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脚步,但是稍作调整之后人类就继续了他们的行程。有一群人从中东来到伊朗北部,然后抵达中亚,沿着一条草原之路,通过天山或阿尔泰山,他们走向西伯里亚。这个时间没有超过5万年前。这部分人在以后的几万年里有的走入美洲,有的南下东亚进入日本、朝鲜半岛与中国北方,还有蒙古地区,原地也保留了一些居民,另外一部分则随着历史时期的人群西迁。总体而言,从南方进入中国的“海上移民”早于从北方草原进入中国的移民。    
    在与西奈邻近的巴勒斯坦地区,考古发现人类最古老的村庄就在距离耶路撒冷25公里的耶里哥,遗迹的时间为大约1万年前。其中显示了农业特征(有大麦与小麦)与拜神仪式的痕迹。这里被命名为纳图夫文明。大约9000年前中东气候越来越干燥,这可能促使人们四处转移。    
    农业的产生导致了人口的膨胀上升。5万年前在“次撒哈拉沙漠”上生活的人数仅有几千人,到旧石器时期全球也只有几百万人(123页);在农业时代刚开始时,全球人口约为1000万人;18世纪工业时代全球人口增加到5亿,今天则达到了60亿。    
    考古学家已经确定,农业最早兴起于中东这块“肥沃的新月”(124页)。欧洲人承认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中东的文明逐渐传播到了欧洲。但中国传统学者拒绝了中东为文明核心这一推理。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向东的基因谱系

    向东的基因谱系    
    非洲的M168生成中东谱系的M89,M89又生成M9,M9生成了M20、M45以及 M175。    
    携带M9的人被称为“欧亚部落”。大约4万年前他们在伊朗平原或亚洲中南部出现,是中东M89的后代。    
    M9的后代由于东部高山的影响分为两个方向继续向东迁徙,一部分向北面的兴都库什山走去;另外一部分向南,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次大陆,这是从Y染色体得出的答案。向南走的这支人马就是M20。印度南部50%的男人携带这个变异密码。1%…2%的中东人中也有这个密码。大约3万年前他们与从南部进入印度的“海上移民”遭遇,其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来的侵略者与“海上居民”的女人们交配。那些海上的男人可能遭到杀害,因为从(男性)Y染色体看,今天“海上居民”的后代非常罕见,但却并不缺乏mtDNA的M谱系(女性)。“海上居民”的标记在印度南部出现的频率是5%(94页)。    
    M9向北走去的一支发展为M45,他们进入中亚,时间为3。5万年前。今天也只有中亚人具有这一M45标记,中东与东亚只有零星出现,他们在印度出现的频率也较高。我对于这一流向的解释是,中亚与印度之间具有广泛联系,一直存在有重要的移民通道,比如于阗国的建立,中国昆仑文化之谜,还有哈拉巴文化都可与这一问题联系考察。作者疑惑地说,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不向中东扩散。我认为这很明显,因为中东的人口压力太大,人类大规模移民选择向人口稀少的未开发地区进军。     
    最早的西伯里亚人基因有两个部落谱系,一个是上面的M45,一个是更加古老的一批M9Y。    
    M45在天山之东产生出新的M175节点,它只出现于东亚,在西亚与欧洲完全没有M175的出现。M175在韩国的比率高达30%,出现的时间为大约3。5万年前。考古方面也证实了这一点。日本也基本接近。今天生活在东亚的大部分男人都携带有M175基因变异标记。    
    巴基斯坦人有M89标记。这里的中东标记如此集中,我在想,这是否“以色列失散的十个部落”带来的影响。    
    大约4万年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迎来了非洲而来的“现代人”,当然这是指大规模的非洲人进入,零星的进入应该早得多吧。    
    “一些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区连续性’的进化模式,否认东亚的智人起源于非洲,认为他们是由当地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但从基因中找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而且基因研究的结果表明,移民到东亚的现代人的后代不可能逃过考古学家的眼睛。近年,中国遗传学家金力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在东亚各个地区对1万2千名男性进行了取样,结果表明他们每个人都能回溯到5万年前的非洲祖先,因为每个人的Y…染色体中都有M168标记。对寻找东亚地区连续性进化模式证据的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这一结果至少对男性谱系,完全否定了地区进化的理论。而且东亚的线粒体DNA做出了同样的回答:几千份取样,结果全部显示他们的祖先在非洲。总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直立人在现代东亚人的基因中留下了痕迹,而且大量的证据表明……他们被现代人取代了”(99页)。    
