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素就得到一个新的元间实体。无限替换,就能得到所有此关
系实体规定的所有元间实体。这个模式无限有效的前提是:
无论怎样替换关系实体中的要素,都不会影响关系实体本身
的性质,也就是说,关系实体中的要素性质与关系实体本身
的性质无关。 
比如,很容易进行这样一个推理:“一尺之捶,日取其
半,万世不竭”。在古人看来,无论我们怎样细致地分割这
个“捶”,“捶”永远还是“捶”。后来的人们把具体的物质
代换成了抽象的物质,相信无论怎样细分,物质永恒地还是
物质,物质可以无限细分。不过,我们已经发现,细分一个
微粒所需的能量应当大于这个微粒本身的凝聚力,对于越小
的东西,分解它的能量反而越大。如果需要用世界全部的能
量才足以打开一个微粒时,这个微粒中的能量和整个世界的
能量至少是相等的,这个微粒就是一个世界,也就不能将无
限细分的工作再继续下去了,因此,物质无限细分不可能实
现。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用物质的媒体把所有关系式无限
推演下去,不仅仅因为这是一个无限任务,还因为物质世界
并不遵守上面的那个前提。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实体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体系,在这个定义域中,关系实
体中的要素也是关系实体本身性质的决定者,反过来说,关
系实体也是关系实体中的要素性质的决定者,双方互相影响
对方,决定对方,要素的变动最终将造成关系实体本身的变
化。这也正是“量变导致质变”现象的原因。因此,物质与
元间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有边界的,有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
物质细分到不能再作为物质的那个位置。在2。1。3节里,这
个极限状态被定义成了“元子”,元子是物质细分的最后极
限。 
在元间趋向于抽象化的进程中,元间对于物质的依赖逐
渐弱化,“量变导致质变”的现象也随之弱化并最终消失。
元间要素和元间实体不再依附于物质实体与物质实体构成
的势态,元间挣脱了物质的约束,挣脱了物质唯一性势态的
束缚,终于获得了解放。 

17。2。2 解放了的元间 


在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定义域里,物质不能无限细分,
相应的,元间也不能无限细分。在远离这个定义域之处,物
质不再成为制约元间的因素,元间就可以具有无限细分的资
格。“元间可无限细分”就是说元间团粒的“粒度”可以任
意小、无限小; 
一个逻辑规则,一个函数,一个关系性实体,不受这个
关系实体中要素性质的影响。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可以用任
意的要素或函相代入关系式,这种代入不会改变关系实体本
身的性质,关系实体和要素彼此独立,相互不构成对方改变
的必然条件; 
任意两个趋于无限小的元间团粒的组合就可以形成一
个新的元间实体。任何一个元间实体相对于其他元间实体来
说就是一个关系实体,就是一个元间势态,就是一个逻辑或
规则。这个规则就可能成为所有其他元间实体的规则或逻辑,
就是说,可以将其他所有元间实体都分别作为元间要素代入
到这个元间关系实体中,生成无限大、无限多、无限层次、
无限多样性的新的元间实体。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元间实体
的所有层次、所有样式,每一个元间实体都有资格将所有的
其他元间实体都作为自己的要素,都可将其代入到自己的元
间关系中,将这个演绎推广到极致,那么,由此生成的所有
元间实体共同构成的也是一个无限维世界。 
这个无限维世界与基于元子之间广泛联系原则的无限
联系的无限维世界之间根本区别在于,它已经从绝对的普遍
联系中解放了出来,这个系统中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任意
的,互相的关系仅仅服从于逻辑约定。 

17。2。3 纯粹元间的世界 
至此,我们已经讨论过三个重要的关于无限维的模型: 
1、由元子的无限维联系构成的无限维世界; 
2、由大脑神经元相互之间的联系构成的无限维世界模
型; 
3、由纯元间实体构成的无限维世界。 

所谓的世界1,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物质与元间的世界,
仅仅只是元子构成的无限维世界里差别和不均匀的现象中


