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9-足球解读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79-足球解读世界-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报纸,包括《晚邮报》(Co rrie re d e lla S e ra)和《纽约时报》的意大利版(Ne w Yo rk Time s o f Ita ly)。如果此等财力与势力还买不到巨大的权力,那就是怪事了。有一个老笑话,意大利总理就是个替阿涅利家族擦门把手的角色。阿涅利家族的人认为左右政府的政策是自己的权利。“实业家的本义就是行政管理”,吉安尼?阿涅利的祖父曾这样宣称。    
    尤文图斯的绰号是“老妇人”(Old La d y);但是,由吉安尼?阿涅利这样有风格的老板经营的俱乐部获得这样的称呼听上去似乎不大可能。尽管有着大牌外籍球星,球队也时常举行娱乐赛,但大多数情况下球队的风格就如同他们身上黑白相间的队服一样单调乏味。他们对防守战术的热衷使得出现失误的余地极少但给裁判的空间却很大。不管怎样,尤文图斯扮演的依然是意大利足球非正式君主的角色。自从1930年职业联赛兴起以来,尤文图斯队共赢得25次冠军,14次亚军。    
    撇开尤文图斯所代表的完全垄断不说,它常常在赛季接近尾声时凭借有争议的裁决赢得冠军的记录也足以令人感到震惊。你可以在a ntiJ uve。c o m这个网站上看到模仿裁判的滑稽的画面。尤文图斯的对手被不可思议地判为无效的关键性进球很值得一看。你会看到足球滑过尤文图斯队的球门线却被无缘无故地判为无效进球。    
    这种由来已久的丑行中最近的一个例子充分证明了评论家们的言论。1998年,尤文图斯队赢得了所谓的“毒药赛季”冠军。他们之所以夺冠是因为裁判多次将尤文图斯对手的有效进球判为无效,而对尤文图斯队的犯规却不予以适当的处罚。尽管尤文图斯队犯规的次数比联赛中的其他任何队都要多,但他们受到的红牌处罚却是最少的,这种数据表现出的矛盾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个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尤文图斯对垒自己的劲敌国际米兰队(Inte rMila n)。尤文图斯的一名球员很明显地用身体阻截国际米兰队的巴西前锋罗纳尔多,而裁判却拒绝判给国际米兰队一个点球。片刻之后,在赛场的另一边,他却为一个明显的假摔动作(就目前所知的物理学定律还无法解释那个球员摔倒的原因)判给尤文图斯队一个暧昧的点球。整场比赛裁判如此感情用事,就连阿涅利家族的报纸《都灵日报》(La S ta mp a)都谴责将冠军奖杯颁给尤文图斯队:“当面临某种如此少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巧合时,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那个赛季之后,尤文图斯队的势力再次成为公众热烈辩论的话题。在一次议会开会时,一个名为多米尼克?格拉玛姬奥(Do me nic o Gra ma z io)的后法西斯政客抨击了那些支持尤文图斯队的歪曲言论。“很多意大利裁判都拥有菲亚特车”,他在意大利立法机构的律师席上大声吼道。他的言辞深深地伤害了一位同僚,尤文图斯队以前的一位球员马西姆?莫罗(Ma s s imo Ma uro)。面对攻击自己俱乐部名誉的行为,莫罗叫喊道:“小人,小人。”几个戴着金色饰带的礼宾官费了很大劲儿才拦住格拉玛姬奥,没让他打到莫罗。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而带来更大的羞辱,副总理匆匆忙忙地宣布散会。    
    格拉玛姬奥的指控有一些过火。除了过去的几个零散的例子,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尤文图斯曾进行过数额巨大的行贿。然而,尤文图斯的成绩看起来太可疑了,不能仅仅将之简单地理解为意外的运气或裁判的失误。此外,我们对于阿涅利、菲亚特以及意大利战后政治寡头的伎俩太了解了。阿涅利用他完美而极富魅力的管理方式将菲亚特公司打造成了一个产业巨人。毋庸置疑,其管理策略中必然有向政客行贿这一条,而且他也已经承认了这一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阿涅利承认菲亚特公司在前十年里用于行贿的资金达到了350万美元。尽管菲亚特公司的实力比多数企业都要强,但是它绝非是唯一一家在桌子底下给人大把塞钱的企业。在基督民主党(这一组织从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意大利历届政府的基础)的垄断统治下,行贿一直是意大利商业中一大常见的特色。政客们与大企业签订合同并且通过提高关税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作为回报,企业帮助政府巩固基督民主党的统治,并且塞给政客们大笔小费以答谢他们的帮助。卡罗?德?贝内代蒂(Ca rlo De Be ne d e tti),这位经营着意大利大公司奥利维提(Olive t…ti,著名的意大利计算机公司)的商业巨头,把战后的意大利描述为“与其说像布鲁塞尔倒不如说更像阿拉伯露天剧场”。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净手”调查以后,这个体系崩溃了。阿涅利的得力助手深陷于各种贪污腐败的控告中不能自拔。菲亚特公司失去了政治庇护,被迫参与欧洲市场的自由竞争,在国外竞争者的冲击中陷入了债台高筑的困境。它开始从非汽车产业中退出,集中精力来拯救他的核心产业以摆脱衰败灭亡的厄运。    
