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高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高斯-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答。在前一篇论文中,高斯提供了椭圆面向球面投影时距离和方向的所有 

变换公式,并以汉诺威三角网为例证,对公式的具体运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由于通过变换公式计算难以获得精确解,高斯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于 1847 

年又创立了可直接用于椭圆面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在大地测量学中 

保持着它的实用价值。 

     高斯在大地测量的实践中,不断革新,丰富了大地测量学的理论。他把 

天文学引进大地测量中,创造了太阳等高测定时间法,太阳近中天高度测纬 

度法,特别是同时测定时间和纬度的多星等高法,广泛适用于各级精度的大 

地天文定位,一直沿用至今。他把数学引进大地测量中,使用了最小二乘法 

进行观测值的平差,在大地计算中推导出内插公式,他创造的高斯正投影(亦 

称相似投影或等角投影),解决了将椭球曲面图形投影到球面上的问题,使 

地图数学精度得以提高,从而推导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即高斯投影)、 

立体投影、正形标准圆锥投影及双投影等公式。由于他解决了地图投影的难 

题,1822年丹麦科学院授予高斯特别奖,以表彰他在大地测量方面取得的成 

就。 

     汉诺威大地测量工作直到1848年才基本结束。这项大地测量史上的巨大 

工程,如果没有高斯在理论上的仔细推敲,在观测上力图合理精确,在数据 

处理上尽量周密细致的出色表现,就不能完成。在当时条件下布设这样大规 

模的大地控制网,精确地确定2578个三角点的大地坐标,可以说是一项了不 

起的成就。 


… Page 17…

                        六、非欧几何和微分几何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总结前人研究和实践成果 

的基础上,用演绎法叙述平面几何原理,一般称为“欧氏几何”。欧几里得 

提出的五条基本公里,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公理化名作,其中前四条是容易理 

解的。但是,第五条平行公理即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能,而且只能作一 

条直线与该线平行,却反映出许多的复杂方面。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试图借助前四条公理来证明平行公理,直到18世纪 

时,许多做过尝试的人都一一失败了。 

     高斯在1792年,也就是他15岁时,已经有了非欧几何的思想。这个思 

想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他意识到除欧氏几何外还存在着一个无逻辑矛盾的几 

何;二是在这几何中欧氏几何的平行公理不成立。1799年,高斯在给非欧几 

何的另一创立者,匈牙利数学家鲍耶 (1802—1860)的父亲的信中,再次强 

调了平行公理无法在欧氏几何中加以证明的意见,并开始重视开发新几何学 

的内容。从1813年起,高斯先后称他所设想的几何学为“反欧几里得几何”、 

 “星际几何”、“非欧几里得几何”等。高斯不仅确信新几何无逻辑矛盾, 

而且还似乎相信它是可用的。1817年,高斯在给奥尔伯斯的信中说:“我愈 

来愈深信我们不能证明我们的 ‘欧几里得’几何具有‘物理的’必然性,至 

少不能用人类理智,也不能给予人类理智以这种证明。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中 

我们可能得以洞察空间的性质,而现在这是不能达到的。”后来,在汉诺威 

大地测量时,高斯试图通过测量霍海哈根——布洛肯——英泽尔堡三个山头 

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以验证非欧几何的正确性,但未成功。 

     高斯关于非欧几何的思想尽管十分卓越,但他却没有及时发表,因为占 

优势的传统势力并未被说服。1813年,他曾气愤地说:“在平行线的理论中, 

我们现在并不比欧几里得研究得更深更好,这是数学界的耻辱。我终究相信, 

在数学领域内或迟或早将会得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对于平行公理的被埋没, 

他感到十分惋惜,说:“平行公理的论证便如粪土一样地被埋没了。”高斯 

关于非欧几何学的论点,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是他的知己朋友们知道他的 

研究情况。施魏卡特就曾称赞高斯是非欧几何学的“伟大创始者”。 

     当时,除高斯外还有其它一些数学家研究“非欧几何学。”高斯的朋友 

鲍耶的儿子雅诺斯在1823年证明了非欧几何的存在,并于1931年在其父亲 

的著作的附录中公布了这一成果。高斯对年轻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示了赞 

扬。他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地收到了从匈牙利寄来的关于非欧几何论述的 

小册子,雅诺斯在小册子中发展了我的思路和成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这些论述对一些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于一位青年来说却是非常难 

