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古希腊时代,人类就开始探讨有关心灵的问题。苏格拉底强调人有灵魂而且与肉身完全不同且灵魂可以不朽。他甚至提出“绝对灵魂”的概念,以表明对人类在肉体之外的另一种存在的坚信。对此,苏格拉底有过如下令我印象深刻的表述:灵魂通过追随理性和做哲学的永久伴侣来免除欲望,它通过对真实的、神圣和不可推测的事物的沉思来从中汲取灵感……当肉身消亡后,灵魂可以到达一个与它自身性质相关和相同的地方,并在那里获得不朽。
  这是一段来自2500多年前的语言,却是如此清晰地解析了我们许多人至今仍认知模糊的心灵世界。你不能不惊讶人类先哲们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和求知精神——他们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我们迄今仍难以抵达的高度。如果将苏格拉底对于灵魂的表述结合我们所讨论的类物质理论来作一番推论与解析,将可以得出一些有趣并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是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理性和哲学”的概念,他明确指出这种“理性和哲学”是人类灵魂的追随方向,也就是说,人类灵魂这种类物质态在未能与“理性和哲学”结合时将呈现出一种方向和价值缺乏的自然态,也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原生态。在这里,“理性”表现为宇宙精神的本体,而“哲学”则是灵魂对于“理性”的认知。灵魂追随“理性和哲学”并结合则可体现出灵魂的升华,它象征灵魂获得的拯救和苏醒,同时亦将产生出对人类自身能量的提升和命运的改变,并发挥出人类在类物质领域的创造力——更进一步理解,对于“理性和哲学”这一概念,我们可视为人类对类物质世界的存在规则的认识与获取的途径,同时更是一种人类对类物质的应用方式。
  而“欲望”概念的提出则可以清晰地视为苏格拉底所指出的物质世界对人类灵魂的困囿和纠缠。在这里,“欲望”是一种俗世中的物质态的生理欲望而非灵魂本身。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与东方先哲们在思想取值上所获得的完全相似性——节制并控制欲望以获得灵魂向宇宙真理归依的解救。注重精神灵魂而轻视物质,并将物质视之为一种过犹不及的灵魂升华的限制。反过来又可以推论出类物质世界之于物质世界的某种平衡关系:过多的物质欲望将阻止人类对于类物质的认知。进一步,依据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态度,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人类在面对物质世界时应具的一种正确态度,这种态度便是“节制”。
  我们所看到的达摩面壁以及先哲们之所以清心寡欲,事实上并非真的需要某种形式,而恰恰是通过对物质和欲望的“节制”而达成灵魂对于宇宙精神本质的感悟的方式。
  现在,我们再看看“真实的、神圣的、不可推测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古希腊人同时也是整个人类在童年期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认识,这种产生诸如“神圣”的认识也表现出人类对于这个宇宙世界的认知心态:敬畏加客观的态度——这种客观完全基于客观世界的强大和真实。更深一步理解,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对人类而言,客观世界允许其可见与可触的往往是基于人类自身的器质条件而非客观世界的条件,即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人类认知大都由“人择原理”而来。对于类物质世界则难以感验或是很难产生统一的认知共识。正因为这一类物质世界的部分也同样客观存在,所以才会出现“不可推测”的认知判断。“不可推测”的详义应该这样来解析:一方面是类物质事物存在的前提客观性,而另一方面是人类对这种存在认知的不可知性——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一直缠绕人类的认知悖论(在人择原理的前提下)。因此,即便是对类物质世界有所感悟,但在更多的时候,这种感悟大多仍以人类的疑窦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我已将人类处于客观物质世界领域的未认知的事件排除在外)。
  或许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才将人类面对世界尤其是面对那些“不可推测”的客观存在所应采取的态度推崇以“沉思”的方法。这种方法便是心灵的方式,也是人类在类物质态中使用的正确方法。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3)

  通过心灵来获取“灵感”。我相信这是苏格拉底为人类所提出的获取类物质世界能量的一则正确方法。
  这种能量难以用物质态的词句或是器具来测量和准确描述,许多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灵感”这样的概念来表达。因为职业的启发,加之在广告创意行业中长时间的体会和领悟,我对这种客观能量使用了“Idea…power”这一概念,直白来说,便是“理念力或观念力”这样的概念。
