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三兄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三兄弟-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机到了,隐蔽在密林中的林彪突然大喊一声:“开火!”    
    顿时,山谷内枪炮声大作,子弹、手榴弹似雨点洒向敌军阵地,打了几个小时后,路上、草中、树边,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丢弃的枪支、弹药。    
    林彪、聂荣臻见敌人大乱,又指挥部队将持枪顽抗的敌人切成数段,然后分割围歼。红军将士们利用有利地形,迅速接近敌人,与敌展开近战。    
    经过两天的拼杀,李明的第五十二师几乎被全歼,师长李明在阵地上被红一军团的战士们活捉。这是红一军团在龙岗一役活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辉瓒后,活捉的又一名国民党高级军官。李明被俘后,十分惊奇地问红军战士:“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打得这么快?这么巧妙?”    
    与此同时,右翼部队经过两天的激战,消灭了国民党第五十九师大部,并生擒师长陈时骥。    
    黄陂战斗一结束,林彪、聂荣臻又马上将部队秘密转移到东韶、小布、东口一带隐蔽起来,再寻机与陈诚的部队决战。    
    过了20余天,何应钦、陈诚不甘心失败,决定调整部署,卷土重来,向红军发动新一轮的进攻。陈诚判断:黄陂战役后,红军已转至广昌地区,这是打红军的好时机。他决定率部由黄陂、东陂直奔广昌,诱红军主力出来作战。    
    为迷惑陈诚部队,红一方面军以第十一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并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虚张声势,吸引陈诚的部队加速南进。    
    陈诚果然被迷惑。他认为,红军主力在广昌无疑。于是,他下令前纵急速向广昌前进。为加强前纵力量,他还下令后纵战斗力较强的第五师加入前纵,以壮前纵声威。    
    陈诚不知,他的这一着,虽然增强了前纵的力量,却造成了后纵的虚弱。第五十二、五十九师均不足半数,两师加起来不够一个师的兵力,而且又多是被红军打怕了的残兵败将,无法与红军打硬仗。    
    由于陈诚的前纵行动加快,后纵行动甚慢,两支部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前纵行至甘竹时,后纵才到东陂、徐庄、草台岗地区。东陂、徐庄、草台岗一带山高林密、雾气重重、道路崎岖,行军十分艰难。其后纵非常不适应走这种山路。第十一师前卫部队进入草台岗地区时,后卫部队第九师还在东陂,两支部队相隔八里多,而且中间还隔着一座又高又陡的雷公嵊山。    
    3月20日,阴雨绵绵,周恩来、朱德对敌情作了仔细研究后,决定集中红军主力,首先围歼陈诚的第十一师。当日,周恩来、朱德命令红军部队进入草台岗附近隐蔽起来。    
    第二天拂晓,万籁俱寂。    
    红军总部下令各部以快速动作冲出密林,包围陈诚部队的第十一师,并就地歼灭。    
    林彪、聂荣臻一接到命令,便来到红十师的阵地,向官兵们作了战前动员。在他们的鼓动下,十师全体官兵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决心在草台岗地区痛打陈诚的十一师。    
    天快亮了,参战的红十一师赶到了,九师却迟迟未到,林彪十分焦急。    
    到了9点,红三军团阵地上响起了枪声。林彪意识到,别的部队与陈诚的部队开战了。红一军团的战斗也必须进行。不然,被包围的敌人就会逃跑。他马上下令:“战斗开始!”    
