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化之树作为物种谱系,实际上这张谱系图还是元间和规则、
势态、规律的进化谱系图。 
1、最基础层面的势态并不因分叉而消失,而是被由此
而发生的每一个分支所继承,直到末梢的枝叶。 
2、每一个分叉点,都意味着新势态的产生,新势态在
由这个分叉生出的新枝条中得到了保持。 
3、如果不被遗失。末梢枝叶中就可能积累起自己参与
过的历史事件中每一次分叉中生成的元间,包含了从最普遍
的直到最特殊的元间,这些元间显然也是分层次的。 
4、由于物质的唯一性,一种物种在每次分叉时只能进
入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这个物种所拥有的元间相对于自
己没有进入的那些分支而言才具有独特性。 
显然,只有生命体才是更为理想的势态记忆体。每一个
生命的个体其先天元间都可以追溯为一个从世界开端直到
分支最末梢的连续过程,都可以追朔为无数次分叉、无数次
选择的产物,都可以看作是植根于最基础势态中历经全部进
化史的一根“独苗”,这根独苗是与自己所经历过的所有分
支势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塑造的结果,如果不被遗失,理论上
它可能拥有自己所经历的塑造和作用过程的全部元间。 

13。1。7 先天元间的限制与非限制 


从禁止意义说,先天元间有如下限制: 
它不可能拥有它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作用过程的元间,不
可能拥有自己所没有进入、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其他分支势态
中的元间;它不可能丝毫不差地记忆自己的全部经历,不可
避免地要遗忘许多内容; 
从非禁止意义说,先天元间有如下非限制: 
由于势态的破缺性,它完全可能自己产生出这个层次势
态所容许的与历史记忆、与互补无关的新的元间内容。 

 

13。2 先天元间的内容 

13。2。1 先天元间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个体的先天元间就被近似地设想为是一个两维的
序列。 
在深度方向是时间轴,最早的、根部的是世界开端的势
态的互补、抽象的内容;最晚的、最末梢部位的是个体形成
之后出生之前所生存的直接环境势态的互补、抽象的内容。 
在广度方向是一般性程度轴,最初的元间一般性程度为
最大值,离开起点越远,每经历一次分叉,一般性程度就会
相应降低,随着进化树不断长高,在树的末梢位置,一般性
程度达到了最低程度的极限,甚至会趋近于0,当新的分叉
再次出现后,这个0的位置又再次向上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最末梢处的先天元间从整体上看是
一般性程度最低的元间,但是,这个整体上来说一般性程度
最低的元间团粒却是由它经历过的所有一般性层次的元间
团粒积累而成的,拥有所有这些层面、所有程度的一般性成
分,成为自己所继承、所记忆了的所有元间的综合体。 
而且,实现这种综合性记忆的不仅仅是这个生物自己,
还有这个生物生存其中的这个层面的势态环境,这个生物体
作为形成与之相互作用的势态的因素之一,共同记载着这个
势态层次的元间。 

13。2。2 微观生存本能 

先天的界限被设定在个体生命出生的时刻,对于这个生
命来说,将要从一种生存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生存状态,就必


须为下一个生存状态事先准备好生存的条件。仅就这个个体
本身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还没有和新的生存环境接触
过,还不可能拥有只有通过相互作用才能获得的对象世界的
元间。个体的在新环境中的生存本能作为先天元间却是来自
这个物种的后天元间,是这个物种对于环境适应的结果。也
就是说,个体将要进入的环境对个体来说是新的环境,但是,
对这个个体所属的物种或族群来说却是一个已经适应了的
已经实现了互补的旧环境,是后天的。 
物种是在与环境势态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与环境势
态互补和契合的元间形式,具有与这种物种存在的势态形成
过程和现状相互补、相契合的所有内容,因此,该物种的个
体就天然地具有在同样势态条件下生存和繁育的能力,具有
生存的本能。 
只要环境不变化,或者假设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
切都已经预先设计、安排妥当。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小山
羊天生就有能力回避有毒的植物。 
早在1930年,Jerne 就提出并被后来的实验证明,机
体中先天就存在或经母婴途径获得了很低浓度的针对各种
抗原的天然抗体,当抗原进入机体时,即与相应的特异性抗
体结合,形成抗原 —— 抗体复合物,进一步刺激产生更多
的针对这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就是说,在抗原刺激之前,
机体中已经具备了以数十万中抗体组成的“抗体库”,这个
抗体库是在亿万年进化和适应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或由遗传
机制所记忆,或经母婴途径直接获得。后天的刺激只是环境
中的元间团粒在抗体库中找到了与自己相同或契合的元间
团粒,唤醒了这个抗体。这简直就是柏拉图“回忆说”的标
准翻版。 
这也表明,生物个体具体的、先天的、本能的生存能力,
对环境势态的适应程度是相当完备、相当细腻的。 

