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7-驼峰航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37-驼峰航线-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史迪威都要以“中航”为样板,等待印中联队的,是必须要上去,要过去!    
    老人说,战后,很多人指责哈丁这道命令,认为其不尊重科学、漠视生命,其实也不尽然,就算哈丁少校没有发布这道命令,也好不到哪去。驼峰航线,风、霜、雨、雪、雾,还有结冰,哪一天没有,谁没遇上过?“中航”除了地面大雾弥漫、一点能见度都没有而暂时不起飞外,什么时候停飞过?只要上去了,不管气候如何坏,你就去闯吧,    
    能不能过去是你自己的事情!估计哈丁也是下了狠心才发布这样的命令,连大雾都不在乎了。实际上,就是那么一回事,过去了,就过去,过不去,算你倒霉!飞越“驼峰”,根本就不计后果、更不计代价!要是像现在这样,航线上稍微有一点天气变化就延误或更改航班,得,什么都别想运进来!    
    或许是自己都觉得那道命令过于残忍,发布“残酷”命令的第二天,托马斯·O·哈丁少校走进航调室,这里是等待起飞命令的飞行员聚集地,少校也没个开场白什么的,对着围过来的部下大声说道:“弟兄们,没什么好说的,还是那句话,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飞越‘驼峰’不受任何天气限制!”……马达轰鸣、螺旋桨由慢渐快,机群开始向起飞线蠕动。    
    在震人心扉的颤动中,一架架C…47、C…46、C…87、C…109依次飞上蓝天,等待他们的将是最残酷的考验……    
    


第二部分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高度:30000英尺。    
    这不是托马斯·M·福克斯中尉要飞的高度,他的C…46也无法到达这个高度。    
    是超过100英里的狂风和强烈的气流把他硬“托”到这个高度。舷窗外,能看见的是雨夹杂着雪,还有冰雹,噼里啪啦地打到风挡玻璃上!    
    从印度出发不到一个小时,C…46就被裹入了强风暴之中!    
    强烈的颠簸、上下高达2000英尺的落差已使飞机几乎不在操控之中。年轻的中尉目前能做的,就是乞求上帝,千万不要结冰!    
    已失去和地面的联系,耳机中传来的全是一起出发的同伴们在自己前后左右发来的求救信号。    
    可又怎么能顾得了他们!    
    一脸汗还没来得及擦,“呼”的一声,犹如在汹涌波涛中起伏的C…46突然大幅度侧身,向着万丈深渊坠去、坠去……勉强看清高度表,下降速度达到每分钟4000英尺,高度本身就不够,照这个速度侧降,用不上一分钟,C…46就将和雪山、大地“紧密”拥抱。    
    中尉觉得自己是向着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在坠落。    
    坠落、坠落、坠落……彻底完蛋,在劫难逃!    
    福克斯中尉和副驾驶、报务员不由地大声呼救起来——上帝,救救我们!    
    后舱里是稀里哗啦翻倒、碰撞声,一股土腥味道钻入鼻孔,不知哪里来的灰尘均匀地落满了整个面部。陀螺罗盘、地平仪已经没有读数……只有空速表指针减慢并显示,飞机时速已经降到每小时四十英里。    
    坠落的速度已经减慢,中尉感觉C…46就像在空中随风飘逐的一片树叶。    
    坠落完全停止了,C…46似乎穿越了强风暴,机舱外一切好像风平浪静。    
    副驾驶费力地解开安全带,就在锁扣卸开那一刻,副驾驶一个人猛地向“上”飘,重重地撞在了机舱“顶部”。    
    后座的报务员猛然顿悟:中尉,我们在倒着飞,肚皮朝天!    
    C…46被气流掀翻后,机组三人都系着安全带,否则这肯定是机组的最后一次飞行!    
    万幸! 托马斯·M·福克斯挣扎着压杆,C…46慢慢改平,扭转过机身后,中尉对着后座的报务员大叫:“后舱油桶散开了,赶快重新捆绑!”报务员离座,转身去了后舱。    
    重新回到“地面“的副驾驶看着翻转一百八十度的罗盘,一边揉着脑袋一边大声喊叫:“不、不,中尉,我们现在是往回走,向着印度飞!”报告方位!机长气急败坏地叫喊。    
    无线电定位仪的指针大幅度旋转,依稀辨别出方位的副驾驶声嘶力竭:“已进入中国、在保山一带……”托马斯·M·福克斯咬紧嘴唇,拉杆、踩舵……空中,C…46艰难地再次把机身转了个一百八十度。    
    从“天上”回到“人间”的福克斯想起刚才还大声叫喊求救的同伴,他对着话筒连续呼叫。    
    耳机里一片沉寂,四周鸦雀无声。    
    泪珠,断了线一样从眼睛里流出,中尉没有擦拭,任由它默默流淌……空中,从地狱中逃出来的C…46,展开沉重的翅膀,像一只孤雁,向着它此次飞行目的地——昆明,缓缓飞去。    
    ▲ 路边礼拜。    
    ▲ 在印度驼峰飞行员罕有的周末放松。娱乐方式贫乏,而一瓶酒的价格高达75至100美元。


