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谁没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病谁没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观现代生物医学发展历程,主要是以具体事物的研究为主导,强调数量、形态的变化,采取“一分为二”的操作规程,将事物层层剥离。由躯体解剖到组织结构,由组织结构到细胞形态,由细胞形态到染色体,由染色体到DNA,直到分无可分为止。就其精确度而言,中医学无法与之相比。

    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正因为现代生物医学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反而限制了它的视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忽视了宏观的综合思考,给人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比如心痛、心慌、心跳就只注意心脏,腹痛作呕就只注意肠胃,尿频尿急就只注意肾脏或尿道,头痛、头晕、头昏就只注意大脑,等等。

    对于几种中医病名的认识

    百合病关于百合病的记载,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并治》篇中说: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可见,百合病的名称,是根据其多经脉病变特征而来的。因人有百脉,同出一源,源病则百脉皆病,故取名百合病。

    其中,“一源”所指的当然是大脑及其精神功能了。因此,百合病是泛指精神恍惚、饮食和行动失常、口苦、尿赤、脉微数等全身机能紊乱的疾病。主要由体虚不复、情志刺激而产生。

    《伤寒杂病论》对其症状做了细腻描述: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一部分 第16节:心病如何辨症(5)

    这就类似我们今天常见的广泛性焦虑症。

    郁症《医经溯洄集》曰:郁者,滞而不通之义。而“郁症”的概念,是元代至明清时期的医家根据其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的病理特点,产生的一类与“郁”密切相关的症候群进行归纳的正式拟用病名。

    其代表医家朱丹溪认为:凡六淫七情劳役太过,必使所属脏器功能失调,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终日犯及脾胃,中气必为之先郁。

    在症状分型上,《丹溪心法》进一步指出: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闷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寸口脉紧盛者是也。

    总之,无论“郁症”的症状表现多么繁杂,但综合历代医家的学说内容,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心悸,胁腹胀满,焦虑紧张,寐后多梦,悲伤欲哭,或咽中如物梗塞等为其症状特点。这些描述均符合心理疾病中的抑郁症范畴。

    脏躁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脏躁”病名的记载,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经后世医家的总结,其机理有三方面因素:阴血不足,风火扰神;七情伤郁,燥扰心神;阴虚火乘,诸脏失养。

    这些症状大致符合更年期精神病一类的状态。

    奔豚气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和《难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难经?五十六难》中说: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说文》释曰:奔,走也。《辞源》谓豚为小猪。古人用形象的比拟手法,将病者自觉有水气上冲胸咽部的症状比作急窜奔走的小猪,揭示了病症的特征。

    《伤寒杂病论》记有:腹痛,往来寒热,发作欲死,复还止。清楚表达了患者一会儿腹痛,一会儿发热、发冷,一会儿惊恐万分,但即时又恢复正常的焦虑惊恐状态。

    《诸病源候论》记有:其气承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奔豚之状。还记有: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奔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奔豚也。这些都描述了人在焦虑担忧心境下,坐立不安、喘息不宁的精神状况,与心理医学中的惊恐障碍相似。

    梅核气《古今医鉴》中说: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梅核本是植物的果核,而以梅核气相称,自是泛指咽中本无物,而患者自觉有明显阻塞感。

第一部分 第17节:心病如何辨症(6)

    此病多发于妇女,医家多认为与情志关系密切。与耳鼻喉科的舌咽神经官能症相同,也与心理疾病中的癔病性神经症相似。

    从以上古代医家描述的五种疑难怪病来看,其病机皆是机能紊乱所致,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古代医家分别从精神心理及躯体两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今人探索这类疾病留下了宝贵资料,不能不说是对中医学的一大贡献。

    把这五种病症与现代精神心理医学中的一些病症做比较,不难发现它们分别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更年期精神病、惊恐障碍、癔病性神经症极其相似。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许多患者得到“肾虚”、“肝胆火旺”、“心血绊”、“肺气不足”、“肝郁气滞”等中医诊断。如果我们的思维倾向于这些辨症,而治疗上又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考虑,因为“肾虚”可能是整体机能失调,“肝胆火旺”也许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血绊”可能是情急乱引起的惊恐,“肺气不足”可能是情绪低落所致,“肺郁气滞”可能是焦虑的表现。

    心病辨症方法

    这是我经过近16年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心病辨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的“三板斧”屡试不爽,而我的“投石问路法”,则是为我在诊治中屡建奇功的绝招。

    第一板斧:根据病史病程寻诱因

    了解病人的病史病程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发病的诱因,对心理疾病的辨别和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医生耐心地询问,使患者和家属放下心理包袱,将可能引致心理疾病的诱因挖掘出来。

    非心理疾病的诊断着重在于局部,甚至一个点,有的单靠一项检查结果就可以作出准确定论。

    而对心理疾病,我们还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考虑,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从中找出疾病产生的相关原因,作为我们辨别和诊断心理疾病的参考依据。

    一次,我去内科会诊一位病人。病人旁边是一位老干部。会诊结束后,老干部说想问我几个问题。我看他盘腿坐在床上的姿态和他的眼神,就知道他不像一个老冠心病人,心里便有了几分底。

    见我没有意见,他急忙拿出来一叠化验单,足有一寸厚,让我看看。我随便翻了一下,还给他,问道:“这病有几年了?”

