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巴顿-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艾德礼同意蒙巴顿的观点,答应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实施“拉链”
计划。
    于是,他没有必要再呆在伦敦了,他要赶紧回到战区司令部去。8月7日,他乘
坐一架4个引擎的约克式大型轰炸机从伦敦起飞,中途除了加油以外,几乎没有停留。
结果,31小时内飞行了6343英里,打破了当时所有的远距离飞行纪录。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时,他从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接到命令,接
管菲律宾以南的整个西南太平洋地区,目的是使麦克阿瑟的美军部队能从这些地区
脱出身来去占领日本本土。
    次日,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又给他下达了新任务:(1)重新占领已光复地区中的
关键地域,确保对已投降的日军的有效控制,解除日军武装;(2)努力尽可能早地
释放英国和盟军的被俘人员和其他被日军监禁者。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整个东南亚战区现仍有大约50万日本陆海空部队散驻
在数百万英里的范围内,另外还有100多万“不太安稳的”当地日本傀儡军和抗日游
击队交织在一起。没人能肯定各日军部队是否已收到了投降命令,也没人能保证一
旦恢复了英国人的统治,那两部分“不太安稳的”当地武装是否会不约而同地起来
反抗?
    蒙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命令立即实施“拉链”计划,以任何可能得到的部队
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军。同时,他指示沃克中将率领包括扫雷艇在内的各类军舰所
组成的混合舰队,立即冒着雨季时节的风暴出海;命令其他部队迅即出动,前往香
港、西贡等地接收日军司令部。他还给此时在伦敦的妻子发了一个“十万火急”的
电报,要她立即带着救护队赶来东南亚,帮助救治将要从日本集中营里获救的伤病
战俘。
    然而,几天以后,麦克阿瑟给了蒙巴顿当头一棒。此时麦氏已充任了盟军对日
事务的最高负责人,他命令蒙巴顿在8月31日东京受降仪式正式举行之前,不要采取
任何军事行动。后来由于台风袭击日本列岛等原因,受降仪式推迟到9月2日在美国
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接到麦氏的命令,蒙巴顿勃然大怒。他后来自称,当时他想到了那些仍在日军
铁蹄下、监狱里受苦受难的人们,在胜利之际,绝不能让他们再无缘无故地多受两
周的折磨;他想到了业已出发的部队,如果再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将会带来难以想象
的混乱,其中许多小型舰艇在返航途中肯定会被风暴所吞噬。抱着一线希望,他给
伦敦参谋长委员会打了急电。
    回电让他遵守麦克阿瑟的命令,同时麦帅又来电督促他执行命令,电文的用词
十分粗鲁,虽然这也可能是美国人的方式——“路易斯勋爵,穿好裤子等着,不要
着急。”
    蒙巴顿对这种粗鲁的玩笑并不欣赏,马上恼怒地回电反击:“如果你能把我区
内日本人的裤子都脱下来,我当然不着急。”他决心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行事。
    9月9日,蒙巴顿下令英军在马来亚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莫里布登陆。“海
滩的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得多,”具体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奥弗雷·罗伯茨在日
记中写道,“有47部车辆在海滩上陷进去了。”
    不出蒙巴顿所料,虽然日本天皇早已宣布了投降,但这里的日军还是进行了抵
抗。由于登陆行动的突然性,一个只配备轻武器且士气沮丧的日军师团,很快被解
决掉了。尽管如此,英军还是遭受了一些挫折,许多士兵的鲜血洒在了沙滩上……
    战争最终结束了。
    在盟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蒙巴顿对日本的态度是最强硬的。因此,他在战后
访问过许多国家,却从来没有访问过日本,日本人也不欢迎他。在日本受降问题上,
他从一开始就跟总负责这件事情的麦克阿瑟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如果对日本人手软,我们将会犯严重的错误。我担
      心,如果我们不能使日本人遭受彻底失败的耻辱,即把他们
      打回老家去,日本领导人将会利用你没有给他们以粉碎性打
      击这一事实向他们的人们灌输下述思想,即日本是被科学而
      不是在战场上被击败的。
          一般说来,我不是怀有报复心理的人。然而,我总是感
      到,如果我们对日本的领导人不强硬,他们最终还会卷土重
      来,再发动一场战争的。
    在给一位私人朋友的信中,他的态度更加强硬。他认为,战争应当一直进行下
去,直到日本天皇本人亲自到马尼拉(麦克阿瑟进入日本之前他的司令部曾设在那
里)来投降。这样做将会使战争再延长2至3个星期,也许再动用原子弹,但是他认