第二部分报告,他们在不丹上空(1)

    “报告少校,已经测定,他们现在是在不丹上空,如果再不发生转机,他们,将有可能跨越珠穆朗玛,如果高度还在继续的话。”罗伯特·H·尼可拉斯从没有能让他的C…87上升到这个高度——32000英尺!    
    现在,他做到了,但却是被动的,所有的努力都做了,但却没有任何作用,他降不下来,只能随风飘逐……在昆明为十四航空队卸下一批航空炸弹后,又转载了一批中国出口茶叶,机组就踏上了回程。起飞时,在巫家坝机场收到的是一份“气象正常”的预报。然而在飞行一小时左右,一个巨大的“天气组合”拦腰横在航路前方。机载定位仪显示,此时,C…87是在云南驿附近。罗伯特试图绕云飞行,但副驾驶和报务员都持反对意见——左右都无法看到云团尽头,很可能C…87没有绕过去,就一头撞到山上。    
    32,少数服从多数。罗伯特·H·尼可拉斯决定采纳同伴的意见。二十四岁的他已经有六年飞行经历,他相信自己,也更相信跟随他一年多的C…87。这是由原来B…24轰炸机改装而成,共有四台发动机,和只有两个引擎的C…47、C…46相比,显然要可靠得多,就算两个引擎都坏掉,剩下的两个依然会让他们平安回到汀江,回到伙伴们中间。    
    前面就是黑黑厚厚的云团。    
    钻,钻进去!    
    罗伯特·H·尼可拉斯下了狠心!    
    飞进巨大的“气象组合”后,罗伯特·H·尼可拉斯豁然明白了人间和地狱的区别!    
    按常规,在“驼峰”上空飞行一年多,风暴、冰冻、大雨、骤雪或是电闪雷鸣,任何一种气候、气象都曾见过,可今天这样情景,在罗伯特·H·尼可拉斯飞行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因为它们竟然奇迹般地“组合”到了一起!    
    是进了云团后,机组才知道,这是在地狱中的飞行,退出,已不可能!    
    硬着头皮向前飞,不,不是飞,是随波逐流,任由飘荡!    
    风暴,夹杂着冰雹,冰雹中还有鹅毛般的雪片和倾盆大雨,这几乎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气象就偏偏出现在这里,就是上帝,也不会安排得如此“巧合”!    
    忽上忽下的强气流,让C…87就在浪尖和谷底间徘徊!    
    隐约可见的两侧险峰峻岭,一会儿被踩在脚底,一会儿,又黑乎乎地压到头顶。    
    又一股气流袭来,C…87颠簸得更加强烈,摇晃中,罗伯特·H·尼可拉斯死死盯住高度表,飞一般旋转的指针表明,强气流把C…87在一分钟之内,从30000英尺再次提高到32000英尺!    
    这是罗伯特·H·尼可拉斯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耳机中传来嘈杂的呼救声,从所报机号看,起码有四架飞机在同一云层中。    
    30000英尺高度是现在民航喷气客机可以达到的高度,如果不是强气流,靠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的C…87就是再加上四副引擎,也不可能飞到这个高度。    
    从这个高度看,天空是湛蓝色。    
    这个高度只持续短短片刻,三人戴上氧气面罩没一会儿,C…87开始快速旋转下坠。    
    看不清是在哪个高度,由于旋转,结在螺旋桨上的冰被不断地转掉、甩落,噼里啪啦地打到机身上。    
    顷刻间,C…87重新回到了地狱!    
    19000英尺高度上,罗伯特·H·尼可拉斯把四个引擎开到最大马力,想快一些逃脱魔鬼世界,可该死的老天爷就是和他作对——高度继续下降!抬腕看表,已经挣扎了三个多小时,依旧是飞不出去这片云,躲不开这恶劣气候,就在鬼门关前进进出出。    
    此时,这是在何处?脚下,是什么地方?    
    设在迪布鲁格尔(位置在汀江西北,笔者)地面的美军一座大型雷达观测到了罗伯特·H·尼可拉斯和他的C…87的飞行航迹,此时,他们已经越过汀江,头也不回地径直往不丹上空“飞”去。    
    雷达操纵手的声音都变了调:报告,长官,他们现在是在不丹上空!    
    “嗡”地一下,三部探空雷达同时锁定罗伯特·H·尼可拉斯,从显示屏看,在十五分钟之内,这架C…87又从24000英尺降到18000英尺,接着更低,失去踪迹,所有的人都以为它不会再现,可是,仅仅一分钟后,在雷达显示屏上,它又艰难地露出一个点。    
    屏幕上,米粒大小的C…87时隐时现,这,只能说明,它是在崇山峻岭之中。


