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4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5年第14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的颜色,如此惟一,如此完整
  凋零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错过一
    次能够拥有自己形状的舞动
  一生中的第一阵风,吹模糊了我。我已不
    知我要的是什么
  我们都输了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时间成为我的天
    敌
  好像勇气或惊恐,都只是捕猎的工具
  好像我是你的一座空城,在一盏灯的光里,
    不知这是什么年代
  方向来自何方。未来来自何方
  爱恨来自何方
  一切似乎都需要一种结果,一种结束
  一切似乎都需要一种平息,一种安慰
  泪水已经夺眶而出,人世欢场,能有几场
  好像会有一个留得住的回头,让我疼痛
  让我哭出声来。时间狙击了我
  
  我的爱情早已尘埃落定
  楼 兰
  
  谁说我在爱情的泥沼中泥足深陷?我的爱
    情早已尘埃落定
  我早已洞穿爱情的黑暗,找到了人类情
    欲的光明。从一个没有激情的时代,
  走向一个激情的时代,一个闪电般
    的世界
  但是,这就是我爱情的终结
  
  今后的漫漫长路,爱情是不可预知的
  在我的噩梦中,全部的激情在眼前消失。
    在天堂,还是地狱?在来世的约会中,
    在爱情的路上。在美妙之处。在谁也
    无法把你从我身边带走的时候
  我总是在为爱情挣扎
  我总是满怀妄想
  我的爱情早已尘埃落定。但是,我要在爱
    情的路上改邪归正
  与时俱进的爱情,是我生活中的一面旗帜,
    我要服从她的引领
  我的爱情就是这样一具胴体。赤裸着。
    挺立着。在黑暗的时候,她会照耀着。
    任何才华都不会盖过她的美丽
  
  今后的漫漫长路,我是爱情世界里的一
    颗尘埃
  一朵玫瑰花,她开在泥沼中。她青春和
    美丽到了极致。一滴水珠就足以形容
    她的容颜
  你是再也无法离开我的心了
  她不是深藏着,是我收留了你。只不过
    是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我覆盖着你
  
  爱情啊,你只有一点点慈悲。那就是,
  我还是一颗尘埃


闻一多入选作品
■  陆耀东 王 毅等
  也许
  ——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生于湖北浠水。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也许——葬歌》导读
  
  '陆耀东荐语'(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实事还是想象,很难断定。有人公开发表文章,说是为悼念美国诗人罗艾尔而作。然而罗艾尔在闻一多写此诗时尚健在,两个月后才逝世。如能弄清为谁而作,对解诗有助,但存疑也不会形成一道无法进入的围墙。
  此诗至少有三种版本:最初发表于《清华周刊·文艺周刊》,题为《薤露词(为一个苦命的夭折少女而作)》;收入《死水》时有大改动;编人《现代诗钞》时,又作了小改动。现一般据最后一种版本。
  抒情主人公通过对死者入微的体贴和多方为死者设想,务求死者安逸地睡眠,表现了不同寻常的长者的深爱。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是严谨的格律诗,每行九字四音尺,大多是二、四行押脚韵。
  
  '王毅荐语'(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生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不能像进出自己的房间那样随意地出入。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道路,除了死亡本身以外,就只剩下想象,苏东坡所谓“叶‘年生死两茫茫”(虽然各自悼亡的对象不同)。闻一多这首诗在细节的想象上面也算是做足了功夫。正因为生者的目光无法穿透死亡厚重的墙壁,诗人在一系列“也许”的猜想中,近乎盲目地想象着死者的意愿,“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在这盲目的想象的推动下,又一厢情愿地为死者作细细的安排,“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这一系列细节的不动声色的叠加,正累积着悼亡者难以抑制的伤痛。结果,一边是死者绝对的沉默,一边是生者多情的想象,悲伤在对比中有如黑白般分明。
  教学侧重点:意象叠加
  适合年级:初三
  
  '鲍昌宝荐语'(文学博士,肇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这是一首葬歌,悼念诗人夭折的女儿,由于深深的思念和没有尽到父亲责任的悔疚,诗人不愿相信死亡真的降临在女儿身上,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平常的睡眠。全诗以第二人称为主要抒情语态,显现父女之间亲近关系。作为可能性假定词“也许”的不断重复,表达诗人不愿相信死亡会降临的现实,不断把诗人的情感推向深婉。全诗在轻柔的语调下,娓娓叙说,仿佛一首催眠的歌,然而却蕴涵着深切的痛楚。
  教学侧重点:艺术化的抒情方式
  适合年级:初三
  
  '敬文东荐语'(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这首诗初读起来给人摇篮曲的韵致,但它分明又是葬礼曲。这首诗的迷人之处不单单是在它的音韵,更在于葬礼曲和摇篮曲的统一,只不过音韵在统一葬礼曲与摇篮曲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死亡是多么美!但就是在这种表面的美当中,死亡带给人的铭心刻骨恰好寄寓其中。
  适合年级:初二
  
  '刘洁岷荐语'(诗人,现居武汉)
  本诗关键是“睡”这个词根——将睡作喻,或词语围绕着“睡”作以死亡为主题的变奏。那么,面对亲人的死亡似乎就不再有撕心裂肺的号啕和痛彻心扉的哽咽,而只有一种轻、缓乃至近乎无声的咏叹。诗中对声、色、意象的使用等都非常出色,尤其是诗歌的旋律、音节形式层面的舒缓流畅与心理上的沉痛悲悼构成了别致的张力。作者对新格律的实践以及在节律处理的“断”、“续”掌握上是相当值得圈点的——这一点和当代自由诗的某些技艺是相通的了。闻一多“戴着镣铐跳舞”,但十分的轻盈和精湛。
  教学侧重点:韵律、心理氛围的把握和节制。
  适合年级:初二
  