13。2。3 宏观生存本能 

生物个体对于环境精确的适应和准备都建立在假设物
种曾经生存过的环境不变的前提之下,只准备了应对最末梢
层次势态的适应条件,当这个“最末梢”的环境发生变化,


开始生成新的、特殊的势态时,原先的末梢就成了生成新元
间的一般性条件和出发点,就成了新一层的势态。 
个体不可能携带势态中还没有的具体对策,但是携带着
新环境产生的规则 —— 一般性势态,个体携带的元间相对
于新发生的势态来说都是一般的势态,都是各种层次的、各
种一般性程度的元间,都是和这个物种所生成环境相适应、
相互补、相契合的一般性元间。如果新环境是在旧势态基础
上发生变异和分叉,个体既然已经具备了与旧环境势态相同
的一般性元间和势态,就可以根据这相同的一般性元间跟随
环境势态的变化,产生出相应的新对策。 
个体的生存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生成自己的分支的势
态,而是更广泛的势态,理论上是全部的世界,是所有分支
的总合,因为,世界的变化可能在任何一个层次上发生。这
时,个体先天元间中包含着的所有一般性元间以及对于这些
元间的运用能力就成为个体生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成为个
体宏观生存的本能。 

13。2。4 人的元间性质 
物种和物质个体都是势态变化的凝结状态,是相对的存
在者。但是,这种凝结是一个积累过程,而且是一个不均匀
积累的过程,后面的凝结建立在前一阶段凝结的基础之上。
因此,每一种物种、每一个个体,除了在相互作用中丢失了
的元间之外,都应当拥有自己积累形成过程的全部元间。每
个个体本身就是这个物种全部经历的记忆者。 



 图 13。2。4 
如图13。2。4所示,人作为世界所有事物中的一种物质
和元间的形态,也服从上述这个一般原则,也先天地拥有对
从世界起点开始到自己形态形成全过程的元间记忆和积累。
这种元间记忆应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于元间转移过程不可避免的损失和畸变,人对于
自己生成史的记忆也不完整和不精确,或者说只具有某种程
度的完整和准确; 
2、这种记忆仅仅涉及自己成长、生成过程中曾经经历
过的历史中的元间,不可能拥有自己没有参与和进入的世界
其他分叉中的内容; 
3、关于自己进化过程的记忆是以互补的方式记载着的
与周围势态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势态,由关于势态的元间和自
己的对策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组成; 
4、这些内容依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时间上发生早的,
一般性程度更高。这就意味,人可能先天存储了从最一般原
理到最具体生存本能和具体生活环境的广泛内容; 
5、人作为实体,作为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体,记忆
自己成长史的方式也是以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方式具体
实现。 


13。3 范畴与范畴的层次 

13。3。1 “先天判断能力”的依据 

一个物质实体参与相互作用,实际上是从原先的一种势
态变换到另一种势态中去,在进入新势态之前,在与新的作


用对象产生最初的接触之前,物质实体都不是单纯的质点意
义上的纯粹物质,而是已经具有了不同层次元间结构的具体
物质,以一个结构者的身份参与到新的相互作用中来。 
如果相互作用是作用者之间接触、比较与判断、反应与
改变的过程,那么,作用者所拥有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
系形式就是其对于对方接触、比较、判断的先决条件和资格,
是对于对方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模板,是形成判断结果的依据。
由于这些能力是在新的相互作用发生之前就已经具有的,所
以,沿用康德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先天判断能力”,特指
一个作用者参与新的相互作用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的性质和
构成方式。与之不同的是,康德的判断特指概念的比较,这
里所指的判断是更为一般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段落。所
谓“先天判断”是一种操作和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依据是
作为先天判断基础的先天结构,准确地说,应该称作“本底
结构”。 

