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要控制我-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们一旦开始给我们下定论,他们就会与我们疏远。只有当他们向我们做自我介绍,或是询问我们的情况时,他们才能走近我们。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解他们,他们也开始了解我们。这是惟一有效的方式。
  例如,那个说“你看得太多了”的人如果是这么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我是……。我听了你的演讲,我想知道……。你有时间吗?”我就会和他很好地交流
  我认为这两个陌生人并不是想吓我一跳,或是让我迷糊。他们只是做得好像可以对我直接下定义。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不笑;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也没有反驳他对我阅读情况的断言。我如果那样做了的话,我岂不是给别人这么个印象:他们可以通过逆向方式和我交往?我岂不是默许其他人对我精神边界的侵犯?
  如果我对这些入侵者进行辩解和反驳,他就会以为:“我很了解她。我知道她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她只是在解释为什么她这次不同意我的意见。这只能说明在多数情况下,我的确知道她应该怎么做。”
  逆向行为,使人际关系紧张
  跨越边界的一小步就能预示着更大一步吗?我多次听到人们反思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说:“只要我能识别那些细节,我就能辨认出它们的实质——那都是控制性人格的表现而已。”
  有位女士一直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她这几年一直在自我反省。即使已经经过几年的反思,当我把“你看得太多了”这个故事讲给她听时,她说到:“如果我听到‘你看得太多了’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或者奇怪自己为什么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
  即使一个人没有听到别人对他说“你错了”或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他也可能遭到了其他更微妙的待遇。有个客户曾向我诉苦,他必须不断和“亲爱的”妻子辩解,尽管她的确很爱他,但她总要说知道他的一切心思。此外,她还反对他的任何自我表白。
  谈到他的妻子,他这么描述:
  她昨天对我说:“这幅画你是因为颜色好看才买的吧。”
  “没有,我是因为做比较研究才买的。”
  “得啦,我知道你最喜欢这种颜色。你就喜欢和我抬杠。”
  当然,我还是否认。我告诉她,我讨厌争论。整个事情让我十分倒胃口。我总感觉不停地受到攻击,我不得不在每件事上表明我的立场。
  昨天晚上,我正读着书的时候,她又对我说:“你肯定喜欢书里的女侦探(你是因为喜欢那女侦探才看这本书的)。”
  我赶紧说,“不是这样”,并向她解释,上周我刚刚看完一本侦探小说,主角就是男的,我只是喜欢读侦探小说。(我是因为喜欢侦探小说而看侦探小说,主人公是男是女我才不在乎呢)
  为什么她就不能更多地了解我?例如,为什么她不问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画?或是喜欢读什么书。我觉得我正淹没在她对我不断的评论之中,我几乎每次都要向她说明我的独立人格的存在。
  逆向交往的行为普遍存在
  逆向交往最轻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惑,在最差的情况下会产生毁灭性的效果。我发觉,那些不能接受、感觉、甚至是意识不到内心感受的人,他们不但是从外到内地认识自己的,而且还用相同的方式来认识别人,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做的。
  我们会告诉一些健忘的人(如老年痴呆症者),说他们是谁、是什么、怎么样,或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而在我的生活中则到处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那些人会说诸如“男人都是……”或者“女人应该……”此类的话。这些言论马上就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都卷了进去。
  我记得,在童年时代,我有一个喜欢评价别人的邻居。如果她在通往当地大学的路上碰到一个学生,她就会说:“哼,别以为能上大学就了不起!”