  无独有偶,在古希腊哲学史中,柏拉图也同样提出了“Idea”这种存在能量和事物本质的概念,同时强调指出“Idea”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对象。我相信所有这些不会是某种巧合而是人类在延续数千年中对于类物质客观存在所形成的一致共识。在这里,古希腊先哲们在人类的童年期就给予了后来者认知自然客观世界的方法,并确切地告知我们这种类物质世界的存在。
  这些先哲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人类物质态的肉体与类物质态的灵魂完全是两类不同的东西。灵魂只是寄生于肉体而当肉体死亡时灵魂将回到与之“相关和相同”的地方并获得不朽。这个与灵魂“相关和相同”的概念,既指出灵魂(心灵)本身的类物质态,同时也指出人类未来的归宿所在——不朽的类物质的世界,它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永恒。
  我们刚刚探讨了有关人类心灵以及灵魂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我已初步解释了心灵即是人类类物质世界的代表,亦是人类进入到类物质世界并参与其间的通道,同时更是一扇展示人类自身类物质能量的窗口。如果我们能够认同这些,那么,我们在谈论所有有关心灵活动的话题时亦将变得更加清晰——人类将可以明确自己所进入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并可以获取自身所期待的结果。
  解开心灵之谜是人类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尤其在今天的21世纪以及人类的未来,心灵和智慧所产生的创造力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进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这种作用将远远超出在物质态世界中对于基因的改变。
  在人类对于心灵的所有探索中,心灵总是充当着一种介质,引导人类由物质世界进入到类物质世界中,并从中获得类物质能量的激发。在人类历史所出现过的种种激情创造和伟大思想都属于这种能量,它们无一不是改变人类社会进程和命运的力量。
  亚马,你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心灵力量的体验。心灵成为人类由物质世界通向类物质的途径,是一个令人类兴奋的答案。同时,我还要告诉你,与苏格拉底不谋而合的是中国的老子亦相信“身死道存者寿”——在老子这位朴素哲学思想者的眼里,“道”是身外的另一种自然规律、是永恒生命与智慧的能量,可以延续而且不老,一如苏格拉底的“理性和哲学”。将他们的感悟和认识链接起来,“道”就是客观世界和宇宙本质精神的“Idea”。
  人类从起源发祥开始便对心灵这一奇特的力量崇尚无比。古希伯来人,无论是在亚伯拉罕先祖创建家业和摩西出埃及还是耶路撒冷建都的整个历程中所贯注的就是这种力量。同时将它归结为天父的指引,并使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相信他们均是获得了上帝耶和华的恩宠和赐予。这种力量迄今都强大无比并普照整个全球的基督世界。
  在古印度,几乎与中国老子和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乔达摩?悉达多也因为内心对生命所感验的痛楚和苦闷放弃了作为王子和王位继承者的荣光与奢华的现实前途,离开他的国家而去到蛮荒与野兽出没的恒河边默默修炼,直至心灵开悟而获得灵魂的涅槃升华。这种升华使他具备了普渡众生的超凡能量。依据对释迦牟尼以及佛教渊源的说解,佛陀这一修炼身心而获取超凡能量的方式与苏格拉底通过“沉思”以获取“灵感”达到“不朽”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相同——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同性,表明了心灵所共有的类物质特质以及获得它的方法。
  在讨论了关于心灵的基础问题后,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类物质力量与心灵的关系。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4)

  许多有关人类教育的论著中,对心灵的开启一直都是人类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这种开启心灵的方式被称之为幼学启蒙。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心灵教育方式超越了自然界大多数动物所进行的生存技能的代际传授。这种代际传授更多表现为一种由基因遗传所造就的生物本能行为。然而人类则是将自身在类物质领域所积累的心灵感验总结出来,用这种系统的人文知识对后代进行心灵启发和知识输送,并通过这种方式超越动物性的基因遗传——这是其它的自然生物界所不能做到的。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的启蒙教育几乎从来没有被哪一个民族忽略过(除了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强权占有或出于某些专制统治性的政治目的)——是教育造就了人类文明的持续和发展。
  这种教育本身就是类物质能量的传递,并使人类心灵的力量得以传承以及渐进式的积累,进而使人类的共有心灵获得了类物质能量的逐渐丰富。一如物质世界的财富形成由于时间堆积而成一样,类物质世界的财富之于今天的人类而言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然而仅仅靠人类自身教育和传授的方式来启迪心灵似乎还只是人类获取类物质世界能量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客观类物质世界给予人的启示。
