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支持小妹接受现代文化教育。然而,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不安,为了
玉器精品免遭劫掠,在英国朋友的帮助下,梁君璧送韩子奇和梁冰玉避难英
伦,她一人留京支撑局面,对付日军的威胁和抢劫。她日夜祈祷,默诵《古
兰经》,以求亲人能平安归来。谁知韩子奇与梁冰玉归来时还带着他们的爱
情结晶韩新月。刚从动乱的灾难中解脱出来的梁君璧,从此将永远地陷入了
精神的痛苦折磨之中,直至变态、冷漠、不近人情。她不能容忍、原谅丈夫
和妹妹的背叛,梁冰玉只得独自远赴海外。出于妒嫉和仇恨,梁君璧迁怒于
韩新月。新月就在这冷漠和仇视中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立、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并与班主任楚雁潮相恋。新月此时已患心脏病,但楚雁潮仍一如既往深深地
爱着新月,直到新月病逝。

作品以社会历史为框架,透视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这种独特的构思,
加上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冷峻的文笔,不仅使作品容量丰富,内涵深刻,还将
历史心灵化和情感化了。

霍达是一个纯情的作家。她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物的心灵,抒写发自灵
之深处的真情,这让人不能不为人物心灵世界的复杂微妙而感动。作者站在
人的角度,对梁君璧、韩子奇、梁冰玉的爱情纠葛的三方都给予了深深的同
情和理解。她关注的是人物间的真诚感情,道德在这种真诚而美好的爱情跟
前也汗颜失色。这种情感凌驾于道德之上,人们无法用道德去评判衡量。但
现实生活中美好的爱情和至善至美的人性,难以有完满的结局,它带给人的


往往是无可奈何的缺憾和命运无常的感叹。这就是《穆斯林的葬礼》总是让
人唏嘘不已,沉溺于作者所创造的诗意的感伤氛围之中的主要原因。
(杜瑾焕)


《白鹿原》(存目)

陈忠实

潜入到国民生活的深处
——《白鹿原》导读

历史的全部奥秘和意蕴就在于它是由可知的与不可知的、有序的与无序
的、有情的与无情的、必然的与偶然的诸多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是诸种合
力的结果。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就是一部显示了历史复杂性的艺术
杰作。它围绕着白、鹿两家的矛盾争斗,真实地再现了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
中国历史的面貌。它的真实性,不仅在于写出了这段历史的主要矛盾和推动
其前进的主要力量,还在于作者潜入到国民生活的深处,以自己的心灵之光,
烛照出历史和国民精神的种种隐秘,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历史。谁也不能否认
民主革命的正义性,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历史的误会和无谓的纷
争,存在着个人或集团对于群众热情的利用。具体到村社中,则家族间的争
斗或个人间的矛盾也与政党、阶级间的大搏斗扭结在一起。所以才会出现对
革命历史付出的牺牲与历史所给予的回报不成比例的现象,所以才会出现在
“鏊子”上烙烧饼式的翻来覆去瞎折腾的历史现象。这就是我阅读《白鹿原》
之后的感悟。

小说对历史的沉思,也是通过人物塑造进行的。主人公白嘉轩,在很大
程度上是传统文化中正面因素的人格体现。他是按着儒家所规范的“仁义君
子”模式去发展的。站在他的对面的是鹿子霖。与白嘉轩的沉着、内敛、慎
独、坚强、仁爱相比,鹿子霖贪婪、阴俭、自私、卑污、淫荡、懦弱,他是
封建文化中糟粕部分的人格化。作品中其他人物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含蕴。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在艺术手法上有新的开拓。作者
采用的是一种有能量、有张力的叙述方式,融动作、心理、潜意识的描写于
一体,同时还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味。

小说问世之后,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小说获得了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杜瑾焕)


酒徒(存目)

刘以鬯

一个痛苦挣扎的灵魂
——《酒徒》导读

《酒徒》是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代表作。小说以40 年代的香港为背
景,描写了一个借酒精麻醉自己的痛苦灵魂以及他所处社会的光怪陆离。

“我”是个热爱文学并很有造诣的中年人,在抗日热情的鼓舞下只身来
到香港。战争的残酷给他留下噩梦般的回忆,眼前的现实又充斥着金钱、情
欲与罪恶。穷困潦倒无以为继,他只得靠酗酒来解脱,而这又加速了他的沦
落。朋友、爱人接连离他而去,罪恶又加重了对他的蛊惑,为了生存,他只
得背叛理想与信仰改写廉价武侠、黄色小说来糊口,然而残存的自尊与良知
使他十分痛苦。他自杀却被救醒,陷于更深的绝望之中。作者借酒徒控诉了
那个物欲横流、盗版、黄书猖獗的文化荒漠。

