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
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找,有一种说不出
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
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我出来,天已黑了。有山民打着松枝火把,有人用手电照着,黄乎乎的,
一团明亮。大约是地区的各种单位下班了,人更多了,狗也在人前蹲着,看
人挂动棋子,眼神凄凄的,像是在担忧。几个同来的队上知青,各被人围了


打听。不一会儿,“王一生”、“棋呆子”、“是个知青”、“棋是道家的
棋”,就在人们嘴上传。我有些发噱,本想到人群里说说,但又止住了,随
人们传吧,我开始高兴起来。这时墙上只有三局在下了。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
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
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好像帝王与近侍在聊天儿,等着
前方将士得胜回朝;又似乎隐隐看见有人在伺候酒宴,点起尺把长的红蜡烛,
有人在悄悄地调整管弦,单等有人跪奏捷报,鼓乐齐鸣。我的肚子拖长了音
儿在响,脚下觉得软了,就拣个地方坐下,仰头看最后的围猎,生怕有什么
差池。

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纷纷看骑车的人来没来,嗡嗡地响成
一片。忽然人群乱起来,纷纷闪开。只见一老者,精光头皮,由旁人搀着,
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
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这次“出山”玩玩儿棋,不
想就夺了头把交椅,评了这次比赛的大势,直叹棋道不兴。老者看完了棋,
轻轻抻一抻衣衫,跺一跺土,昂了头,由人搀进棋场。众人都一拥而起。我
急忙抢进了大门,跟在后面。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
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
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
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外面传了半天,眼前却是一个瘦小黑魂,静静
地坐着,众人都不禁吸了一口凉气。

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王一生
忽然目光短了,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老者推开搀的人,
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
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
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
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
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
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
他起来。他的腿仍然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我感到手里好像只
有几斤的分量,就示意脚卵把王一生放下,用手去揉他的双腿。大家都拥过
来,老者摇头叹息着。脚卵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
揉。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
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老者很感动的样子,说:“今晚你是不是就在我那儿歇了?养息两天,
我们谈谈棋?”王一生摇摇头,轻轻地说:“不了,我还有朋友。大家一起
出来的,还是大家在一起吧。我们到、到文化馆去,那里有个朋友。”画家
就在人群里喊:“走吧,到我那里去,我已经买好了吃的,你们几个一起去。
真不容易啊。”大家慢慢拥了我们出来,火把一圈儿照着。山民和地区的人
层层围了,争睹棋王丰采,又都点头儿叹息。

我搀了王一生慢慢走,光亮一直随着。进了文化馆,到了画家的屋子,


虽然有人帮着劝散,窗上还是挤满了人,慌得画家急忙把一些画儿藏了。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
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
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
大家都有些酸,扫了地下,打来水,劝了。王一生哭过,滞气调理过来,有
了精神,就一起吃饭。画家竟喝得大醉,也不管大家,一个人倒在木床上睡
去。电工领了我们,脚卵也跟着,一齐到礼堂台上去睡。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
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掮着柴禾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
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
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
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
沉沉睡去。

淡泊与崇高的人生
——《棋王》导读

《棋王》写的是“文革”期间,一个叫王一生的“知识青年”的故事。
作品并没有囿于一般的“知青”小说的题材内涵,而是力图从哲学的角度和
文化的层面上,来揭示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双重欲求中的完整人生,而这一切
又集中地体现在对王一生的吃饭和下棋的描写上。作品极写王一生对“吃”
的虔诚、精细和贪婪:他“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嘣满了青筋”,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读者可
以从王一生的饥饿感和不雅的吃相以及对“吃”的感受和看法中,体察到动
乱年代普通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作者在不露声色中对社会阴暗的揭露和批
判,同时也领悟到“民以食为天”这个人生最朴素也最深刻的道理。然而,
人只为吃而活着,“终于还不太像人”,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作品对王
一生下棋的描写,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社会动荡之时,他不问世事,
痴迷于象棋,借下棋排忧解闷,以求心灵清静和精神自由,这实际上表现了
一种对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不愿随波逐流的智者心理和傲世态
度。作品不仅写到王一生的“汇道禅于一身,神机妙算”的高超棋艺,也写
到他“为棋不为命”的“棋道”。他对棋艺的追求,是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
名利观念的,他宁肯对深谙棋道的拣破烂的老头儿顶礼膜拜,也不肯做那位
连古人留下的残棋也没走通的“国内名手”的徒弟,并对脚卵用祖传象棋换
取他参加地区大赛的资格感到深受污辱。这一切都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中
的老庄哲学意蕴的崇拜与景仰。但是,阿城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决非仅仅
迷恋淡泊、虚静的庄禅哲学,他以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本质力量的现代眼光,
在对多种文化因素的选择与相互补充中,完成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再
造。如故事最后写到王一生与九位高手的“车轮大战”,这时的王一生已不
在把下棋作为修身养性的寄托了,他是真正“把命放在棋里搏”,貌似“安
然”,透出的却是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也更接近了我们这个时
代所张扬的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

《棋王》所浸润着的传统文化的气韵和氛围,也体现在作品艺术风格和
手法上。作者深得中国古典小说之神韵,又自成一家。写人状物,多用白描;


句式简短,用词灵活;尤其叙述语言,朴素自然而饱含力度,在加之不时揉
进幽默和调侃的评断性文字,更显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齐玉朝)


绿化树(存目)

