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三兄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三兄弟-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山炮3门,军用物资及大洋一批。    
    关上村一战,晋军元气大伤。阎锡山企图将红军阻在吕梁山以西的计划宣告破产。    
    3月初,林彪、聂荣臻率部继续东进,连续攻占孝义、兑九峪,并逼近战略要地同蒲路。阎锡山见红军长驱直入,心里焦急万分。他一面向蒋介石发电请求派兵援助,一面调集3个步兵师、1个炮兵旅向红一军团驻地兑九峪发动了进攻。    
    起初,林彪以为晋军只有几个团的兵力,决定在兑九峪全歼这部分晋军。    
    3月10日晨,林彪、聂荣臻下令部队向晋军发起攻击。打了一阵,晋军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两军随即展开激战。晋军利用山边窑洞,不断用炮火向红军阵地猛射。打到晚上,林彪才发现:晋军不是几个团,而是14个团。    
    地形对红军不利,加上晋军兵力较多,林彪感到这是一股“锐敌”,《孙子兵法》里有“锐卒勿攻”之说,觉得一下子消灭这帮晋军不大可能,只有暂避锐气。他与聂荣臻商量决定向毛泽东发电请示撤出战斗,另找机会歼敌。    
    毛泽东当机立断,回电同意部队后撤。    
    兑九峪战斗共消灭晋军两个团,并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和粮食。    
    阎锡山的部队被红一军团吃掉了一部分后,再不敢与红军大打。他的战略方针是:力保地盘和重要交通线。为阻止红军再东进,他组织了一批地方武装,如“防共保卫团”、“公道团”,配合其主力,沿汾河、同蒲路设防。    
    毛泽东根据晋军的变化,迅速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南下,徐海东、程子华统领的红十五军团北上,使晋军顾此失彼,首尾难顾。    
    红军的这一着,打乱了晋军的防守部署。    
    3月中旬,红十五军团打到了太原市郊。阎锡山见红军逼近了他的大本营,惊恐万状。他将其主力部队调到太原附近与红十五军团周旋。徐海东、程子华的部队昼伏夜出,忽东忽西,拖着晋军跑。碰到有利地形,再突然抓其一部,奋力歼灭。    
    红一军团抓住阎军主力被红十五军团拖住的机会,突破汾河防线,再沿同蒲路东侧南下,连续打下襄陵等地,消灭大批晋军。阎锡山的部队遭到红军的连串打击,士气低落,纷纷后撤。红一军团立住了脚跟后,又根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以连队为单位,组织工作队深入到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帮助地方建立抗日组织,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筹措急需的物资。    
    东征战役历时75天,歼敌7个团,计1。7万人,缴枪4000支、火炮20门,俘敌4000人,征兵8000人,筹款45万元,还缴获一大批物资、粮食。    
    这次战役不仅解决了红军的给养问题,减轻了陕北根据地的军事压力,而且还把党的抗日救国方针传播到黄河以东地区,推动了华北及全国的抗日运动,为八路军日后进入山西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林彪领导红一军团在东征期间虽然战绩辉煌,却又犯了本位主义的毛病,并为此受到毛泽东的批评。    
    据史料记载,红军渡河分开作战后,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因在北线山区作战伤亡比第一军团要大,扩兵又很困难,缺员严重。毛泽东考虑十五军团的兵力不足,电令林彪、聂荣臻,从第一军团拨一部分人员给红十五军团。林彪考虑自己的作战任务很重,不同意拨给,并气呼呼地说:“我们部队也缺员!”    
    他和聂荣臻一起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说明红一军团也缺员,请求免拨。    
    当时,作战繁忙,毛泽东没有计较这件事。    
    东征结束后,红一方面军又回到了陕北。    
    1936年5月13日至15日,毛泽东在延川县大相寺召开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关于目前形势及任务的报告,对东征作战进行了总结。毛泽东在充分肯定了红一军团东征作战的辉煌战绩时,也批评了林彪、聂荣臻未拨人马给红十五军团。毛泽东说:“你们红一军团仗虽然打得很好,却有本位主义倾向,这是不好的。”15日晚上,他为大会作结论时,又提到了这件事,并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打倒了本位主义,反对了自由主义,我们有了更加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思想。”    
    聂荣臻受了批评甚为难过,在会上代表红一军团作了自我批评。    
    对这次不拨兵应负主要责任的林彪,在会上却一言不发,散了会后,对此事仍然默不作声。    
    很显然,他对毛泽东的批评有看法,只是未流露出来。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92节 校长政委一身兼

    红军东征回到陕北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毛泽东认为,红军各级干部要适应这种转变不容易,需要重新学习。此后一个时期,训练干部成为部队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大批干部的重新学习问题,毛泽东提议在陕北创办一所为党及其军队培养人才的红军大学。他的提议得到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赞同。    
    1936年5月20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会上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建立红军大学的报告。会议决定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毛泽东为政委,罗瑞卿为教育长,何涤宙为教务部主任,莫文骅任校总支书记,林彪、罗瑞卿、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周昆等人为教育委员会委员,教员由张闻天、秦邦宪、周恩来、毛泽东、林育英、何凯丰、李维汉、杨尚昆、叶剑英、罗瑞卿、罗荣桓、张如心、袁国平、董必武担任。毛泽东之所以选择林彪当红军校长,是因为林彪系科班出身,又系名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散会之后,毛泽东找林彪谈话,告知了中央的决定,林彪非常乐意当校长。毛泽东还对林彪说:“蒋介石办了黄埔军校,我们也办个红军大学,但我们要比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办得更好,影响更大。”    
    林彪笑着说:“我有信心把红大办好。”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旧庙堂前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是为了促进和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红大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1936年7月,敌人偷袭瓦窑堡后,红大又迁往保安县。    
    后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由林彪一身兼任,毛泽东只在抗大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抗大创办之初,分为3个科,学员大多来自部队,除少数是团级干部外,大多是指挥过师、军及军团的领导,都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如一科的36名学员,平均有8年以上的斗争史,而且都负伤3次以上。学习的内容主要偏重于政治和军事。三科的学员文化不高,对文化的学习比较强烈,毛泽东得知后,于8月26日写信给林彪,要求红大将三科文化方面的学习增加到全学时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在定期检查时,把文化作为重要检查内容之一。    
