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富兰克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富兰克林-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帝王们垮了一批换一批, 

                          寻找继承者很容易; 

                          举世无双的富兰克林啊! 

                          很少人能指望比得上您; 

                          您横扫了暴君的威风, 

                          使九天的怒雷回避! 

                                               ——菲利普·弗瑞诺 

         这首诗是赞颂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外 

交家和独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有的美国学者称他为“美 

国的圣人”,“美国革命之父”;康德称他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 Page 3…

                               一、贫寒家境 



         公元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诞生于今马萨诸塞州波 

士顿城一个贫穷的家庭。其父约赛亚·富兰克林是新教圣公会教徒,大约在 

公元1682年为逃避宗教迫害离开英国来到美洲,为养活家中众多的人口,以 

制造蜡烛为业。 

         本杰明是富兰克林家最小的一个儿子,圆圆的脸,灵活的眼睛,结 

实的身子,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爱蹦爱跳,调皮淘气,可他更爱读书。虽然 

才7岁,他已经能读一般的书了;凡是放在父亲书架上的书,他几乎全读遍 

了。他还会写短小的诗歌,而且曾经将诗附在父亲写的信里,寄给住在伦敦 

的伯父,受到他伯父的极口称赞。因此,他在孩子们中间很有威信。关于本 

杰明上学的问题,老富兰克林不知考虑了多少次。打从四五岁起,本杰明就 

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机灵、活泼、健康,而且比一般的孩子更爱好学习。 

         老富兰克林,很想把儿子培养成为牧师。不过培养一个牧师,需要 

一大笔钱,得让他上小学、中学……,可哪儿来这许多钱呢?如果不让孩子 

上学,老富兰克林又不忍看到儿子失望。他左思右想,决定满足儿子的愿望。 

于是,本杰明8岁那年,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自从开学那天起,本杰明进步很快,在班级里,除了算术以外,其 

他功课门门领先。不到一年,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老师没有一个不喜欢 

他,都说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本杰明爱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把老富兰克林难住。 

老富兰克林是个普通的商人,没念过多少书,可他有不少比他高明的朋友。 

因此,他经常请那些朋友来做客。在餐桌上,他故意逗引客人们说些能增进 

孩子知识的话。孩子听得出了神,连嘴里吃着的是土豆还是牛肉,也分不清 

呢。 

         本杰明的优异成绩,使老富兰克林特别高兴。每当本杰明向他报告 

学习成绩的时候,他总是乐滋滋地听着,不时地问长问短。他似乎已经看到 

了儿子的光明前程。 

         几年过去了,老富兰克林觉得压在肩头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他没 

有钱雇工,又缺少帮手。本杰明辍学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为了不使孩子的心 

灵受到过重的打击,他决定把儿子送到布朗威尔先生那儿去补习书法和算 

术。从商人的角度看来,这两门功课对本杰明很重要。业余时间,可以帮着 

他于一些零星活儿,譬如,修蜡烛芯、送货、看管店铺等。本杰明是个懂事 

的孩子,他知道家境困难,于是就在父亲的店铺里开始学习手艺。 


… Page 4…

                               二、痴心苦读 



         小富兰克林非常喜爱读书,他把手上的全部零用钱都花在书上。他 

喜爱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就收集了班扬单独发行的小册子,以后他 

又把它们卖了,用这笔钱买了柏顿的《历史文集》。这些是开本很小的由小 

贩们贩卖的书籍,价格便宜。他读了许多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作品,例 

如:《为善论》、《希腊罗马名人传》、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回忆录》等。 

         一年过去了,本杰明对制造蜡烛越来越不感兴趣,他一心一意想航 

海。当时的波士顿,虽是个小小的城市,但由于它紧靠大西洋,在美洲和欧 

洲之间往来的船只,都在这里靠岸。因此本杰明从小有不少机会和海员们接 

触。本杰明有个哥哥,几年前悄悄地飘洋过海去了,至今杳无音信。这件事 

使父母很忧伤。他们每次一提到他,总是长吁短叹。 

         本杰明对制造蜡烛的厌恶,他父亲早就看在眼里。他曾多次劝导儿 

子安心学习手艺,但收效甚微。波士顿是个商业中心,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经过深思熟虑,他父亲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到处逛逛,看看有哪一种 

