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地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品茶地图-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说二:宁波汤团以〃缸鸭狗〃汤团店历史最久。〃缸鸭狗〃实际的名字是江阿狗。据说从前有个叫江阿狗的人,他做的汤团特别好吃。后来,江阿狗有了本钱,就在宁波开明街开了一家汤团店,因江阿狗在宁波方言里念成〃缸鸭狗〃,他就别出心裁,用自己的名字作店名,在招牌上绘了一只缸、一只鸭子、一只狗作标记,这个新颖的招牌,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被四处传播,同时因他的汤团制作精细,价廉物美,味道甜美,人们都喜欢吃他做的汤团,生意越做越大,一时间远近闻名,生意兴隆。那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团'缸鸭狗',吃了铜钿还勿够,脱落衣衫当押头〃,充分说明了〃缸鸭狗〃汤团受欢迎之程度。    
    传说三:关于宁波汤团还有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某一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一时凡心大动,被宁波汤团的美味所吸引,在阳春三月的时候,摇身变成一位卖汤团的老翁,在西湖叫卖汤团。这时许仙恰巧来到摊前,胃口大开,吃起吕洞宾的汤团,许是汤团味美,许仙吃得太急,一不小心,一颗汤团咕噜噜滚进西湖,恰巧被湖底的白蛇撞见,一口吞吃,谁知却成了仙,后与许仙结成夫妇。    
    顺道一游    
    去宁海先到宁波,可在宁波市区玩2天后坐长途汽车去宁海。在宁波可以顺道乘船去普陀山,上香的同时考察有名的普陀佛茶。另外,蒋介石的老家就在宁波奉化溪口,从宁波去溪口非常方便,可以欣赏的景点有蒋母幕、文昌阁、妙高台等等。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月湖风景区西侧,是现存历史最久藏书楼。 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 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第一部分第十五站 余姚 河姆渡四明十二雷

    第十五站 余姚 河姆渡四明十二雷 四明山四明龙尖    
    站点特色    
    余姚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名余姚。早在7000年前就创造了被誉为世界文化瑰宝的〃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民 族的发祥地之一。余姚在秦时置县,历史上曾涌现出东汉高士严子陵、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朱舜水和著名史学家黄宗羲等名人学士180多位,素有〃东南最名邑〃之称。    
    余姚河姆渡四明十二雷    
    茶史追溯    
    四明十二雷历史悠久,在南宋时期列为贡茶,明朝中叶为鼎盛时期。1986年恢复生产,1990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名茶。    
    茶导游    
    四明十二雷主产于河姆渡南面的三女山、虹岭一带。茶园多分布于海拔400米左右的山上,茶园多为沙质土壤,四周翠竹掩映,一片葱郁,林间流水淙淙,山花烂漫。    
    顺道一游    
    欣赏完茶园可顺道游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该馆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外形古朴、野趣,有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特色,1993年5 月落成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馆名。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名茶鉴赏    
    四明十二雷外形圆紧挺直、纤秀似松针,色绿披毫;香高持久有兰花香,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    
    茶诗为证    
    《四明十二雷茶灶赋》    
    全望祖(清代文学家)    
    四明四面兮俱神宫,就中翠谒兮尤清空。    
    大阑峨峨兮称绝险,蜀冈旁峙兮分半峰。    
    其间剡湖则西兮,蓝溪则东峰。    
    回溪转兮非人世,酿为嫩雪兮茸茸。    
    百七日兮寒食过,廿四番兮花信终。    
    二百八十峰兮土膏动,一万八千丈兮云气浓。    
    时则小草兮珠圆,长条兮玉洁,双韭兮挺生,三箐兮秀出,青棂兮吐丹,白附兮结实,插珑松兮篁竿,缠缨珞兮萝阙。    
    彼避世之畸人,各分曹以登眺。盖饱餍而有余,薄烟火以不道,乃有茶仙经营茶灶。爱兹茶山,烟岚窈窕。    
