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论-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人有五脏系统,五天是一候,调养五天以后,加上前面的七天,合 



起来是12 天。所以这是指体质比较虚弱的人,发烧退了之后,正气的恢 



复还需要五天,加上前面的七天就是十二天,才能够完全康复。  



     第7 条、第8 条、第9 条、第10 条讲的问题就是一个太阳病不管中 



风还是伤寒,它的自然病程就是六、七天,它要好的时间,它的“欲解 



时”就是在中午前后,而对于体质比较弱的人,得了太阳病以后,它的 



 自然病程应当是十二天,七天表邪解除了,还需要五天正气恢复,这样 



才能完全康复。  



     太阳病如果不能自愈,可能邪气就要传其他经,邪气传经,辨传经 



和不传经,依据是什么呢?在第 4 条和第 5 条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 



把讲义翻回到前面的第12 页,看原文第4 条和第5 条,原文的 4 条说“伤 



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 



为传也”。第5 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一日”是指外感病的第一天,太阳感受了邪气,如果脉静, 



脉静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指中风见到了浮 



缓脉,伤寒见到了浮紧脉,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表示脉证相符,脉 



证相应,脉没有什么变化,那就提示邪气不会传其他经。  



      “颇欲吐”,这个“颇”字,它从皮从页,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 



说是“偏头”头往一边偏,所以颇字在古代,就具有相反的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很,甚”另外一个相反的意思是“少,稍微”,在《伤寒论》 



中,颇字所具有的相反的两个意思的这种用法,在《伤寒论》中都有, 



我们这里所说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在“霍乱病篇”中有一条,它 



是讲述一个胃家虚寒的病人,当卫阳逐渐恢复的时候,在胃阳逐渐恢复 



的过程中,它由不能食,胃阳不足,不能受纳,腐熟无权,所以不能食, 



 ·126 · 


… Page 137…

                              第 10 讲  太阳中风证治 



伴随着胃阳的恢复,出现了“颇能食”,最后胃阳完全恢复了,就变成了 



 “能食”,胃阳由虚衰到恢复的过程中,他的饮食情况由“不能食”到“颇 



能食”到“能食”,大家想一想这个“颇”当怎么讲,当稍微来讲。这里 



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的意思,很想吐它标志着邪气传入那一经呢? 



标志着邪气传入少阳,因为少阳病是一个胆热气郁的证候,胆热气郁, 



胆火内郁最容易范胃,所以少阳病的临床特征由心烦喜呕,这个喜呕不 



是喜欢(呕吐),而是多呕、善呕,因此在《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 



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这个以后我们会遇到多条, 



 (如)以后会遇到第 61 条,“夏之候,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 



安静”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 



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会不会是 



少阳病的心烦,会不会是阳明病的心烦,会不会是太阳寒邪闭表以后阳 



郁化热的心烦呢?张仲景在第61 条里以“不呕”除外了少阳病,以“不 



渴”除外了阳明病,以“无表证”除外了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 



心,不汗出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所以在 《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 



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这里的“颇欲吐”就提示了邪 



传少阳。  



      “若燥烦”,如果从字面上讲,燥烦强调了肢体躁动不宁,这是三阴 



证,三阴重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可是如果我们和第5 条结合看,“阳明、 



少阳证不见者”,如果说“颇欲吐”是少阳证电话,我们就可以把“若躁 



烦”中的躁烦理解成烦躁,那就可以把它当成阳明病来看待,阳明里热、 



里实、上扰心神,出现了烦躁,大承气汤适应证有,“烦不解,腹满痛”, 



甚至可以有“心中懊恼”、心中烦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所以“若燥烦” 



在这里如果和第 5 条相结合来看的话,它指的阳明病,里热、里实,上 



扰心神的烦躁。  



      “脉数急“是和前面的“脉静”相对而言的。“脉静是说太阳中风, 



见浮缓脉,太阳伤寒见浮紧脉,脉证相应,脉象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变 



化。这里的“脉数急“是指的脉象变快了,又数又急,这提示着脉象已 



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提示了临床症状、 



临床脉证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邪气就要传经。  



                                                                       ·127 · 


… Page 138…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 条,伤寒一日,只要脉证发生了变化,邪气就会传经。第5 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尽管一个外感病已经 



过了二三天,没有出现少阳病,没有出现阳明病,那就是邪气不传经, 



由此提示一个什么问题呢?辨传经不传经的依据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 



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第一天有传的,第二、三天也有 



不传的,不是病程天数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好, 



以上是张仲景为太阳病篇所写的总论。  



     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第1 条讲的太阳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脉 



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3。6 条,讲的是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有中风、 



