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38号无形资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5-第38号无形资产-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0.经常进行独特无形资产购买和出售的某些企业已开发出间接估计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技术。这些技术可用于企业购买合并中所获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条件是这些技术为了估计本准则中所指的公允价值,并能反映相关无形资产所属行业的现行交易和实务。如果适用,这些技术应包括用反映现行市场交易的因素乘以某些资产获利指标(例如收入、市场份额和营业利润等)进行估计的方法,或对资产引起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的估计方法。 
    31.按本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一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中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要求: 
    (1)购买方应对满足第19段和20段中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即使该无形资产未在被购买方的财务报告中确认也是如此; 
    (2)如果作为企业购买合并的一部分获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即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那么该资产不可确认为单独的无形资产,但应包括在商誉中(见第56段)。 
    32.除非对企业购买合并中获得的无形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否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一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要求将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限定为在购买日不致形成。 或增加负商誉的一项金额。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
33.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政府补助的形式免费或仅支付名义对价获得无形资产。政府将机场着陆权、经营广播或电视台的特许权、进口许可证或配额或获得其他限制性资源的权利等无形资产移让或分配给企业时,就可能出现以上情况。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一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以公允价值对无形资产和补助进行初始确认。如果企业不选择以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则可以名义金额(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一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允许的其他处理方法》,加上可直接归属于使资产达到预期使用状态所需支出,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资产交换
34.无形资产可能通过与不同类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交换或部分交换而取得。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允价值等于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经过转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调整后的数额。 
    35.无形资产可能通过与在同行业中用途相似且公允价值相似的同类资产相交换而取得。无形资产也可能被出售以换取相似资产上的权益。在这两种情况下,因为获利过程尚未完成,因而不应对交易的利得或损失予以确认。换言之,新的资产的成本即为所放弃资产的账面金额。但是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表明所放弃的资产发生减值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就放弃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并将减值后的账面金额归至新资产。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产生的商誉
36.内部产生的商誉不应确认为资产。 
    37.在有些情况下,为创造未来经济利益需发生支出,但这类支出不会产生满足本准则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这类支出经常被认为有助于形成内部产生的商誉。内部产生的商誉不应确认为资产,因为它不是成本可以可靠计量并由企业控制的可辨认资源。 
    38.任何时点上,企业的市价与其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可能反映影响企业价值的一系列因素。但不能认为这种差额代表了企业所控制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
39.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资格有时是困难的。通常,企业难于: 
    (1)确定是否存在以及何时存在将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辨认资产; 
    (2)可靠地确定该资产的成本。在有些情况下,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与维护或提高企业内部产生的商誉或进行日常经营的成本区分开来。 
    因此,除了要遵循无形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的一般要求外,企业还应将以下第40、55段中的要求和指南应用于所有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 
    40.为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满足确认条件,企业应将资产的形成过程分为: 
    (1)研究阶段; 
    (2)开发阶段 
    虽然本准则已对术语“研究”和“开发”作了界定,但在本准则中,术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具有较广的含义。 
    41.如果企业不能区分创造无形资产的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该企业应将项目支出均视同研究阶段的支出处理。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
42.研究(或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于确认的无形资产。研究(或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43.本准则认为,在项目的研究阶段,企业不能证明存在将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该支出总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44.研究活动的例子有: 
    (1)以获取新知识为目的的活动; 
    (2)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 
    (3)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劳务替代品的研究; 
    (4)新的或改进过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劳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开发阶段
45.当且仅当企业可证明以下所有各项时,开发(或内部 项目的开发阶段)产生的无形因产应予确认: 
    (1)使用或销售,完成该无形资产在技术上可行; 
    (2)有意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它; 
    (3)有能力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 
    (4)该无形资产可以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其中,企业应证明存在无形资产输出的市场(即不只是交易无形资产的市场)或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即单纯的无形资产市场); 如果该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那么应证明该无形资产的有用性; 
    (5)为完成该无形资产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 
    (6)对归同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
    46.有些情况下,处在项目的开发阶段,企业可确定一项无形资产,并证明该资产将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这是因为项目的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进了一步。 
    47.开发活动的例子有: 
    (1)生产前或使用前的样品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 
    (2)台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 
    (3)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验室的设计、建造和营运; 
    (4)新的或改进过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劳务的所选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 