  这么做似乎很蠢。但为什么这种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有的人乐此不疲,而且不觉得尴尬呢?这种行为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吗?我认为不是这样。我认为它是值得的,因为它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由别人来对我们下定论,这不仅仅是荒谬的——如果我们听之任之,这些所谓的定论会束缚我们。它们就像禁锢我们的围墙,墙砌得越高,越能遮蔽我们的视线。整个世界就黑暗下来。我们就会失去自由、安全、自信、信仰,甚至自我。
  当有人任意评论他人的时候,这个评论者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通常也并不引人注目。但我们仍渴望拥有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会相互评论。虽然,这样的世界离我们还很遥远。
  分裂的影响是多种多样,也是深刻的。这些结果与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关——我们为获得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生活环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对于一个分裂自我、想要同其他人交往的人来说,这些影响都是有问题的。
第十一章 逆向联系
  对于其他人的情况,我们总会有不了解的地方,而这些都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
  当控制者用逆向方式与他人沟通时,他们很有可能试图建立逆向联系。
  逆向联系是真实联系的反面,而真实联系是建立在两人相互沟通的基础之上。如果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对方(这常常是无意识的),那么逆向联系不过是迈出的控制的一小步而已。
  逆向联系是控制行为的开始
  逆向联系总是开始于对其他人的假设和判断,而正是这种假设和判断结束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它既可能来自于想和他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的念头,也可能会出自于想攻击他们的企图。例如,一旦希尼这么评价李——“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希尼就不可能再和李交流了,这主要是因为希尼的心目中再也没有真实的李了。
  还是让我们来想想杰克的父母。当他们拒绝正视杰克的真实感受,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来重新塑造他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听到,也不可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杰克。他们似乎想要他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小孩,这个小孩既没有受伤,也不会叫痛。他们仅仅愿意接纳一个想象中的孩子。结果是他们再也无法理解杰克。
  逆向联系是一种病态的联系方式,或者说一种无意的、错误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使人们不能接受真实世界的人。相比之下,真实的联系却是一种感情投入的活动,它让一个人对其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逆向联系的首要征兆是逆向的接触。如果这种接触行为能被人接受,或者让人无法拒绝——如同父母与孩子或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一样——那么逆向联系就正式建立了。
  例如,如果人们认为我“看得太多了”,而我进行了辩解,那么我针对的将是“看得太多了”的结论而不是这个陌生人的行为。这样,我在不经意间已经接受了逆向接触,并且与他建立了逆向关系。我等于让自己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我接受他对我下定义这种方式,但我认为内容是错的。即使某些人不接受逆向接触或联系,一些别有企图的人也会不断尝试去建立。
  2对别人我们经常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2 因为“认识别人”包含着对他人的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个假设看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或者是一种幻觉。
  例如,我们听到“祖母”一词内心总会勾画出祖母的形象。有些人马上就会想到一位满头银发,戴着老花眼镜,身材臃肿的老太太。碰巧有位祖母是一位身材高挑、披着一头乌黑长发的迷人女性,这是让人很吃惊的事实。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人们相爱时,会潜意识地想到传说中王子或公主的形象。这一形象似乎也融入到爱人身上,人们会以这个标准来看待他们的另一半。就像戴着有色眼镜,只看到对方最优秀、最有潜力的部分,除此以外,他们一概视而不见。就像人们通常只看到自己最优秀的部分一样,“坠入爱河”的人更是只看得到对方最优秀的部分。
  众所周知,一个女孩会把她的男友视作英雄和勇士,而一个男孩会把他的女友视为充满神秘色彩和富有魅力的天使。
  一般随着恋爱关系的深入,这些幻想的“画面”会逐渐回归现实。彼此熟悉以后,他们都会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他们会把他们的伴侣视为一个完整的人。迷人的幻想被时间和理智冲淡,人的真实一面就会浮现出来,而且这种关系也将变得更加有趣。
  如果幻想仍旧存在,真正的问题就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幻想取代了恋人的真实情况。因为这种幻想,他们都不能看到对方的真实面貌。
