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粟裕:《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1949年六大任务》,《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64页。    
    山是一座秃山,无法隐蔽,被国民党军的炮火和炸弹打成一片火海。解放军为避免伤亡,主动撤出阵地。第二天夜里,十纵突然向团山发起反击。国民党军不善夜战,丢了团山附近的两个村庄。杜聿明亲自到李弥的兵团部督战,李弥命令8军军长周开成千方百计夺回这两个村子。杜聿明目睹了双方激烈战斗的场面,对李弥说:“今天攻击部队虽然完成任务,但伤亡太大,以后应设法减轻伤亡。”杜聿明计算了一下,国民党军一天进展少则3公里,多则6公里。他估计共军阻击几天后,会因伤亡大或弹药不足而撤退。13日邱清泉的5军沿陇海线以南向十纵的大庙阵地发起攻击,受到28师82团的顽强阻击。大庙车站以东陇海线与房亭河交汇处有座铁桥,河东岸几个村子。十纵把这一带称为“夹河套”,由82团2营防守。桥旁修筑了桥头堡,在村外河岸挖了多道战壕。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三部分淮海战役(一)徐东大血战(6)

    13日晨,5军以猛烈炮火轰击82团阵地,桥头堡因目标明显,很快被炮火摧毁。5军在进攻上是有一套的,十纵战后总结说:“敌进行攻击时善于集中其炮火与兵力,多采取宽大正面的而有重点的攻击。在主攻方向集中炮火轰击一点,集中坦克与步兵攻击一点。突破一点巩固一点,再行伸展。在攻击队形上采取前接头的三角队形,并有纵深的配备。在战术上善于寻我侧背或接合部,实行迂回攻击。如正面攻击不利时即就地停止,进行近迫作业,判知我翼侧薄弱时,即以一部实行大胆的翼侧攻击。待翼侧成功后,正面即行攻击。”'1'十纵与5军是豫东战役时的老对手,他们也有对付5军的办法,国民党军炮火准备的时候,2营都藏在战壕里,地堡里不留人。当5军步兵前进到阵地前沿200米时,炮火停止,2营战士们从两个侧面以猛烈火力封锁其前进路线,使国民党军伤亡很大,狼狈溃退。十匹骡马拉着一门炮跟在后面,解放军的射手打死牲口,让这门炮停留在开阔地上失去作用。5军正面进攻无效,又施展迂回进攻的    
    战术。下午开过来六辆坦克,攻击82团与88团的接合部,解放军在接合部兵力不足,被迫后撤,桥头主阵地东侧暴露,形势危急。82团首长赶紧把预备队派上去,恢复了桥头阵地。82团2营坚守夹河套阵地一整天,打退5军的多次进攻。邱清泉、李弥兵团强攻了三天,前进不到二十里。蒋介石见援军进展甚慢,焦急不安,命令邱清泉:“黄兵团危险万分,本晚恐难支持,尤以碾庄东北更为艰难。希倾全力东援,星夜挺进,务于本夜挺进碾庄附近解围,免误大局。”邱清泉认为自己部队已经付出了惨重代价,大发牢骚。15日顾祝同到徐州督战,一见杜聿明就问:“敌人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个兵团还打不动?”杜聿明解释说:“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敌人已先我占领阵地,兵力也在陆续增加,战斗非常顽强。每一村落据点,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才能攻占。”顾祝同、刘峙非常着急,杜聿明下了狠心,将总预备队74军从徐州九里山调到潘塘方向,由邱清泉指挥,企图迂回华野阻击部队后方,以求突破防线,为黄百韬解围。局势的发展非常巧合,毛泽东看到黄百韬兵团即将被歼灭,邱李兵团又受到阻击,于是设想以奇兵出击邱清泉兵团侧后,包围消灭邱兵团。14日他电令粟裕等:“令韦吉兵团于本夜切断邱匪退路,完成对该匪之包围。否则该匪一闻黄匪被歼,将迅速退回徐州。”'1'同日粟裕、张震命令苏北兵团二纵、十二纵、中野十一纵向徐州东南的侯集、赵圩方向出击,楔入邱清泉兵团后方。韦国清指挥苏北兵团兼程北上。15日夜,二纵在行军途中与国民党74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当时都不清楚对方是谁,第二天天亮后,二纵先头部队6师俘虏两名电话兵,了解驻潘塘镇是74军。74军是新组建的,战斗力与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的原74师不是一个档次。军长邱维达信心不足,出发前就问邱清泉是不是存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215页。    