    八精篮兮偃息,登古墓兮踟踌。访旧文兮断碣,吊高僧兮遗书。彼人代兮已远,账宿莽兮成墟。独新牙兮正茁,几弥望兮山居。于是撷之掇之。吹之嘘之,蒸之焙之,祈之摅之,都篮之具于以储之。彼近山之瀑泉,推化安为绝胜。虽然窦之飞湍,拜下风于锦镜。致陆羽之传化,喜孙因之可证。来制良材,以慰幽兴。……。    
    自元初兮经始,历明代兮来驰。怪近世之希逢,致消渴其何恃? 既尘鞅之可除,窃山栖以有志。《茶经》一卷,茶寮数事,比邻可睦,那须黄羊活眼,盈瓯司命。是尝媚之不辱,炀之无妨。倘稍存夫本色,为我和以老姜。    
    这是作者在虹岭建灶乞神求赐四明十二雷绝品,写下的著名茶赋。气势非凡,其境界浪漫灿烂,发人遐想。    
    小贴士    
    余姚有〃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使余姚成为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合计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一些人骨架、丰富的栽培稻谷、大面积木建筑遗迹以及驯养的猪、狗、水牛和捕猎的野生动物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等遗存。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1982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传说    
    四明十二雷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河姆渡不远的山村里,有三位去深山采茶的姑娘,她们走了很远的山路,采了好多嫩嫩的茶叶。归来时感到又累又乏,这时忽然看到一条清澈明亮的山溪,她们看到如此可人的溪水,忍不住跳下去嬉戏起来。玩得高兴,没注意到天空中忽然乌云翻滚,一转眼,雷电交加,下起倾盆大雨。不幸的是,三位姑娘被十二声雷电击中,再也没有起来。    
    后来,雨过天晴,溪边出现了三座相依相连的俏丽山峰,远看,就像三位少女的倩影。山上,还出产一种又嫩又香的茶叶,传说就是三位少女当年采茶留下的。人们为了纪念三位少女,将那三座山峰称为三女峰,三女峰上出产的茶叶,就被人们称为四明十二雷。    
    四明山四明龙尖    
    站点特色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光辉照雪崖。〃诗仙李白在畅游四明山之后留下了如此佳句。四明山,属余姚市,著名的唐诗之路(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中间站。四明山素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是中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秋冬季节这里更是漫山红叶竞舞,绚烂多姿。四明山不仅山明水秀,景色优美,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传说,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刘长卿、皮日休、陆龟蒙都为四明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先生也曾在四明山著书立说,在仰天湖还有明朝军师刘伯温的神奇传说。    
    茶史追溯    
    四明龙尖是20世纪80年代初创制的新茶。因创制年份时值龙年,又多采用云雾茶芽尖精制而成,故名四明龙尖。该茶甫一问世,便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名茶市场上大占风光。1988年,在宁波市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名茶新秀〃称号。    
    茶导游    
    四明山平均海拔约300米。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游览四明山有几条看点,一,处在唐诗之路的中间站,留下了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优美诗词及文化传说;二,四明山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观赏青青茶园,品尝名茶。四,欣赏红枫。    
    四明龙尖茶园位于四明山麓的大岚山镇,这里云雾弥漫,山环水绕,气候和环境非常适于茶叶生长。    
    名茶鉴赏    
    四明龙尖的工艺要点有杀青、整形做条提毫、烘干等。成茶后,外形细紧略扁,香高味醇,色泽翠绿披毫,汤色清澈明亮,饮之有一种山间特有的兰花香味。    
    小贴士    
    好茶还须好水配。用大岚山上出产的矿泉水冲泡四明龙尖,味道更加纯正。    
    土产推荐    
    余姚除出产四明十二雷、丞相绿等茶叶外,素有中国杨梅之乡之称,余姚榨菜也非常有名。    
    交通指南    
    从宁波去余姚非常方便,宁波南站全天均有发往余姚的长途汽车。


第一部分第十六站 绍兴平水珠茶 日铸雪芽

    站点特色    
