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达;一八九○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一户佃农的家庭。在兄弟五人之中;唯有他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在李达上中学的时候;有两件事给了他莫大的影响。
一件事是学校里收到一封从长沙寄来的信;拆开来一看;那信竟是用鲜血写成的!
写信者名叫徐特立(后来他成为毛泽东的老师)。他断指写血书;号召青年学生们投入反日救国运动。这封血书震撼了李达的心灵。他敬佩那位不惜用鲜血写信的徐特立……另一件事是同学们为了抵制日货;把日本生产的文具堆在操场上;用火烧毁。点火时;发觉火柴也是日本货!可是;点火的同学在点火之后;不得不把这盒日本火柴留下来。因为倘若把这盒火柴也烧掉的话;下一回烧日货就没有火柴了!他意识到中国实在太落后了。抱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在一九一三年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去日本学理工科。在日本;他的心境是矛盾的;痛苦的:〃我们一群留日的青年们;一方面感到耻辱;一方面滋长着反日情绪。老实说;我们是要忍耐着;在那里学习一点东西;以便将来回国搞好我们自己的国家。可是;当时国内的情势怎样呢?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辛亥革命终于流产;出现了封建军阀头子袁世凯独裁的政治局面。袁世凯被人民推翻以后;又出现了直系、奉系、皖系各派军阀互相混战的局面;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川、滇、粤、桂各派新军阀互相争斗的局面。各派新旧军阀都勾结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作后台;发动内战。全国人民在蔓延的战火中;受着军阀们的剥削和压迫;都感到活不下去。另一方面;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以后;英、美、法、日、俄等帝国主义趁机大举对中国进行经济的、政治的侵略。它攻占了德国所盘踞的胶州湾;占领了山东;又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约;形成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这件事激起了留日学生们极大的义愤;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展了'反日救亡'运动。我们发通电;开大会;表示抗议。可是在当时的日本;连开会的会场也很难找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租到一所会场;刚刚开会;警察又把我们驱散。这时我们沉痛地感到;日子是过不下去了。如果不寻找新的出路;中国是一定要灭亡了。可是新的出路在哪里呢?这对我们仍是茫然的。当时我们就像漫漫长夜里摸索道路的行人一样;眼前是黑暗的;内心是极端苦闷的。〃李达:《沿着革命的道路前进》;《中国青年》一九六一年第十三、十四期合刊。
积愤终于在极度的苦闷中爆发;燃起了反抗的火焰。一九一八年五月;当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反苏卖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声言为了〃共同防敌〃;日本军队可以开入中国东北全境。消息传出;三千中国留日学生义愤填膺;责骂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行径。
中国留日学生组成了〃留日学生救国团〃;决定〃罢学归国〃、〃上京请愿〃。这个救国团的领袖人物之一;便是李达。五月中旬;李达率留日学生救国团一百多人抵达北京。北京大学学生们在北京大学西斋饭厅召开了欢迎大会。主持大会的便是后来成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的许德珩。李达和许德珩都在会上发表了演说。五月二十一日;留日学生救国团和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一起;向段祺瑞政府示威请愿。虽然这次请愿没有取得多大效果;不过;却使李达由〃实业救国〃转向了〃革命救国〃。回到日本之后;李达找来许多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埋头钻研起来。他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读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等。一年之后——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八日和十九日;由邵力子主编的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接连刊出《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两文;署名〃鹤〃(取自李达的号鹤鸣)。这位〃鹤鸣〃先生终于〃鸣〃起来了;〃鸣〃出了社会主义之声;清楚表明了他向〃左〃转。
原本埋头数理化的他;如今埋头于翻译马克思学说著作。那在《民国日报》发表的文章;只是他在翻译之余写下的心得而已。他译出数十万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这样;李达成了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较深了解的人物。也正因为这样;李达跟陈独秀才见了一次面;陈独秀马上抓住了他:〃你搬过来;到我这儿住;帮我编《新青年》!〃陈望道搬过来了;李达搬过来了;渔阳里二号里住着三位〃笔杆子〃;同编《新青年》;同商建立中国共产党大计。当然;随着李达迁入渔阳里二号;那位王小姐也就常常光临那里。这时;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也终于带着女儿子美、儿子和年;从北京南下;住进了渔阳里二号。