    而足球与政治就不一样了。在足球的世界里却没有类似20世纪90年代的这些事件。尤文图斯的声望和优势几乎依然如故。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个挑战其统治地位的强大对手,那就是新兴政治寡头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AC米兰队。


沐浴在金钱和政治中的“四三三”沐浴在金钱和政治中的“四三三”(3)

    意大利的知识分子对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印象极为不好。他们称,贝卢斯科尼为了筹集启动房地产项目的种子基金而与黑手党相互勾结。而且,当贝卢斯科尼的政治后台逃往突尼斯躲避牢狱之灾,任由自己腐败的产业被曝光时,贝卢斯科尼只能参加竞选来获得政治职位。当他自己的记者们向他发难时,他常常使坏断送他们的事业。    
    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后,AC米兰绑架我就不是件令人愉快事了。这件事发生在AC米兰第六次捧得欧洲冠军杯的第三天(这一记录只有皇家马德里曾创下过)。那天早晨,我在旅馆的房间里给米兰的公关主管打了电话。他叫维托利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几乎和机构里的每个人一样,他也是贝卢斯科尼的人。他数年前在掌控整个贝卢斯科尼企业王国的控股公司费宁韦斯特集团(Finin…ves t)以一名娱乐记者起步,尔后在AC米兰的官僚机构中平步青云。    
    “乘出租车15分钟后到这里,行吗?”他给了我一个地址,在米兰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那天我已经安排好了别的应酬,但是也不能拒绝他的帮助。    
    我到了之后,一个身穿皮夹克、留着胡须的人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说:“是弗兰克吗?请稍等片刻。”他拿起手机,转过身开始轻快而温柔地说起话来。一辆德国车开了过来,停在我们面前。“走吧,”他说,一边将手机从耳边拿开。我原以为我们会去喝杯咖啡或者到他的办公室坐会儿。现在却坐在一辆以典型的意大利式速度穿行在米兰市的车内,而且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在电话里他对于外出的事情只字未提,当然更没提我们此时在高速公路上的风驰电掣。    
    维托利奥终于把手机放回了口袋里。因为不知道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我感到很尴尬,我没有问那些明知故问的问题。但是不一会儿,维托利奥就和我聊了很多,我这才意识到我们正在去一个名叫米兰内洛(Mila ne llo)的AC米兰训练场的路上。    
    “我们什么时候回市里?我今天下午还有应酬。”我问。    
    “那谁知道啊?”他在前排转过头来大笑着说。“别担心,AC米兰新闻办公室会好好照顾你的。”维托利奥拍拍我的腿说道。    
    AC米兰乐于树立光彩照人的形象。从米兰内洛这个听起来很华美的名字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在米兰内洛,格状的台阶环绕着低矮的建筑物,这里还有一个玫瑰园以及许多景色宜人的小树林;如果说它属于一个拥有大笔信托基金的子爵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    
    “你可以在四周转一转。”维托利奥拍拍我的背,对我说到,“但是首先要做的是吃午饭。”在球队的酒吧间,他给我要了一份爱斯普利索咖啡,然后带我去行政人员餐厅。在这里,年轻的球员们正坐在豪华的高背椅子上舒适地用着午餐。    