第二部分报告,他们在不丹上空(2)

    发报,不应;对讲,距离过长,够不上。    
    雷达操纵员再次报告:C…87是在向着珠穆朗玛峰飞……知道!带班的中尉使劲拍了一下桌子。    
    该死!    
    罗伯特·H·尼可拉斯愤怒咒骂着,不知是咒骂天气还是飞机,此时,在定位仪失灵情况下,凭着以往的经验,机组已经发现C…87是在陌生的“航线”上。    
    机长,这不是回家的路!副驾驶大声喊着。    
    冲出了强气流,逃过了暴雪、大雨、冰雹和该死的结冰,三个年轻的孩子似乎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孤独的世界。    
    我们要回家,观察下面,哪边冰雪少,我们就往哪边去!罗伯特·H·尼可拉斯在咆哮的同时,已经调整了飞行姿势。    
    上帝保佑,鬼使神差,罗伯特·H·尼可拉斯竟然在无意中,把航向对正了汀江。    
    无线电定位仪恢复工作,指针对着他们的“家”。    
    雷迪布鲁格尔雷达站,雷达屏幕显示C…87正在转向,雷达操纵手“腾”地站了    
    起来,大声叫道:“天哪,快看,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回来了!”雷达显示屏,东北方的“小米粒”开始缓缓地向西南移动着。    
    “哗——”一片掌声,小伙子们全都站了起来。    
    控制室里,一片欢腾。    
    又是一个多小时挣扎着的艰难飞行,罗伯特·H·尼可拉斯和他的同伴驾着伤痕累累的C…87疲惫不堪地降落在汀江。    
    不管怎样,终究还是回来了,可那些罗伯特·H·尼可拉斯前后左右,和他一起在风暴、大雨、雪雾之中求救、挣扎中的战友们,就这样从此销声匿迹。    
    注一:李肖伟《超堡队》。    
    注二:邦德《战时驼峰航线起源》。    
    注三:邦德《战时驼峰航线起源》。    
    注四:史迪威日记。    
    注五:邦德《战时驼峰航线起源》。    
    注六:1941…1942,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电报文录。    
    注七:吴子丹《“驼峰”和“驼峰”空运》。    
    战争流水线是转交国民政府的还是盟军自用,根本没个准数,无法统计!    
    张义声驾着他的B…25从空中回到祖国。    
    被日本人入侵上海打碎了考大学之梦的张义声;是在考场上跟随难民一路退却到成都后;又考入中国空军航校第十二期的。    
    国内要啥没啥,空军已溃不成军,中国空军从十二期开始,全都送到美国培训。    
    张义声和胡厚祥一个是十二期、一个是十三期,前后脚去的美国,张义声去的时候,搭乘客轮,走的还是太平洋,一年后回来就不行了,得绕着弯走,走大西洋、印度洋。    
    去的时候空手坐船,回来时长了“翅膀”——驾驶B…25轰炸机,有翅膀也不行,也得兜圈子。    
    老人说,和他一同到美国受训的多数战友考试合格后,放单飞后,都先后回国了,由于他是学驾驶B…25轰炸机的,就和另外四个同学留下来。    
    国内来的命令是让他们等待,等待接收B…25轰炸机。    
    两天还不到,国内再次发来命令:中美混合团成立,接收B…25,火速回国,参加战斗!    
    只过了一天,来了几个美国空军,带上张义声和他的战友乘飞机来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飞机制造厂。    
    在装配车间,老人说,是真开眼界,全是流水装配线。男人都上前线了,大部分是女工,现代化操作,一个多小时就能装配出来一架B…25轰炸机。


第二部分报告,他们在不丹上空(3)

    张义声他们这架B…25下线后,试飞员(也是女的)和他们共同试飞,合格后,工厂、军方、张义声三方签字、认可,于是,这架飞机就算正式交付。    
    老人说,原来以为是他和四个同学驾着这架B…25回国,其实不是,美国方面专门有负责运送飞机送至世界各个战场的。第二天就来了十几个美国人,四个人一组,各上一架B…25,四名中国空军,也每人登上一架B…25,作为本次飞行副驾驶,不编队,各飞各,目的地——中国!    
    我问,为什么让中国人担任副驾驶而不是别的什么,比如,领航啊什么的?    
    老人笑了,领航,这条路你走过吗?他们的意思非常明确,带你飞,让你尽快熟悉和了解飞机性能,以便能迅速掌握它。    
    从孟菲斯机场起飞后,第一站是停经加拿大,在这里,感觉不出来已经是离开美国本土了,差别不大。只是在起飞前,机组每人都收到一册印制考究的“注意事项”手册,内容都是告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