工种能吸引住孩子。他们去看了细木匠、砖匠、旋工、铜匠等工作,父亲发 

现小富兰克林留心观察手艺高明的工人运用他们的工具。父亲最后决定了制 

刀业。这一年,本杰明的伯父从伦敦移居到波士顿,在波士顿开设作坊。伯 

父曾为本杰明获得上学的机会而高兴,也曾为本杰明中途失学而感伤。伯父 

的儿子塞缪尔是个制刀匠,父亲准备让小富兰克林拜他为师。在当时,美洲 

流行这样一条规矩:师傅收录徒弟,徒弟的家长除了在“合同”上签字外, 

还得交付一笔金额,作为学费。即使至亲好友,也不例外。 

         一切似乎进行得很顺利,看来制造刀具,将是本杰明的终身职业了。 

可是善良的伯父偏有一个贪心的儿子,塞缪尔提出来的费用,远远不是老富 

兰克林的经济能力所能担负的。于是事情告吹了。 

         在对制烛业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的同时,本杰明对书本的爱好却与 

日俱增。父亲书架上的几本旧书,他早就读过不知多少遍了,而且这类阐述 

 “天命论”的书籍,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时常纠缠着父亲,设法替 

他借书。每次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借来的书,便如获珍宝,爱不释手,一有空 

闲,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往往读到深夜才睡。 

         本杰明对书本的爱好越是强烈,父亲为他选择职业也越发困难。不 

过,不管怎么样,他一定得给儿子找一个符合他兴趣的职业。不然总有一天, 

儿子准会按照他自己的愿望,悄悄地出海去的。 

         本杰明有一个在伦敦学习印刷的哥哥,叫詹姆士,新近从那边回来。 

他不但精通印刷技术,还带来了全套印刷设备,打算在波士顿开业。父亲自 

然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儿子一个又一个地成家立业,自食其力。他主动帮着詹 

姆士筹备资金,租赁房屋。忽然一个念头掠过他的脑海:“为什么不让本杰 

明去试试呢?”他决定跟本杰明认真谈一谈,让他跟着詹姆士学手艺。本杰 

明考虑了一段时间,同意了。在很短时期内,他熟悉了印刷业务,成了哥哥 

的得力助手。 

         过了一些时候,有一个很聪明的商人,名叫马太·亚当先生,经常 

到他们的印刷房里来。他家藏书颇多,他注意到本杰明爱好学习,邀请本杰 

明到他的藏书室里去看看。亚当先生欣然借给他一些书籍阅读。 

         在镇上另有一个爱好读书的孩子,叫做约翰·高令斯,本杰明和他 


… Page 5…

往来甚密。他们俩人十分爱好争辩,都想驳倒对方。本·富兰克林后来在自 

传中说:“这种爱争辩的癖好,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很坏的习惯。为了争辩, 

人们必须提出反对的意见,这种抗辩常常使人在他人面前变成十分讨厌。因 

此,它不但使人们的交谈变得别扭和遭到破坏,并且会产生厌恶,甚至在本 

来可能发生融洽友情的场合产生了敌意。我这种爱好争辩的习气是从阅读我 

父亲的那些有关宗教论辩的书籍中得来的。从那时起我发现,除了律师、大 

学生以及在爱丁堡受过训练的各式各样的人以外,明达的人是很少染上这种 

习气的。” 