13。3。2 范畴的进化性 
本底结构是一切实体间相互作用的先决条件,如果相信
我们人的本底结构是对于世界元间的一个互补性的复本,那
么,这种复本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过程,应当是一个包含人这
种生命物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所能够保存下来
的全部势态的互补性副本的复杂体系,这个体系中既有生命
出生之后将要使用的某些微观的生存技能,也有人对整个世
界适应的宏观生存本能。 
可以近似地把人这种具有了高度智慧的生命物质所拥
有的本底结构中的这些对世界宏观势态的适应能力,即世界
本身势态的互补性形式都称之为“范”或“洪范”。“范”就
是规范、规则、规律,“洪范”就是一般的、普遍的规范、
规则和规律。 

中国现代哲学从古代经典《尚书。洪范》篇中取得“洪
范”这个词,有天地之间根本大法的意思。洪范的具体内容
和类别是“范畴”,是洪范之中的一些“畴”,一些条目和类
型。《尚书。洪范》篇中有“洪范九畴”之说,就是指有九种
基本的范畴。范畴一词对应于西方哲学中的“categories”


(英) 。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范畴篇》中列出了实体、数量、性
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活动、遭受等十大范
畴。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列出了4类12个范畴:
量的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
否定性、限制性)、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性
与依存性、交互性)、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
性…不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 
先哲们虽然都列出了自己的范畴体系,但是没有说明他
们是怎样得到这些范畴的,如果这些范畴不仅仅是他们个人
的看法,而是属于所有认识主体先天的能力,他们也没有说
明这种能力是怎样被赋予认识主体的。现在的人们已经可以
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了。因为进化论成功地排除了一切非自然
因素,我们既然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自然界自己进化的产物,
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本底元间也是进化、积累形成的。沿着
进化论的思路,把进化论贯彻到底,就可以找到本底元间生
成和积累的全过程。 
与之不同的是黑格尔的范畴观,他的范畴体系就是一个
不断转化、变革的发展过程。 

13。3。3 范畴的层次性 
如果我们接受了把进化论贯彻到底的建议,就应当承认,
由于世界本身是进化的产物,所以世界的元间和势态也是进
化的产物,范畴也是进化的产物。同样,认识主体自己的、
先天具有的本底元间也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就是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前一种状态就
成为后一种状态的基础和势态,各种状态就会产生层次的差
别。先天本底中那些以互补方式从世界势态中转移来的元间
也应该是有层次差别的。换言之,范畴是有层次差别的。我
们所面临的洪范既不是一个唯一的势态或最高原则,也不应
是任意排列的几十条规范,而应该是一个与对象世界本身的
势态起源、生成、发育历史相关的镜像体系,是一个大致完
整、并不完全的镜像体系。 


最初势态形成的最初元间就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范畴,
属于真正的洪范;在此基础上生成了不同层次的元间或范畴
都是具体的,积累的层次越高,内容越丰富、越具体,一般
性程度也就越低。 

13。3。4 范畴体系 
根据我们前几章的推理,可说: 
1、第零层次的范畴是元子本身,元子作为差别和差别
者的直接统一体,是我们这个世界起始的极限和边界; 
2、第一层次的范畴是元子相互之间的差别性与差别者
性的“对立统一范畴”,这是最基本的洪范。 
“对立统一范畴”是所有元子之间的关系,而所有元子
处在普遍相关之中,普遍相关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者的
对立统一,所以,对立统一范畴也就是“相互作用范畴”,
也就是“普遍相关范畴”; 
只有处于相互作用之中才是存在着的,所以,对立统一
范畴又是“存在范畴”。 
元子的差别者性质使得元子之间区别,每个元子都是唯
一,因此形成了“差别范畴”。 

元子之间形式的相互等同,形成了“同一范畴”。用海
德格尔的话说:“同一律就是A=A;这一定律被认为是最高的
思维规则。”16显然,这个判断句里已经隐含了“差别”,因
为没有差别就无所谓同一。 
差别范畴和同一范畴都是对立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