    红十师的干部、战士分别在霹雳山、雷公嵊山两地向陈诚的部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并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战斗开始不一会,红七、九两师赶到了草台岗,并迅速投入了战斗。    
    到了中午,红一军团的3个师在各自阵地上与陈诚的部队越打越激烈。阵地上,炮火连天,杀声震谷,陈诚部队伤亡惨重。    
    在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红一军团干部、战士越战越勇,山上山下,马嘶人叫,杀声震天,满山遍地都是敌人的尸体。战至夜晚,一部分敌人凭借山洞、石头等有利地形拼死抵抗,红军官兵举着火把,与之周旋。到了午夜,敌人的抵抗渐渐弱了。    
    战斗正在进行时,陈诚才发觉又上了当。他急令第十师前往增援,结果被红十二军阻住。敌第十师数千人马寸步难进,眼睁睁地望着第十一师被红军消灭。这样,陈诚赖以起家的王牌部队第十一师,全部被红一军团歼灭。陈诚得知十一师片甲不还,怄得几乎昏倒。    
    草台岗战斗一结束,林彪、聂荣臻又挥师东陂,将陈诚部第九师又歼其一部。陈诚受到这次打击后,才知道红军的厉害,对与红军作战,再不敢说大话。    
    黄陂、草台岗两战,共消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两个主力师和一个“王牌师”,计1。9万人,毙师长2人、旅长2人,缴获各种枪1。5万余支、新式机关枪300多挺、大炮40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    
    草台岗一役,使蒋介石精心策划的第四次大围剿再次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得知爱将陈诚在前线惨败的消息,暴跳如雷,将何应钦、陈诚大骂了一通。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84节 湘江战役大伤亡

    1933年5月,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并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撤销了赣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重新成立了一个全权处理赣、粤、湘、鄂、闽5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    
    经过半年的准备,他决定调集100余万人马,自任总司令,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大围剿。    
    从9月开始,他集中50万军队,气势汹汹地向中央苏区发动了进攻。    
    由于毛泽东受到排挤,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李德过去虽然打过仗,因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和特点,丢弃了红军过去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使红军作战屡遭失败。    
    到了9月下旬,中央红军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最后,红军坚持不住,不得不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10月10日晚,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8万余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撤退一开始,博古、李德等人表现出惊慌的逃跑主义,使红军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人员损失也颇大,前三次突围减员达2万多人,而且行动十分缓慢。    
    幸好,长征的先头部队是特别能打仗的林彪、彭德怀率领的红一、三军团,在他们的指挥下,红军连续冲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北上,并在撤退途中彻底消灭红军,又在湘江两岸设了第四道封锁线。他除了亲自到南昌行营指挥、督战以外,还任命湖南省主席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并给他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在此信中,他还舞文弄墨,抄录古诗一首: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何键接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后,从组织到军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准备与红军在湘江决一死战。蒋介石以为,他组织、调集的数十万大军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是一张大网,红军插翅难飞。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湖南后,前面横着两条大江:一是潇水,二是湘江。如果不能突破这两条大江,中央红军的长征就会失败。潇水西岸是湖南道县县城,也是这一地区第一大渡口,红军数万人马要过潇水,必须首先抢占道县县城。    
    军委将占领红军北上的生命线——道县县城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最能打硬仗的红一军团。    
    林彪、聂荣臻马上向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交待任务,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道县渡口。陈光、刘亚楼火速回师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了战斗命令,并与刘亚楼商量决定由红四团担任主攻,第五团迂回配合。    
    11月12日,第四团在团长耿飙、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以每天100里以上的速度向道县急进。当天下午5点30分,红四团到达道县县城东岸,并用极快的速度抢占了道县南的水南街。    
    第二天凌晨,红四团官兵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水南街处架设了一座浮桥,并立即向县城发起攻击。当时,城内只有一个连的正规军和部分民团武装。红四团一开始攻击,蒋军自知不是红军对手,慌忙撤退了。不久,红五团官兵也从上游强渡潇水,火速攻占了道县西门一带阵地。这样,道县渡口被红军占领。    
    红四、五团占领了道县后,林彪和聂荣臻又向第二师师长指示,要第四、五两团赶快在潇水架桥,使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能够快速过江。红四团一接令,很快动员全体官兵在城南架设了数座浮桥。    
    这样,中央军委和其他红军部队顺利过了潇水。    
    蒋介石得知红军快速过了潇水,心里想:你们过了第一江,要你们难过第二江。    
    于是,他急忙调20个师的兵力,对红军重布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他将何键部的4个师调到桂北全州,将薛岳的4个师集合到黄沙河,将白崇禧的广西军置在全州、界首、灌阳一线。    
    这样,湘江沿岸150公里长的地段,几乎全被他们占领。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将他的嫡系部队——周浑元的4个师、李云杰的2个师,如同拉网似的从背后压向红军。    
    时间就是生命,机会就是胜利。    
    本来,蒋介石的密网还未布好时,红军还可快速占领较好渡江的全州、灌阳等地抢先渡江。    
    可惜,博古、李德等人没有这个智慧和本领,未抓住机会,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布防。军委11月25日下令红军分两路渡江时,已经很难渡过去了。    
    根据敌情变化,中革军委将渡江点选在界首和龙凤嘴之间。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奉命从左翼掩护军委和军委纵队渡江。    
    11月27日,林彪与聂荣臻带领红一军团前锋部队挺进到湘江东岸。红四团的官兵在耿飙、杨成武的带领下,以极快的动作,占领了敌人在湘江上架的浮桥。接着,又占领了界首,并伏击了迟来一步的广西军。    
    此时,如果博古、李德采取果断措施,轻装急进,党中央和其他红军部队至少可提前一天半过江。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敌人大批人马从南北两面夹击过江的红军,红军官兵遭到前所未有的大伤亡!    