作者围绕酒徒“我”描写了一系列年轻女性形象:有因生活所迫被迫“下
海”的舞女杨露,有追求性解放最后堕落为老鸨的司马莉,有为了金钱与享
受将青春与灵魂卖给魔鬼的美丽女人张丽丽,还有被人供养为“香港夫人”,
心灵与肉体都极端饥渴的“包租婆”。她们都为金钱与情欲所掳,无法自拔
(或不愿自拔),最后被黑暗所吞噬。

作品中唯一的正派青年麦荷门也是个悲哀的角色。他劝“我”振作起来
从事严肃文学,却过于幼稚,无法真正理解“我”的困境与内心的焦灼,反
而加重了“我”的痛苦;他热爱文学,想重振香港的严肃文学,并用母亲的
积蓄编辑注定要夭折的《前卫文学》,然而却缺乏发现优秀作品的眼光。作
者由麦荷门的平庸和“我”的沦落为香港的严肃文学唱了曲绝望之歌。

小说中唯一让“我”感到人间温暖的是患有精神病的雷老太太。她错将
“我”认作她死去了的儿子,对“我”呵护备至,将“我”救活并将积蓄送
给“我”。然而因为“我”的酗酒和酒后失言使她割腕自尽。作者最后这样
写“我”的感受,“我茫然若失地坐在窗前,耳畔有人叫我‘新民’,这声
音好像很远;又好像很近。。”为了麻醉痛苦的神经,“我”再度酗酒,陷
入恶性循环之中。

这篇小说初读时给人晦涩、杂乱之感,然而你一旦深入进去,就会品味
出其中诗一般的节奏感。作者用词简约,下笔凝重,用对白和酒徒的意识流
构筑全文,使人“但闻其声,即见其人”,不禁为之击节赞叹。文中还指出
了经济侵略、文化荒漠等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酒徒》是刘以鬯为对抗“文化垃圾”而写给自己的作品。作者在其中
融汇了自己的真想法、真感情,表达了他在生活颠簸中为求稿费而写作、身
不由己的苦衷。然而小说发表后连续重印,证明精品还是有读者的。刘以鬯
怀着对文学纯真的追求,凭着“一股傻劲”而写作,这种敢于抗俗的品格令
人钦佩。

(宋媛)


几度夕阳红(存目)

琼瑶

富于诗意的言情
——《几度夕阳红》导读

琼瑶的爱情世界五彩纷呈,但都是真情流泻,忠贞不渝,又都是恋爱自
由,婚姻自主。感情,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港台作家的笔下,甚
至是实现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原动力。而对这个世界的探讨和挖掘,曾是
大陆作家的空白。琼瑶却在这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就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
文毫挖掘、分析社会道德、心灵辩证法一样,琼瑶给我们演绎了那千姿百态,
样式各异,又都刻骨铭心,死去活来的爱情神话,并以此展示现代人,尤其
是妇女的精神特征和情感心理趋向。她的言情小说,都有其社会文化条件和
背景,在其浅层的“情”的下面,实际上包含着她对于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
包含着她对人性的深刻开掘。

《几度夕阳红》写了两代六个人两组爱情纠葛。其中魏如峰与杨晓彤的
爱情,是其长辈何慕天与李梦竹爱情的延续,并为20 年后何李的重逢创造了
契机。作品着重描写后一组爱情,“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是作者为
何慕天、李梦竹、杨明远爱情婚姻纠葛而发的嗟叹!

《几度夕阳红》的故事情节人们是太熟悉不过了,这里不用赘述。它因
篇幅和岁月跨度的漫长,及人物虽饱经沧桑而爱情毫不褪色而使作品有种恢
宏的气势,并堪称为一部爱情史诗。

琼瑶小说在结构艺术上看似斑谰多姿,其实却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
以主要人物的情感为轴心,由此生发出其他情节线索,并以人物情感的发展
脉络为情节的发展脉络,以此发掘情的奥妙和人性的本质。最能体现这一特
点,也最能体现琼瑶小说结构的精巧的,就是《几度夕阳红》。作者铺设双
线双层面,其中一条线索是杨晓彤、魏如峰、何霜霜的爱情纠葛,其情感态
度建立在现代文化背景的层面之中;另一条线索是作者重点表现的何慕天、
李梦竹、杨明远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情感取向,更多地展露了传统文化的内
涵。而凝聚这种结构的内在动力是作者对生命悖论的思考。这样,线索与线
索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之间,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这不仅使小说结
构严谨,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还可呈现出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心态。

琼瑶还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曲、赋中借鉴或衍化出表情达意的诗句,
准确、生动的传达出人物丰富微妙的情感和复杂细腻的心理,从而使小说的
境界诗意化。她还把古典诗词的意象渗透于故事的创作方法,使整个爱情故
事暗示出一种情绪氛围,小说因此也透露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
使作品散发出撩人的艺术魅力。

