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世医得效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9-世医得效方-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以代汤淋,续与解暑毒药,并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闷,则嚼大蒜一二瓣, 
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苏。但遇无汤处,则嚼生葱二寸许,津咽下,可抵 
饮水二升。伤湿、中湿、只宜利小便,忌不得以火攻,并转利之。若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 
喘 
宽中进食,仍须怡养,以温平之药调之。如宿血滞气停凝,结为症瘕,腹中坯块,坚硬作楚 
,当以破气药伐之。或以类相从,如败梳治虱瘕,铜屑治龙瘕,曲 治米瘕,锻石治发瘕等 
类,所谓医者意也。气急膨痛至甚,或有热痞结聚,须宣泄之。虚损为之,宜大作汤剂,峻 
补者,乌、附、天雄、姜、桂之属不可无;润补者,鹿茸、当归、苁蓉之类安可缺;清补则 
天门冬、麦门冬、人参、地黄之类宜用也。至于诸热为治,有泛热,有实热。泛热者,荆芥 
、薄荷、栀子、黄芩等投之,正其所宜。实热者,非大黄、芒硝则不能效。若夫总说为治之 
备要,如南北风土之殊,人物浓薄之异。北方土浓水深,水性沉下,人体多实而少虚,且所 
餐无非肉曲,寒则衣重裘坐暖炕。若有所治,则宜多以清凉之剂,如南方用大黄、巴豆之属 
,其分两皆当倍而用之。或用水渍法,或寻甜水一二瓯饮之即苏。间有所禀稍弱,不自保惜 
,劳役致虚,则亦但当润补之,无有不愈。南方属火,火性轻炎,人体多虚而少实,况所食 
不过蔬食而已,必须投以温和之药以调之。其有习尚北方之风,置酒终日,非至醉不已,烧 
爆肥鲜,恣其厌饫,偶有所患,亦须以平昔所禀,施以凉剂。然虚者亦不可妄施。 疟热多 
者,投以半冷半热解散,分阴阳减寒热之剂,度其所作之日,先一时进以抵截之药,去其痰 
水,则收效矣。寒多者投以半生半熟壮脾进食之剂,次以抵截之药,则痰癖去而疾愈矣。犹 
须令其戒慎饮食,谨起居,则无复攻之患。若久疟而复作,虚浮不食者,未之有瘳。时疫之 
治,须以时斟酌,不可偏执,治之者须辨其所因,而投之以药,不可以日满自差,遂至枉 
亡,良可太息。至于病愈,必须汤食竞进,折其毒势,不可令病气攻人,则屏息矣。或有 
云斯疾之召,或沟渠不泄,秽恶不修,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气,郁发而成者。或官史枉抑 
,怨读言而成之者。可于州治六合处,穿地深至三尺,阔亦如之,取净沙三斛实之,以醇酒 
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斯亦消除疫疠之良术,故并记之。喘急虚者升降镇坠,热者清心 
凉肺,未有不愈。下痢感于四气者,先须随其所感解散,分利阴阳。次须辨其冷热,手足和 
暖则为阳,中和之剂可用,手足厥冷则为阴,温燥之药可行,无不切效。大法,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滑者涩之,闭者通之。有积者推之,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不调者平之。失 
血,明其所因,辨其冷热,如血下鲜红,则治以清和,纯下瘀色,则当温养。二便秘则须润 
滑以行之,胀满则须正气,以虚实平治之。肿满,实者利水,虚者壮脾元兼用消浮等剂,自 
有奇效。仍须戒咸断欲,庶不再复。霍乱须明辨虚实所因,亟治无迟,迟者则殒命。至于干 
霍乱,则犹为难治也。三消治法,滋肾为主,抑心火兼之。然须多服汤圆,俾水升火降,而 
引饮无度,莫之见矣。真心痛者,手足青至节,不在治疗之数。真头痛者,上穿风府,陷入 
泥丸,非药能愈。金疮主治,备见后科,用药之工,诚可嘉叹。中蛊毒之法,以败鼓皮烧灰 
为末,饮服一匕,则病患自呼蛊家姓名,可语令呼唤,将去则愈矣。瘵疾一染人,当其未深 
入之时,则宜先取其虫,不尔则损于心、肺。盖心主血,肺主气,人身舍气血之本,其能生 
乎?取虫而后相忘世虑,和以润养药食,庶几可瘳,伤晚则不及也。魇寐、产乳、自缢、压 
溺诸暴绝,须平时熟记后所载治法,并产蓐一科,临用庶不仓惶,应验在顷刻间。不然则世 
无良医,枉死者半是也。厉风初发,则宜宣泄,风毒去而病渐愈。久之,惟当幽隐林泉,根据 
法 
则宜外寻禁避厌禳法以除之。外此,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 
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生候尚存,形色不改,病未深入腠理,针药及时,能将息调理, 
委以良医,病无不愈。至于五味,亦可对治五脏之病,肝酸、心苦、脾甘、肺辛、肾咸,用 
之中病则止;过则酸走筋,咸走血,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则无益矣。又如,所宜而治 
者,肺燥咳嗽,嚼芝麻,啖油饼,疟疾脾冷,糟鲤鱼,糟藏瓜。久冷痢,野鸡、馄饨等类是 
也。瓜果亦可随冷热施之,愈疾必矣。若夫炮制之法,又当以相需、相合、相反、相恶。相 
需者,以桂得葱而软。相合者,磁石引针。相反者,大戟、芫花等反甘草之类也。相恶者, 