    整个建筑被装点得很完美。球队的颜色被漆在了门上:全是红黑相间的横条。洁白的长沙发椅显得耀眼夺目,就像伊恩?施拉格(Ia nS c hra g e r,美国酒店大亨,“设计酒店”理念的先行者之一)旅馆里的那些长沙发椅一样。午饭后,维托利奥让我坐在一间屋子里,房间的法式门正对着米兰内洛的训练场地。他让我在这里等着。在两天前的曼彻斯特欧洲冠军杯赛上,当比赛进行到120分钟仍然零比零不分胜负时,AC米兰队依靠点球取胜从而第六次夺得冠军。我正等着维托利奥回来时,米兰队的教练卡洛?安切洛蒂(Ca rlo Anc e lo tti)手里捧着球队新得的大奖杯喜气洋洋地进来了。在他身后跟着一群喝彩鼓掌的女服务员以及米兰内洛的其他员工。在教练与大家合影的时候,队员们一个接一个进了屋。我打开一本书煞有介事地看着。事实上,维托利奥精心安排了大多数意大利人拼了命也想看的一幕:一队世界顶级球员——曼努埃尔?鲁伊?科斯塔(Ma nue lRuiCo s ta)、保罗?马尔蒂尼(Pa o lo Ma ld ini)和亚历桑德罗?内斯塔(Ale s s a nd ro Ne s ta)。他们一一走上前来和我握手,轮流拥抱安切洛蒂并高举奖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和这些足球之神们简单地交流后,我也是满心欢喜。    
    我出去找到维托利奥时,他正坐在球队的酒吧间喝第二杯咖啡。    
    “帮个忙,我能去观看明天晚上的比赛吗?能不能帮我搞一张凭证或门票?”我迫不及待地想观看AC米兰队在他们自己未来的主场圣西罗球场(S a nS iro)的比赛。明天晚上他们将在意甲冠军赛(Co p p a Ita lia)的决赛中与罗马队一决雌雄。在这项长达一年的锦标赛中,将产生这个国家第二重要的奖杯,仅次于欧洲冠军杯。    
    “跟我来!”他对我说,耸了耸肩,“AC米兰新闻办公室能满足你所有的要求。”    
    尽管无人得知尤文图斯如何争得裁判的优待,但足球评论家们都深谙AC米兰的手法,即操纵新闻媒体。他们给予我的这种坦诚开放的待遇就说明了这一点。尤文图斯队只是很勉强地同意它的球员与记者谈话,而且有时候就连那样都不行,而AC米兰则放手不管,任自己的队员去和记者闲谈几个小时。就连不愿接近记者的贝卢斯科尼本人也总是即席回答关于自己所钟爱的AC米兰队的提问。一次与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Arie lS ha ro n)在一起时,贝卢斯科尼讨论完中东和平之后又谈起自己不愿从曼联买下大卫?贝克汉姆的话题。    
    我曾跟踪报道过白宫以及美国总统的竞选运动,但就是卡尔?罗夫和凯伦?休斯在玩弄媒体方面也比AC米兰逊色。在我去观看意甲联赛的时候,一位新闻办公人员在大门前接待了我并给我一张门票。她吻了吻我的双颊并许诺要密切注意我的行踪。位于看台中场位置的AC米兰新闻记者席委实给三流作家们提供了最好的座位。与记者人数相当的美女,身穿印有AC米兰队徽的运动衣穿行于记者席之间,像客机上的空姐对乘客一样对记者们嘘寒问暖。    
    身为一名电视圈内的人,贝卢斯科尼一直以来就沉迷于塑造外表形象来诱惑观众。这就是他如此不遗余力地常年身着卡其色军装或者为了掩饰自己拿破仑式身材而身穿精心裁剪的对襟服装的原因所在。在米兰内洛训练场,场地设施负责人详细地向我介绍了贝卢斯科尼对景观的微小细节是何等地在意。他坚决要求修建玫瑰园和台阶。每当他要来视察时,景观美化人员都要把前面停车场上的汽车移走,这样才有助于贝卢斯科尼更方便地欣赏训练场地的美景。    
    但是,这种唯美主义仅仅是贝卢斯科尼制造奇观的一个诀窍(这是新型政治寡头的特点)。AC米兰队作为他最伟大的奇观见证了他的这一天赋。尽管AC米兰队还没有拉美和西班牙球队所具有的那种进攻意识,但是他却在意大利长期以来的“四三三”防守阵形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贝卢斯科尼买下俱乐部的时候,他引进了荷兰籍球员马尔科?范?巴斯滕(Ma rc o Va nBa s…te n)、扎着“骇人”长发绺的路德?古利特(Ruud Gullit)和弗兰克?里杰卡尔德(Fra nkRijka a rd)。这些球员在场上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进攻意识。整支球队打起比赛来更加具有观赏性,这点绝非尤文图斯所能比拟。最终,AC米兰多次夺得了联赛冠军以及意大利锦标赛奖杯。


沐浴在金钱和政治中的“四三三”沐浴在金钱和政治中的“四三三”(4)

    坐在圣西罗球场观看意大利甲级联赛决赛的时候,我才注意到这种壮观的场面是多么的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赛后,当球队已经夺取了本周第二个重大奖杯时,球场的灯光开始暗淡下来。黑暗中,“激进分子”(指极有组织纪律极富激情的俱乐部球迷成员)高高举起的喷着红色火焰的火炬更为耀眼夺目。激光照射在旋转不停的球队名字的图像以及刚刚获得的冠军杯上。随着摇滚主题歌奏起,球迷们跟着放声高唱,球员们穿过蜂拥的人群小跑着上场。随着他们在场上的出现,人群骤然停止歌唱转而高呼他们的名字。环顾四周,就连成年人也泪流满面。人们告诉我,我今天所见的这动人的一幕还不足以与这些年来贝卢斯科尼所创造的那些真正壮观的场面相媲美。最著名的莫过于被美誉为“现代启示录”(Ap o c a lyp s e No w)的那件事了。贝卢斯科尼买下俱乐部以后,在将俱乐部介绍给观众的时候他用直升机把球员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