    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以水乡泽国闻名于世,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绍兴不仅有山清水秀、秀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灿如明珠、耀眼夺目的人文资源。 这里,会稽山层峦叠嶂,鉴湖碧波万顷,这里,大禹陵气势恢弘,鲁迅故居底蕴深厚……总之,来到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山水之美,饱览人文之胜。吟赏〃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等千古名句的同时,更可悠然细品绍兴出产的两种名茶绍兴珠茶和日铸雪芽。    
    绍兴江河如网,湖泊棋布,茶楼酒肆,倚水而建,别具风格。在水边寻一处古色生香的茶楼,临窗小坐,品茶赏景,别是一番享受。    
    平水珠茶    
    茶导游    
    平水位于绍兴东南,很早就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各县所产珠茶,过去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宋代,境内平水、兰亭等地已有固定茶叶交易市场,茶肆、茶事甚盛。陆游《兰亭道上》有〃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描写了平水茶市盛况。    
    平水茶区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临钱塘江,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环抱。产区内峰峦起伏,河流纵横,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非常适于茶叶生产。    
    名茶鉴赏    
    平水珠茶,也称圆茶,风味独特。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像一粒粒墨绿色的珠子,落盘有声,堪称绿茶一绝,被誉为〃绿色的珍珠〃。其内在品质香郁味浓,经久耐泡,一般经泡三四次,香味浓郁不衰,茶汤清澈,芽叶完整色泽明亮,    
    顺道一游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句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曾和友人在此曲酒流觞,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而距兰亭不远的〃花卉之乡〃漓渚,则是中国兰花的故乡,花卉苗木品种齐全,名贵兰花名扬中外,并建有颇具规模和特色〃绍兴花市〃,是花卉旅游的好去处。    
    小贴士    
    绍兴有两大著名特产,一是乌篷船,二是绍兴黄酒。    
    乌蓬船因船蓬乌黑而得名,又因鲁迅的《社戏》而闻名。绍兴艄公头戴黑毡帽,以脚划船,游客可乘坐乌蓬船,轻盈地穿梭于绍兴水巷之中,乐趣无穷。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绍兴黄酒驰名中外。相传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就曾以黄酒犒赏兵士,留下〃一壶解遗三军醉〃的千古美谈。漫步绍兴街巷,常可闻酒香四溢,而一些临河的小酒店,更是宾客满座,一杯在手,浅酌豪饮,已成了许多外地游客旅游绍兴的一大快事。    
    日铸雪芽    
    茶导游    
    日铸雪芽主产于绍兴会稽山麓王化乡的日铸岭。日铸岭介于平水与王化之间,距城约五十里。有汽车班车越岭而过,通过双江溪,交通方便。这里古木交错,野竹丛生,接近岭巅处有下祝村,著名的清代〃御茶湾〃就在这里,今仍是著名产茶地之一。茶区云雾缭绕,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于茶叶生长。    
    茶史追溯    
    日铸茶,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始就被列为贡品。唐代陆羽《茶经》中称:〃浙东,以越州上〃(越州即是今日绍兴),盛赞绍兴茶。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 南宋的《剡录》云:〃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 明代,〃兰雪〃之名盛行京师,达官贵人,非〃兰雪〃不饮,于是形成其鼎盛时期。清代康熙帝亦甚爱日铸茶,地方官员曾专门在日铸岭内辟〃御茶湾〃,每年采制特级茶叶若干,专门进贡康熙皇帝。至解放前,日铸茶几濒失传。解放后,方得到逐步恢复。    
    名茶鉴赏    
    日铸茶外形条索细紧略钩曲,形似鹰爪,乌绿油亮,因表面有霜雪似的〃茶毛〃。此茶不宜用开水冲泡,而是以70摄氏度的水浸泡,茶色由乳白渐转青绿,通杯澄碧,滋味鲜醇,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澄黄明亮,别有风韵。该茶经冲泡后,雪芽直竖,故称〃日铸雪芽〃,又称〃兰雪〃,经5次冲泡后,香味依然存在。据说鲁迅先生很爱喝这种珠茶,在《鲁迅日记》中就记载宋紫佩等亲友馈珠茶的事。    
    茶诗为证    
    煮茶    
    晏殊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