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答哥哥的恩情。她知道离开她的帮助,哥哥的奋斗目标就很难实现;如果她
出嫁,哥哥不但少了一个坚强可靠的助手,而且还得把她名下分到的一亩七
分田让她带走。这样一来,她哥哥的经济基础和劳动能力都会大大削弱,不
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造出三间屋。因此,她甘愿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代——
称得上是青春中的青春,留给她哥哥的事业。

一直到了一九五七年底,李顺大已经买回了三间青砖瓦屋的全部建筑材
料,李顺珍才算了却心事,以二十九岁的大姑娘嫁给邻村一个三十岁的老新
郎。新郎因为要负担两个老人和一个残废妹妹的生活,穷得家徒四壁,鹑衣
百结,才独身至今。所以,迎接李顺珍的,仍然是艰苦的生活。因为她已苦
惯了,所以并不在乎。



办过妹妹的婚事,就跨进了一九五八年。李顺大这时候还缺少什么呢?
还缺些瓦木匠的工钱和买小菜的费用,再有一年,问题就可完全解决了。而
且公社化以后,对李顺大很为有利。土地都归公了,他可以随意选择一块最
合适的地基造屋。这不是太理想了吗。

可是,李顺大终究不是革命家,他不过是一个跟跟派。听毛主席话,跟
共产党走,能坚决做到,而且完全落实,随便哪个党员讲一句,对他都是命
令。有一夜李顺大一觉醒来,忽然听说天下已经大同,再不分你的我的了。
解放八年来,群众手里确实是有点东西了。例如李顺大不是就有三间屋的建
筑材料吗?那么,何妨把大家的东西都归拢来加快我们的建设呢?我们的建
议完全是为了大家,大家自必全力支援这个建设。任何个人的打算都没有必
要,将来大家的生活都会一样美满。那点少得可怜的私有财产算得了什么,
把它投入伟大的事业才是光荣的行为。不要有什么顾虑,统统归公使用,这
是大家大事②,谁也不欺。

这种理论,毫无疑问出自公心。李顺大看看想想,顿觉七窃齐开,一身
轻快。虽然自己的砖头被拿去造炼铁炉,自己的木料被拿去制推土车,最后,
剩下的瓦片也上了集体猪舍的屋顶,他也曾肉痛得簌簌流泪。但想到将来的
幸福又感到异常的快慰。近来的经验也改变了他原来的看法,他认为楼房比
平房更优越了。因为粮食存放在楼上不会霉烂,人住在楼上不会患湿疹。看


来以后还是住分配到的楼房好,何必自讨苦吃,像蜗牛那样老是把房子作为
自己的负担呢。所以,他的思想就彻底解放了,不管集体要什么,他都乐意
拿出来。如果需要他的破床,他也会毫不吝惜;因为他和他的老婆,都不是
困在床上长大的。他的老婆,那个原先的讨饭姑娘,说真的倒比他多了一个
心眼。但十二级台风早把大家刮得身不由己了,她一个女人家又有什么用!
多一个心眼无非多一层愁。不过究竟也藏下一只铁锅,没有送进炼铁炉里熔
化,所以集体食堂散了以后,不曾要去登记排队买锅子。

后来是没有本钱再玩下去了,才回过头来重新搞社会主义。自家人拆烂
污,说多了也没意思。不过在战场尚未打扫之前,李顺大确实常常跑去凭吊,
看着那倒坍了的炼铁炉和丢弃在荒滩上的推土车,睁着泪眼,迎风唏嘘。他
想起了六年的心血和汗水,想起了饿着肚皮省下来的粮食,想起了从儿子手
里夺下来的糖块,想起了被耽误了的妹妹的青春。。



政府的退赔政策,毫无疑问是大得人心的。但是,把李顺大的建筑材料
拿去用光的不是国家,而是集体。这个集体,当然也要执行退赔政策。可是
集体也弄得穷透了,要赔材料没材料,要赔钞票也困难,当干部的只好尽一
切力量去做思想工作,提高李顺大这类人的政治觉悟,要求他们作出自我牺
牲,以最低的价格落实退赔政策。

李顺大的损失是很不小的,但政治觉悟是确实提高了。因为在这以前,
从不曾有人对他进行过像这样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区委书记刘清同志,一
个作风正派、威信很高的领导人,特地跑来探望他,同他促膝谈心;说明他
的东西,并不是哪个贪污掉的,也不是谁同他有仇故意搞光的。党和政府的
出发点都是很好的,纯粹是为了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让大家早点过幸福
生活。为了这个目的,国家和集体投入的财物比他李顺大投入的大了不知多
少倍,因此,受到的损失也无法估计。现在,党和政府不管本身损失多大,
还是决定对私人的损失进行退赔。除了共产党,谁会这样做?历史上从来没
有过。只有共产党,才对我们农民这样关心。希望他理解党的困难,以国家
集体利益为重,分担一些损失;经过这几年,党和政府也有了经验教训,以
后发展起来就快了。只要国家和集体的经济一好转,个人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你要造那三间屋,现在看起来困难重重,其实将来是容易熬的。不要失望。
最后,刘清同志又帮助他和供销社联系,要供销社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
尽量供应饴糖,使他能够换破烂,多挣一点钱。

