:“妹妹呢?来了客,
也不帮着张罗张罗。”七巧道:“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世舫吃了一惊,
睁眼望着她。七巧忙解释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
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
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呢?戒戒抽抽,这也
有十年了。”世舫不由得变了色。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她知道,
一不留心,人们就会用嘲笑的、不信任的眼光截断了她的话锋,她已经习惯
了那种痛苦。她怕话说多了要被人看穿了。因此及早止住了自己,忙着添酒
布菜。隔了些时,再提起长安的时候,她还是轻描淡写的把那几句话重复了
一遍。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
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七巧道:“长白你陪童先生多喝两怀,我先上去了。”佣人端上一品锅
来,又换上了新烫的竹叶青。一个丫头慌里慌张站在门口将席上伺候的小厮
唤了出去,嘀咕了一会,那小厮又进来向长白附耳说了几句,长白仓皇起身,
向世舫连连道歉,说:“暂且失陪,我去去就来。”三脚两步也上楼去了,
只剩下世舫一人独酌。那小厮也觉过意不去,低低地告诉了他:“我们绢姑
娘要生了。”世舫道:“绢姑娘是谁?”小厮道:“是少爷的姨奶奶。”

世舫拿上饭来胡乱吃了两口,不便放下碗来就走,只得坐在花梨炕上等
着,酒酣耳热。忽然觉得异常的委顿,便躺了下来。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
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就是他所怀念着的古
中国。。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他坐了起来,双手托着头,
感到了难堪的落寞。

他取了帽子出门,向那小厮道:“待会儿请你对上头说一声,改天我再
面谢罢!”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
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
袍上有着浅黄的雏菊。她两手交握着,脸上现出稀有的柔和。世舫回过身来
道:“姜小姐。。”她隔得远远的站定了,只是垂着头。世舫微微鞠了一躬,
转身就走了。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
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


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
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
帐子吊起了一半。不分昼夜她不让他们给她放下帐子来。她怕。

外面传进来说绢姑娘生了个小少爷。丫头丢下了热气腾腾的药罐子跑出
去凑热闹了。敞着房门,一阵风吹了进来,帐钩豁朗朗乱摇,帐子自动地放
了下来,然而芝寿不再抗议了。她的头向右一歪,滚到枕头外面去。她并没
有死——又挨了半个月光景才死的。

绢姑娘扶了正,做了芝寿的替身。扶了正不上一年就吞了生鸦片自杀了。
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
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
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
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青的时候
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
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
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
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
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
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
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七巧过世以后,长安和长白分了家搬出来住。七巧的女儿是不难解决她
自己的问题的。谣言说她和一个男子在街上一同走,停在摊子跟前,他为她
买了一双吊袜带。也许她用的是她自己的钱,可是无论如何是由男子的袋里
掏出来的。。。当然这不过是谣言。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
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1943 年10 月)

黄金枷下的人性扭曲
——《金锁记》导读

张爱玲(1921—1995)是抗战后期出现于沦陷区上海的一位有成就的女
作家。她于1944 年8 月出版小说集《传奇》,同年12 月出版散文集《流言》。
后来还有长篇《十八春》等作品问世。她在台港和海外华人中很有影响。近
年来中国大陆也出现了“张爱玲热”。

婚恋问题是张爱玲最为关心也最有心得的问题。她的许多小说都是描写
婚恋生活的。《金锁记》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婚恋生活作为人类社会
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制约。男性与女性、家庭
与家庭在经济状况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拜金主义思想必然会给人
们的婚恋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小说中的曹七巧就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牺牲品。
她本是一个开麻油店人家的女儿,因为贪图荣华富贵,她嫁给世族姜家瘫痪
在床的二少爷。又是为了保护自己用青春换来的财产,她赶走了爱慕已久的
小叔子姜季泽。她的确获得了财产并守住了它,但性爱方面的缺憾却使她的