    毛泽东对该校的教育极其重视,1937年3月,他为抗大拟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同年4月又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的校风。    
    抗大的每期开学典礼,毛泽东都要参加,1937年1月21日,在抗大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到校讲了话,他说:“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抗大是一块磨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刀,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    
    1937年3月2日,毛泽东在二期开学典礼上又作了重要讲话,并为二队学员作了“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题词。抗大第四期开学,毛泽东又为抗大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去。”    
    毛泽东除几次应邀到抗大作报告外,还经常到抗大授课,他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等名著,都曾在抗大向学员讲授过。除此之外,张闻天还讲授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秦邦宪讲授哲学,凯丰、吴亮平讲授政治经济学,徐特立讲授中国文学,林彪的堂哥林育英讲授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史,林彪讲授战术学,李德讲兵团战术。    
    林彪在抗大任校长期间,对抗大的管理和教学抓得很紧,他为抗大制定的教学原则是: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从创办之初一直到1938年8月,林彪在抗大全体教职员工、学员大会上作过多次报告,对抗大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均作过精辟的论述。如1938年5月22日,林彪在抗大第三期干部会议上作结论报告时,一气讲了4个小时,他的报告受到全校干部的高度称赞。    
    后来,林彪带兵到前线作战,仍没有忘记抗大,平型关战役缴获的物资甚多,他马上叫一一五师后勤部设法弄了一批给抗大。1938年2月10日,抗大举行运动会,林彪又发电致贺,希望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抗大是我党在抗战初期办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全新式的学校,前前后后为我党我军培育了10余万人才。在抗大学习过的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我党我军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为争取抗战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大不仅在全国影响甚大,而且引起外国人士的注意,1938年6月底,世界学联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提出要到抗大参观访问。7月3日,世界学联代表团到达延安,林彪代表抗大教职员工致了欢迎词。该代表团成员参观了抗大后,对抗大的办学方针、教学方法、内容作了颇多赞扬。    
    抗大办得成功,毛泽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抗大是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学校。1938年,毛泽东到抗大讲话时还说:“我们的抗大,要培养出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像林彪同志那样的干部来。”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93节 平型关内歼日军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还达成将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若干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和出版《新华日报》等协议。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    
    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师。    
    林彪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8月25日,一一五师作为全军先头部队,在陕西三原开了誓师大会,随后开赴山西前线。    
    为使抗日部队顺利进入山西,9月3日,毛泽东又电令已在山西的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要他们到太原向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交涉八路军的活动地区及协同作战等问题。9月19日,一一五师进入以桓山为依托的晋东北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抗日作战,林彪曾用电报给毛泽东作过如下汇报:    
    ……国民党军队在平汉平绥作战,完全不发动群众,不敢机动,不敢侧击,不敢包围迂回,更不敢深入敌后独立作战。因此,较强者立守挨打,较弱者稍扰即退,狡猾者躲避战争,老朽者闻风而逃,动摇者甚至引狼入室。……日寇以很少兵力纵横驰骋,所向无忌,华北屏障尽失,黄河以北之重镇,有全部陷落之危险。    
    毛泽东接电后,当即回电:“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要打一个大胜仗,给疯狂的日军一个严重的打击,用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打开华北抗战的局面。”    
    一一五师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指示,仔细研究了华北抗战形势,决心在山西打一个漂亮仗,以振奋人心。    
    9月中旬,日军占领尉县、大同,然后分两路进攻长城防线,一路由大同沿同蒲路进攻雁门关,一路由尉县、广灵进攻平型关。    
    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精锐部队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老百姓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非常气愤。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军队才不得不对日军进行抵抗。    
    当时,阎锡山的军队设防于雁门关至平型关一线,要求一一五师配合他们作战。    
    林彪立即向中央军委发电请示。9月16日,毛泽东电令林彪:坚持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    
    林彪接到毛泽东的命令,立即率一一五师开往晋东北的平型关地区。他自任抗大校长后,一直未带兵打仗,这次又带兵上前线,很想打个漂亮仗,以振奋人心。    
    9月14日,一一五师侦察队调查了平型关的地形。    
    23日傍晚,林彪与聂荣臻商量决定在上寨师部召开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会上,林彪先作了动员报告,然后进行战斗部署:师骑兵营和独立团绕到平型关东北面截断日军的交通线,并阻止增援日军,三四三旅的两个团为此战的主攻部队,三四四旅的一个团开到平型关北面,负责拦断日军退路,另安排一个团作师预备队。所有参战部队在平型关地段设伏,并要隐蔽好,战斗未打响前,不得暴露目标。    
    林彪讲完之后,聂荣臻也在会上作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    
    24日,国民党军队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派第七十一师、附新编第二师及独立第八旅一部,配合一一五师向平型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