  这种启示就像生活之于我们的生命如此贴近并不可或离一样,它比人为的教育要来得更加生动和近切。我们常常用“是否受过教育”和“有没有生活经历”作为判断与识别一个人现实能力的方式,而同时,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则恰恰是类物质世介给予我们人类启示的存在方式。
  “热爱生活”这一态度除了教导我们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引导我们开启类物质的能量之源。在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际遇到一些属于人生的感动并由此而产生出行为的改变。我们可以确信人类心灵中所存在的类物质是类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因子,它限制人类的行为并对它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人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宇宙洪荒历史,并将这种先天而在的世界称之为“太虚”。这应合了现代理论物理学阐述在宇宙大爆炸前所存在的“奇点”,从更深远之处印证了类物质世界的宇宙原生特性:类物质在宇宙的物质世界诞生之前就更早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因此,与其说人类是物质世界变迁变异的结果,更不如说是类物质之于物质世界的一个小小献礼。
  所以,当我们发现心灵中存在某些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理解的感验时不必惊异,这种不理解不代表类物质的不存在。恰然相反,这种不理解的感验正表明出类物质能量的存在,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自己尚有许多有待认知的空间——我们自身所处以及所拥有的这一无形无物的类物质世界。
  人类,是类物质的产物。这个结论并非有意与达尔文博士论辩,而仅仅是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此外,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在这里我不是以一种不可知论来混淆人类已有的某些结论,而是想以这种迄今的未知来证明一个客观存在,那就是类物质世界——它正待我们去充分认知。
  亚马,现在我还要向你介绍一位我的朋友蒋萍女士,在写这段之前我们刚刚在咖啡馆谈完话,这场谈话更多是涉及一些关于人生观念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看法就是:当我们自觉已十分出色时却常常远未真正认识到自己。我想说明的是,正如这种自身虚假的认知一样,人类作为类物质的产物这一事实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中国人有一句“局中之迷”的概念,恰恰可以印证人作为自己对自我所发生的认识障碍。
  在历史上,一些宗教将人类所存在的类物质世界的力量归结为神,同时将人归结为神的缔造物,不过这种“神”在很大一部分上只是人类按照自身的形象与想象力所进行的设计,而非类物质的客观本身。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对于“神”的礼拜和信仰在更多时候都会体现出自己的利益观而使宗教容易陷入局狭。

  心灵——人类类物质符号(5)

  蒋萍是我中学时代的老同学,她的女儿也与你同岁,长得健康而且壮硕,暑假期间我们两家人一起吃过饭,你应该记得那个高过你的女孩,她显得比你更加开朗。亚马,你应该学会爱好体育和更加开朗活泼一些,改变性格中过于内向的部分。
  在关乎心灵的许多次谈话中,我都十分注意地观察那些谈话对象的心灵状态和态度。
  我认为心灵有着与生俱来的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同时心灵也是抵达到人类自身所与生俱来的类物质世界的通道,通过对一个人心灵的观察可以觉察并基本分析出他的类物质世界的诸种状况与问题。
  依据分析的经验,我将人类心灵分为开放与封闭的两大类别。开放型的心灵,其类物质世界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类物质通常会通过人类的思考力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力呈现出人类行为的积极响应,比如积极倾听、开放心态、主动参与以及敢于创造、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开放的心灵态往往成为人类分子中那些获得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前提。
  封闭型的心灵则相反。更多的时候,封闭型心灵表现为缺乏对话的响应以及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它们表现为缺乏想象和创造力、生活沉闷以及行为方式单调和单一,其社会行为力也因此而显得保守和迟钝。
  开放型心灵,使类物质拥有更多获得激发与开掘的机会,其类物质世界的能量亦随开放的时间与频次而获得增强。这种类物质能量增强所呈现的具体外化的结果是人类或者个人观念的创新和强大,并使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