    “在东亚海上移民的谱系出现的频率很高。”“在蒙古,海上移民谱系出现的频率是50%,在东亚东北部,这一谱系的存在也很普遍。……可能是早期迁徙到东南亚的海上移民,在几千年内逐渐向内地迁徙,南部的M130染色体比北部的古老,也证明了这一推测的可能性。很可能在3万5千年前,海上移民遇到了欧亚部落的后代,东亚人口中同时存在的欧亚谱系和海上移民谱系,证明他们之间发生过较大范围的部落融合”(99页)。这又一次让我们联想到神秘的环渤海文明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果。     
    现代人从南北两个方向来到东亚定居。欧亚部落在3。5万年前从南西伯里亚进入东亚,南方海上移民迁徙到东亚的时间大约在5万年前。至今中国南北谱系的差异依然非常明显(99页)。    
    这些几万年前的迁徙模式可能一直延续进入新石器时期。从某个角度说,“丝绸之路”早在几万年前就已经存在,而且是南北两条主干线。络绎不绝的后来者以奇特的方式与先前的一些部落联系在一起。这个南北差异与南北融合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后来蚩尤与炎黄之战以及炎黄之战。几万年的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获得了汉族、苗族、百越等高度混合之后的一些群体名称。今天中国最南部的百越群体较有可能就是最早来到东亚的“海上移民”的后代,或许他们与蚩尤之后有关。    
    作者承认,在中东开始定居与种植模式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粟米与稻谷的种植。稻谷首先在中国南部扩散,公元前3500年台湾也开始种植,苏门答腊岛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印度尼西亚群岛全部开始种植稻谷。     
    中国稻谷很可能是“海上移民”的杰作,最初的种植似乎恰在中国南方。从后来的传播模式中也很容易看出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    
    文明传播尽管不一定伴随着人口的迁徙,但一般情况下两者相辅相成。“来自M9的M175标记广泛存在于东亚。根据它目前的分布状况,可以推断这一标记最早出现于中国北方或朝鲜……中国最早的农耕者是M175的后代。……中国半数以上的男性的Y…染色体可以回溯到同一个标记,这说明在过去的1万年里,这里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人口膨胀。”(128页)    
    “最早出现在M175染色体谱系中的是M122标记,目前广泛地分布在东亚各地,但在中亚山脉以西、中亚和欧洲,都找不到这个标记,说明了出现在中国的人口扩散发生在距今较近的时期,而不是古老的人群迁徙留下的脚印。”(128页)“代表中国最早稻米耕种者的M122标记,从日本到塔希提岛①都能找到它的足迹。”20%的日本男人有M122标记。     
    “在中国大陆的M122染色体上的标记出现频率很高,但是向南到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其频率明显下降。” 从中国的古代人口趋向看来,主要为西来,少部分后来回流,这就是这条信息给我们的启示。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西去无归路

    西去无归路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就如中国的“北京人”曾经是人类“同源”说的障碍。在2万多年前“尼安德特人”依旧生活在欧洲,而且他们具有相当的文化意识,比如埋葬亲人已经开始有陪葬与装饰。但1997年DNA确认了欧洲人的谱系与尼安德特人没有任何关系。随之欧洲人痛快地承认了他们的祖先不是尼安德特人,而是非洲人。    
    M173的到来可能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尽管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证据。M173出现在西欧的时间大约为3万年前。     
    西欧人的主要基因标记为M173,在西班牙与爱尔兰这一携带率高达90%,他们直接来源于中东M89的后代。今天在一些相对与外界隔绝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包括凯尔特人与巴斯克人。    
    M173的下一个台阶是M45,它表明欧洲部落是中亚部落的一个“子集”。M45在中亚形成后,向东产生了中国、朝鲜等人口中的M175,向西产生了欧洲的M173。假如这些节点的时间可以精确,那么我们对于西欧与东亚之间何时发生的联系就有了答案,同时也会解答我们许多的文化疑问。    
    有迹象显示,西伯里亚这个地方是个有趣的人口集散地,他们在最近的2万…3万年里向欧洲、亚洲和美洲传送了许多带有这一地区标记的移民。所以中国东北方向这里有特殊的文明积淀是一件并不奇怪的事情。今天看来这似乎有些奇特,因为那里寒冷而不适宜生存,所以需要一些古气候资料在未来揭开这个谜,那里曾经是比较温暖的地带。    
    “在西欧人群里,M173上一个主要的标记,与它相连的是旧石器时代的中亚部落。欧洲的Y…染色体只有20%起源于M172,即新石器时代中东移民的标记。”“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农业时代的到来对欧洲没有影响,正相反,基因数据显示,在上一个冰川时代结束时期,欧洲的人口显著增长。……考古发现证明,1万6千年以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人群只生活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等几个地区,在冰川期之后,人群才开始向北扩散。”或许可以说欧洲人群也分先后两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旧石器时代的人数为众。第二次则是后来的农业人口,但是他们对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    