为,这样做“将会永远地摧毁现在看来被挽救下来的日本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机器”。
而麦克阿瑟的看法与此不同,认为缴械投降是一种古老的作法,“将导致败方的丢
脸和丧失信念”。对麦氏居然要亲自跑到日本,接受其领导人在很少有下级在场的
情况下投降的作法,蒙巴顿不以为然。他坚持在他的战区内,日军投降应由所有的
日方高级将领在他们自己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而且,一定要当场象
征性地对他们进行缴械,并将这些佩刀、枪枝等作为战利品分发给在场的盟军军官
和军士。
    他果然是这样做的。1945年9月12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一正式受降仪式在新
加坡举行。由于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1945年4月晋升)事先被告知了仪
式的程序,忍受不了这种格外的侮辱而称病不去,由板垣大将代表他参加仪式。这
一天,板垣大将率领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第3航空军司令官木下、第18方面军司
令官中村、南方军总参谋长沼田、第10方面舰队司令官福留以及第2南遣舰队司令官
柴田等高级将领来到新加坡特别市政厅,他们当场解下佩刀双手递交给盟军军官,
然后在投降文件上签了字。
    板垣等几位日军将领,想走上前去与身着笔挺的白色皇军海军上将制服的蒙巴
顿握手寒暄,被蒙巴顿断然拒绝了。事先,所有将要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还得到通
知:无论对方怎样主动,所有人都不得与日本人握手。
    “接着,我命令他们离开市政厅。”蒙巴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一生中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令人厌恶、恶心和野蛮的脸。一想到如果在他们的统治下世界将
会是什么情景,我就不禁感到战栗。当这些日本人离开座位,螨跚地走出去的时候,
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群猩猩,穿着布袋一样的马裤,膝关节几乎拖着地面……”
    仪式结束之后,蒙巴顿乘车“穿过密集的人群,在无尽无休的雷鸣般的吹呼声
中”返回几公里外的英军司令部。不过,他对当地居民真诚祝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的欢呼声却理解错了:“我想,这一情景生动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欢迎英国重返的
心情。”正像一位英国传记作家后来所评论的那样:“如果不是感情激动,蒙巴顿
是不会对人群的热情发出以上有政治倾向性的见解的。但是,在胜利的时刻,他的
失言应该是可以谅解的。”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他指挥英印军队在缅甸击败日
军的辉煌业绩,艾德礼首相向英王提议封他为“缅甸蒙巴顿伯爵”。乔治国王为王
室成员中能有人凭着自己的功绩而获得这个荣誉,感到特别愉快。由于蒙巴顿没有
儿子,英王还作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准予蒙巴顿的女儿们继承爵位,以免使这
一荣誉在蒙巴顿身后中断。
    蒙巴顿听到这一喜讯后,高兴之余也夹带着一丝伤感。他对从父辈那里继承下
来的“路易斯勋爵”的称号抱有终生的留恋,有着近乎迷信般的那种感情,认为它
给自己带来过许多好运。然而,他在领受更高一级的荣誉时便顾不得那些了,毫不
推辞地接受了“缅甸蒙巴顿伯爵”这一称号。
    尽管离开英国海军舰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蒙巴顿内心最喜爱的还是真
正的海上生涯。战争结束了,做为一个战区的最高司令官、一个获得了伯爵称号的
海军将领,他为皇家海军带来了荣耀,现在他想要回到海军去,继承他先辈的事业,
继续寻觅他少年时的梦想。1946年6月,蒙巴顿抱着重返海军舰队的强烈愿望回到了
英国。正是:东南亚战区功名成,光荣返国奔前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蒙巴顿        
      第二十章  印度总督
          重返海军梦难成,印度独立掀飓风;
          蒙氏赴任忙折冲,是非功过待议争。
    从东南亚返回伦敦后,蒙巴顿和夫人埃德维娜过了一段安静的家庭生活。在此
期间,他还愉快地主持了时年22岁的长女帕特里夏的婚礼。女婿是个令人喜欢的年
轻人,他的父亲也曾经在皇家海军中服过役。
    1946年晚些时候,伦敦的小道消息流传说,蒙巴顿将出任驻澳大利亚或南非的
英国总督;也有的说,他会被派往中东地区担任驻某一个国家的大使。蒙巴顿对这
些传闻不屑一顾,战争的需要使他立志像他父亲那样成为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但是
理想的风帆并非那般顺心遂意,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初衷不改。此外,他觉得一个有
着担任过战区最高司令官的经历、并且年富力强(蒙巴顿此时46岁)的人,能为皇
家海军干不少事情。
    海军也需要他。1946年底,蒙巴顿被预任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
转年1月6日,他被送往朴茨茅斯海军学院高级将领班进修,为担任这个新职务接受
岗位培训。然而不久,蒙巴顿发觉自己又将要离开皇家海军了。