性格变得异常乖戾,不近人情。她下意识里把儿子长白当作半个情人,对儿
媳抱着极端的敌意,以至于接连折磨死两个儿媳。她还由于妒忌女儿长安的
喜悦而拆散其婚事。正如小说结尾处所说:“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
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黄金的枷锁禁锢了
曹七巧一生,耗费了她的生命,扭曲了她的人性:这就是小说的题旨。

《金锁记》的描写相当精细、深透,人物个性突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尤其是对于曹七巧变态心理的刻画,更显示了作者写实的功力。这不只是因
为她得益于《红楼梦》描写人物心理感应的启发,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
的相助也很明显:曹七巧情欲得不到正常的满足,不自觉地灼向她的儿子、
儿媳和女儿。但又不仅仅是写实,小说还很讲求情调的酿制。开头结尾月亮
意象的营造是突出的例证。一篇读罢,我们会与作者一起体验主人公的人生
况味——苍凉。

(钱振纲)


《围城》(存目)

钱钟书

《围城》导读

《围城》是钱钟书四十年代创作的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以留
学生方鸿渐回国后从觅职、恋爱到失业、婚变的一段经历为线索,真实地描
写了三、四十年代一些上层知识分子荒唐无聊、奢华空虚的生活。

《围城》是一部富有现代意识的作品,它的要旨就在于揭示整个现代文
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小说借人物之口谈到罗素引用过“结婚仿佛金
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这句英国古语,又
援引法国人关于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想逃出
来”的说法,着重揭示了方鸿渐一类知识分子精神上和心灵上陷入“围城”
的困境。一次次爱情纠葛有如“围城”;一处处谋生之地也是“围城”;家
庭、婚姻也无一不是“围城”;一言以蔽之,整个社会就是一座“围城”,
人生就是一种“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作者以融讽刺
与同情与一体的笔融来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笔
法尖锐、犀利、达到了表现“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通过纷繁
的故事情节,体现了较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方鸿渐本是无能之辈,他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几易专业,后
转入中国文学系,最后花钱买了个假博士文凭回国。对此,作家尖锐地写道: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
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
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
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
外汇才能保持国币原来的价值。”这样,将方鸿渐出国学中文概括为一种留
学现象,用辛辣的笔触无情地否定了那种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也讽刺了官
商的剥削和国币的贬值等现象。

《围城》是一部独具风姿的作品,首先,它成功地运用了从容裕如、隽
智婉妙的讽刺笔法,无论写人状物,抒情议论,其幽默讽刺几乎无所不至。
作者的讽刺笔法灵活多变,有时如棉里藏针,含蓄隽永;有时随机触发,于
谈笑风生中脱颖而出,有时如一把灵活犀利的手术刀,剖析剔透;有时借题
发挥,妙趣横生。其次,作者学识渊博,善于化用中外文化,历史典故,擅
长以丰富新颖的譬喻描绘人事、行文中常能出入经史,融汇古今、构成了作
品的艺术特征。

(彭永彬)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
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
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
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
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
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
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
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
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
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
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一天,金旺他爹到三仙姑那里问病,三仙姑坐
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听。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
下进锅里了。听见他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
一会,金旺他爹出去小便,三仙姑趁空子向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
却不料就叫金旺他爹听见,回去就传开了。后来有些好玩笑的人,见了三仙
姑就故意问别人“米烂了没有?”

二、三仙姑的来历

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
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
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了地,家里只留下新媳
妇一个人。村里的青年人们感觉着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动的来跟新媳妇
作伴,不几天就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红火。于福他爹看见不
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
闹起来。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躺在炕上,
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邻家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神婆子,在她
家下了一回神,说是三仙姑跟上她了,她也哼哼唧唧自称吾神长吾神短。从
此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就下起神来,别人也给她烧起香来求财问病,三仙姑的
香案便从此设起来了。

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三仙姑
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
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她转来转去。

这是三十来年前的事。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了胡子,家里都是子
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


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
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
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

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三、小芹

三仙姑前后共生过六个孩子,就有五个没有成人,只落了一个女儿,名
叫小芹。小芹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三仙姑的老相好们,这个抱
过来说是“我的”,那个抱起来说是“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