    情况十分危急!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林彪、聂荣臻根据军委的命令,一面下令红一师留在后面配合红五军团阻击从后面追来的周浑元部,守住潇水西岸,掩护党中央和军委前进,一面带领红二师快速抢占了界首渡口附近的所有高地。这样,从界首至屏山渡之间约3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均被红一、三军团控制。    
    林彪还下令红五团赶快抢占全州,可惜晚了一步,全州被湖南军阀何键的部队抢先占去了。    
    这处渡口未夺到手,使红军受到不小的损失。    
    红军在江边站稳了脚跟,林彪、聂荣臻又在江边查看了地形。他们决定,将阻击阵地设在北面离全州10余公里的脚山铺附近的觉山。觉山不高,却是一处难得的阻击阵地。林彪、聂荣臻认为,只要红军在这座小山上守稳了,敌人就无法到江边阻止红军过江。    
    为了打好这场阻击战,11月28日,林彪、聂荣臻在山头上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将各师团在这次阻击战中的任务作了明确的分工,并向各师团下死令:此次阻击战关系到中央领导人和红军部队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死守,而且要人在阵地在,失了要夺回来。会一开完,各师、团负责人迅速回到了所在部队布置任务,做好战斗准备。    
    当夜,敌人未来,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了一晚上。    
    11月29日天一亮,3个师的敌人赶来了。    
    战斗还未打响,何键派来的飞机先向红军阵地进行了狂轰乱炸。接着,又用大炮向红四团的阵地猛烈轰击,红军主要阵地变成了火海,阵地周围的树木被炸得四处乱飞,官兵一个又一个地倒下。    
    敌机飞走后,未伤亡的战士从沙土中爬出来,迎战从正面冲过来的敌人。    
    从上午到下午,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子弹打完了,又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山上的嘶杀声震天动地。由于是近距离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较多,因而,敌我的伤亡都很大。红军的前沿阵地,几次被敌人夺去,最后又被英勇的红军夺回来。    
    战斗到夜晚,敌人因摸不清方向,进攻才被迫停了下来。    
    第二天天一亮,敌人在刘建绪的督促下,又向红军阵地上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红军官兵死死守在阵地上,并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打了一天,刘建绪部仍攻不破红一军团的阵地。    
    第三天拂晓,刘建绪部在8架飞机的配合下,向觉山红军阵地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他们一面用主力猛攻前沿阵地,一面派部队迂回到红军阵地侧面,偷袭红军阵地。与此同时,刘部的另一支部队也向红五团的阵地进行冲击。因此,这一天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的伤亡不断增大,有些阵地牺牲得一个人也没有。    
    敌人越来越多。红四、五团的官兵们连续打了几天,加上又无援兵,感到支持不住。    
    林彪、聂荣臻见各部队的官兵伤亡太大,战士们又饿又疲劳,马上向军委发电反映了觉山前线的战斗情况,希望派部队增援。军委研究了林彪、聂荣臻的电报,决定将在道县激战了三天三夜的红一军团第一师调往觉山前线。    
    红一师接到命令后,在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的带领下,日夜兼程,飞速向觉山前进。    
    刘建绪得知红军总指挥部要过江,白崇禧又将全州以南至界首地段的军队撤走了,心里想:此时是立功的好机会,如果将红军负责人统统消灭在湘江,那将是千秋之功。为达这一目的,他将驻在全州的4个师调到前线与红军决战。    
    关键时刻,李聚奎率红一师赶到了。    
    林彪、聂荣臻感到:红一师、红二师合在一起力量虽强大了些,但刘建绪总计有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