李顺大的感情是容易激动的,得到刘清同志的教导和具体的帮助,他的
眼泪,早就扑落扑落流了出来,二话没说,呜咽着满口答应了。

另有两万片瓦,由生产队拿去盖了七间五步头猪舍,现在还完整地铺在
屋面上,应该是可以原物归还的。但是,如果拆下来,一时买不到新瓦换上
去,猪就得养在露天;瓦又是易碎物品,拆拆卸卸,损坏也不会少,还是不
拆为宜。后经双方协商同意,互相照顾困难,决定不拆,而由生产队腾出两
间猪舍来,借给李顺大暂住;等将来李顺大造新屋时,队里还瓦,他也让出
猪舍。那猪舍也比李顺大住的草屋强,两间共有十步,够宽敞了;屋脊也有
一丈一尺高,就是后步比人矮,但房主人也没有必要挺起胸膛在屋里逞威风,
无妨大局。况且李顺大是从小钻惯船棚的,他自然不嫌。

退赔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尽管李顺大衷心接受干部们的开导,但是,他
从这一件事里也吸取了特殊的教训,在这以前,他想到的是旧社会的通货膨


胀,钞票存放在手里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有余钱,就买了东西存放起来。
现在有了新的体验,觉得在新社会里,存放货物是靠不住的,还是把钞票藏
在枕头底下保险。老实说,从这种主张里,嗅觉特别敏锐的“左”派是闻得
出“反党”味道来的。

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五年,靠了“六十条”,靠了刘清同志特别照顾
的饴糖,李顺大又积聚了差不多能造三间屋的钞票。但是他什么也没有买,
他打定主张:要么不买,要买就一下子把材料买齐,马上造成屋,免得夜长
梦多,再吃从前的亏。

这个李顺大,真和许多农民一样,具有这种向后看的小聪明。因此,当
他认为有把握不再吃老亏的时候,转眼又跌倒在前边路上了。说真话,扶着
这种人前进,手也真酸。

那时候,物资丰富,什么都敞开供应,他偏不买。过了几年,物资样样
紧张起来,没有点“三分三”的人什么都买不到了,他倒又想一下子样样都
买全,岂不又做了阿木林!其实怪他也冤枉,谁又是诸葛亮呢?



在通常情况下,李顺大觉得自己做一个跟跟派,也还胜任,真心实意,
感情上毫不勉强。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就跟不上了。要想跟也不知
道去跟谁,东南西北都有人在喊:“唯我正确!”究竟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谁真谁假,谁红谁黑,他头脑里轰轰响,乱了套,只得蹲下来,赖着不跟了。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话口气挺大,其实是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太
天真了。你总不能光看人家在台上唱什么,还得看看在台底下干的什么吧!
“好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倒也还有理。李顺大就是有一点不高兴。这不
高兴和他想造房子有密切关系。他看到那汹汹的气势,和一九五八年的更不
相同,一九五八年不过是弄坏点东西罢了,这一次倒是要弄坏点人了。动不
动就性命交关。这房子目前是造不成的了,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他为此真
有点厌恶。转而又庆幸自己住到村中心的猪舍里来了,如果还孤零零地呆在
河边的草屋里,他枕头底下的造屋钱只怕还要遭到盗劫呢。

李顺大想得太落后了,在文明的时代里,文明的人是无需使用那野蛮手
段的。有一个造反派的头头,在光天化日之下,腰里插着手枪,肩上挂着红
宝书,由生产队长陪同,到李顺大家作客来了。原来他是公社砖瓦厂的文革
主任,很讲义气,知道李顺大要造房子买不到砖,特地跑来帮助解决困难。
他大骂了一通走资派刘清不替贫下中农谋利益,现在则轮到他来当救世主
了,只要李顺大拿出二百一十七元钱来,他负责代买一万块砖头,下个月就
可以提货。这话说得过分漂亮,原是值得怀疑的。但李顺大却认为,彼此都
住同一大队,虽然没有交情,也三天两头见面,从前也不曾听说过这人有什
么劣迹,现在出来革命,总也想做点好事,不见得一上马就骗人。况且又是
生产队长同来的,还有枪有红宝书,真是讲交情有交情,讲信仰有信仰,讲
威势有威势,李顺大虽然当过三次逃兵,还没有经过这种软硬兼施的场面,
心一吓,面一软,双手颤颤数出了二百一十七。到了下个月,大概本来是可
以提货的,想不到李顺大交了厄运,被公社的专政机关请去了,要他交代几
件事:一,你是哪里人?老家是什么成分?二,你当过三次反动兵,快把枪
交出来;三,交代反动言行(例如他说过“楼房不及平房适用,电话坏了修
不起”的话,就是恶毒攻击社会主义)。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那是人人皆知的。他自己出来后也没有多言。


