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坏了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教坏了孩子-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化场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好事!既增加了他们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减少孩子们因为无聊而上网去打游戏、看不健康的网页的机会。但是,目前文化场所的开放还不是全方位的,限时、限集体参观等形式,还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社区文化也还不丰富;学校放假的时候,学校的大门是锁的;孩子们在节假日、课余时间可去的,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场所还是太少!而且有些地方的文化场所对未成年人还没有实行免费开放!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就有一个人力、财力、时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哪个学校、哪个单位、哪个社区、哪个文化场馆能够办到的事情,必需要有国家的大力投入。通过国家、政府的力量才能解决,否则也是纸上谈兵。    
    虽然这样,我还是要呼吁,我们的学校、社区、文化场馆等单位,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把自己单位的场所,最大力度的向孩子们开放。这样做也许会增加单位的开支、也许会减少单位的收入,然而这样做创造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    
    我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工作的重视,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第七部分后记(1)

    经过将近一年(尤其是寒暑两个假期)的努力,这本书终于完稿并可以和读者见面了。此时的心情自然很激动,但在激动之余又觉得还有好多的话要说,于是再借一页作为补充。    
    一、关于写书    
    和现在的名人出书不同,我写这本书纯属意外。    
    一次和几个朋友闲聊,在聊到当前教育时,大家对我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多不满,身为教师的我,自然成了被批评的对象。大家开玩笑让我对中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虽然是开玩笑、虽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我造成的,但身为教师,我不反思谁反思?    
    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让人失望、愤怒!是需要认真的反思和改革了!但要反思中国教育,以我一个小小中学教师的身份似乎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还是看看专家、学者是怎么说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阅读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教育的文章。他们的文章由于理论性太强、太深,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晦涩,作为教师我都有许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普通大众读起来难度可能就更大。于是我就萌生了自己写书的念头,想以自己一线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列为素材,写一本老百姓能够看的懂、反映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爱人和两个要好的朋友后,他们都鼓励我写,而且一个朋友又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其他的人……好多人都知道我准备写书,这样一来不写都不行了!尽管我也常给报纸、杂志写搞,但在此之前,真的连做梦也没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二、关于此书    
    由于本人是教师,因为工作忙、时间紧,加之是理科老师,所以在写作时还是感到了很大的困难。还好,由于我的作品不是纯文学的,作为反思性作品,只要能把话说清楚,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这样的要求我自以为还是可以的。    
    由于我平时喜欢看访谈类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给了我启发!    
    于是,我就学着电视里访谈节目的形式,先给出具体的案例,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一步步的分析、解剖,能得出结论的得出结论,不能得出结论的,也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当然,这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我自己。当这种文体确定下来后,通过收集、整    
    理资料,又集中了两个假期的时间终于完稿。(呵呵,一本书写完,我竟然也过了一把主持人兼嘉宾的瘾!)    
    完稿后,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读了书中的部分内容,他们都觉得举的例子很真实,问题分析的也比较到位,但总觉得写得太实了、太土了,建议请人润色,把一些问题写的再含蓄些、文字再优美些……    
    朋友们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我仔细的琢磨后,还是觉得不润色的好。我就是这个水平,我的作品尽管土了点,但土有土的价值,如果请人润色,再好的东西都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了!    
    当然,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本书除了文字语言这些表面的东西外,从本书所谈问题的深度、广度来看,也还存在着不少的缺憾。也许我想的东西你都想过,我分析的一些道理你也都能分析出来,甚至你比我分析的更加深刻、透彻。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的情绪,在我看来:只要你一看我的书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觉得你也是这样想得,这样我就很开心,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已经达到!因为,只有老百姓都能够读的懂、想的明白的书,才是有生命力的。    
    简单有简单的价值!


第七部分后记(2)

    三、关于感谢的话    
    写完这本书总觉得有许多感谢的话要说。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职业和我21年的教学生涯。是21年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一些鲜活的教育案例和教育思想,如果没有21年的一线教学经历,我就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爱人。为了支持我写作,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尽量的为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写作环境。在我埋头写稿的时候,她会默默为我送上一杯清茶、一杯牛奶、一盘水果。我的每一篇书稿都要读给她听,而且听后还给我提一些意见,她成了我的读者和“编审”。就这样,书稿经过反复的修改,尽管没有特别闪光的东西,但至少句子是通顺的、道理是清楚的,是一本适合普通大众的书。    
    再次要感谢的是《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记者王基国先生,顺德宏峻律师事物所的丁怀宇律师,顺德民进陈晓东、仇乃基、龙一德、徐锋麟先生,顺德教研室冯毅、施爱英两位主任,以及《珠江商报》编辑、记者叶海英、伍佩珊女士,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王立平先生,珠海出版社编辑冯建华先生,开明出版社焦向英社长和高级编辑柴星女士,漓江出版社编辑赵涛先生,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辛朝艺先生,顺德李兆基中学的各位领导,他们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有的帮我收集资料,有的帮我进行法律咨询,有的帮我提供修改意见,有的为我写序,有的对我进行精神上的鼓励……正是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才使得这本书能够顺利和读者见面。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中央党校出版社的李援朝社长、李晓兵总编和朱晋平主任(也是本书的责任编辑),为了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他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得这本书最终能够与读者见面,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也许还不会这么快、以这么高的质量和大家见面。    
    四、我的歉意    
    书中有许多敏感的话题和一些不怎么光彩的案例,如果这些话题或案例不幸和某些学校、老师、教育管理部门有某种吻合的话,也请你们宽恕,因为我们素不相识,我不是针对你的,你的情况也许就是普遍存在的,也许就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必须纠正的!    
    这本书和大家见面后,可能有人读出了感慨、有人读出了紧张、有人读出了喜悦、有人读出了悲凉……这些都是正常的。由于看问题时人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读者如有善意的批评和赐教,请将信息反馈给本人,(Email:mjhsd@21cn)我们将共同讨论中国教育的问题。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