    我想“人种”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犹如一盆水与一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农业人口迅速以他们的文明淹没了古老的移民,但却并没有在基因上显示出他们的人口优势。这样的错差局面往往会误导一些单纯的人们得出错误的推论。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美洲基因

    美洲基因    
    美洲土著与亚洲东北地区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征:窦腔牙齿类型。北美与东亚地区有着人种的密切联系,或者说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有一些联系,可以看做是“海上移民”的部分杰作。基因确认亚洲人与美洲人具有共同的祖先。    
    南美的基因显示,他们与太平洋乃至澳大利亚的“海上居民”有密切关系。    
    DNA显示美洲曾经接受了两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到达北美,第二次到达南美,时间为3。4万年前到6000年之间。    
    美洲人的基因变异标记为M3。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人中90%携带M3,在北美为50%。但是在亚洲并没有M3。这个M3出现的时间没有超过2000年,也就是说在近2000年间美洲人与亚洲人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有效的交流。不过这方面还有争议。    
    作者画出了一条美洲人的迁徙路线:从非洲到中东,再经欧亚草原到美洲。进入美洲的时间可能在4万…2万年前之间为多。部分中国东北人进入了美洲,但时间却是个问题。    
    M45的另外一个后代为M242,它大约在2万年前出现于中亚或南西伯里亚,几乎分布在亚洲各个地区,包括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出现于美洲。基因显示,进入美洲的看来并不只一批人,并且也不是同一源头。作者斯宾赛认为,大批人从亚洲走到美洲是由于海平面的大幅降低形成大陆桥而导致的。    
    “在美洲发现的许多早期人类的头骨,欧洲人的特征更明显,和现在美洲土著的特征差异较大,这意味着他们的外型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美洲这些更像‘蒙古人’或者东亚的土著人,他们很可能是第二次移民浪潮中进入美洲的移民后代,他们从东亚把M130标记带进了美洲。”“但是,在当代的美洲土著人中,找不到代表中国或日本水手的M175标记,基因数据所展示的画面非常清晰:每一次到达美洲的移民,都是经西伯利亚而来的,没有找到经太平洋而来的中国或日本水手的痕迹。”(118页)    
    M130标记是从南部到达中国的最早的东亚人,以上情况可能说明了这一结论,进入美洲的亚洲人或中国人是早期到达中国的那批人中的一些后裔。M175是北方从天山以东的中亚人进化而来的东亚人。    
    今天非洲裔的美国人中,30%有欧洲的Y…染色体,这是近几百年内奴隶贸易留下的痕迹,他们被混血了。    
    基因显示大约2万年前现代人进入北极。这个时间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人类战胜寒冷学会在冰雪中生存的经验或许就在这个时期。    
    到距今1万年的远古时期,除南极洲外,现代人占领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仅仅4万年的时间,作为一个种系,非洲人——我们的祖先——到达了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地方。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比翼齐飞(1)

    语言学研究与基因研究比翼齐飞     
    1。美洲    
    南北美洲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印第安语。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纳…德内语系;前者的使用范围是格陵兰岛、加拿大北部部分地区、阿拉斯加和东西伯里亚,后者的使用者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    
    基因的研究证明了语系与族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基因证明了印第安语系部落是最古老的美洲居民,在他们之中M242与M3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基因证实纳…德内语系人群为第二批移民。    
    这次晚期的移民中间携带了M130基因变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