如牛黄忌龙骨是也。且方中各有避忌,此亦举其略。或以甘草击起芫花之性而用者,犹在斟 
量。更须甄别药味新陈,选择州土所生,采取时月,分君臣佐使,俾分两无差,炙爆炮 , 
精虔不苟,斯为治之善也。其有自恃己长,不肯访问,以意臆度,攻寒以寒,疗热以热,妄 
施一匕,邀为己功。偶或中之,实非的见,不过侥幸于万一。其或不中,则十手所指,十目 
所视,所谓一瓯之药,误入于咽,五脏俱裂,生可再复,可不戒之。况医者人之司命,有病 
急召,慎勿以远近暑寒而拒之。若至病家,尤须敬谨,勿为他务,以败正事。给药亦量其多 
寡,表汗宜四,吐下宜一,加二极矣。补药愈多愈效,余则随证为之轻重,明批汤引。病若 
未愈,嘱其再来,庶病可瘳,而治有方矣。仆少而学之,长而行之,所谓治病之道尽在是矣 
。(古云∶凡曰治病,推其所因,生死预定,方为医人。敬之。)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伤寒
属性:x发汗法∶x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 然一时许为佳,不欲如水淋漓,服汤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然发汗须如常覆腰以上,浓衣覆腰以下。盖腰以上淋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润,病终不解。 
凡发汗病证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脚间周遍为度。 
x转下法x 
凡转下。须体认得合下之证明白。在阳明胃经。则不拘日数。过时失下。则气血不通。 
四肢便厥。不识返疑是阴厥。复进热药。祸如反掌。若少阴肾经、太阴脾经。下证悉具。汤 
已更衣者。止。不须尽剂。阳明病得利瘥。慎不中服补药。热气得补复成。更复下之。是重 
困也。宜消息安养之。 
x取吐法x 
凡取吐。服吐药后。不大吐。则当以手指掐之。便吐矣。不吐稍增药。以吐为度。 
少。病不除。明日再服吐药。可至再三。但虚人宜少吐。药力过时不吐者。啜热汤一升。以 
助药力。不必尽剂。吐讫便可食。无复余毒。若服药过多者。饮水解之。 
x水渍法x 
以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胸上。须臾蒸热。又渍令冷,如前用之。仍数 
易新水。日数十易。热甚者置病患于水中。热势才退则已。亦良法也。 
x葱熨法x 
以葱一束。以索缠如饼馅大。去根叶。惟存白三寸许。先以火 一面令通热。勿至灼人。 
乃以热处着病患脐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遇一饼坏不 
可熨。则易一饼。候病患醒。手足温。有汗乃止。 
x蒸法x 
以薪火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洒之。取蚕沙柏叶桃叶糠麸皆可用,相和铺烧地上。 
可侧手浓。上铺草席。令病患当上卧。温覆之。夏月热。只布单覆之。汗移时立至。俟周身 
至脚心自汗 。乃用温粉扑止汗。移上床。最得力者。蚕沙桃叶柏叶也。无蚕沙亦得。单 
桃单柏叶亦得。蒴 叶亦可用。麸糠乃助添。令随多少。不用亦得。此极急则可。如治病得 
愈。明年斯时。慎莫再作。再作或不治矣。 
(凡煎煮药之法。须用银石器微火熟煮。不可太猛。表汗下之药。每服煎至八分。对病 
药煎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阳证
属性:x麻黄汤x 
治足太阳膀胱经发热头痛。身疼恶风。无汗而喘。阳明合病。喘而胸满。太阳病八九 
日不解。以此发汗。必衄乃解。及治不得汗。发衄。阳明脉浮。无汗而喘。宜服。脉但浮无 
余证者与服。若不溺。腹满加哕者。不治。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锉散,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至欲加知母半两、石 
膏一两、黄芩一分。或汗出后无大热而喘者。去桂加石膏一两。春冬只根据正方。 
x升麻葛根汤x 
治伤寒时疫头痛。增寒壮热。肢体痛。发热恶寒。鼻干。不得睡。小儿大人疮疹。己发 
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衣。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 
重如石。及解伤酒膈热。口疮咽疼。 
升麻(一两) 白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 葛根(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不拘时。潮热头痛。生姜三片、葱白二根煎。咳嗽涎盛。 
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煎。上膈热。薄荷黄芩各少许煎。斑疮未出。加紫草楂根各半钱、葱 
白 
叶、 
桑白皮七寸、乌梅一个煎。小儿量度多少。老人加人参倍白芍药各五钱。大段寒即热服。热 
即温服。(近人以药性寒凉。不肯轻服。然治证相对。服之何妨。) 
x金沸草散x 
治风壅痰盛。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闷。痰涎不利。咳嗽 
喘满。涕唾稠粘。时行寒疫。壮热恶风。有寒则汗出。风盛则解利。 