    心让他们孤军深入。兵团参谋长李汉萍答复他:“这是总统的命令,不去要军法从事。”74军与苏北兵团在潘塘遭遇后,发现共军越打越多,才知道是与华野主力碰上了。邱维达赶紧收缩兵力,固守潘塘镇,并向邱清泉呼救。邱清泉得知后非常紧张,因为74军不是他的基本部队,能否顶住没把握。如果潘塘失守,74军被歼,不仅徐州保不住,连自己的退路也被切断。邱清泉一夜没合眼,亲自用电话指挥74军作战。并要求空军派飞机轰炸扫射。17日苏北兵团与74军打得难解难分,邱清泉对参谋长说:“现在预备队都用光了,到晚上共军必然会对邱维达发动更猛烈的进攻,74军顶不住怎么办?”参谋长只好将战斗力最强的70军96师及32师从主攻方向撤下来,用汽车运到潘塘镇救援74军。邓军林率96师于当日黄昏到达后立即投入战斗。鉴于国民党军力量增强,苏北兵团楔入后方的任务不易实现,粟裕决心放弃歼灭邱清泉兵团的计划,指示苏北兵团主动撤退,另寻战机。18日晨,96师师长邓军林发现共军有撤退迹象,立即报告邱清泉。邱清泉在电话中大喊:“敌人是溃退!赶快要部队猛追,千万不要让敌人跑掉!”邱清泉兴高采烈,向刘峙报告“徐东大捷”的消息。'1'就在华野为围歼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苦战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野战军在南线为阻止黄维、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上增援,也在紧张地战斗着。11月9日毛泽东指示中野,要他们直出宿县,切断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间的联系。宿县是徐州、蚌埠间的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占宿县,就孤立了徐州,堵塞了国民党军的退路。中原野战军出动四个纵队,15日攻克宿县。中野的行动对配合华野作战,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已经形成了长江以北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与解放军华野、中野两大主力的战略决战。华野和中野需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兵力使用、指挥关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必须统一行动。11月16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指示两大野战军:“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1'淮海战役进行到11月18日,形势相当严峻:黄百韬兵团虽然已被歼灭一半以上,但仍固守碾庄顽抗,华野等待补充弹药,才能发起新一轮攻击。原来设想以苏北兵团楔入邱、李兵团后方,切断他们与徐州的联系,因国民党军力量强大,难以完成任务。中野同时对付黄维等三个兵团,也感到力不从心。粟裕18日给谭震林的电报中,最担心的是“在黄百韬未全歼,对邱李出击正进行,同时兼顾,恐都成胶着状态。”刘陈邓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同时想消灭几个强敌,不切实际。19日他们致电军委和粟裕,建议集中兵力,先解决黄百韬,再打黄维。电报分析战局和我军行动说:    
    徐东作战据我们观察,歼黄百韬使用了华野六个较能攻坚的纵队,历时已十二昼夜尚未解决战斗。如再以其余部队,其中只有两三个较能攻坚的纵队,加以部队相当疲惫,刀锋似已略形钝挫。以    
    之歼击较黄为强的邱、李诚非易事。我们认为徐海作战必须从三、五个月着眼,必须分作三、四个战役阶段,每阶段都需要有休息、整补俘兵才能保证必胜。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李延年、黄维北进的条件下,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尔后即将主力集中于徐东、徐南,监视邱李孙三个兵团,争取休息十天半月,同时以尚未使用之五个纵队或三个纵队用于南线,协同我们歼击黄维、李延年,这个步骤最为稳当。如我们不这样,过低估计本身困难,而在南线又无保障,两路大敌不断北进的情况下,我们六个纵队,除四纵均六个团,九纵只来五个团,平均每纵不到两万人,炮兵很弱,故只能用于一处。马上打邱李既无胜利把握,且可能陷入被动。'1'中央军委同意总前委的意见,于是华野集中兵力部署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中野则对黄维、李延年采取牵制,阻挡南线敌军北上,暂不主动发动进攻。黄百韬在碾庄天天盼望援军来给他解围。国民党空军不断向碾庄投送粮食、弹药,南京和徐州方面也不断打气,总是告诉他援军马上就到。