         有一次,高令斯和本杰明辩论起妇女应否受高深教育和妇女是否具 

有从事研究工作能力的问题。高令斯认为妇女不应受高深的教育,她们的天 

赋低劣,不能胜任。本杰明持相反观点。高令斯天生善于雄辩,他口若悬河。 

富兰克林决定把论点写下来,誊清后寄给高令斯。双方交换了三四次信件。 

碰巧,本杰明的父亲看到了信札,读了一遍,便和本杰明讨论起文章体裁问 

题;他说:高令斯之所以能压倒你,得力于他流畅的语言较多,而得力于他 

的论据说服力较少。他举了些实例使本杰明信服。从此以后本杰明更注意文 

章的风格,决心力求改进。 

         本杰明十三四岁时,还写了两首长长的叙事诗。一首叫 《灯塔的悲 

剧》,描写一个船长和两个女儿在海上遇难的悲惨故事;另一首是叙述一个 

绰号叫黑胡子的海盗的故事。 

         本杰明写这些诗歌,原是自己作为练习的,可是不知怎么让他哥哥 

詹姆士看到了,觉得他写得不错,决定把它们印出来,到街头叫卖,好给印 

刷房增加点收入。谁知这一叫卖,竟轰动了整个波士顿,不多一会儿,印的 

诗就销售一空。 

         父亲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对孩子不利,说不定还会把 

他毁了。他把本杰明叫到身边,拿出那两首长诗,逐字逐句地指出里面的错 

误和不妥的地方。父亲批评得十分严厉,可是句句中肯。他告诫儿子要扎扎 

实实地学习,不要追求浮名和虚荣。父亲认为,诗和散文比起来,远不如散 

文有用,何况古往今来,10个诗人倒有9个一贫如洗。本杰明与其把时间花 

在写诗上,倒不如集中精力把文章写好。本杰明接受了父亲的批评,果真勤 

奋地学起写散文来。他选了一篇名著,先读熟一段,把那一段的要点,用自 

己的语言,简单地写在另一张纸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读第二段,第 

三段……,过了几天,他感到对第一段的印象淡漠了,这才不看原文,参照 

他用自己语言写的那一张纸,尽量使那段名著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他有时把 

一篇散文改写成诗歌,隔一段时间,又把它恢复为散文。这对他很有帮助, 

一方面增加他的词汇,不论是同义词或是反义词,另一方面使他掌握了多种 

多样的句型,从而丰富了他的表达能力。 

         本杰明非常珍惜时间,他经常利用早晨上班以前、晚上和星期日等 

时间读书或练习写作。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感到学习时间不够。 

         当时詹姆士还没有结婚,没人给他们做饭,哥儿俩的伙食就搭在房 

东家里。中午吃一顿饭,往返需要一个多小时。本杰明觉得这样来来回回很 

浪费时间,决定想一个节约的办法。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介绍素食的好处,并 

且推荐了几种简易的素食法。本杰明认为这些说法很有道理,决定照着办理。 

他向詹姆士提出要求,给他一半伙食费,由他自理。这个要求很快被接受了。 

于是,本杰明中午独自留在印刷房里,一边吃着面包、葡萄干,一边专心致 


… Page 6…

志地学习。在这清静的印刷房里,一个人也没有,他正好趁这机会攻读数学, 

同时又省下一部分伙食费,购买他心爱的书籍。 


… Page 7…

                               三、初露锋芒 



         1721年,富兰克林15岁那年,他哥哥詹姆士决定在波士顿创办一 

份报纸。当时的美洲大陆,是英、法、荷兰等帝国主义恣意掠夺的殖民地, 

其中要数英帝国主义的势力最大,它霸占了大部分的土地。当地的人民受尽 

欺压,憋着一肚子怨气没处申诉。 

         詹姆士有几个朋友,都是能说会写的年轻人,在波士顿很有点声望。 

他们常聚在一起,议论着统治者的暴虐。詹姆士去过英国,在伦敦住了好几 

年。他看到,在英国发行的各种报纸,对英国政府的某些政策,是敢于提出 

批评的。因此,几个年轻朋友一商量,决定在波士顿出版一种报纸。不过他 

们也意识到,殖民地的人民和英国公民的地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他们 

对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表示不满,只能借题发挥,可不能直言不讳。经过 

一番筹划,报纸定名为《新英格兰时报》。 

         第一期《新英格兰时报》问世了。尽管只是詹姆士的几个朋友撰写 

的稿,居然销售一空,这给詹姆士和他的朋友们以极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 

办报的信心。他们经常在印刷房里写评论或修改别人投来的稿件,本杰明就 

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他一边工作,一边听他们谈话。早在他哥哥提出要 

办报的时候,他已跃跃欲试,着手写稿了。 

         他知道,如果他写了文章,直接交给詹姆士,一定要碰钉子,说不 

定还要挨一顿臭骂呢。可他又不甘心放弃投稿的机会。于是,他想了一个主 

意。他花了几个晚上,非常用心地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换了一种字体,把文 

章誊写在另一张纸上,署名——莎伦丝·多古德夫人。他趁着夜深人静,悄 

悄地把稿件从印刷房的大门底下塞了进去。 

         第二天早晨,詹姆士一打开印刷房的门,就看到那份稿件。他读了 

以后,发现这位署名“莎伦丝·多古德夫人”的作者的写作水平,不亚于他 

的朋友。“莎伦丝·多古德夫人”显然是一个笔名。因为18世纪初,在波士 

顿还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