陈独秀的发妻高晓岚所生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原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就在陈独秀抵沪前夕;陈延年、陈乔年获准赴法勤工俭学;于一九二○年一月离沪;坐船经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吉布提、苏伊士运河、塞得港;到达马赛;在二月三日乘火车到达巴黎。
第三部分:酝酿作家茅盾加入了〃小组〃
那时节;常常出入于渔阳里二号的;还有一位文弱书生;名唤沈德鸿;字雁冰。后来他写小说;署笔名〃茅盾〃;逐渐以茅盾知名;而本名沈德鸿却鲜为人晓(尽管他在一九二○年使用的是原名;但为了照顾读者习惯;此处仍用茅盾)。这位以写《林家铺子》、《子夜》、《春蚕》著名的作家;在解放后当过十五年的文化部长;是人所共知的非党人士。一九八一年三月七日以八十五岁高龄去世。
在茅盾病殁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请求和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这〃恢复〃两字;表明他原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恢复他的党籍之后;党龄从何时算起呢?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定中写明〃从一九二一年算起〃!茅盾;跟那位进出渔阳里二号的王小姐;说起来还有点沾亲带故。如同他在《我的学生时代》茅盾:《我的学生时代》;《东方》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所回忆的:〃父亲把我送到一个亲戚办的私塾中去继续念书。这亲戚就是我曾祖母的侄儿王彦臣。王彦臣教书的特点是坐得住;能一天到晚盯住学生;不像其他私塾先生那样上午应个景儿;下午自去访友、饮茶、打牌去了;所以他的'名声'不错;学生最多时达到四五十个。王彦臣教的当然是老一套;虽然我父亲叮嘱他教我新学;但他不会教。我的同学一般都比我大;有大六七岁的;只有王彦臣的一个女儿(即我的表姑母)和我年龄差不多。这个表姑母叫王会悟;后来就是李达(号鹤鸣)的夫人。〃茅盾;王会悟的同乡——浙江省桐乡县人。他从小便与王会悟认识;同在乌镇长大。乌镇;十万人口的城镇;一条河沿镇穿过;一艘艘乌篷船往来河上;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令人记起茅盾笔下的《春蚕》、《林家铺子》。
一九一三年;十七岁的茅盾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教他国文的;便是沈尹默;教文字学的则是沈尹默之弟沈坚士。〃沈尹默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在北京大学预科念了三年;他经亲戚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的英文不错;所以在该所英文部工作。后来调到国文部。这时候的他;在中国文坛上还默默无闻。
他开始给张东荪主编的《时事新报》投稿。最初;他信仰无政府主义;觉得这个主义〃很痛快〃;〃主张取消一切〃。慢慢的;他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转向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来到了上海;住进了渔阳里。陈独秀原本不认识茅盾;听张东荪说起茅盾能译英文稿;便约他见面。〃哦;原来你也是北大的!〃陈独秀听茅盾说起了北京大学;说起了沈尹默老师;一见如故。只是陈独秀那很重的安徽土话;使茅盾听起来很吃力。陈独秀拿出一叠英文的《国际通讯》(《国际通讯》是共产国际的刊物;每周三期;用英、法、德、俄四种文字出版)交给茅盾;说道:〃你把里面关于苏俄的介绍翻译出来;供《新青年》刊登。〃于是;茅盾常常进出渔阳里二号。于是;当陈独秀、维经斯基召开座谈会;茅盾也参加了。于是;茅盾参加了一个〃小组〃。关于这个〃小组〃;茅盾在一九五七年四月所写《回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文中如此叙述:〃我记得小组的成员有:陈独秀、张东荪、沈玄庐、李达、邵力子、李汉俊、周佛海;还有一些别人(引者注:此处张东荪有误;他未加入〃小组〃)。小组开会在陈独秀家里。会议不是经常开;主持人多是陈独秀。开会时;有一个苏联人;中国名字叫吴廷康;很年轻;好像是顾问;他是共产国际派来做联络工作的。……〃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我忘记了;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小组没有党章;我记得在嘉兴南湖开会前一两个月;陈独秀叫我翻译《国际通讯》中很简单的《俄国共产党党章》;作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参考。那时候;我觉得有些字不好译;例如'核心'这个名词;现在对它我们很熟悉了;在当时就不知道用什么字译得易懂明了。我们参加小组;没有学习党章;也没有文字上的手续;只有介绍人。〃小组是秘密的。党成立后;有'社会科学研究会'作为公开活动的场所。……〃茅盾还翻译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一章。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一九八一年决定恢复茅盾的党籍时;党龄从一九二一年算起。至于茅盾的党籍;为什么直到他去世后的第四天才得以追认;那是由于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最初;茅盾一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活动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差不多每天都有好几封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台展〃的信;寄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钟英小姐〃是谁?原来;〃钟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谐音。那些来自各地的信;是各地中国共产党组织寄给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信;由茅盾代转。因为茅盾当时有着公开的职业;比较方便。