能可贵的,我认为他具有第一流的数学天才。” 

     另外,远在俄国喀山的一位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也发表了关于非欧几何 

的论著,同样也得到高斯的称赞。1826年,罗巴切夫斯基在喀山科学协会上 

作了非欧几何的学术报告。1829年,正式出版了题为《论几何学的原始基础》 

一书。这部著作在俄国没有引起任何反响。1837年,罗巴切夫斯基将文章译 

成法文并公开发表,法国一些评论家仍然没有认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甚 

至把它称为“抽象的几何学”。1840年,罗巴切夫斯基又用德文写了《平行 

线理论的几何研究》一文。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高斯的注意,他非常重 

视这一论证,积极建议哥廷根大学聘请罗巴切夫斯基为通信院士。为了能直 


… Page 18…

接阅读他的著作,从这一年开始,63岁的高斯开始学习俄语,并最终掌握了 

这门外语。为了使非欧几何能够尽快得到世人的承认,高斯向他的朋友舒马 

赫推荐了这篇文章,在1846年11月28日致舒马赫的信中他说:“这篇论文 

阐述了非欧几何学的一些要素,使之成为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您知道,我 

在54年前就曾有过这些概念,所以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并不新奇。问题是罗 

巴切夫斯基从另外一条路子上发展了它,说明他具有卓越的几何天才。因此, 

我希望您能仔细详读这篇文章,它将使您获益匪浅。” 

     今天,非欧几何已经被人们承认并接受。高斯、雅诺斯、罗巴切夫斯基 

三人并称为非欧几何的发明者。在这里,高斯不仅是最先发明者,而且还为 

后辈数学家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高斯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后世 

人的称赞。这段历史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如果说非欧几何是他纯粹数学思维的结晶,那么微分几何则是高斯将数 

学应用于实际的产物。 

     18世纪后期,微分几何从克莱罗开始,经欧拉、蒙日深入研究而发展起 

来。当时研究的重点限于曲线点上的性质,尚未进行对曲面性质的深入研究, 

也未建立起曲面微分几何的理论。高斯从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的实践中,引 

出了许多关于曲面的问题,特别是地图绘制,它涉及到如何最精确地在平面 

上画出地球表面各部分的形态,由于尺度比例必须受到地球表面弯曲程度的 

影响而有所改变,因此在当时要完全正确地画出地图是不可能的。于是就产 

生了关于寻求最精确的绘制方法的问题,在数学上则表现为对曲面的一般理 

论和分析学的一般方法的探求。 

     在《论曲面的一般研究》中,高斯从曲面方程x=x(u、v),y=y(u、 

v),z=z(u、v)着手,对曲面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给出了任何曲面弧长元 

素的微分表达式,即所谓高斯第一基本二次形式 (ds2=dx2+dy2+dz2);曲 

面上两条曲线之间的夹角公式;以及曲面上任意点处的曲率的定义及计算方 

法。一个重要的结果是:高斯发现,曲率仅仅是参数u、v的一个函数,它与 

曲面是否在三维空间中或曲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完全无关,这就等于指 

出,如果一张曲面能展开成另一张曲面,那么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是不变 

的;如果建两张一一对应的曲面,那么在对应点上必然有相同的总曲率,必 

然有相同的几何。因此,对曲面上几何的研究完全可以集中在曲面本身上进 

行,无须把曲面作为三维欧氏空间中的图形来对待。这就是高斯开创的内蕴 

几何。 

     内蕴几何不仅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曲面的认识,为微分几何开辟了一个 

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把空间的数学概念大大地推广了,使它在现代物理学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分几何虽然不是高斯开创的,但是,由于高斯的 