张贤亮

苦难历程的跋涉者
——《绿化树》导读

《绿化树》发表于1984 年第2 期的《十月》。这是作者计划中的总题为
《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中篇的第一部。系列作品将描写一个出身资产阶
级家庭、怀有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章永璘,经过
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经历。《绿化树》只是描写
了主人公在1961 年到1962 年间,摘掉了“右派”帽子后在农场生活的一段
经历。作为自身经验型的作品,作家极其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被弃置荒原的
严酷环境,章永璘在极度的饥饿中求生觅食的卑微和机智,无不呼唤着人们
对“左”倾错误的愤激而剀切的批判。但是作家并没有以“苦难”做为创作
的终结,而是以此为契机,表现了更为深邃,更为宏大的主题意向。一是通
过章永璘在苦难中灵与肉的博斗,表现了他超越自我、净化灵魂的心灵历程。
章永璘通过自我反省、马克思《资本论》的启示和筋肉劳动者的感召,一次
又一次地发现并审判被本能所诱发出来的卑贱与邪恶,寻求“比活着更高的
东西”。他在读《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家庭阶级以及资产者与劳动
者的关系进行自我批判和内省,虽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一般知识分子的
心理状态,但也自觉不自觉地图解了那个年代中较为偏狭的改造知识分子的
理论,增加了作品的复杂程度;二是对苦难作了诗意化的处理,表现了伤痕
痛苦中的“缺陷美”、粗扩质朴的内心美和西北荒原的风情美。作品中的“缺
陷美”,主要表现在对章永璘与马缨花爱情关系的描写上。马缨花是当代文
学人物画廊中从未出现过的,具有独创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这个貌似放荡
不羁、落后而缺乏文化的荒原妇女,心地是那样的纯洁高尚,对知识和未来
是那样的憧憬。她对陷于困境中的章永璘的那种母亲般的温情、野性和坦诚
的爱,不仅使章永璘感到了“痛苦中的欢乐”,也为整部作品染上了浓厚的
浪漫主义诗意。在海喜喜和谢队长的身上,西北劳动人民那种粗犷、质朴的
内在美得到了突出展现。外表粗蛮的海喜喜,内心深处竟深藏着一颗豁达美
好的心;满口粗言鄙语的谢队长,对人又是那样的宽厚和善良。在这些人物
身上,体现了作家对劳动者的炽烈而诚挚的情感。

作者对苍凉雄浑的西北荒原风情美感受极深。贫瘠而荒凉的土地、响遏
行云或余音袅袅的情歌,粗鄙陋俗的语言和质朴而放荡的习俗,构成了一幅
浑然天成的风俗画,与严峻的生活和深沉的思想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共
同鸣奏了《绿化树》沉郁而雄浑的主旋律。

(齐玉朝)


平凡的世界(存目)

路遥

平凡世界的精彩画卷
——《平凡的世界》导读

《平凡的世界》发表于1986 年,是继《人生》之后有着深远影响,代表
路遥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力作,该作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1975—1978 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老一代农民孙玉
厚、孙玉亭,新一代农民孙少安、孙少平,居于领导地位的田福堂、田玉福
等精神世界的变化历程,反映这个动荡、转折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历史进程。

老一代农民孙氏兄弟是极度的生活贫困、精神贫困土壤上的典型。孙玉
厚经受着贫困的煎熬,安分守己,息事宁人,任劳任怨。但是当他十几年前
为弟弟的婚事向人借钱,十几年后又要为儿子的婚事向人借钱,就不能不使
他从心底里发出什么时候才有希望生活得好一些的叹息。孙玉亭整天生活在
虚假的满足中,想凭借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表现出激进的姿态,以改变自己的
命运。这与其说是他个人性格扭曲的悲剧,不如说是扭曲的社会生活改变了
他。新一代农民孙少安、孙少平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超过了他们的父辈。孙少
安面对家庭的实际,过早地离开了学校,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既对生活采
取现实态度,又较多地抛弃了传统的意识和道德标准。所以他能从生活实际
出发,从解决衣食温饱摆脱贫困出发,提出土地承包方案。孙少平则更多地
接受了外部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形态的影响,有了一个不安分的向往现代文
明的灵魂。小说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的爱情描写,展示了一代成长中的年
轻人的灵魂。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田润叶对质朴、健全、纯洁的人性渴
求,在那个年代成为不可能,孙少安也不能不考虑公家人与庄稼人之间的距
离和生活反差,使他们的爱情成为悲剧。孙少平与地委书记女儿田晓霞在渴
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敢于冲破世俗门第、追求精神契
合的恋爱更为可贵。但人生常常是遗憾多于如意,田晓霞作为省报记者在陕
南洪灾中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少平也在一次井下塌方时为保护同志
而受了重伤。他最后到底是接受另一个纯情、俊美的大学生金秀的爱呢?还
是与师傅的遗孀弱子组成一个工人之家?值得人们玩味、深思。大队书记田
福堂是集极左路线与封建宗法意识于一身的典型,在他身上体现的专横独
断,排斥异己,瞎指挥等,折射出农村野蛮狭隘、陈腐的文化结构。作家在
少安少平两兄弟的身上,寄托了他对农村青年前途命运的哲理思索,也通过
田福堂批判了长期存在的极左路线、封建陋习和宗法势力。

总之,小说是作者以理性之光对现实生活的透视,是平凡世界的精彩的
画卷。小说中回荡着人物心灵的呼喊和时代巨变的涛声。

在艺术上,路遥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与细腻
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