有伤寒、有温病,有风温。随后讲了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中风 7 天,伤 



寒 6 天。也讲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 6。7 天就行其经尽。它 



的自然病程病就结束了。如果这个病程要进入第二个 7 天的话,那么, 



不管是病在太阳,还是病传其它经,统统的针刺足阳明的足三里穴,就 



有截断病程,预防邪气传经,或者说预防病程进入第二个病程的这种效 



果。当然对于一个虚人所得的外感,它的自愈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另 



外,病人的欲解时是指对太阳病来说,一般在中午前后,容易汗出热退, 



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在中午前给他吃解表药,这就 



有利于借助太阳阳气在中午前后正旺盛的时候达到去邪外出的效果。太 



阳有邪,如果不能自愈,常常容易传其他经。辨传经和不传经,主要是 



观察临床脉证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是要传,没变化就是不传,而 



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少。这就是张仲景在太阳篇所写的概说。  



     下面我们谈具体的,打开讲义第14 页,太阳本证的第一个证候是中 



风表虚证,首先我们看桂枝汤证,原文第 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 



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是辨病,中风是辨证。太阳病中风证。我们说,中医学,它不 



仅辨证论治,它也辨病。在辨病的前提下去辨证。这条是非常典型的条 



文。而且六经病的标题,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也提示了既辨病也辨证。那 



么根据什么来辨太阳病中风证呢?根据下面的临床表现。阳浮而阴弱, 



它既说的是脉象,也说的是病机。从脉象的角度来说,阳就是轻取,轻 



 ·128 · 


… Page 139…

                              第 10 讲  太阳中风证治 



取脉见浮象。这实际上就是脉浮,轻取即得。阴是沉取,脉弱。也就是 



重按的时候,脉象松弛柔软。这就是浮缓脉的的另外一种说法。从脉的 



角度来说,阳浮而阴弱,是指脉轻取而见浮象。重按出现松弛柔软,没 



有力量的表现。这样的脉提示什么样的病机呢?为什么脉轻取见浮象 



呢?这是因为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引发了卫阳病理性的亢奋。这句话, 



我们在讲第二条太阳中风证发热的时候,提到过卫阳病理性的亢奋,阳 



气是什么啊?阳气是含有热能的能够放出热量的细微物质。所以当卫阳 



出现病理性的亢奋的时候,当然它就会发热。所以“阳浮者,热自发。” 



这个“阳浮”是一个病机的术语。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卫阳因抗邪 



而出现了病理性的亢奋,所以它就出现了发热。  



      “阴弱者,汗自出”。它的意思不是说由于阴弱而导致了汗出。而是 



说因为汗出而导致了阴弱。它们是排比句式,意义是颠倒的。  



      “阳浮者热自发”,是因为卫阳浮盛于外,才导致了发热。“阴弱者, 



汗自出”,是说汗出而导致了营阴内弱。  



     汗出的病机是什么?我们在第二条说过,是卫阳被风邪所伤,卫外 



失司,加上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而为汗。汗为营阴所化,汗出伤营。 



所以,出现了阴弱。阴弱是个病机术语。当然也指脉象,沉取脉弱。底 



下的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用了三个连绵词。《伤寒论》中应 



用连绵词的情况很对,我们在解释连绵词的时候,我们一般按照连绵词 



无定字,连绵词没有固定的字,取其声不取其义。例如“马虎”就是一 



个连绵词,我们说:“小张比较马虎。”你写出马虎来,小张这个人和马 



和虎有什么关系呢?你说解释马虎这个词能和这个字的字意相联系吗? 



不能,所以连绵词多时取其声而不取其意的。你不能把啬啬当成吝啬鬼, 



你说吝啬鬼抱头缩肩怕冷这个样子,这么解释是不对的。  



     我们怎么解释呢?“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就是微恶风寒的样子。 



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这是风阳伤表阳,卫外失司,温煦失司的结果。 



 “翕翕发热”是热势表浅的样子。这是卫阳浮盛于外,出现病理性兴奋 



的结果。上述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辨证的结论:就是风邪袭表, 



卫强营弱,营卫失和。这就是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  



                                                                       ·129 · 


… Page 140…

                                 郝万山讲伤寒论 



     底下有一个“鼻鸣,干呕”,两个症状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鼻卫肺 



窍,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当太阳的表阳,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常常 



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对太阳中风证来说,主要是风邪上壅,使肺窍不 



利。鼻鸣指的什么?是指的鼻塞,呼吸不畅,也包括大喷嚏,鼻流清涕。 



这些症状,都是风邪袭表后,风邪上壅,肺窍不利的表现。这些都是太 



阳中风证的兼证。至于干呕,不是风邪犯胃,而是体表有邪,正气抗邪 



于表,不能顾护于里。导致里气升降失调的一种表现。  



     第三条,太阳伤寒证有呕逆,第12 条,太阳中风证有干呕,病机都 



是一样。太阳伤寒证出现呕逆也罢,太阳中风证出现干呕也罢,都是它 



们的兼证,不是主证。既然 12 条我们已经有了辨证的结论,所以在治疗 



上叫作法随证出。辨证正确了,就可以列出治法来。既然是风邪袭表, 



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我们在治法上,就是解肌去风,调和营卫。法随 



证出,法以方传。有法,就有方——《桂枝汤》。《桂枝汤》这张方子正 



是实现解肌去风,调和营卫这样治疗目的的一张方子。《桂枝汤》是大家 



非常熟悉的一张方子,它有 5 种药,我们仔细分析它,实际上它的配伍 



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 



姜,配合甜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它有助卫阳的作用。桂枝、生姜 



又是辛温解表药,它有祛风散寒的效果。一那么酸甘化阴的那组呢,芍 



药是酸味的,甘草、大枣是甜味的,它们合起来有酸甘化阴的作用。它 



可以养营阴,来针对太阳中风证的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养营阴,敛汗液。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助卫阳散风寒,养营阴,敛汗液。发汗祛邪而 



不伤正,敛汗养营而不留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实际上药物的性味配伍,和食疗的性味配伍是一样的。象夏天天热 



的时候,我们回到家里想吃一点酸甜的东西;如酸梅汤等等。冬天天很 



冷时候回到屋子里总想弄点羊肉啊,喝一杯二锅头,喝完了,暖和暖和。 



二锅头,酒,它就是辛甘化阳的;酸梅汤,酸甘化阴的。没大热天跑得 



又热又渴的,回到家叫老太太,说,老婆子,快给我拿一瓶二锅头。二 



锅头是解不了暑热生不了津的。既然我们在饮食上是知道酸甘是生津的 



养阴的,辛甘是助阳,所以在药物调配上也是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