14日,六纵、十三纵猛攻彭庄,战斗力较弱的100军在华野的穿插打击下被分割成零碎小块,军长周志道被打伤,逃往44军,副军长杨诗云以下大部被俘。黄百韬眼看阵地越缩越小,部队伤亡越来越多,援军就是迟迟不来。15日下午,他打电话给几个军长:“你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事,准备独立作战,以尽军人天职。有些人看我黄百韬是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他们是不会全力支援的。我们也不会给别人看笑话。”但是部下除了64军军长刘镇湘以外,其余都已近乎绝望。11月16日,经过重新部署后,华野再次发起攻击。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三部分淮海战役(一)徐东大血战(7)

    六纵负责打前、后黄滩,歼灭44军。前、后黄滩是几个独立的民居聚落,相    
    互间隔几十米远,工事比较坚固,44军军长王泽浚亲自指挥两个残缺的师顽强抵抗。六纵17师先以一个团进攻前黄滩,特纵调来坦克配合作战。17师没有配合坦克攻击的经验,战士们都等着坦克给他们开路。结果坦克走错了方向,步兵开始攻击时受到火力封锁,初次进攻没有成功。17日黄昏,六纵再次发起攻击。17师师长梁金华登上坦克,开到44军阵地前进行侦察。他们化装成国民党军主动喊话:“我们是第2兵团来与黄司令官取联络的,你们是哪一部分?兵团部在哪里?”44军以为是援军到了,纷纷爬出战壕来打招呼。一个营长大喊道:“情况不清楚,不准和他们讲话。”梁师长坐着坦克在前、后黄滩转了一圈,看清了44军阵地才回来。当夜24时,六纵发起总攻,炮火准确摧毁了44军前沿的大多数工事。44军军部所在的地堡也被摧毁,军长王泽浚几乎被活埋。他从废墟中爬出来,向后面村庄逃命。到18日早晨,六纵把前黄滩的44军分割成三块,进行围歼。王泽浚逃到炮兵阵地,解放军从四面八方逼近。炮兵打不了炮,又无路可走。王泽浚叫部下各自逃命,一个连长来通知他:“共军已经解除了我们的武装,叫我们去集合。你也同我们去吧。”清点俘虏时,王泽浚谎报是个排长。虽然他外面穿的是士兵棉大衣,里面却是中将制服,无法蒙混过关,被送往六纵司令部。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会见了他,并把他送往后方。黄滩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44军150师师长赵璧光形容当时的场面是:“通讯设备全被击毁,军、师之间通信断绝,火力猛烈,炮火连天,火药气味辛辣刺鼻,房屋着火,火势熊熊,墙壁倒塌,犹如天崩地裂一般,烟尘弥漫,对面几乎不见人。已伤者再伤,死者重遭炮击,尸横遍野,目不忍睹。”150师残存的军官聚集在指挥所里,商量是打还是降。一个营长大声说:“要打,叫师长、团长去打,我们是不打了。孤儿寡母哭起来可怜!”赵璧光表示:“不打就    
    投降吧,不过,这怎么对得起军长啊。”团长肖德宣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军长也跑不掉。”于是赵璧光写了信,派人与六纵联系。他聚集了150师残部2500余人,向六纵的一位教导员移交阵地。到18日中午,前、后黄滩被六纵攻占,44军被全歼。'1'顾祝同于17日飞临碾庄上空,用电台与黄百韬通话。顾祝同说了许多打气的话后对黄百韬说:“邱、李两兵团在陇海路两侧被阻截,无法前进,你们如能突围出去与邱、李会合也好。”黄百韬知道外援无望,就说:“我总对得起总长,牺牲到底就是了。”顾祝同飞机走后,黄百韬对25军军长陈士章说:“反正是个完,突围做什么!送狼狈样子给邱清泉看吗?不如在此地打下去,最后不过一死。叫黄埔同学看看,也好鼓励他们以后不要再钩心斗角只图私利。”19日,华野把黄百韬兵团压缩在碾庄圩一带狭小区域内。碾庄圩是个百余户人家的村庄,有两道圩墙和水壕。两道圩墙之间有近百米的开阔地,国民党军修筑了地堡和工事,组成严密的火力网。碾庄圩内有黄百韬的兵团部和部队近万人。粟裕下令八纵由东南、九纵由南面、六纵由西面、四纵由北面总攻碾庄,并调七辆坦克助战。19日22时,总攻开始。华野集中上百门重炮,对碾庄进行猛烈轰击。几千发炮弹把碾庄打得浓烟滚滚,房倒屋塌。九纵负责从南面突破,连续两天战斗进展不顺利。国民党军死守南门外水壕上的一座小桥。九纵25师挖的交通沟距离外壕有几十米远,从交通沟向外壕进攻中暴露时间过长。国民党军摆上20挺轻重机枪,严密封锁桥头。九纵战士成班成排地被打倒在桥上。聂凤智司令员亲临主攻的“济南第一团”73团了解情况,1营长董万华告诉他:有个战士曾经徒涉趟过水壕,证明水不深,不一定非要从桥上突破。聂凤智弄清了情况,改变战术,战斗发起后以突然的动作徒涉过壕,    
    实施突破。同时指示纵队炮兵一定要压制敌军火力,步兵突击部队要紧接着炮弹的硝烟冲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