外地中国共产党组织来人;也常找茅盾接头;再由他介绍到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上的指派;茅盾加入了国民党。当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时;茅盾是宣传部的秘书。当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广州东山庙前西四街三十八号;茅盾以及萧楚女也住在那里。茅盾跟毛泽东有了许多交往。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茅盾受到了通缉。他不得不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写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交《小说月报》发表。他不再署过去常用的〃沈雁冰〃;而是临时取了个笔名〃矛盾〃。《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觉得此名太假;令人一看便知是笔名;就在〃矛〃上加了个草头;成了〃茅〃。从此;〃茅盾〃之名不时出现在中国文坛上。
一九二八年七月;茅盾化名方保宗;剃去了蓄了多年的八字胡;亡命日本。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此后;他在一九三○年四月五日;从日本回到了上海。他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他曾向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提出;希望恢复组织生活;未果。但是;他和鲁迅站在一起;为左翼作家联盟做了许多工作。他写出了长篇力作《子夜》。
一九四○年;茅盾受新疆军阀盛世才迫害;带着一家从乌鲁木齐逃往西安。在西安遇朱德将军;遂与朱德一起来到延安。毛泽东热情地握着这位老朋友的手。茅盾郑重地提出;希望恢复党组织生活。毛泽东当然了解茅盾的情况。不过;根据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央认为;茅盾作为一位著名作家;留在党外对革命事业更加有利。这样;茅盾一直以一位非中国共产党人士的面目;在中国文坛上活动着。也正因为这样;茅盾在去世之后;才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他去世后第四天;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决定的全文如下:〃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沈雁冰(茅盾)同志;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九二一年就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一九二八年以后;他同党虽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临终以前恳切地向党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一九二一年算起。〃
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在举行茅盾遗体告别仪式时;他的遗体上醒目地覆盖着一面红旗;旗面缀有金黄色的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第三部分:酝酿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
茅盾当年在上海所参加的〃小组〃;用他的话来说:〃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我忘记了;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个〃小组〃是在一九二○年八月成立的。如果说;一九二○年五月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迈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步;那么这个〃小组〃的成立则是迈出了第二步。这个〃小组〃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的。不过;由于有人退出;有人加入;〃小组〃的成员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员不尽相同。
这个〃小组〃的成员;据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们的反复考证;有以下十七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杨明斋、陈望道、茅盾、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周佛海、沈泽民(茅盾之弟)、李启汉、林伯渠、袁振英、李中(原名李声蟹)、李季。这十七人中;年龄最大的是陈独秀;四十一岁;最小的是沈泽民;二十岁。这个〃小组〃究竟叫什么名字?施存统在一九五六年回忆说:〃一开始就叫'共产党'。〃施存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载《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李达在一九五四年回忆说:〃一九二○年夏季;CCP(不是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发起。〃李达:《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引自《〃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一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邵力子在一九六一年这么说:〃研究会成立半年多;逐渐转变成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引自《〃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