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局部,是无限维联系中一小簇维度的格外
展开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所谓的世界2,仅仅只是上述世界1之中进化和演变逐
渐形成的微不足道的一种凝聚形式,一种独特的物质与元间
的对立统一体。不过,这种凝聚形式格外神奇,不仅将世界
1中的元间转移复制在世界2 之中,实现了物质与元间的分
离,还能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元间进行纯元间实体操作,产
生出世界1中所没有的新的元间实体,直接实现世界1没有
以物质形式实现的元间凝聚。当这种纯元间实体间运行的能
力充分冗余时,就爆发了又一次革命; 
所谓的世界3就是这种革命的成果。显然,世界3从世
界2中萌发,最初属于世界2的一部分,当然,也就属于世
界1的一部分。但是,一旦世界2中出现了与生命体直接生
存需要无关的冗余的内容,世界2中就逐渐萌生出一个新的
世界,世界3开始了脱颖而出的征程。世界2中生成了不绝
对受制于具体物质方式的元间实体,为世界3从世界1中脱
颖而出提供了机制和基础。可以预期,除了人的神经系统之
外,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物质介质更适宜成为世界3的媒体,
一个相对独立的、纯元间的世界3正在成长。 
有必要强调这样一种状态: 
“世界1是元子世界无限维联系中一小簇维度的不均匀
展开”,这段叙述作为世界1中的内容,是世界1本身的状
态;作为世界1自己的自我意识,既有属于世界2中的内容,
是我们通过元间转移和元间抽象产生的对于世界1状态的认
识和理解,也有属于世界3中的内容,属于我们运用逻辑推
理能力对于世界1状态的猜想和假说。不仅这段叙述由这两
种成分构成,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陈述都由这样两
种极端成分依不同的侧重程度所构成。 

我们对世界1的知识,对世界1的描述和想象,构成了
世界2中的内容,不仅是世界1向世界2实现的元间转移,
也包含了通过世界3产生的新元间。比如,我们对于产生世
界1的“无限维的元子世界”的陈述目前还主要属于推理和
假说,属于世界3中的内容。这就是说,在没有观察和实验


证据之前,在实现元间转移之前,这段陈述不是源自对象世
界,而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和逻辑推理,不是来自世界1,而
是产生于世界3。 
根据这个划分,还可以将世界3与“由元子的无限维联
系构成的无限维世界”进行一些比较。 
沿着对差别和差别者对立统一关系求取极限的思路,我
们追溯到了元子这个极限状态,认为元子是差别与差别者的
直接同一体,是对立统一原则的极限。因此,把元子定义为
不可继续分割的最后极限。既然元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后极限,
那么以元子构成的世界仅仅因为元子的数量可能无限多才
是无限维的,从无限可分的层次性角度看,这还不是真正的
无限。由此导致世界1、世界2、世界3都不会是真正意义
上的无限维世界。 
在世界3的定义域里,纯元间被定义为无限可分。这表
明,世界3在层次的无限可分性方面已经超出了物质与元间
对立统一的定义域。 
任意地用纯粹差别作为下一层次的差别者,意味着纯粹
的元间实体本身就可以作为差别者,于是就超越了具体差别
者所具有的唯一性原则的桎梏。纯粹的元间实体相互之间已
经可以建立包括对立统一关系在内的任意关系形式,从而也
超越了具体差别与具体差别者对立统一的限制。在世界3里,
没有物质的元间和没有元间的物质、没有具体差别的具体差
别者和没有具体差别者的具体差别将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了。 
如果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底,我们将看到一个崭新世界的
曙光——纯粹元间的世界。那么,似乎所谓“由元子的无限
维联系构成的无限维世界”就可以是纯粹元间世界里无限可
能性中的一个特例了。这个特例中的一个特例是世界1,充
分分化积累了的元子世界其特征在于,差别者具有唯一性,
而且,这种唯一性只能通过物质方式实现;世界1中的一个
特例是世界2,充分抽象的元间世界的特征是可以对世界1
的元间实现转移和抽象,能够了解世界1,不仅成为世界1
的自我意识主体,还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世界1的势态。 

眼看我们将要导出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结论,似乎立刻


就会跌入一个万丈深渊了。因为只有通过世界3我们才能到
达纯粹元间的世界,而世界1和世界2都只是纯粹元间世界
的特例,于是,所有的世界都只在我们心里了。不过,这种
担心没有必要。 
世界3的特征首先是作为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意识,其
次是对最基本范畴的把握和运用。这些基本范畴都是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从对象世界转移进来的,当自我意识将这些抽象
范畴作为对象时,就是在对最一般的世界势态进行观察和反
思,就是在追寻这些最基本范畴的存在和存在方式。比如,
对象的世界中有一个原本,我们有一个只言片语的副本,我
们试图从这个简陋的副本中推导出更多的原版内容。所以,
不能说因为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了基本的范畴,因此所有世界
都在我们心里。我们只是刚刚获得了解放,通过世界3隐约
窥探到了世界1甚至之前的那些飘渺而又辉煌世界的一线阳
光,试图沿着这个启示踏入那个世界,试图获得进一步了解
纯粹元间世界的一个立足点。 