  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正是我们对别人个性的宽容,才使我们逐渐了解他们,并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曾经和一些人进行交谈,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的爱人是一心一意对待他们的。我发现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另一半心存幻想,他们认为自己与爱人是真心真意的。这既是普遍的想法,也是最具破坏性想法。这种幻想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扇错把想象的人当成真实的人的大门。
  2逆向联系的情况在夫妻之间更容易发生2 你可以设想一种情况,有一类人总对你抱有非常顽固的看法,以致于在他们看来,你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因此,无论你怎么解释、怎么做,他们也无法理解你。
  他们认为你就是他们所虚构的人,这个人并非仅仅像幻觉一样在你的头顶盘旋,它已经在你体内扎根了。他们似乎已经把自己思想的触角,延伸到了你的脑海中——闯入你的心灵深处,并在那里驻留。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反向联系也就确立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就会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比你本人更了解你。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夫妻之间。双方以反向联系的方式相处。我曾经收到数千人的来信,他们在信中都描述了这种特别的经历。他们觉得一开始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每件事情他们都会与爱人商量,交流彼此的想法并互相提出问题。因此就像大家所期望的,他们之间关系融洽,能够及时消除误会,互相理解,统一意见。
  短短的几年时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爱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变了样子。以前他们能够耐心聆听对方的话并积极回应,现在他们似乎都对对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恋人之间结为夫妻,这种变化就开始发生了。即使在婚后前几周风平浪静,它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逐步开始。它可能会开始于男女订婚的那一天,或者是他们同房的那一天,或者是婚礼举行的那一天;也可能是在蜜月里,或者是夫妻中的某个人辞去工作回家带孩子的时候。
  我们会问:为什么环境的变化,会使夫妻关系从积极健康走向消极抑郁呢?对于任何环境来说,引发这一转变的共同因素,就是控制方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安全了。既然他们已经订婚、同居或结婚了,或者是有了孩子,他或她的伴侣不可能离去了。自始至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要为自己的另一半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当他们确信自己配偶不会离开,他们才会把虚构的人与真实世界中的人混在一起。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安全感。虽然控制者是不知不觉中,把一个虚构的人嵌入真实的世界,但我们往往很容易找到那些导致他转变的事件。下面这个案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女士结婚16年了,她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对她视而不见、脾气暴躁、常常恶语相向的丈夫。她告诉我,最初8年的婚姻根本不是这样子的。
  “你是不是有个8岁大的孩子?”我问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说。
  “如果你原来有工作,为了照顾孩子而辞职,就会造成现在的变化,”我说道。
  情况正是如此。
  我们可以看到,辞职之后,她会更加依赖她的丈夫。此时丈夫感到安全了,因为她已不可能离他而去。可以这么说,他让他自己虚构的人,也就是梦中情人,直接替代了真实世界的人。
  我并不认为这个女人的丈夫,能意识到他已经用虚幻的情人代替了现实的妻子。恰恰相反,就像多数案例一样,我觉得他过得太舒服了,所以他不再把妻子看成是一个与他“保持一定距离”的人,觉得并不需要对她加以关注。像一个已婚男人经常表现的那样,他完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他梦寐以求的女人就再也找不到了。
  2当我们迷恋“梦中情人”的时候,爱人却在逐渐远去2 为了避免这种逆向联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逆向接触。逆向联系在最初并不那么令人厌恶,“他认为我就是他的梦中情人”或者“她认为我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但是,逆向联系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逆向关系就会渐渐向控制关系转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探讨到控制关系。
  有一位成功的中年男子向我叙述了他的成长过程。他能理解“梦中人”这个概念,因为他的确有一个“梦中人”。她似乎一直发自内心地对他说着:“你很伟大,你很杰出。”
  是的,她总是在那儿。她像是满足他内心需要的“人”。当他逐渐长大,这个梦想中的人变成了他的“梦中情人”。我知道,他相信有一天自己会真正找到一个活生生的、能说会动的女孩,这个女孩就和他梦中的那个女孩一样。
  直到他到了恋爱的年龄,他开始主动出击去寻找“梦中人”。他从歌曲、电影以及其他小伙子那里学会了怎样去追求女孩。
  他说:“我不得不去约会、购物、送花、送礼物,说各种各样的甜言蜜语。”
  他不断尝试各种女孩来充当他的梦中女孩。正如他所说,“我甚至努力想找出衡量各种不同女孩子的尺度。”
  他马不停蹄地寻找与梦中人相符合的“女性活体”。他做了所有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并且坚信自己能够找到梦中女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