工作奠定了现代微分几何的发展基础,并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19世纪微分 

几何也正是在高斯的基础上,由高斯的学生黎曼 (1826—1866),以及黎曼 

的追随者贝尔特拉米(1835—1899)、李普希兹(1832—1903)等人发展起 

来的。 


… Page 19…

                          七、从事物理学研究 



     19世纪初,在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洪堡(1769—1859)的倡议和引导 

下,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地磁观测的热潮。地磁观测即是用专门仪器测定各 

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的观测。洪堡是高斯的朋友,1804 

年,他从南美探险归来后,成立了“地磁观测协会”,并就任理事长。洪堡 

想吸引高斯研究地磁学,他将丰富的地磁观测资料带给高斯看,高斯对此十 

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当时高斯正从事天文学研究,因此,没有更多的精力 

从事地磁学的研究。洪堡并不罢休,1828年他再次拜访高斯,并且带去了更 

为丰富的资料。洪堡告诉高斯,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资料不足而是如何对资 

料进行科学的处理。他希望高斯从事地磁学研究。这时,高斯已基本结束了 

大地测量工作,有充分的时间来做这方面的工作。恰巧,那一年,一个比利 

时物理学家表示愿意协助高斯做地磁实验,这就促使高斯下决定从事这项工 

作。不久,高斯即投入了对地磁学的研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解决了 

怎样在地表任何一点测量地球磁场强度的问题,发明了磁强针,并撰写了《引 

用绝对单位的地面磁压》一书。 

     1831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韦伯(1804—1891)在高斯的推荐下,应聘 

到哥廷根大学任物理教授。从此,两人紧密合作从事地磁学的理论和实验研 

究工作。尽管他们两人的年龄相差27岁,但却合作得非常出色。韦伯是个实 

验家,高斯则是以理论见长的科学家,由韦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高斯通 

过理论阐述常常变得更为深刻而又清晰。高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磁 

场是从地球实体内产生的。”它不仅定出了磁场成因的范围,而且正确地把 

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发生地磁场的地球物理机制的研究。 

     1833年,高斯与韦伯在哥廷根天文台内建造起世界上第一座“地磁观测 

台”,为了避免观测时受钢铁的干扰,地磁台全部用钢来建造。他还组织了 

 “磁学会”,出版了刊物。这一年,高斯还建立了物理绝对测量系统的理论。 

在这一系统中,他把磁场、磁场强度等都归纳为长度、时间和质量三种基本 

量。他的《地磁论》和《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总定理》 

两篇名著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地磁论》列举了高斯和韦伯用新的观测方法获得的大量精确观测数 

据,记录了地磁场每分钟的变化。高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其南北极 

同地理南北极并不精密吻合,地磁位可按高阶球函数展开。高斯通过这样的 

计算,求出了地磁极的概略位置。后来,一艘北极考察船到达高斯算出的磁 

极附近,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 

      《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总理论》导致了数学物理 

学这门边缘学科的诞生。高斯在对电粒子和磁极之间引力的研究实验中,证 

明了在引力场中两物质间存在的引力大小同距离平方成反比。他掌握了位于 

抽象面中力的规律,从而发展了力学、静电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原理。他用势 

论作为基本概念,分析出必要的力都可以从无穷远的质点取得。 

     高斯与韦伯的合作中,最重要的发明是1833年至1834年间创制的电磁 

电报。1821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提出了用电磁装置传送信 

号的意向后,许多人开始研究它。1832年,俄国科学家帕尔·希林格首先在 

彼得堡的夏宫和冬宫之间建立电报联系,一年后,高斯和韦伯便发明了电磁 

电报。高斯与韦伯的电报机比帕尔·希林格的电报机水平要高得多。他们自 


… Page 20…

己制作了一个电磁感应器,借助它可在两地之间产生较强的电磁脉冲,从而 

实现两地的通讯联系。收报的一方可用一个磁棒和读数反光镜作为收报机, 

它和发报机之间用电线连接,就可以看到感应器上显示出来的每一个电流脉 

冲。 

     韦伯负责电报机的完善研究。他同哥廷根大学的机械师米歇尔曼一起, 

安装了一条从城内到天文台内2公里的双路电线。途中要通过一些道路和障 

碍物,铜线常常被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破坏,他们改用涂漆的铁丝。为了保护 

线路,最后他们不得不雇用更夫。通讯工作完成后,发报时按“字母表”的 

顺序在感应器上不断地发送电流脉冲,收报者则利用磁棒的偏移量来确定发 

来的字母。第一次发报的电文是:“米歇尔曼,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