金沸草(去梗三两) 荆芥穗(四两) 麻黄(去根节三两) 甘草(一两) 半夏(汤 
洗七次 
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乌梅一个煎。头疼柚叶半皮。 
牙疼热煎灌漱。诸风及大腑风秘。左胁刺痛。每料加枳壳一两去穣。风热结在脏腑。烦躁。 
气壅腹痛。大便秘。以葱白研烂。微火炒过。布巾盛。熨脐。后加大黄朴硝薄荷各五钱服速 
效。诸风发散并用。妊妇伤寒。头痛旋疼。壮热心躁。加白术人参黄芩生石膏各一两。热嗽 
加 
燥。 
加朴硝五钱。食后服。 
x小柴胡汤x 
治伤寒四五日。寒热胸胁满痛。默默不欲食。心烦。或呕渴。或腹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或过经未解。潮热未除。半表半里。非汗非 
下之证。瘥后劳复昏热。妇人伤风。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故使如疟状。产后伤寒。头 
疼发热。小儿寒热亦治之。 
柴胡(二两去芦) 半夏(汤洗七次六钱) 黄芩 人参(去芦) 粉草(各三分) 
上锉散。每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六分。食前服。腹痛去黄芩。每料 
加芍药三分。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一两。不渴。外寒里热。去人参加桂三分。 
温服覆取微汗愈。咳嗽。加五味子润者三钱。胸中烦。加栝蒌五钱。渴加人参栝蒌各五钱。 
胁下痞硬。去枣加 牡蛎粉枳实各五钱。过经不解。日晡发热。己而微利。加芒硝五钱。引 
饮有汗。加茯苓桂枝各五钱。身热脏腑微溏。加浓朴五钱。烦热,每服加白茅根二根。白竹 
青一块如大指头大。麦门冬半钱。热腹疼。加白竹叶七皮、赤芍药枳壳各一钱。鼻衄。加生 
地黄 
x大柴胡汤x 
治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 
饮食不下。或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口生白苔。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 
汗后如疟。日晚发热。或发热汗出。或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身微热者。 
里实也。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之。轻则柴胡。重则承气。 
枳实(去穣炙半两) 柴胡(去毛芦半斤) 大黄(二两) 赤芍药(三两) 半夏(汤 
洗七次 
二两 
上五味匀散。入半夏拌匀。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红枣一枚。或加苦竹 
叶十皮。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食后临睡服。大热用苦竹沥一合。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 
若身 
x小承气汤x 
治伤寒日深。恐有燥屎。腹中转失气。仍可攻之。不转失气者。必初硬后溏。未可 
攻之。攻之则腹满。不能食。饮水而哕。其后热。大便必硬。若腹大满不通。或阳明多汗。 
津液外出。肠胃燥热。大便必硬。而谵语脉滑,吐下微烦。小便数。大便结。或下利谵语。 
自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证。烦躁心下结。至四五日虽能食。少少与承气汤和之 
。令小安。 
大黄(四两) 浓朴(去粗皮炙二两) 枳实(炙去穣五钱)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x大承气汤x 
治表里俱热。病势更甚者。阳明脉迟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短气。狂语如见鬼状。 
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阳明里热。或吐下后不解。大便五六日 
不利。日晡潮热。心胸烦热而懊 复如疟状,脉沉实。或小便不利,或腹满实痛而渴,脉实 
数而沉。肠胃燥甚,留饮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液,大渴反不能饮,强饮不 
能,上喘急闷者。 
大黄(四两,酒洗) 芒硝(三合,二两也) 浓朴(半斤,炙,去粗皮) 枳实(一 
两,炙)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先煮浓朴、枳实至一盏余,下大黄,煮取八分。去滓入硝,再 
煎一沸,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x调胃承气汤x 
治诸发汗和解,不恶寒,但发热,蒸蒸然者。或日深心下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溏, 
腹满,郁郁微烦,先此时吐下者。或日深里热谵语,法当下之,以银粉、巴豆燥热大毒丸药 
下之,致真阴损虚,邪热转甚,因而协热下利不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