    48.在证明无形资产如何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一资产减值》中的原则来评价将从该资产中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该资产仅能与其他资产一起产生经济利益,则企业应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一资产减值》中设立的现金产生单位(译者注:指能产生现金的最小单位)概念。 
    49.是否有可利用的资源来完成、使用无形资产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可以通过阐明存在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句资源以及企业可获得这些资源的业务计划等来证明。在特定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出借人愿意资助该计划的声明来证明外部资金的可利用性。 
    50.企业的成本计算体系通常可以可靠地计量内部产生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例如获得版权或特许权、或者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发生的薪金和其他支出。 
    51.内部产生的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本质上类似的项目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52.本准则认为,总的来说,内部产生的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本质上类似的项目的支出不能与业务开发成务本区分开来。因此,这类项目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内部
产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53.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是,自无形资产首次满足第19 20段和第45段的确认条件后所发生支出的总额。第59段禁止重述以前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报告中确认为费用的支出。 
    第53段的示例 
    某企业正在开发一道新的生产工序。在20X5年发生的支出为1;000,其中,900是该年12月1目前发生的,10是12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发生的。该企业可以证明;在20X5年12月1日,生产工序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含在工序中专有技术的可收回金额(包括工序可使用前完成它所需的未来现金流出)估计是500。 
    20X5年末,生产工序应以成本100(确认条件满足日即(20X5年12月 1日后发生的支出)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20X5年12月1目前发生的支出900应确认为费用,因为直到20X5年12月 1日才满足确认条件。该支出将永远不能构成资产负债表上确认的生产工序的成本的一部分。 
    20X6年,发生的支出为2;000。20X6年末,含在工序中专有技术的可收回金额(包括工序可使用前完成它所带发生的未来现金流出)估计是1;900。 
    20X6年末,生产工序的成本是2100(20X5年未确认的支出 100加上20X6年确认的支出 2 000)。为使减值损失确认前工序的账面金额(2;100)调整为其可收回金额(1;900),企业应确认一项减值损失200。如果满足《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一资产减值》中减值损失转回的要求,该项损失将在以后期间转回。 
    54.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可直接归属或依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所有支出。通常,该项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l)产生无形资产时使用或消耗的材料和劳务费支出; 
    (2)直接参与产生无形资产的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与雇员有关的成本; 
    (3)直接归属于产生该资产的支出,例如注册费和用于产生该资产的专利权和特许权摊销; 
    (4)产生该资产所需并可依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给该资产的间接费用(例如,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和租金的分摊)。间接费用的分摊应依将间接费用分摊给存货的基础来进行(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一存货》)。《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一借款费用》设立了将利息确认为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成本的一部分的标准。 
    55.以下各项不构成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 
    (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般性间接费用,但当其可以直接归属于使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则除外; 
    (2)资产达到预定运行状态前发生的可清楚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 
    (3)为运作该资产而培训职员所发生的支出。
费用的确认
56.无形项目发生的生出应在不发生时确认为费用,除非: 
    (1)它构成满足而认条件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的一部分(见第18 55段); 
    (2)该项目是在企业自买合并中取得的,并且不能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在这种情况下,该支出(包括在购买成本中)在购买回应构成分摊至商誉(负商誉)的金额的一部分(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一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 
    57.有些情况下,支出是为了向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但没有取得或产生可予确认的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在这些情况下,该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例如,研究支出总是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见第42段)。其他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的支出的例子有: 
    (1)开办活动支出(开办费用),除非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一固定资产》,该种支出应包括在固定资产项目成本中。开办费用可能包括设立法定主体时发生的法定和文秘方面的费用等设立费用、开设一间新的门市部或开展一项新业务的支出(开业前费用)、或开始新的经营的支出或开始新产品或工序投产的支出(经营前费用); 
    (2)培训活动支出; 
    (3)广告和行销活动支出; 
    (4)企业部分或全部重新安置或重组的支出。 
    58.第56段不阻止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前发生的预付款确认为资产。
费用的确认…不确认为资产的以前费用
59.报告企业在以前年度财务报告或分期财务报告中初如确认为费用的无形项目支出,不应在以后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的一部分。
后续支出
60.无形资产在其购置或完成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除非: 
    (1)该支出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过其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 
    (2)该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至该资产。 
    若这些条件满足,后续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61.如果已确认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后续支出是为了保持资产原先预定的绩效水平,那么该支出应确认为费用。在许多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性质是这样的:不能确定后续支出;很可能提高,还是只保持这些资产引起并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将这些支出直接分摊至特定的无形资产而不是整项业务常常是有困难的。因此,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后或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完成后所发生的支出,极少会导致无形资产成本的增加。 
    62.与第51段一致,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本质上类似的项目(不论是从外部购入的还是在内部产生的)所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能确认为费用,以避免确认内部产生商誉。 
初始确认后的计量…基准处理方法
63.初始确认后,无形资产应以其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其账面余额。
初始确认后的计量…允许选用的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