17。3 纯粹元间世界的实在性问题 

17。3。1 两种实在性 
回顾3。2。2,我们曾导出了一个关于存在者的定义:“以
具体的差别形式处于差别之中的差别者是具体的存在者。 
而所谓‘处于差别之中’也就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所
以,这个定义又可以表述为:以具体的差别形式处于普遍联
系之中的联系者是存在者。”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定义的定义域是有限层次但无限量
元子之间普遍联系的世界,差别和差别者的主体都是元子,
所以,叙述这个定义时,特别提出了“具体差别形式”的限
定条件,显然,具有具体差别形式的差别者也就是具体的差
别者。 
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是其所是”,一是
“在其所在”,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对象才能成为实体,
才是实在的,才是存在着的。 

当世界3中开始出现抽象的元间实体时,首先是对元间


实体的“在其所在”发起了挑战和否定。纯粹元间实体的一
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脱离了实体之间相互的影响,一个元间实
体加入或退出一个实体组合或一个元间势态时,不仅不会对
该实体的元间关系本身的是其所是发生影响,也不会对其曾
经的或将来的在其所在的势态与规则发生影响。这样,实际
上就超越了我们设定的关于具体存在的定义域,就不再是原
来意义上的存在者了。 
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这种超越者也视为一种存在者,那么,
我们就有了两种关于存在者的定义: 
一种是传统的同时满足是其所是和在其所在两个限定
条件的实体或实在; 
一种是只满足是其所是,不受在其所在的制约,不受普
遍相互作用影响的“实体或实在”。 
前者的定义域是具体差别和具体差别者的对立统一;后
者的定义域是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的对立统一。 
人是一种从世界1到世界2,再到世界3这样的进化过
程中发育出来的思维主体,只是通过世界3获得了抽象的差
别和抽象的差别者,获得了不仅仅是对于世界1的反映的元
间实体,而且还有世界1中所没有具体实现的新的元间形式,
尽管这种新的元间形式最终还无法摆脱对于物质载体的依
赖,最终是间接的,但是,相对之间,毕竟这已经是一种纯
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了。 
人通过自我意识把纯粹元间作为了对象,把人自己产生
出的间接性的纯粹元间当作人自我意识的对象,从而将其作
为了间接的实体或实在。 

一开始,这仅仅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但是当这种人为规
定的实体也成为对象时,人自己开始对这个对象产生了猜测
和怀疑:既然我们可以产生出世界1中原先没有也不可能有
的东西,那么,纯粹元间实体是否可能是与世界1不同的另
外一个世界?由于人只是从元子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生
物,无法最终摆脱元子世界的束缚,人的意识中不可能先天
地具有元子世界之外的逻辑,因此除了猜测和怀疑,我们没
有把握断言人能否想象和理解元子世界之外的逻辑以及依


据这样的逻辑产生的纯粹元间世界。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启
示和诱惑,但是,这作为一种无法确定的认识极限永恒地摆
在面前,我们可以憧憬那些无需任何载体的存在者们所能享
受的奇妙与辉煌,却没有能力越雷池一步,这可能会是一个
永恒之谜。 

17。3。2 元间实体的客观性 
看来唯一可能有成效的方法还是要从事实出发,再回到
事实,总之,要“实事求是”。 
至少有两种不能最后相互约减、合并的事实,一种是具
备是其所是和在其所在两个条件的事实,以具体物质形式实
现的物质势态,物理事实;一种是以物质为媒体的元间势态
或元间事实,当媒体的间接性趋于极限时,就出现了仅仅具
有是其所是的相对更纯一些的元间势态或元间事实。这两种
事实可以分别归结为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关系的两个极限
位置,后者甚至是试图超越极限,单独处于纯元间状态的特
殊情形。 
过去,我们习惯于仅仅将物质势态视为事实,而将元间
势态视为虚构或想象。而今,由于在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