不过有两点颇有性格,第一是他吃不消喊救命的时候,是砖瓦厂的文革主任
解了他的围。作为报答,事后私下商定从此不再提起那二百一十七。第二是
关押他的那间房子造得相当牢固,他平生第一次详细地在那里研究了建筑
学,对自己将来要造的屋,有了非常清楚的轮廓。

等到放出来,他扶着儿子(已经十九岁了)的肩胛拐回家。流着眼泪的
老婆、妹妹问他为了什么事,吃了什么苦?他嘶哑着喉咙说了两个莫名其妙
的短语:“他们恶啊!我的屋啊!”

之后有一年多时间不能劳动,腰里不好受,碰到阴天和交节气,浑身骨
头痛。他有点奇怪,虽然这顿生活从前不曾挨过,但毕竟从小就苦苦拉拉、
跌跌掼掼过来的,怎么现在这样娇嫩了?莫非也变“修”了吗?他有点吃惊,
觉得自己变牛变马都可以,但是不能变“修”。“修”是什么东西呢?是一
只黑锅,是一只不能烧饭,只能驼在背上的装饰品,是一个没有生命因而不
会死亡,能够世代相传的“传家宝”。儿子今年十九岁了,如果背上这只锅,
到哪里去讨媳妇呢?而房子又没有造,一点条件也没有。

李顺大想到这一点,心中恐慌又迷信。他从小听过不少老故事,其中就
有说到人会变成多种东西的。讲的人总这样说:“一夜过来,他变成了××。”
而且在变化之前,也总有异样的感觉,比如浑身骨头痛,热皮暴躁等等。所
以,李顺大一碰到身子难受,就怕黑夜,怕自己睡着了。他总是睁大眼睛,
以防在昏睡中不知不觉变成一只黑锅。他的警惕性一直很高,所以至今还不
曾变过去。

在那些不敢睡着的夜里,李顺大为了打发掉肉体上的痛苦,也想过一点
使人开心的文娱生活。他没有收音机,想读书又不认几个字,而且也浪费火
油;因此,唯一的办法是去回忆从小听过的故事、看过的戏文和老一辈教给
孩子们的俚歌。后来身体好一些,他挑起糖担出去换废品,嘴里常常不三不
四唱着一个小曲儿,招惹孩子们。据他说这就是他在那些夜晚回忆出来的。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他当时究竟想的是什么。他唱道:

希奇希奇真希奇,
老公公困在摇篮里;
希奇希奇真希奇,
八仙台装在袋袋里;
希奇希奇真希奇,
老鼠咬破猫肚皮;
希奇希奇真希奇,
狮子常受跳蚤气;
希奇希奇真希奇,
狗派黄鼠狼去看鸡;
希奇希奇真希奇,
天鹅肉进了蛤蟆嘴;
希奇希奇真希奇,
大船翻在阴沟里;
希奇希奇真希奇,
长人做了短人梯。
哎呀呀,瘌痢头戴西瓜皮,



蚌壳兜里一泡尿,
皮球肚里装个屁,
穿袍的邪神一胎泥。
希奇呀,希奇呀,真希奇,
火赤链③过冬钻在菩萨肚皮里,
闻着香火装神气。


这确是一只公认的装满一兜肚“希奇”的儿歌,而且老掉了牙。不过,
各人兜肚里的货色是不同的,总要把自认为希奇的东西装进去。但如果追查
起来,李顺大决不承认自己加进了什么。他又不是作家,不会有黑字落在白
纸上,是不怕有什么把柄落在别人手里的。他虽然笨,究竟也经过锻炼了,
晓得当时那一班人——造反的当权派和当权的造反派,如果要触你的霉头,
倒不在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要达到一个这样那样的目的,例如他的二百一
十七。

有一天,他在邻村换糖唱歌,偶然碰到了在那里劳改的走资派——老区
委书记刘清,悲喜交集,久久不忍离开。最后刘清央求他再唱一遍希奇歌,
他毫不犹豫地唱起来,那悲惨、沉重、愤怒的声音使空气也颤抖,两个人都
流下了眼泪。



一年病拖下来,李顺大有点心灰意懒了。他常常想自己还能活几年?何
必要再操心造屋!愚公立下移山志,也是靠后代去完成的,为啥一定要亲手
造成功!再说也算积有一笔钱,也有点汗马功劳,不算坍台了。可是凡胎未
脱,尘心难破,儿子已经二十出头了,房子造不出,媳妇就找不着,猪舍做
新房,谁肯来住!要像自己那样拾个要饭姑娘做妻子,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