  '周瓒荐语'(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诗行整齐,句末押韵,是本诗在形式上的一个特点,体现了诗人对于新格律诗的尝试。以“也许”命名“葬歌”包含了一种深切的悲痛之感,在充满怀疑色彩的“也许”一词背后暗示着对死亡的无奈和对逝者的慰藉。这首诗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修辞,即把人的死亡比喻为长眠和安息,而诗人以整饬的形式将这一最普通的比喻细致地展开。整首诗虽为葬歌,但其低沉轻婉的语调却使它更像一首摇篮曲。为能使逝者安睡,诗人对大自然发出一系列吁请,从诗人所选取的一个个形象,以及诗人温柔而又坚定的口吻推断,这位逝者很可能是一个少年早夭者。
  教学侧重点:了解新格律体诗产生的背景,通过诵读领会全诗细腻委婉,哀而不伤的抒情风格。
  适合年级:初三
  
  '李润霞荐语'(南开大学中文系)
  这首诗是诗人闻一多为自己早夭的女儿闻立瑛所作,可以视为一首伤悼的挽歌或曰哀歌,副题“葬歌”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全诗自始至终弥漫的正是一种哀悼和挽歌的情绪和气氛。诗歌正题“也许”这个假设词则包含了一种不确定的口吻,既是诗人对爱女死亡事实的反抗,又是不愿相信死亡已经降临的哀伤,这个词委婉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疼痛和愿望:也许爱女并未夭亡,也许她只是睡去。诗人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使得全诗自然构成一种你我之间、父女之间的对话关系,所以全诗的重心不在“我”身上,而在“你”身上,即你怎样才能安睡?这就不完全是自伤哀情,悲诉心曲的悼歌,反而另有一种倾诉、安慰的诗情流淌,从而把一首悲情的葬歌转化为一阙父女深情的爱歌。
  为了让女儿安睡,诗人想尽一切办法,他充满感情地对宇宙自然和万物生灵一一做出安排:“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第一节的夜鹰、蛙、蝙蝠和三个“不要”的动作(咳嗽、号、飞)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呵护,因为她“真是哭得太累”所以希望为她创造一个静谧的休息空间。第二节的两个“不许”(拨眼帘、刷眉)和一个“不能”(惊醒),依然传达的是父亲“庇护”女儿的深情,而“阳光”、“清风”、“松荫”的环境更把女儿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第三节从女儿进入睡眠的角度考虑如何让她享受一个甜蜜梦乡?诗人想象了自然万物的生命律动声来陪伴寂寞的女儿:“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翻泥”和“吸水”两个动作形象地和女儿的“倾听”联系起来。后两句的“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显示了此诗批判现实的力量所在,长眠地下的声音美于人类社会互相咒骂的声音,这或许是诗人对冷酷人世的一种绝望反应。最后一节又回到对女儿入睡的悉心安抚,“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轻轻”和“缓缓”两个叠音词再一次表达了诗人对爱女的不舍不忍之情,诗中虽不言悲恸之语,然而悲恸之情语语可见,更见低婉沉郁。
  作为父亲,诗人内心深处宁愿相信掩埋在墓中的女儿不是夭亡了,而是熟睡了,所以诗人有意回避了死亡的字眼,而是以“睡”字代替,诗中反复用“睡”字,像是一个父亲在哄自己的女儿安然入睡:“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整首诗在不急不徐的一唱三叹中娓娓道来,其语调是轻柔的,低回的,情感是温柔的,哀怜的,诗中的宁静和温情脉脉更像是父亲为女儿催眠唱的一首摇篮曲。
  诗人虽为鲜嫩生命的夭亡而悲悼伤怀,但全诗并没有涕泗滂沱的泪水,也没有哭天抢地的诉泣。在这首诗里,美战胜了死亡,火山化为了岩浆,爱与痛的激情受到了诗美的节制,可以说,这是一首能把死亡写得唯美的诗,既是生命之美,又是诗歌之美。诗人在情感上对爱女的深情虽字句可见,但抒情却非常克制内敛,在格律的规约和情感的收束中,诗情没有流于滥情和放纵的边缘。全诗形式整饬,词藻生动感人,讲究押韵,完全体现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艺术主张,也高度吻合了“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创作原则,全诗虽然在形式上属于严谨的格律诗体,但是由于内在的节奏和外部的均齐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得它并不像一般的豆腐干式格律诗那样呆板,反而在舒缓的情绪中流动着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蔡其矫入选作品
■  陆耀东 鲍昌宝等
  川江号子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蔡其矫简介:
  蔡其矫,现代诗人。1918年12月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园坂。曾任中国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生活的歌》等。
  
  《川江号子》导读
  
  '陆耀东荐语'(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紧扣古今川江号子的呼喊,船夫的形态,川江的回声,不即不离,不过虚不过实。开始是“悲歌的回声”,接着是“生命最凶猛的浪潮”。然后从听觉转为视觉,看到了十六人“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然后从“实写”转用“虚写”,“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唱出的歌声没有反响,直到今天,钻探机才作了回答。
  这是用诗的构思、诗的抒写方式、诗的结构和诗的语言写成的诗。前六行写川江号子,略嫌一般化,从七八行开始,渐人佳境。诗人说,“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这颇有诗的味道。至于篇尾的出人意外的回答,这写法似新非新,苏联伊萨可夫斯基是先行者,我国五十年代的一些优秀诗人也常采用。好在诗人蔡其矫用得较巧妙。
  
  '鲍昌宝荐语'(文学博士,肇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生命在对命运抗争中层现伟大的品格,一曲《川江号子》凝聚着英雄的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