    “9年。”

    “经常住院?”我又问。

    “每年不下三四次。”

    “诊断结果是什么?”我步步深入。

    他数着手指说:“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慢性胃炎、前列腺炎……”

第一部分 第18节:心病如何辨症(7)

    “什么药都服过了?”

    “服过了,可是治疗多年还是没明显好转。”

    我沉默了一会儿,转了话题:“您退下来几年了?”

    “9年多。”

    “感觉日子好过吗?”我关心地问。

    他唉了一声:“好过什么啊,病越来越多!”

    “之前有病吗?”

    他精神来了:“告诉你,医生,我过去什么病也没有,几十年没有上过医院。”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病?”

    老人家摇摇头,反问:“你是医生啊,你说为什么?”

    我盯着他问:“您想让我说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真话啦!”他肯定地回答。

    “如果您不忌讳,我就说啦!”

    接着,我对他说,他退下来心情就没好过,因为没人理解他。他在家太霸道,平时也没人和他玩,他不打麻将,也不和人吃饭喝茶,整天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打发时间。他失眠,心口不舒服,症状多发生在晚上和安静时。其实他没有那么严重的心脏病和其他问题,主要就是闲下来老胡思乱想,凡事总往坏处想。还有,因年纪大,他总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健康,而变得太过怕死。这样心情就日渐变得忧郁,开心不起来,感觉活得没意思……

    最后,我说:“您没有冠心病,患的是抑郁症。”

    老人家一脸茫然,突然哇的哭了起来,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

    整个病房的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我心里很清楚,他早已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然法则,他的思维意识、情感知觉已偏离正常轨道。

    第二板斧:根据病情症状辨心病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仪器对心理疾病进行测试。如果用一般心理测量表进行检测,同样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部分患了心理疾病的人,对心理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测量存在疑虑,所以难以将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

    因此,对于心理疾病,我们只能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它的规律,辨别它的特征,进行诊断。所以说心理医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经验科学。

    躯体是物质的,从本质上说躯体疾病就是生物疾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进行系统检查,对躯体的正常与否作出质化和量化的描述,从而提供正确诊断的依据。

    而心理疾病是精神心理的问题,是非物质的,因此它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直接、具体了,给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感觉。

    我经常到临床各科进行会诊,患者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疾病,因此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位患者到底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如果确实是心理疾病,就算他不承认,我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对他进行治疗,这肯定比没有治疗目标要好。

第一部分 第19节:心病如何辨症(8)

    长期的临床实践,我发现心理疾病也有共同的症状特征,只是我们忽略了。我将心理疾病症状的普遍特征归纳如下:

    症状散乱无系统性;

    症状飘逸无规律性;

    症状起伏无时限性;

    症状变幻无预感性;

    症状性质无固定性。

    只要患者基本符合这五个特征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患有一种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无躯体疾病的规律性,表现为“五无性”,而这其实就是它的规律性。

    症状散乱无系统性是指无躯体功能的系统性。依据统一机体的原理,任何刺激都可能触发身体各部分发生反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有病,全身不适”。这就使得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无系统性可言。其实,这就是心理疾病的系统性。

    症状飘逸无规律性刺激反应引起人的生物反应,包括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同时还会引起心理反应。因此,心理疾病从总体来看,其症状可以在心理和躯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两者兼有。这就使病情和病状变得更加复杂,无明显的规律可言,如云彩般飘浮不定,令人难以捉摸,如胃痛有时与进食无关,而是与精神刺激或疲劳有关。

    症状起伏无时限性一般而言,躯体疾病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感染—发病—治疗—康复。而心理疾病则多是由多个周期或多个时段组成,症状发作多与生活事件等心理刺激因素有关。

    症状起起伏伏,发病无定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心理疾病可以即时发生,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障碍等;也可以中断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病。

    症状变幻无预感性心理疾病还具有症状变幻不定的特征,表现为断断续续,时好时坏,或此起彼伏。一会儿这里不舒服,一会儿那儿又痛,患者本人完全没有预感。病情不仅与心情有密切关系,有时甚至与天气变化也有关,难于预测。

    有位患者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言谈。一次与家人外出吃饭,席间忽然产生怕说错话的念头,不受控制,由此恐惧不安,中途退席。这就是个典型例子。

    症状性质无固定性非心理疾病的症状性质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一般来说,哪儿有问题,哪儿就有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心理疾病症状性质很不稳定,如腹部有一个包块,不久又消失了;本来确定为颈椎病,不久复查,病症好像又不见了。临床中常见这类情况。

    第三板斧:察颜观色辨心病

    除了用病情症状辨别心理疾病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患者言行举止、表情变化等心理活动的外在反应去筛查。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必定会表现在躯体、言行举止、表情、眼神,甚至皮肤状况等方面,所以,医生可以通过咨询来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作出判断。

第一部分 第20节:心病如何辨症(9)

    从患者的体态辨心病包括从头面部状况、皮肤状况、血管特点和躯干形态四个方面。

    (1)头面部状况

    心理疾病患者的头面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面部肌肉僵硬,面部不对称,面肌抽搐或跳动;目光呆滞,睡眼蒙眬,眼袋肿胀,有黑眼圈,或者眼放青光;头发蓬松散乱;胡须刮不干净;口红不均匀,或划出唇边界。

    这些现象说明患者存在情绪紧张、焦虑、失眠、精神亢奋或生活懒散等问题。

    (2)肤质状况

    心理疾病患者的肤质一般较差,表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