    此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岌岌可危。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人要
求独立的呼声和力量在稳步而强劲地增长,虽然屡遭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但独立
的火焰一直没有被扑灭。蒙巴顿回想起两年前在德里跟尼赫鲁的一次聊天时,他提
到1922年与埃德维娜在德里大学第13号房间私订终身时的幸福情景,尼赫鲁听罢,
皱着眉头不无讥讽意味地说:“当您和您的姑娘在13号房间里欢乐时,我还正在贵
国设在德里大学附近监狱里的第13号牢房关着。”一席话,说得蒙巴顿一脸尴尬色。
是共同的反法西斯战争,减缓了印度人民及其各党派对英国的压力。然而战争结束
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又迅猛发展起来了。
    丘吉尔的保守党内阁执政时,尽管在对殖民地政策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他们
在印度独立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强硬的。1945年夏季,艾德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
已明显感觉到英国经过长达六七年战争的折磨,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再去大规模镇
压印度的独立运动确已力不从心,因而允许“在大多数印度人同意的前提下,印度
可以取得独立地位,并保持同英国悠久而特殊的友谊”。此后,工党政府便开始从
印度逐步撤出英国的一些人员和机构。
    当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取独立的希望还很渺茫时,印度(当时它包括今天的印
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两大教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众们联合起来为
独立而斗争。但在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答应给印度独立地位时,两大教派本来就有
的潜在矛盾开始公开化了。当时的印度,信奉印度教的人约有2。55亿,而信奉伊斯
兰教的人只有约9200万人。穆斯林们担心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他们会成为受迫害
的少数。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小民族和小教派,在印度历史即将发生转折性
变化时,纷纷起而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各派之间的冲突和角逐是如此之激烈,
以至于曾在一次流血冲突中竟有8万余人伤亡。以印度教信奉者为主体的国大党要求
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次大陆国家,而穆斯林们则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独立
的巴基斯坦。这就是当时激烈冲突的主要症结。
    民族冲突在整个次大陆上蔓延:加尔各答、孟买、比哈尔和东孟加拉,到处都
有不同教派之间相互残杀的悲惨画面;旁遮普邦此刻也犹如一堆干柴,点点火星即
能酿成漫天大火。更可怕的是,有迹象表明,各地方政府机构、当地警察甚至印度
籍部队的纪律在分裂情绪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崩溃。英国侨民们都感到,一场大灾难
即将来临。显然,有必要采取紧急行动了。但是,到底采取什么样的紧急行动还不
清楚。         此时的印度总督还是韦维尔。他是个倔强的老军人,但缺少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显然无法应付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艾德礼首相对他很失望,决定让蒙巴顿去接替
他的职务。
    艾德礼认为,蒙巴顿具备担任印度总督所需的各种条件:他在东南亚战区任职
时,“已成功地塑造出自由的非殖民化人物的形象”;作为享有盛誉的英雄,“他
的任职起码能缓和某些帝国主义者的担忧”;选择英王乔治的表兄弟担任印度总督,
对印度的王公们也有吸引力。此外,蒙巴顿跟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之间的个人关系
也不错,他曾于二战期间在是否关押尼赫鲁的问题上持有过开明的态度,尽管后者
还是被韦维尔等人数度逮捕。艾德礼说,“蒙巴顿活跃随和,能同各种人相处,是
国大党的领导人最容易接受的人物。此外,他还有一位不寻常的夫人。”艾德礼唯
一的担心是蒙巴顿本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一使命。
    蒙巴顿不愿再度离开他在皇家海军中的岗位,对重返印度任职一时显得很犹豫。
于是,他首先去找乔治国王征求意见,国王对他说:“迪基,你应该去印度。事实
上,只有你才能把那儿的事情处理好。这不仅是因为当地的著名人士都喜欢和尊敬
你,而且还因为你是一位亲王的儿子。他们对我个人宣誓效忠过,这是一种承诺。
我们答应他们独立,也只有我们王室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