(杜瑾焕)


游园惊梦

白先勇

钱夫人到达台北近郊天母窦公馆的时候,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已经排
满了,大多是官家的黑色小轿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
停了下来。窦公馆的两扇铁门大敞,门灯高烧,大门两侧一边站了一个卫士,
门口有个随从打扮的人正在那儿忙着招呼宾客的司机。钱夫人一下车,那个
随从便赶紧迎了上来,他穿了一身藏青哔叽的中山装,两鬓花白。钱夫人从
皮包里掏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他,那个随从接过名片,即忙向钱夫人深深的行
了一个礼,操了苏北口音,满面堆着笑容说道:

“钱夫人,我是刘副官,夫人大概不记得了?”

“是刘副官吗?”钱夫人打量了他一下,微带惊愕的说道,“对了,那
时在南京到你们大悲巷公馆见过你的。你好,刘副官。”

“托夫人的福。”刘副官又深深的行了一礼,赶忙把钱夫人让了进去,
然后抢在前面用手电筒照路,引着钱夫人走上一条水泥砌的汽车过道,绕着
花园直往正屋里行去。

“夫人这向好?”刘副官一行引着路,回头笑着向钱夫人说道。

“还好,谢谢你,”钱夫人答道,“你们长官夫人都好呀?我有好些年
没见着他们了。”

“我们夫人好,长官最近为了公事忙一些。”刘副官应道。

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
些树木花草,围墙周遭,却密密的栽了一圈椰子树,一片秋后的清月,已经
升过高大的椰子树干子来了。钱夫人跟着刘副官绕过了几丛棕榈树,窦公馆
那座两层楼的房子便赫然出现在眼前,整座大楼,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
好像烧着了一般;一条宽敞的石级引上了楼前一个弧形的大露台,露台的石
栏边沿上却整整齐齐的置了十来盆一排齐胸的桂花,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
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楼前正门大开,里面有几个仆人穿梭一般来往
着,刘副官停在门口,哈着身子,做了个手势,毕恭毕敬的说了声:

“夫人请。”

钱夫人一走入门内前厅,刘副官便对一个女仆说道:

“快去报告夫人,钱将军夫人到了。”

前厅只摆了一堂精巧的红木几椅,几案上搁着一套景泰蓝的瓶尊,一只
观音尊里斜插了几枝万年青;右侧壁上,嵌了一面鹅卵形的大穿衣镜。钱夫
人走到镜前,把身上那件玄色秋大衣卸下,一个女仆赶忙上前把大衣接了过
去。钱夫人往镜里瞟了一眼,很快的用手把右鬓一绺松弛的头发抿了一下,
下午六点钟才去西门町红玫瑰做的头发,刚才穿过花园,吃风一撩,就乱了。
钱夫人往镜子又凑近了一步,身上那件墨绿杭绸的旗袍,她也觉得颜色有点
不对劲儿。她记得这种丝绸,在灯光底下照起来,绿汪汪翡翠似的,大概这
间前厅不够亮,镜子里看起来,竟有点发乌。难道真的是料子旧了?这份杭
绸还是从南京带出来的呢,这些年都没舍得穿,为了赴这场宴才从箱子底拿
出来裁了的。早知如此,还不如到鸿翔绸缎庄买份新的。可是她总觉得台湾
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
熟?


“五妹妹到底来了。”一阵脚步声,窦夫人走了出来,一把便搀住了钱
夫人的双手笑道。

“三阿姐,”钱夫人也笑着叫道,“来晚了,累你们好等。”

“哪里的话,恰是时候,我们正要入席呢。”

窦夫人说着便挽着钱夫人往正厅走去。在走廊上,钱夫人用眼角扫了窦
夫人两下,她心中不禁觇敲起来:桂枝香果然还没有老。临离开南京那年,
自己明明还在梅园新村的公馆替桂枝香请过三十岁的生日酒,得月台的几个
姐妹净都差不多到齐了——桂枝香的妹子后来嫁给任主席任子久做小的十三
天辣椒,还有她自己的亲妹妹十七月月红——几个人还学洋派凑份子替桂枝
香定制了一个三十寸双层的大寿糕,上面足足插了三十根红蜡烛。现在她总
该有四十大几了吧?钱夫人又朝窦夫人瞄了一下。窦夫人穿了一身银灰洒朱
砂的薄纱旗袍,足上也配了一双银灰闪光的高跟鞋,右手的无名指上戴了一
只莲子大的钻戒,左腕也笼了一副白金镶碎钻的手串,发上却插了一把珊瑚
缺月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